陶罐和鐵罐教案一等獎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陶罐和鐵罐教案一等獎篇一
這篇童話故事通過對話展開情節(jié),推動故事的發(fā)展,這是本課表達上的特點。鐵罐的傲慢、蠻橫無理的陶罐的謙虛、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對話中充分體現(xiàn)。此外,具體、生動的神態(tài)、動作描寫,使鐵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理解課文說明的道理,學會全面看問題,懂得要多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二是繼續(xù)學習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其表達的思想感情。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通過陶罐與鐵罐的對話、神態(tài)描寫,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理和陶灌的謙虛而不示弱;感悟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居于教材特點、編寫意圖及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陶罐與鐵罐》這一課的教學中,我作了如下選擇:
1.讓語文教學更“簡約”。首先是教學內容的簡約,本堂課確定一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核心任務──情境對話。其次是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簡約,本堂課圍繞核心任務安排了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熟悉角色、選擇角色、進入角色(對話)。
2.讓語文教學更“感性”。在這堂課里,我們不要求學生分析寓意,“講”寓意,更不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記”寓意。不讓學生進行理性的思辯,而是巧妙地在朗朗的書聲中,在饒有情趣的情境對話中自然實現(xiàn)人文教育目標。讀和說,緩說破。
3.讓語文教學更“整體”。文本是一個全息元,是一個整體,能整篇教學就整篇教學,不肢解,不選取。本課的教學中,我將突破習慣于一段一段地教,嘗試培養(yǎng)學生整體閱讀的能力。例如在“選擇角色”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提了一個“你為什么選擇陶罐”這樣一個涵蓋全文的問題,讓學生整體閱讀課文,讓學生在整體語境中思考感悟。同時在朗讀教學中,我也嘗試讓學生整段整段誦讀。
4.讓語文教學更“語文”。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角色朗讀”、“對文章補白”、“想像對話”等言語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角色朗讀”的過程中,在“對文章補白”的過程中,在“想像對話”的過程中,即在種種“聽、說、讀、寫”等等言語實踐活動中,領悟到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自尊,獲得認知和情感體驗:要謙虛,不要驕傲;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多看自己的短處等。
1.有的教材將《陶罐與鐵罐》這篇課文放在第7冊,有的教材將《陶罐與鐵罐》這篇課文放在第6冊,而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將《陶罐與鐵罐》這篇課文放在第5冊。盡管文章內容是一樣的,但針對不同學段孩子所設計的教學肯定要有所區(qū)別。因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其認知水平、人生閱歷,心理特點都是不一樣的。尤其三上年級的孩子知識儲備還不多,對這個復雜紛繁的社會缺乏了解,各方面語文能力還不是很強,因此,我們教師不要刻意追求讓三年級的學生對文本理解得很深,否則可能演化成一次“精神侵略”,不要刻意追求讓三年級的學生熟練掌握文本中的語言形式,例如將對四、五乃至六年級學生的學習要求提早引進三年級課堂,讓學生根據文本創(chuàng)編等,這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總而言之,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不要過于強調“超越文本”。
2.《陶罐與鐵罐》是一則童話,作者反映的主題是“拿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是沒有必要的,別人也有比你強的地方”。這句話出現(xiàn)在原文的結尾,收錄到教材中后省去了。也就是說,童話要告訴我們“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這個道理。故事中的兩個角色──陶罐與鐵罐而言,陶罐有他的優(yōu)點:樸素、美觀、保存時間長;鐵罐也有他的優(yōu)點,結實、美觀,易攜帶,用途廣。然而,三上年級的孩子在自主閱讀這則寓言時,往往會過于沉浸在故事情節(jié)中,而使自己的認識出現(xiàn)偏差,他們會認為陶罐是很“好”的,幾乎是“完人”,沒有什么缺點,而鐵罐是“不好”的,幾乎沒有任何可取之處。這種認識上的偏差,需要我們老師在具體的課堂情境中巧妙地加以引導“修正”,我們絕不能因為孩子年齡小而放棄這種引導,因為這是學生對這篇課文所要達到的理解的底限。
1.能夠熟練認讀“陶、懦、辯、惱、恥、逝、殿、掘、樸、素”等生字。在語境中進一步理解“奚落、輕蔑”等詞語的.意思。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是陶罐與鐵罐的對話部分。
3.感悟文章寓意,并將所感悟的寓意融入到“對文章的補白”以及各種特點的陶罐與鐵罐的對話中。
1.播放執(zhí)教者有滋有味朗讀課文的錄像(沒有聲音)。
師:你都沒聽到他的聲音,為什么就覺得他讀得好呢?
師:既然你們講到了表情,那你看到了課文當中描寫的哪些表情?(隨機鞏
固字詞)
師:下面,就請你們帶著豐富的表情有滋有味地練讀課文。
2.播放執(zhí)教者有滋有味朗讀課文的錄像(有聲音)。
師:他到底讀得好不好呢?請你們聽一聽。你覺得他哪一句讀得最好?為什
么?你能學一學嗎?
師:既然他讀得不錯,那么你們就吸取他的優(yōu)點,再練一練。
3.播放執(zhí)教者驕傲地夸耀自己朗讀水平高的錄像。
(執(zhí)教者在錄像中說:“怎么樣,我的朗讀水平很高吧?你們根本沒法跟我比。如果你們有足夠的膽量,那就跟我比一比,只要有一句讀得比我好,我就認輸。怎么樣?你敢嗎?”)
師:同學們,他剛才是因為看不起我們而在奚落我們啊!你們能形容他剛才
的表情和說話的語氣嗎?(隨機鞏固字詞)
師:你能讀整段話和他來比一比嗎?大家做裁判來評價。
(點評:曲調未成先有情,感悟角色三步曲,步步以情為鏈,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觀老師的“啞讀”中感受情;在聽老師范讀中體會情;在師生挑戰(zhàn)朗讀中表達情。同時,將字詞教學,讀正確、讀通順課文貫穿其中。實現(xiàn)了一舉三得。)
師:讀了課文之后,你們對陶罐和鐵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可以變化,
你愿意變化成陶罐,還是愿意變化成鐵罐?
師:(對選擇陶罐的學生)我也喜歡變化成陶罐,我從這篇文章中看到了陶
罐的兩個優(yōu)點,你喜歡變化成陶罐,是否也是因為看到了陶罐的這兩個優(yōu)點呢?
理由1.陶罐可以長生不老。
原因: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塵土,擦洗干凈,它還是那樣光潔、樸素,美觀。
理由2.陶罐有文物價值。
原因:“一只多美的陶罐!”一個人說,“小心點,千萬別把它損壞了,這是古代的東西,很有價值的。”
師:那你是因為什么選擇陶罐?你看到了陶罐身上的哪些優(yōu)點?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理由1.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2.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3.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預設答案:
“不敢,鐵罐兄弟。”陶罐謙虛地回答。(謙虛)
“我確實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爭辯說。“我們生來的任務是盛東西,并不是來互相撞碰的。在完成我們的本職任務方面,我不見得就比你差。再說……”(能同時看到自身的優(yōu)點和缺點)
“何必這樣說呢,”陶罐說,“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好,吵什么呢!”(友好)
“謝謝你們!”陶罐興奮地說,“我的兄弟鐵罐就在我的身邊,請你們把它掘出來吧,它一定悶得夠受了。”(善良)
(點評:引導探究,目標明確;探究的展開,充分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個性要求和本質特點。老師把重點引向了陶罐的優(yōu)點探究,既把握住了文本的客觀價值趨向,又導向了對文本的深入閱讀。言語實踐是語文教學的個性要求,也是其本質內涵,展開探究做到了以言語實踐為載體,通過“理由”和“原因”的言語實踐,使學生的理解和表達相得益彰,同時在實踐中實現(xiàn)了人文熏陶。)
1、師生角色對話:(謙虛的陶罐──驕傲的鐵罐)
師:“你敢碰我嗎,陶罐子?”
生:“不敢,鐵罐兄弟。”
師:“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
生:“我確實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們生來就是盛東西的,并不是來互相撞碰的。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比你差。再說……”
師:再說什么?你說啊,難道你身上還有什么可取之處嗎?難道你還敢跟我比嗎?你說啊……
生:再說()。
師:“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論!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里,什么也不怕。”
生:“何必這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師:“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么東西!走著瞧吧,總有一天,我把你碰成碎片!”
2、生生角色對話:(謙虛的陶罐和謙虛的鐵罐)(教師提供必要的支架)
(點評:角色對話目的是什么?該設計給了我們一個直觀的詮釋,那就是為了感悟到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自尊,獲得認知和情感體驗:要謙虛,不要驕傲;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多看自己的短處等;為了領悟語言特點和規(guī)律,促進學生言語的生成和思維的發(fā)展。)
1.你上好課后感覺怎么樣?
a
很累,很沒意思,早就想著下課
b
有點累,有時候忍不住要想另外事情
c
不累,有點意思,不太想下課
2.你覺得你上完這堂課后,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
3.你覺得下面哪一種說法是錯誤的:()
a不要拿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處。
b陶罐不但能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能看到別人的長處,所以他為人很謙虛。
c鐵罐驕傲自大,看不起別人,他身上沒什么優(yōu)點。
4.你能正確、流利地讀出下列詞語嗎?你能正確有感情地讀一讀課文中陶罐與鐵罐的對話嗎?
陶罐懦弱爭辯惱怒羞恥流逝宮殿掘樸素
(設計綜評:有人說,現(xiàn)在的語文教改是在爬坡,是行進在很可能發(fā)生重大變化的拐點上,我想,這是一個再貼切不過的比喻了。所謂拐點,就是說可能向左走,也可能向右走;可能向上升,也可能向下墜,拐點上的人和事,面臨著無數(shù)選擇……
對于一線教師而言,“正確的選擇”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
對于一線教師而言,“正確的選擇”本身就是一次有價值的突破。
該設計從學生的年段特點出發(fā),緊扣《課標》的學段目標,抓住課文特點和難點。精選閱讀切入口,優(yōu)化學習方式,加強語言實踐,在“我的發(fā)現(xiàn)”中發(fā)現(xiàn)在課文閱讀中發(fā)現(xiàn),注重閱讀感悟,提升人文精神。
以讀為本,學生在多讀中認字解詞,體驗感悟,凸現(xiàn)語文的可感性和整體性。做到多感受,少分析,入情入境,進行角色體驗,用讀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在超越文本的心靈對話和“補白”實踐中,使學生得到“智”開發(fā)和“理”的感悟,使閱讀成為學生一段難忘的經歷。)
陶罐和鐵罐教案一等獎篇二
1.認識本課8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基本讀懂課文內容,了解寓言蘊含的道理。
思想教育:相互尊重對方特長、和睦共事。
(一)理解課文內容,學會全面地看問題,要多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二)分角色朗讀課文。
使學生懂得,要學會全面地看問題,要多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教學準備:有關圖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概內容,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讀課文,理清層次,給課文分段。
1.小聲讀全文:
本文是一則寓言故事,這則寓言說的是陶罐和鐵罐之間的一件什么事?
讓學生認真地讀,邊讀邊思考,只要搞清楚寫的是件什么事,那么對分段就有所啟示。并且也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
達能力。
2.指名匯報。
本文寫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看不起陶罐,經常奚落陶罐,埋在地下多年之后,陶罐仍然光潔如新,而鐵罐卻氧
化不存在了。
3.分段。
課文哪部分是寫鐵罐經常奚落陶罐?哪部分是寫兩個罐埋在地下之后的情況呢?
(四)細讀課文。
1.細讀第一段。
(1)提示:
①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
②它為什么看不起陶罐?
③陶罐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
要求帶著以上三個思考題,細讀第一段,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把你理解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2)同學之間互相讀課文,讀自己的理解。
(3)指名讀。
在匯報過程中,要指名學生朗讀,要讀出鐵罐那種傲慢,不講理的語氣,讀出陶罐那種自尊、善良、和藹的語氣。
老師適當范讀。
本課是閱讀課文,內容容易理解,要讓學生自己去悟,只要讀出了語氣,說明就已經讀懂了。
(4)歸納段落大意:
根據前兩課總結的方法:
寫人的文章,用“誰,干什么,怎么樣”的句式歸納段意。
寫事的文章,用“誰,干什么”的句式來歸納段意。本文是寓言,把鐵罐和陶罐擬人化。
本段段意是:
鐵罐看不起陶罐,并且經常奚落陶罐。
2.細讀第二段:
想:多少年之后(當鐵罐和陶罐埋在地下)兩個罐發(fā)生什么變化?
(1)用以上學習第一段的方法學習這段。
(2)出示句子:“謝謝你們!”……“我的兄弟鐵罐就在我旁邊,請你們把它掘出來吧,它一定悶得夠受了。”
從這句話看出什么?
雖然鐵罐看不起陶罐,并且還經常奚落陶罐,但是陶罐不和鐵罐計較,它很善良,對鐵罐很友好。我們要向陶罐
學習,寬厚待人。
(3)歸納第二段的段意。
讓學生自己歸納,小組匯報,最后指名回答。段意:許多年過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鐵罐卻氧化不
存在了。
(五)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想: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利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加
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讀出兩種罐的不同語氣。
(六)討論寓意。
1.自己默讀全文,想想寓意。
2.小組討論寓意,即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3.指名匯報。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七)學習了這課你有什么體會。
可以結合自己和周圍的人和事談體會。
3 陶罐和鐵罐
古代 現(xiàn)代
陶罐 易歲————永久
鐵罐 堅硬————氧化
課后小記:
陶罐和鐵罐教案一等獎篇三
1、通過本課學習,2、認識“陶、懦、惱”等6個生字,3、會寫“陶、謙、虛”等到14個生字,4、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御廚、奚落、懦弱,5、輕蔑、和睦相處、覆滅”等詞語。
2、閱讀課文,能讀懂課文主要內容,了解寓言蘊含的道理。
6、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7、分角色朗讀課文。
讀懂課文課文主要內容。
了解寓言蘊含的道理。
一、導入新課
1、 揭示課題:
2、出示課文插圖,這就是國王御櫥里的兩只罐子,你們仔細看看,哪只是陶罐,哪只是鐵罐,你上怎么看出來的?
3、學生交流,教師點撥(從外形上看,左邊是鐵罐,是用鐵做的。右邊是陶罐,是用陶土做的,上邊還有美麗的花紋。從神態(tài)上看,鐵罐眉毛豎著,邪視著陶罐,嘴巴翹得老高,好象對陶罐不屑一顧的樣子,一幅驕傲自大的樣子。而陶罐是用溫和的眼睛看著鐵罐,笑瞇瞇的,一幅容忍的樣子。從個頭上看,鐵罐自以為比陶罐高大,陶罐不敢和它比,因此把頭昂得高高的。)
4、談話:今天我們學習這則寓言,就是發(fā)生在陶罐和鐵罐之間的小故事。通過他們的對話,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下面我們就帶著一種探究的心里去讀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
1、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可以默讀、放聲讀、或者找同伴一起讀,力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詞語、句子做上記號。
2、檢查朗讀情況,互幫互助學生字。
出示生字開火車讀生字,請已經有把握的學生來做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鞏固,教師隨時糾正讀音,點評。
重點指導“懦”(nuo)“惱”(nao)聲母都是鼻音n 3、讀下列詞語:
奚落 謙虛 傲慢 懦弱 輕蔑 爭辯 惱怒
相提并論 和睦相處 羞恥 氧化 無影無蹤
4.交流學習疑難,相機指導學生朗讀該詞、句所在段落,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課文字、詞障礙。
三、再讀課文,完整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國王御廚里自以為堅硬的鐵罐看不起陶罐。許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舊光潔如新,而當年堅硬的鐵罐卻不復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四、指導寫字
一、復習導入,說話練習
1.鞏固詞語
奚落 謙虛 傲慢 懦弱 輕蔑 爭辯 惱怒
相提并論 和睦相處 羞恥 氧化 無影無蹤
2.用上以上詞語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自讀課文,感知陶罐和鐵罐的特點
1、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2、它為什么看不3、起陶罐?請同4、學們自讀課文,5、用~~~畫出鐵罐奚落陶罐的話,6、并對不7、理解的地方提出問題。
8、學生自讀,9、教師巡視
10、學生交流質疑,11、教師點撥,12、引導解疑。
13、從找出的語句中可以看出,14、鐵罐有什么特點?(驕傲自大、目中無人)陶罐呢?(謙虛、友好、克制)
5、從鐵罐對陶罐所說的話中你體會到什么?陶罐聽了鐵罐的話之后表現(xiàn)出什么樣的態(tài)度,說明了什么?
板書: 謙虛 傲慢
三、指導多讀,深刻體會鐵罐和陶罐的特點。
1、自讀課文,畫出鐵罐和陶罐的神態(tài)的詞語。
2、教師指導讀。(鐵罐的神態(tài)是:“傲慢——輕蔑——惱怒”陶罐是:“謙虛——自尊”)
3、同桌輪換分角色朗讀。
4、教師巡視、指導。
5、抽一、兩組在班上讀,大家評議。
四、揭示寓意,總結全文
1、許多年過去了,2、陶罐和鐵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自讀課文找出描定陶罐和鐵罐最終結局的語句。
2、當陶罐被人們擦洗干凈后他說了什么?這說明什么?
學生交流,教師完成板書:
光潔、樸素、美觀 無影無蹤
3再讀課文,說說你喜歡陶罐還是鐵罐,為什么?
4、學生交流。
5、教師小結
同學們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終謙虛大度,寬容自尊,鐵罐是傲慢輕蔑怒不可遏。我們應該向陶罐學習。
思考:通過學習這則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全班討論。結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實踐回答這個問題。
陶罐和鐵罐教案一等獎篇四
1、通過本課學習,認識陶、懦、惱等10個生字,會寫陶、謙、虛等到14個生字,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御廚、奚落、懦弱,輕蔑、和睦相處、覆滅等詞語。
2、閱讀課文,能讀懂課文主要內容,了解寓言蘊含的道理。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重點:讀懂課文課文主要內容。
難點:了解寓言蘊含的道理。
1、揭示課題:
2、出示課文插圖,這就是國王御櫥里的兩只罐子,你們仔細看看,哪只是陶罐,哪只是鐵罐,你上怎么看出來的?
3、學生交流,教師點撥(從外形上看,左邊是鐵罐,是用鐵做的。右邊是陶罐,是用陶土做的,上邊還有美麗的花紋。從神態(tài)上看,鐵罐眉毛豎著,邪視著陶罐,嘴巴翹得老高,好象對陶罐不屑一顧的樣子,一幅驕傲自大的樣子。而陶罐是用溫和的眼睛看著鐵罐,笑瞇瞇的,一幅容忍的樣子。從個頭上看,鐵罐自以為比陶罐高大,陶罐不敢和它比,因此把頭昂得高高的。)
4、談話:今天我們學習這則寓言,就是發(fā)生在陶罐和鐵罐之間的小故事。通過他們的對話,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下面我們就帶著一種探究的心里去讀這篇課文。
1、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可以默讀、放聲讀、或者找同伴一起讀,力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詞語、句子做上記號。
2、檢查朗讀情況,互幫互助學生字。
出示生字開火車讀生字,請已經有把握的學生來做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鞏固,教師隨時糾正讀音,點評。
3、讀下列詞語:奚落 謙虛 傲慢 懦弱 輕蔑 爭辯 惱怒 相提并論 和睦相處 羞恥 氧化 無影無蹤
4、交流學習疑難,相機指導學生朗讀該詞、句所在段落,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課文字、詞障礙。
(國王御廚里自以為堅硬的鐵罐看不起陶罐。許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舊光潔如新,而當年堅硬的鐵罐卻不復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1、鞏固詞語:奚落 謙虛 傲慢 懦弱 輕蔑 爭辯 惱怒 相提并論 和睦相處 羞恥 氧化 無影無蹤
2、用上以上詞語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1、鐵罐是怎樣奚落陶罐的,它為什么看不起陶罐?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用~~~畫出鐵罐奚落陶罐的話,并對不理解的地方提出問題。
2、學生自讀,教師巡視。
3、學生交流質疑,教師點撥,引導解疑。
4、從找出的語句中可以看出,鐵罐有什么特點?(驕傲自大、目中無人)陶罐呢?(謙虛、友好、克制)
5、從鐵罐對陶罐所說的話中你體會到什么?陶罐聽了鐵罐的話之后表現(xiàn)出什么樣的態(tài)度,說明了什么?
1、自讀課文,畫出鐵罐和陶罐的神態(tài)的詞語。
2、教師指導讀。(鐵罐的神態(tài)是:傲慢──輕蔑──惱怒陶罐是:謙虛──自尊)
3、同桌輪換分角色朗讀。
4、教師巡視、指導。
5、抽一、兩組在班上讀,大家評議。
1、許多年過去了,陶罐和鐵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自讀課文找出描定陶罐和鐵罐最終結局的語句。
2、當陶罐被人們擦洗干凈后他說了什么?這說明什么?
3、再讀課文,說說你喜歡陶罐還是鐵罐,為什么?
4、學生交流。
5、教師小結:同學們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終謙虛大度,寬容自尊,鐵罐是傲慢輕蔑怒不可遏。我們應該向陶罐學習。
思考:通過學習這則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結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實踐回答這個問題。
陶罐和鐵罐
陶罐鐵罐
謙虛傲慢
光潔、樸素、美觀無影無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