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一卡二卡三国色天香永不失联-看a网站-看黄视频免费-看黄网站免费-4虎影院最近地址-4虎最新地址

最新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反思 高中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

20430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最新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反思 高中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反思 高中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篇一

氧化還原還原反應是進一步學習化學的基礎,因此是高中化學的重點內容。通過這部分的學習,學生可以根據實驗事實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能夠舉例說明生產、生活中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而且刪除了舊教材從化合價變化多少、電子轉移多少去分析和表示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細、過繁、過難的內容,大大降低了難度,減輕了學生負擔。學生可以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去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達到優(yōu)化知識結構的效果。對氧化還原反應在生活中應用的介紹,起到了培養(yǎng)學科感情的目的,同時,教材還辨證地介紹了氧化還原反應會給人類帶來危害,以引導學生形成辨證看問題的科學思維方式

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各分類方法由于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圍、

2、使學生學會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及電子轉移的觀點來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3、使學生了解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理清5對概念的關系(氧化劑和和還原劑、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被氧化和被還原、氧化性和還原性)及它們與化合價、電子得失的對應關系。

能力目標:

1、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由表及里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養(yǎng)思維的邏輯性。

2、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小組討論、代表匯報的形式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演變,培養(yǎng)學生用發(fā)展的眼光、科學的態(tài)度、勇于探索的品質學習化學;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誘導學生積極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難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及其中的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

有關氧化還原的知識,學生在初中就已經從得、失氧的角度學習過,因此有較好的知識基礎,通過初中和高中階段的訓練,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分析和歸納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本節(jié)教學中可以把通過比較和歸納得出結論的任務交給學生完成,以激發(fā)學習興趣,形成探究習慣。對于氧化還原反應,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的定義是不同的,其中的不同之處是學生最容易忽視的,在教學中要給予指出,以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

1、實驗法。

2.學案導學:見后面的學案。

3.新授課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實驗)、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fā)導學案、布置預習

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課本基礎知識,初步把握氧化還原反應的原理和方法步驟。

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課前預習學案,實驗用品的準備、課內探究學案,課后延伸拓展學案。

2課時

[引課](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為主線,通過提問,討論等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實驗)鎂條在空氣中燃燒,請學生寫出反應方程式①2mg+o2=2mgo

(提問)此反應屬于什么反應類型?(學生隨意發(fā)揮:化合反應、氧化反應)

mg得到氧發(fā)生氧化反應。

②h2+cuo=cu+h2o此反應屬于什么反應類型?(置換反應、還原反應)

cuo失去氧發(fā)生還原反應。

科學家早以從得氧失氧的角度認識了氧化、還原反應,這是最原始最基礎的氧化、還原反應概念。問②中只屬于還原反應嗎?否。還屬于氧化反應即為氧化—還原反應。由此可知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同時存在,同時發(fā)生,它們是對立統(tǒng)一,不能分開的。知識是有階段性的,許多概念是在不斷完善和發(fā)展的。(進行“對立統(tǒng)一”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提問)③2na+cl2=2nacl是否為氧化—還原反應?(學生:不是)

事實是氧化—還原反應。(學生愕然。)

(激發(fā)學生思維中的矛盾點,引出氧化還原反應進一步的認識)

(討論)①②③三個反應的新的共同點,可提示從化合價角度分析。

學生討論、分析、尋找規(guī)律,得出結論:元素化合價有升降。

[新課]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凡是有化合價升降的反應就是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元素化合價有升降。

(復習)反應h2+cuo=cu+h2o中h2因得氧發(fā)生氧化反應,最終h的化合價從0價升高到+1價;cuo因失氧發(fā)生還原反應,最終cu的化合價從+2價降低到0價。得出氧化還原反應與化合價升降的關系。

(設問)為什么氧化還原反應前后元素化合價會發(fā)生變化?其本質原因是什么?(培養(yǎng)學生由表及里的邏輯性思維)以nacl、hcl的形成加以分析。

(結論)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有電子轉移(得失電子或共用電子對偏移)。

(小結)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得失與化合價升降的關系。

為了方便記憶,給出口訣:高失氧,低得還,中間看情況。

(講述)氧化劑、還原劑概念

要求:理清五對概念:氧化劑、還原劑;氧化性、還原性;被氧化、被還原;

氧化反應、還原反應;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為了方便記憶,結合簡單的方程式(zn+2hcl==zncl2+h2↑)

和口訣:氧化劑(具有氧化性),被還原,發(fā)生還原反應,得到還原產物,還原劑(具有還原性),被氧化,發(fā)生氧化反應,得到氧化產物

(探究)各寫出一個符合下列條件的有關化學方程式,并判斷是否氧化還原反應:

①兩種單質化合;兩種化合物化合;單質與化合物化合。

②一種物質分解成兩種物質;一種物質分解成三種物質。

③非金屬單質置換非金屬單質;金屬單質置換金屬單質。

④復分解反應:氧化物與酸、氧化物與堿、酸與堿、酸與鹽、鹽與鹽。

(聯(lián)系舊知、鞏固新知展開思考、打下伏筆)

(討論)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

(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誘導學生積極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各分類方法由于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圍

(充實概念)常見的氧化劑、還原劑;比較氧化性、還原性強弱的一般方法

(聯(lián)系實際)氧化還原反應對生產、生活的意義

(總結)氧化還原反應概念間的相互關系(由學生提出觀點,相互補充后整理得出)略。

(目的是構建知識網絡,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第一章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

第三節(jié)氧化還原反應

一、氧化還原反應

1.概念:從得失氧分析

2.特征:從化合價的變化分析

3.本質:從電子轉移分析

c+cuo====cu+co↑

得氧:c氧化反應化合價升高失電子

失氧:cuo還原反應化合價降低得電子

①還原劑————化合價升高—失去電子—被氧化—發(fā)生氧化反應

②氧化劑—————化合價降低—得到電子—被還原—發(fā)生還原反應

二、氧化還原反應與四大反應類型之間的關系

三、氧化性、還原性的比較

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在精講的同時一定注意學生的參與,題不在多要精挑題目做通講透,否則講得多練得多最后學生還是不懂因此求“悟”乃根本。

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反思 高中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篇二

“氧化還原反應”是人教版高一化學新教材第二章第三節(jié)的內容。對于氧化氧化還原反應,在初中階段從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理解;在化學必修1中要求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能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來初步理解氧化還原反應以及了解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即可;通過后續(xù)課程如金屬及其化合物及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學習,對氧化還原反應有了更多更具體的認識后再要求學生深入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有關知識。本節(jié)課既要復習初中的基本類型反應及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重要知識并以此為鋪墊展開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較深層次的學習,還將是今后聯(lián)系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紐帶。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是高中化學的重要理論知識,不僅是本章的教學重點,也是整個高中化學的教學重點。

1、知識與技能:初步掌握根據化合價的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方法;學會用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2、過程與方法:體驗氧化還原反應從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價升降的表面現(xiàn)象再到電子轉移的本質原因層層推進,逐步深入的發(fā)展過程,通過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和本質的分析,學習由表及里和以辯證的觀點來思考問題思。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氧化和還原這一對典型矛盾,它們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關系的認識,深刻體會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在自然現(xiàn)象中的體現(xiàn),樹立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學習化學知識。

4、重難點設置:

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難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及其中的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難度大,要使同學們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因此,必須精心設計教法,力求深入淺出,而且還要調動學生的思考積極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成為學習的主體者。所以我采用“問題解決法”教學,通過設計富有驅動性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歸納,并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微觀過程化抽象為形象化微觀為宏觀,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逐步將學生的思考方向引向深入。

問題的設計由以下幾個問題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來完成。

問題一:讓學生回憶出初中學過的氧化反應、還原反應,并舉出一些典型的例子。

同學們根據初中的知識從得氧失氧這一方面來判斷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其回答可能會有很多個反應。此時老師挑選出兩個比較典型的反應式來進行分析。如:。但初中學習時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分別介紹的,所以我接著讓學生討論:

問題二:以為例,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分別獨立進行的嗎?

學生通過討論很容易發(fā)現(xiàn)還原反應與氧化反應是并存的,有得氧必有失氧,將一個反應中同時發(fā)生的兩個過程人為地分割開,是不恰當?shù)模膊荒芊从吃擃惙磻举|。所以我們要不斷完善,深化對各種問題的認識,以科學的態(tài)度來學習。通過這個問題不僅深化了學生的認識,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教師還可趁勢引入新課,從得氧失氧角度歸納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以上問題的設置可以說是為引入新課作了堅實的鋪墊,學生在這些問題的解決的過程中既復習了初中知識,又將學生思維的興奮點調動起來,使得新課的學習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

問題三:標出上述反應的各元素的化合價,觀察化合價有無變化,變化有無規(guī)律?

學生通過練習、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凡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是氧化反應,化合價降低的反應是還原反應。此時老師重點強調:凡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定義為氧化還原反應。緊接著讓學生分析:

問題四:沒有得氧失氧,是否是氧化還原反應?

從分析中學生可以得知盡管沒有失氧和得氧的關系,但是發(fā)生了化合價的升降,因此也是氧化還原反應。由此可見,用化合價的升降來定義的氧化還原反應大大擴展了其內涵。

氧化還原反應及其有關概念從元素化合價的升降到電子轉移的過渡,是其概念的升華和對其本質的認識過程,也是教和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學的難點。我緊接著設問:

問題五: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的升降?也就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屬性是什么?

在這一過程的教學中我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弄清化合價的數(shù)值和正負跟原子的電子得失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在此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把氯氣和金屬鈉的反應、氯氣和氫氣的反應制成動畫,把氯化鈉和氯化氫的形成過程中電子的轉移加以形象化。這樣化抽象為具體,化微觀為宏觀,大大降低了學生理解和想象上的難度,也順利突破了難點。

至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基本已順利完成,為了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教師可提出問題:在初中所學到的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哪些反應類型是氧化還原反應,哪些不是氧化還原反應。并對同學們得作答做出解釋和說明。

回顧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五個問題把整個課堂串聯(lián)起來,學生在這些問題的思考、討論過程中多種感官同時合作,多項信息綜合運用,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學習抽象思維、邏輯推理的方法。教師在其中發(fā)揮了主導作用,而學生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充分貫徹了新課程的“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的理念。

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反思 高中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篇三

氧化還原反應是穿插在高一化學第四章囟素中進行學習的,這節(jié)內容的學習,在中學化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為中學化學學習過程中有很多與氧化還原反應密切相關的反應、理論及應用。如:金屬的冶煉與防護,化學電池等。只有掌握了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直觀地理解反應的本質,才能更好地學習更多的相關知識,形成知識系統(tǒng)的良性循環(huán),所以本節(jié)內容在中學化學中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1、本節(jié)教材包括兩節(jié)內容: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和氧化還原的本質,其中的氧化反應、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被氧化、被還原、氧化產物、還原產物等幾種概念極容易混淆。如按教材的授課順序,不能最好地突出重點和難點,解決本節(jié)課的主要問題,所以本人在授課過程中,以教材為基礎,重組了新的知識網絡:通過從三個角度分析教材,從而掌握四組概念,理解氧化還原反應本質。三個角度:得氧失氧的角度、化合價升降的角度、得失電子的角度。體現(xiàn)了在二期課改過程中,教師的課程觀要發(fā)生相應的改變。從傳統(tǒng)的“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轉變。

2、化學反應的本質是反應物分子通過斷裂舊的化學鍵形成原子或原子團,原子或原子團再重新組合形成新的化學鍵,從而形成新生成物分子的過程。這是一個微觀世界的反應行為,人的肉眼是看不到了,反應速度也是極快的,為了讓微觀的世界行為以宏觀的形式反應出來,使學生更形象,更直觀,更生動地理解反應過程,體現(xiàn)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有效整合,結合多媒體教學,體現(xiàn)多媒體教學的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本節(jié)內容。

3、氧化還原理論,是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好題材,氧化和還原是一對典型矛盾,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通過認真引導使學生逐步理解對系統(tǒng)規(guī)律在自然現(xiàn)象中的體現(xiàn),又會幫助學生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學習化學知識。

結合我校學生知識基礎較薄弱、解決問題能力較差的弱勢,適當?shù)貏?chuàng)設問題情境,問題的提出,不僅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求知的欲望,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同時也要注意讓學生“跳一跳夠得著”,不能對所要回答的問題失去信心。在問題情境中,使學生產生認知失調,通過解決問題達到更高一級的認知體系。

1、知識目標:使學生從電子轉移的觀點加深對氧化、還原、氧化劑、還原劑、氧化還原反應等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學會用電子轉移的觀點來判斷氧化還原反應,學會用箭頭的方法來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

2、能力目標:通過同化、組織精加工學習策略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運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能力,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重點:從電子轉移的觀點來認識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等概念,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難點:從電子轉移的觀點來分析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因為觀察反應的外部特征比較容易,但透過現(xiàn)象揭示本質時,學生往往較難理解。

激活同化模式

同化學習,組織精加工學習策略

能使目標1:準確掌握四組概念能靈活運用

能使目標2:揭示氧化還原反應的內部本質即用電子轉移的角度定義氧化還原反應

能使目標3:總結氧化還原反應的外在特征即用化合價升降的角度定義氧化還原反應

能使目標4:產生認知失調,用原有舊知識學習新知識,構建新的認知體系

起點能力:知道運用得氧失氧的角度來定義氧化還原反應

學生原有知識體系激發(fā)動機

總結歸納練習反饋

靈活運用

教師復習舊知識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探索新知評價

(一)引入新課

1、復習舊知識——原有舊知識體系

2、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習動機

(二)探索新知識

1、氧化還原反應的外部特征——元素化合價升降

2、氧化還原反應的內部本質——電子的轉移

3、歸納總結四組概念

4、用單、雙線橋表示電子轉移

(三)練習反饋

(四)小結、布置作業(yè)

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反思 高中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篇四

1.知識目標

(1)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原則。

(2)掌握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一般步驟。

2.能力和方法目標

通過氧化還原方程式配平的學習,提高知識的綜合遷移能力;

3.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一般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特殊的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理解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加深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思想觀念。

(2)通過一些配平技巧、配平的規(guī)律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和發(fā)現(xiàn)化學學科的科學美、規(guī)律美,從中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重點:使學生掌握用化合價升降法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原則和步驟。

難點: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的技巧,熟練掌握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

教學中主要通過學生的練習來發(fā)現(xiàn)問題、讓學生自己總結發(fā)現(xiàn)配平的規(guī)律,提高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的能力。

[復習氧化還原反應基本概念并引入新課]

問題1.投影下表,教師引導,師生共同討論:

反應物及性質

化合價改變

得失電子情況

發(fā)生的反應

產物

還原劑具還原性

升高

失電子

被氧化、發(fā)生氧化反應

氧化產物

氧化劑具氧化性

降低

得電子

被還原、發(fā)生還原反應

還原產物

問題2.對于下列氧化還原反應,用雙線橋或單線橋法標出電子轉移方向和數(shù)目

(1)銅跟濃硝酸反應: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2)硫化氫氣體通入濃硫酸中:h2s+h2so4(濃)=s↓+so2↑+2h2o

(3)紅熱炭投入熱的濃硝酸溶液中:c+4hno3(濃)=co2↑+4no2↑+2h2o

通過以上三個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分析,引導學生總結和鞏固氧化還原反應的`規(guī)律。如電子守恒規(guī)律、價態(tài)變化規(guī)律。

[引入新課]

今天這堂課,我們一起討論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的一般方法。

[板書]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學生活動]讓學生自己看書,總結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原則、配平步驟、配平依據等內容。

等大多數(shù)學生看完書后,提問學生。再師生共同總結。

配平依據:

(1)化合價升降規(guī)律:氧化劑得電子總數(shù)跟還原劑失電子總數(shù)必相等,表現(xiàn)在化合價上就有被氧化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價數(shù)必定跟被還原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價數(shù)必定相等。

(2)質量守恒定律:任何化學反應前后,各元素原子個數(shù)必定守恒。

配平的一般步驟:

(1)找出反應前后化合價發(fā)生變化的元素;

(2)分析各變價元素的化合價升、降的價數(shù);

(3)以化學式為單位,求出化合價升、降價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使有關元素的化合價升、降總價數(shù)相等。

(4)用觀察法配平其它元素的化學計量數(shù)。

(其中1、2、3是為了保證電子得失數(shù)相等,第4步是保證反應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這一階段中,教師可以找一個相對比較簡單的例子,一邊跟學生一起配平這個方程式,一邊跟學生一起總結氧化還原配平的基本步驟。最后讓學明確,在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還不熟練的初始階段,要按部就班根據配平進行訓練。熟練后可以跳過某些步驟,直接配平。

[課堂練習]

1.根據以上步驟,配平以下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

(1)□cr3++□na2o2+□oh——□cro42—+□na++□h2o

(2)□cri3+□cl2+□koh—□k2cr2o7+□kio4+□kcl+□h2o

(3)□p4+□hno3+□h2o—□h3po4+□no↑

(4)□mn2++□s2o82—+□h2o—□so42—+□mno4—+□h2o

(5)□zn+□h++□no3——□zn2++□no+□h2o

(6)□hclo4+□p+□h2o—□hcl+□h3po4

2.下列有關硫化亞鐵跟濃硫酸反應的方程式正確的是()

(a)2fes+6h2so4=fe2(so4)3+3so2↑+2s+6h2o

(b)4fes+18h2so4=2fe2(so4)3+9so2↑+7s+18h2o

(c)6fes+16h2so4=3fe2(so4)3+6so2↑+7s+16h2o

(d)8fes+18h2so4=4fe2(so4)3+3so2↑+11s+18h2o

[分析和討論]有的同學只是機械地分析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原子總數(shù)是否守恒,得出四個反應式都正確的錯誤結論。這是以氧化還原反應為背景考查質量守恒定律。四個反應中氧化劑都是硫酸,還原劑都是硫化亞鐵,氧化產物都是單質硫和硫酸鐵,還原產物都是二氧化硫。所以反應物fes中的鐵、硫元素與產物fe2(so4)3中的鐵、單質s中的硫元素守恒,四個選項中,只有a選項中還原劑(fes)與氧化產物(s)相對應。答案選a。

[鞏固練習]

1.在反應5nh4no3=2hno3+4n2↑+9h2o中,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的物質的量之比是()。

(a)1:1(b)5:4(c)5:3(d)3:5

2.反應no+o2+no2+h2o—hno3(未配平)是多組化學計量數(shù)的化學方程式,當氧氣有被no還原時,此反應各物質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為()。

(a)4:9:24:14:28(b)1:1:1:1:2

(c)8:9:12:10:20(d)任意比均可

3.將h2s氣體通入四種不同濃度的硝酸溶液中,發(fā)生下列反應:

①3h2s+2hno3=3s+2no+4h2o

②4h2s+2hno3=4s+nh4no3+3h2o

③h2s+2hno3=s+2no2+2h2o

④5h2s+2hno3=5s+n2+6h2o

根據上述反應判斷四種硝酸溶液的氧化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a)④②①③(b)③①④②(c)②④①③(d)①④②③

4.一定條件下硝酸銨受熱分解的未配平化學方程式為:nh4no3——hno3+n2+h2o,在反應中被氧化與被還原的氮原子數(shù)之比為()。

(a)5:3(b)5:4(c)1:1(d)3:5

5.被稱為萬能還原劑的nabh4溶于水并和水反應:nabh4+h2o-nabo2+h2(未配平),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nabh4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

(b)nabh4是還原劑,h2o是氧化劑

(c)硼元素被氧化,氫元素被還原

(d)被氧化的元素與被還原的元素的質量比是1:1

6.氧化亞銅(cu2o)是不溶于水的堿性氧化物,能溶于酸發(fā)生自身氧化還原反應生成單質銅和cu2+。測定一種含氧化亞銅的礦石中氧化亞銅的含量的方法是:將礦石溶于足量的硫酸鐵和硫酸的混合液中,然后用高錳酸鉀溶液滴定,反應后錳元素以+2價形式存在。

(1)寫出配平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①cu2o與fe2(so4)3、h2so4反應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滴加高錳酸鉀溶液時發(fā)生的反應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2o與上述兩反應中氧化劑的氧化性強弱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某次測定中稱取5、0g礦樣,用高錳酸鉀溶液滴定時,消耗0、1mol·l—1kmno4的體積為100ml,則礦樣中氧化亞銅的質量分數(shù)為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2a,3b,4a,5bd。

6.(1)①cu2o+fe2(so4)3+h2so4=2cuso4+2feso4+h2o。

②10feso4+2kmno4+8h2so4=5fe2(so4)3+2mnso4+k2so4+8h2o。

(2)kmno4>fe2(so4)3>cu2o。

(3)72%。

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反思 高中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篇五

氧化還原反應 化學概念 教學設計 改革措施

氧化還原反應是化學課程中十分關鍵的內容,對探究物質反應原理、理解生產生活實例、改進化學實驗等內容有極其重要作用。這一知識板塊在高一化學必修教材中,屬于基礎性知識,但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這個板塊成為很多學生的恐懼,經常性犯錯,失去化學學習的信心和興趣。由此可見,展開氧化還原反應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學生在初中階段接觸過氧化還原反應,對這種反應類型有不同的認識,甚至有的學生錯誤地認為這是關于“氧”的反應。高中階段,教材從電子本質轉移的角度對氧化還原反應進行分析。很多教師認為氧化還原的本質過于簡單,忽略向學生傳授的細節(jié),導致很多學生在今后學習中產生困惑,甚至懷疑自己的正確認知。

教材將氧化還原反應的相關知識分散到不同章節(jié),貫穿整個化學教學過程。面對抽象的化學概念,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由表及里,通過交流和總結的方式探索相關知識。問題的研究遵循從特殊到一般、從個性到共性的規(guī)律。教師應該從學生了解的部分入手分析,利用教材不斷深化,將盡可能多的內容聯(lián)系在一起,做出螺旋式的內容升級,幫助學生理清知識框架。

氧化還原反應知識具有遷移價值,幫助學生理解其他類型的化學規(guī)律和知識。從反應類型看,給學生開設新視角,從電子轉移的角度認識反應;從能量轉化看,反應中電子的定向移動產生了熱能、電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讓學生對能量本質有新的了解;從物質性質看,幫助學生理解物質之間的反應規(guī)律,了解物質的價態(tài)變化,預測物質的特性。

氧化還原反應教學對化學課程的教學具有極強的啟發(fā)性。這部分知識體現(xiàn)高中化學學科內容的特點,具有化學學科的研究特性,值得教師們深入分析。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按照概念、電子轉移、化學分類的順序進行了解。每部分內容都要按照外在、共性、本質特征的順序進行講解,讓學生認清本質和類別。本節(jié)根據個人教學經驗對氧化還原教學設計進行了詳細說明。

無論怎么說,氧化還原反應教學是在抽象思維的基礎上開展的,需要讓學生從概念理解開始,逐步接近電子轉移核心知識。這部分內容是氧化還原反應中最根本的內容,也是幫助學生在練習中排除干擾的根本依據。根據教材的安排,課堂以“fe2o3+3co=2fe+3co2”為例進行講解,啟發(fā)學生思考反應方程式中化合價的變化。在學生對本方程式有充分了解后,將氧化還原反應與其他三種反應類型進行比較,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共性:反應前后發(fā)生了電子轉移。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教師要啟發(fā)學生思考“如何分析氧化還原反應”這個問題。在課堂引導下學生會自動思考采用怎樣的方式可以將氧化還原反應的各個要點信息標明,以便更好地利用物質的性質。課程內容自然而然地進行“雙線橋法分析電子轉移”和“電子轉移守恒定理”.每個學生都要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雙線橋法分析電子轉移,在方程式上明確標出各個元素化合價變化,分析元素化合價的升降。雙線橋法和電子守恒定理是氧化還原反應分析中最關鍵的方法和依據,教師應該將課程的一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親自動手進行氧化還原反應的判斷、化學方程式中各個物質的升降變化,使得學生不僅理解這種方法,更利用這種方法和定律分析問題,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氧化劑、還原劑是對氧化還原反應電子轉移的直接應用。雖然氧化劑、還原劑是在概念章節(jié)接觸到的知識,但這部分知識如同橋梁,將物質的氧化性和還原性進行歸納,幫助學習者思考物質氧化性還原性的強弱規(guī)律。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需要梳理清楚思路,按照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串聯(lián)和講解。

這一部分教學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向學生講解氧化劑、還原劑的概念,從最簡單的反應方程式(如:2cu+o2=2cuo)入手分析,利用電子轉移和化合價進行定義,讓知識前后相連,思維相接。第二階段:在此基礎上研究物質的氧化性和還原性,做出對氧化劑、還原劑的初步利用探索,并在大量化學反應案例中分析氧化劑、還原劑存在的規(guī)律;第三步:以氧化性和還原性為跳板,進行知識遷移,將其延伸到其他章節(jié),主要包括原電池、電解池兩方面內容,思考氧化還原反應的學習價值。如此便可以將氧化還原反應與原電池、電解池的原理和內容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對后面的內容有所期待。

經過兩個階段的教學課程,學生從概念、電子轉移本質、方程式判斷方法和原則、氧化劑和還原劑、氧化性和還原性等具體角度了解整個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框架和知識價值,對氧化還原反應在其他章節(jié)的利用不感到陌生。如此師生便可以在短時間內將整個氧化還原反應知識體系盤活,幫助學生將知識轉變?yōu)榻忸}能力。

氧化還原反應教學內容并不只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化學知識,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知識體系思維,將各部分關于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不斷解決學習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教師應該看到化學知識的特點,按照化學學科的規(guī)律展開教學活動,帶領學生理智性、層次性地學習化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興趣,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1]宋偉定.不同教學設計對高一學生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理解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xx.

[2]汪寧.氧化還原反應在高中化學教科書中位置的分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xx(09).

[3]劉知新.化學教學論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反思 高中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篇六

中學階段的化學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中,氧化還原反應是非常重要的知識點,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課標要求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真正理解反應的實質,正確探究物質的氧化性和還原性。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貫穿于整個中學階段化學知識的學習始終,是非常重要的理論知識。

本節(jié)的教學思路是通過分析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所含元素的化合價是否有變化,建立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并探討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通過分析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所承擔的角色,引出氧化劑和還原劑的概念,加強對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理解和應用。

1、課標要求

(1)通過熟悉的化學反應,使學生認識到有的化學反應中有元素化合價的變化,建立氧化還原的概念。

(2)通過實驗和思考,分析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電子轉移。

2、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能舉出生產生活中氧化還原反應的實例。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的變化,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提出問題,引入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現(xiàn)象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學習氧化還原反應,認識到氧化還原反應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無處不在,而且有利有弊。只有充分學習和研究,才能避免有害的氧化還原反應的發(fā)生,讓更多的氧化還原反應造福于人類。讓學生關注化學與生命活動的聯(lián)系,體會化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1、教材分析

本節(jié)包含三部分內容: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探究鐵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還原性。以往教學通常將本節(jié)分為3課時,每一部分為一課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科學探究的能力,教師在設計本節(jié)課的教學時,以“氧化還原反應”為線索,通過“化合價變化”這一氧化還原反應的標志揭示其實質為“電子的`轉移”。本節(jié)課在設計時注重化學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由學生熟悉的五彩繽紛的焰火引入,以生產生活中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結束,交相呼應。

2、學情分析

本節(jié)知識內容是中學化學中重要的理論知識,比較抽象,是高一學生在學習了物質的量、電解質之后的又一難點。將這兩課時合為一課時,也成為教師教學設計時必須考慮的問題。如果在一節(jié)課中將多個概念傳授給學生,那就是一節(jié)失敗的課。真正能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層層遞進地學習、理解這些概念,領悟相互之間的關系,自主地進行探究和思考,那才是一節(jié)成功的課。

1、重點

分析化合價的升降,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2、難點

理解電子轉移是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fā),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在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上設置疑問,并引導學生通過思考、練習、實驗來解決疑問。例如,學習了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后,利用學生熟悉的氫氣還原氧化銅反應引出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概念,教學過程順理成章,易于學生接受。問題的設置應有梯度,循序漸進,由現(xiàn)象到本質,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解決新知識學習中的疑問。由于本節(jié)內容理論性較強,教學中多處采用舉例教學,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和熟悉的化學反應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標志和實質。通過練習,鞏固理論知識的學習,講練結合,實現(xiàn)高效教學。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中最為直觀的教學方法。通過實驗引發(fā)學生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的本質。

1、情景導入

很高興引領大家學習氧化還原反應,今天我們將走入氧化還原反應的世界。氧化還原反應是一類十分重要的反應,它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同學們還記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那29個由焰火組成的神奇大腳印和絢麗多彩的焰火嗎?這就是由一系列的氧化還原反應產生的。我們學習過的化學反應也有很多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大家請看屏幕(展示圖片)。

2、設計思路

氧化還原反應對學生來說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就是先給學生一個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建立熟悉感,更好地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3、引入正題

給出常見的幾種化學反應,讓學生標注化合價。然后分成兩類,我們把化合價變化的稱為氧化還原反應。在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教學中,先提出問題“什幺因素引起了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的變化呢”,然后以氯化鈉的形成為例,以圖片的方式展現(xiàn)鈉原子和氯原子之間電子的轉移。

假設元素化合價的變化是由電子的轉移引起的,接下來學生進行分組實驗:鐵釘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可以解釋為鐵失去電子轉移給了溶液中的銅離子,銅離子得電子生成銅,并在鐵釘上析出。理論分析如此,那幺實際是否符合理論分析呢?采用演示實驗,把鐵釘和銅片分別連接導線,串聯(lián)電流表后插入硫酸銅溶液中。按照理論分析電路中應該有電流產生,則電流表的指針應該發(fā)生偏轉。實驗現(xiàn)象證明確實有指針偏轉,說明理論分析正確,電子轉移引起了元素化合價的變化。分組實驗和演示實驗有機結合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究精神,又節(jié)省了時間,達到了實驗效果。最后歸納小結,提煉精髓。

4、概況整合

實質標志:電子的轉移,化合價變化形成氧化還原反應。

5、課前準備

(1)搜集教學素材,如氧化還原反應的視頻、生活中氧化還原反應的圖片、防腐劑圖片等。

(2)設計幻燈片輔助教學。

(3)準備一個演示實驗和兩個分組實驗。

(4)設計教案,設計、印刷導學案。

氧化還原反應是中學化學中重要的理論知識,比較抽象。這節(jié)課循序漸進、有條理地將氧化還原反應的相關概念一一介紹給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層層遞進地學習、理解這些概念,領悟其中的關系,自主地進行探究和思考。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幫助學生把難懂的理論知識學得更加輕松,是本節(jié)課希望達到的最佳效果,也是最終目的。

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反思 高中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篇七

“氧化還原反應”是人教版化學必修1第一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第三節(jié)內容,是高中化學課程中重要的核心概念,是學生認識物質性質、實現(xiàn)物質轉化的理論基礎,對學生學習元素化合物、電化學等知識具有指導作用。本部分內容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中屬于主題2:常見的無機化合物及其應用這一部分,內容要求“認識元素在物質中可以具有不同的價態(tài),可通過反應實現(xiàn)含有不同價態(tài)同種元素的物質的相互轉化;認識有化合價變化的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知道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從教材安排來看,這部分內容安排在“物質的分類及轉化”及“離子反應”之后,元素化合物內容之前,這既能發(fā)展夯實之前對物質及反應的微觀認識,從不同角度建構出新的化學學習思維,又能幫助學生從元素化合價的角度預測物質性質,完善新課標中提出的價類(物質類別—化合價)二維分析思路,為后續(xù)元素化合物性質的學習建立理論基礎。

通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常見元素化合價、常見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等基礎知識。而本章第一節(jié)“物質的分類及轉化”的學習讓學生明確分類思想在化學物質及反應研究中的重要價值,初步形成分類觀;而第二節(jié)“離子反應”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將宏觀與微觀結合起來,從微觀角度認識物質,認識反應,初步形成了微粒觀;并且宏微結合的思想使學生逐漸意識到,認識物質及反應的維度越豐富,越能接近其本質。而本節(jié)內容則將突破學生在初中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認識,建立一個新的維度,即從化合價(電子轉移)的角度認識反應,在概念建構的過程中繼續(xù)深化學生的變化觀,同時為后續(xù)元素化合物性質的學習打下基礎。

因此分析學生的障礙點:

1、認識停留在物質層面:僅能從初中物質得氧失氧角度認識反應,難以深入到化合價或電子轉移的微觀角度揭示氧還反應的本質。

2、認識停留在孤立層面:難以理解氧還反應中所蘊含的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思想及其在科學研究中的價值。

3、認識停留在理論層面:不能將所建立的氧化還原反應的模型順利應用于預測物質性質或解決物質轉化等實際問題。

因此需要以學生已有知識及經驗為基礎,建立氧化還原反應的核心概念,構建從化合價認識物質性質的維度,發(fā)揮核心概念對元素化合物學習的指導作用,培養(yǎng)學生對立統(tǒng)一的哲學思想。

1、從宏觀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以日常生活中氧化還原反應實例引入,通過對反應進行分類引發(fā)認知沖突,從宏觀物質切入,初步認識氧化還原反應基本概念。

2、從微觀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建構氧化還原反應的認識模型。借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達氧還反應中電子得失、電子對偏移的微觀過程。會用“雙線橋”“單線橋”分析電子轉移過程,完成對氧還反應認識的進階。

3、通過具體實例,明確氧化劑、還原劑、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等基本概念。能列舉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理解氧化還原反應中所蘊含的對立統(tǒng)一的哲學思想,并認識其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價值。

4、能應用氧化還原反應基本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1、準確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學會從宏觀角度(元素化合價升降)對氧還反應進行辨識,能從微觀角度(電子轉移)理解氧還反應本質。

2、能掌握常見的氧化劑、還原劑。會用電子轉移方法分析具體氧化還原反應的微觀本質。

3、形成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模型,會用其解決簡單問題。

1、從微觀角度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2、利用氧化還原反應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一)環(huán)節(jié)一

1、溫故知新,引入氧化還原反應概念

教師引導:【任務1】依據物質分類標準,將氧化鐵,氧化銅分類;并依據物質轉化規(guī)律,將其轉化為金屬單質,并寫出反應方程式;依據基本反應類型,將反應進行分類。

學生活動:

(1)將氧化鐵、氧化銅分類。

(2)寫出氧化鐵、氧化銅轉化成金屬單質的反應方程式。

(3)將反應進行分類。

設計意圖:從物質分類及轉化這一任務入手,不僅可以診斷評價學生對第一節(jié)“物質的分類及轉化”的掌握程度,同時可引入新的問題:當現(xiàn)有的標準無法準確將反應進行分類時,將會出現(xiàn)新的維度,引發(fā)學生探究興趣。

2、觀察總結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

教師引導:【問題】觀察上述反應,無法用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將一氧化碳與氧化鐵的反應進行分類,從得氧失氧的角度思考這兩個反應均屬于什么反應?從元素化合價的角度觀察這兩個反應具有什么特征?

學生活動:

(1)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上述兩個氧化還原反應。

(2)從元素化合價角度觀察兩個反應的特征。

(3)在教師引導下,初步建立氧化還原反應概念。

設計意圖:從初中得氧失氧角度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認識進階到從化合價角度認識反應,建立氧化還原反應概念,引入另一維度將反應進行分類,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表面特征。

(二)環(huán)節(jié)二

1、探究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教師引導:【任務2】基于原子結構,以氯化鈉與氯化氫的生成為例,探究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學生活動:

(1)分別畫出鈉原子、氯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依據“八隅體理論”,討論得出氯化鈉的生成過程中需要電子得失。

(2)分別畫出氫原子、氯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討論得出氯化氫的生成過程中需要有共用電子對的偏移。

(3)在教師引導下,總結氧化還原本質為電子轉移,包括電子得失和共用電子對偏移。

設計意圖:完成由物質到元素再到微觀電子轉移的探究過程,由宏觀至微觀,培養(yǎng)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究的核心素養(yǎng)。利用原子結構的簡單模型,讓學生尋找氧化還原反應電子轉移的證據,并推理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的核心素養(yǎng)。

2、利用“單雙線橋”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教師引導:舉例介紹氧化劑、還原劑、氧化性、還原性、氧化反應、還原反應、化合價升降與得失電子等基本概念,示例分別用“雙線橋”“單線橋”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引導學生理解氧還反應中對立統(tǒng)一思想。

學生活動:

(1)理解氧化劑、還原劑等氧還反應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及其中的聯(lián)系。

(2)模仿示例,學會使用“單雙線橋”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3)觀察理解氧還反應中對立統(tǒng)一的哲學思想,并感受其在科學研究中的價值。

設計意圖:明確氧還反應的基本概念,體會氧還反應所體現(xiàn)的對立統(tǒng)一的思想,為后續(xù)學習打好基礎。

3、探究氧化還原反應的規(guī)律。

教師引導:結合具體實例,總結氧化還原反應的規(guī)律。

學生活動:思考,理解氧化還原反應中的強弱律、價態(tài)律、優(yōu)先律、轉化律、守恒律。

設計意圖:通過對氧化還原反應規(guī)律的理解更有利于判斷及應用氧化還原反應。

(三)環(huán)節(jié)三

1、列舉總結氧化劑、還原劑。

教師引導:舉例給出具體生產生活中所涉及的氧化還原反應,判斷氧化劑、還原劑。

學生活動:獨立思考,完成給定反應中氧化劑、還原劑的判斷。

設計意圖:診斷評價學生對上一環(huán)節(jié)內容的掌握情況,熟悉生產生活中氧化還原反應,感受氧還反應的價值。

2、將氧化劑、還原劑分類整合,形成有序思維。

教師引導:【任務3】結合已有知識,列舉常見的氧化劑、還原劑,并將其進行歸納總結,為后續(xù)問題解決提供依據。

學生活動:

(1)列舉常見氧化劑、還原劑。

(2)將氧化劑、還原劑進行分類歸納,如:氧化劑包含非金屬單質及含較高價態(tài)元素的化合物;還原劑包含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及含較低價態(tài)元素的化合物。

(3)從所歸納出的物質中挑選合適的氧化劑、還原劑進行反應,并寫出反應方程式。

設計意圖:有意培養(yǎng)學生歸納、分類等思想,并讓學生感受這樣的思想方法的實際用處,其次建立反向思維,學生不僅可以從反應分析物質的性質,也可以從物質出發(fā),依據反應原理,對反應進行預設,更進一步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價值。

(四)環(huán)節(jié)四

1、利用氧化還原反應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教師引導:【任務4】基于氧化還原反應原理,設計實驗,從海帶灰中提取碘單質。

學生活動:

(1)設計實驗,確定海帶灰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

(2)設計合理分離步驟,將海帶灰中的碘離子轉移到溶液體系。

(3)依據氧化還原反應原理,尋找合適的氧化劑,將碘離子轉化為碘單質,并完成實驗過程。

(4)選擇合適試劑,檢驗碘單質是否被成功提取。

設計意圖:診斷評價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模型的理解,體會氧化還原反應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價值。

2、利用氧化還原反應原理,探究物質性質。

教師引導:【拓展作業(yè)】利用氧化還原反應原理,探究過氧化氫的性質。

學生活動:基于元素化合價提出假設,設計實驗,探究過氧化氫的性質。

設計意圖:強化化合價這一維度在物質性質分析中的重要應用,呼應本課一開始物質分類在物質性質分析中的應用,建立物質類別—化合價二維分析方法,為后續(xù)元素化合物的學習提供指導。

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反思 高中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篇八

《氧化還原反應》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概念。

2、能根據反應中的元素化合價是否升降來判斷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

3、能用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并能舉例說明化學反應中元素化合價升降與電子轉移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

1、復習鞏固初中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劃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進一步了解化學反應的多種分類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思考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氧化與還原的相互依存和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

1、氧化還原反應的判斷方法

2、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教學難點: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教學方法:討論、引導、歸納、練習、多媒體教學法

(一)引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類非常重要的化學反應——氧化還原反應

(二)講授新課

(投影)本節(jié)課教學任務

1、什么是氧化還原反應?

2、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什么?

(生)完成課本p48交流研討

(師)引導學生分析元素的化合價并引出化學反應的又一種分類方法并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定義。

(生)思考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是什么?

(師)引導學生分析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是——有些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了變化。

(生)完成投影練習,思考總結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的關系

(師)講評習題并引導學生再判斷以上反應屬于四種基本反應的哪一種,并得出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的關系。

(生)完成練習冊p22例1、p23(變式)

(師)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什么?

(生)完成課本p49觀察思考及實驗

(師)引導學生分析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有電子轉移

(生)討論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與化合價升降的關系

(師)小結:某種元素的一個原子或離子

失e—→該元素化合價升高→發(fā)生氧化反應

得e—→該元素化合價降低→發(fā)生還原反應

(投影)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應用的圖片

(生)完成投影練習

(師)評析練習

(生)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

(師)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1、定義

2、特征:有些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了變化

3、實質:電子轉移

4、失e—→化合價升高→發(fā)生氧化反應

得e—→化合價降低→發(fā)生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反思 高中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篇九

氧化—還原反應是日常生活、工農業(yè)生產和現(xiàn)代科技中經常遇到的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它貫穿中學化學學習的全過程,是學習中學化學的主線和關鍵之一。在已學的課程中,燃料的燃燒,金屬的冶煉等都涉及到氧化—還原反應。通過這一節(jié)內容的學習,了解化學反應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認識從反應中反應物元素化合價的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角度來對化學反應進行分類就是從本質上對化學反應進行分類。

三維目標:

1、理解氧化—還原反應有關概念;

2、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及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過程和方法:通過提出問題、討論交流、分組合作,揭示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和特征,培養(yǎng)學生從微觀角度準確理解概念的能力。

1、通過交流、討論,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

2、了解氧化—還原反應在工農業(yè)生產、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認識并理解化學這門學科對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促進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

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及特征

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多媒體展示):1、h2燃燒的圖象;2、h2還原氧化銅反應圖象

(提問):請同學們寫出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活動):2h2+o2==2h2o

cuo+h2h2o+cu

(提問):根據初中所學知識判斷,以上化學反應是否是氧化還原反應?

(學生討論、回答):有o2參與的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以上兩個反應都有o2參與,所以它們是氧化—還原反應。

(提問):上述反應中元素化合價是否有變化,請標出化合價發(fā)生變化的元素?

(學生活動):元素化合價在反應前后有變化(以h2+cl2=2hcl為例)

(教師講解):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發(fā)生變化。

氧化劑(o2/cl)——價降低——被還原

還原劑(h2)——價升高——被氧化

(多媒體展示):判斷下列反應方程式是否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zn+hcl=h2+zncl2

2na+cl2=2nacl

2kclo3=2kcl+3o2

mno2+4hcl(濃)==mncl2+cl2+h2o

cacl2+na2co3=caco3+2nacl

naoh+hcl=nacl+h2o

(學生討論、交流):如果從反應物變產物時元素化合價是否發(fā)生了變化來分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化合價有變化的反應,①②③④都屬于這一類反應;另一類是元素化合價沒有變化的反應,如⑤⑥。

(教師講解):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是:參加反應的某些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后發(fā)生了變化。

(多媒體展示):2na+cl2==2naclh2+cl2==2hcl

(教師提問):以上兩個反應是否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它們的反應過程是否相同?請同學們寫出h、na、cl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學生活動):根據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是:參加反應的某些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后發(fā)生了變化。以上兩個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h、na、cl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如下:

由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可知,鈉原子在反應中易失去電子,氯原子易得到電子,氫原子也易得到電子。

(教師提問):展示課本插圖,請同學們根據圖片內容,理解nacl、hcl形成過程,并揭示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學生活動):

從原子結構示意圖,可以看出na與cl反應過程是電子的得失過程。na原子最外層有1個電子,cl原子最外層有7個電子。當鈉與氯反應時,鈉原子失去最外層的1個電子,成為帶+1價的陽離子;氯得到1個電子,成為帶—1價的陰離子。最后,再由陰陽離子結合而成,形成nacl。2na+cl2==2nacl中,na→na+,失電子,價升高,發(fā)生氧化反應;cl→cl—,氯原子得到電子,價升高,發(fā)生還原反應。

h2與cl2的反應屬于非金屬與非金屬的反應。從它們的原子結構來看,氫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有1個電子,可獲得2個電子的穩(wěn)定結構。氯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有7個電子,也可獲得1個電子而形成8個電子的穩(wěn)定結構。由于氫、氯原子獲得電子的難易程度相差不大,所以,在反應時,它們都未能把對方的電子奪取過來,而是雙方各以最外層的1個電子組成一個共用電子對。在hcl分子里,由于氯原子對共用電子對的吸引力比氫原子的稍強一些,所以,共用電子對偏向于氯原子,使氯元素顯—1價,氫元素顯+1價。在反應中,h2是還原劑,cl2是氧化劑。

(教師總結):由上面的練習,可以得出下列規(guī)律:

氧化劑→價降低→得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還原產物

還原劑→價升高→失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氧化產物

(提問):請同學們思考氧化—還原反應與化合反應、置換反應、分解反應、復分解反應的關系,并能列舉具體的`化學反應進行說明。

(各學習小組討論,分析,書寫方程式):

①zn+2hcl==h2+zncl2

②cao+h2o==ca(oh)2

③c+o2==co2

④naoh+hcl==nacl+h2o

⑤kmno4==k2mno4+mno2+o2

⑥caco3=cao+co2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列表總結:

氧化—還原反應是從電子得失或轉移角度(微觀世界)對化學反應進行分類。它和四種基本化學反應類型間的關系可以用下面的圖示表示:

(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學習了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是元素化合價變化、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

(課堂練習)請完成下列練習:

1、下列各組粒子之間,最容易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的一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下列變化中,一定需加氧化劑才能實現(xiàn)的是()

a、cl2→cl—b、fecl3→fecl2c、c→co2d、kmno4→mno2

3、在下列氧化還原反應中,水既不作氧化劑,又不作還原劑的是

a.cl2+h2o====hcl+hclob.2h2o====2h2↑+o2↑

c.2na+2h2o===2naoh+h2↑d.cao+h2o===ca(oh)2

4、亞硝酸(hno2)參加反應時,既可作氧化劑,也可作還原劑。當它作還原劑時,可能生成的產物是d

a.nh3b.n2c.n2o3d.hno3

(答案:1d2c3a4d)

(課后思考):

在1個化學反應中,能否只發(fā)生氧化反應而無還原反應,或只發(fā)生還原反應而無氧化反應?

鐵門表面常刷有油漆,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na、al分別與hcl反應時,na→na+,al→al3+,al失去的電子數(shù)目比na多,能否說明al的還原性比na的強,為什么?

由于學生對原子結構知識認識不深,要求從微觀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是教學的難點。在課堂教學中,利用教材插圖、“思考與交流”欄目、表格、圖示等形式,幫助學生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的得失或偏移,從而能形象、深刻地掌握化學基本概念。在課堂教學中,經常地進行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討論、交流活動,有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學會探究和創(chuàng)新,全面地體現(xiàn)“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課程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反思 高中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篇十

1、在復習化合價的基礎上,使學生用化合價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認識、理解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等概念。

2、學會用化合價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氧化還原反應。

3、掌握用雙線橋法和單線橋法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

1、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等概念及其判斷。

2、用雙線橋法和單線橋法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

電子轉移方向和數(shù)目的表示法

啟發(fā)討論

[復習引入]

1、常見元素的化合價

2、寫出鈉、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分析其得失電子的情況,推出鈉、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價

學生交流討論,得出如下結果:

元素化合價升高→失去電子

元素化合價降低→得到電子

[問題情境]標出2kbr+cl2=br2+2kcl反應中各元素的化合價,并分析哪種元素失電子,哪種元素得電子,電子從哪種元素轉移到哪種元素?

〖學生活動〗

學生探索、討論、交流,從而得出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的概念。

〖教師活動〗

在氯氣與溴化鉀的反應中,溴離子失去1個電子形成溴原子,溴原子結合

成溴分子,溴元素的化合價由—1升高到0;同時氯氣分子中的氯原子得到溴離子給出的1個電子形成氯離子,氯元素的化合價由0降低到—1。

在反應過程中,溴離子與氯原子之間發(fā)生了電子轉移,導致了溴元素與氯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改變。

[強調提醒]

a、“e—”表示電子

b、用雙線橋法表示時箭頭從反應物指向生成物,箭頭起止為同一種元素,應標出“得”與“失”及得失電子的總數(shù)。

〖學生活動〗

由學生歸納概括總結:

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氧化還原反應:有電子轉移的反應

[問題情境]

判斷下列反應是否是氧化還原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的請指出氧化劑和還原劑。

(1)2fe+3cl2=2fecl3(2)cao+h2o=ca(oh)2

(3)cl2+h2o=hcl+hclo(4)fe+cuso4=feso4+cu

(4)naoh+hcl=nacl+h2

上述反應各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哪一種?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有何關系?

〖學生活動〗

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學生進行分析、討論、交流,歸納總結如下:

〖教師活動〗[拓展視野]

物質的氧化性和還原性的強弱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表現(xiàn)出氧化性,還原劑表現(xiàn)出還原性。一般情況下,得到電子的能力趆強,物質的氧化性就趆強;失去電子的能力趆強,物質的還原性就趆強。例如:

氟、氯、溴、碘的單質的氧化性強弱順序為:f2>cl2>br2>i2

離子的還原性強弱順序為:i—>br—>cl—>f—

〖學生活動〗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學生進行分析、討論、交流,并由學生總結歸納如下規(guī)律:

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升高總數(shù)=化合價降低總數(shù)

元素失電子總數(shù)=元素得電子總數(shù)

〖教師活動〗歸納、概括、小結本課知識要點。

〖鞏固練習〗《化學1(蘇教版)》p45中的[問題解決]:

請指出下列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發(fā)生變化的元素,分析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并指出氧化劑、還原劑。

(學生當堂練習,并交流反饋答題結果。教師進行點評。)

〖布置作業(yè)〗《化學1(蘇教版)》p47~48:1、2、3

〖板書設計〗

一、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1、氧化還原反應:有電子轉移的反應

二、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

1、雙線橋法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

注意:a、“e—”表示電子。

b、雙線橋法表示時箭頭從反應物指向生成物,箭頭起止為同一種元素,

應標出“得”與“失”及得失電子的總數(shù)。

2、單線橋法

三、氧化還原反應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

四、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升高總數(shù)=化合價降低總數(shù)

元素失電子總數(shù)=元素得電子總數(shù)

信息流廣告 競價托管 招生通 周易 易經 代理招生 二手車 網絡推廣 自學教程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質文化遺產 河北信息網 石家莊人才網 買車咨詢 河北人才網 招生考試 精雕圖 戲曲下載 河北生活網 好書推薦 工作計劃 游戲攻略 心理測試 石家莊網絡推廣 石家莊招聘 石家莊網絡營銷 培訓網 好做題 游戲攻略 考研真題 代理招生 心理咨詢 游戲攻略 興趣愛好 網絡知識 品牌營銷 商標交易 游戲攻略 短視頻代運營 張家口人才網 秦皇島人才網 PS修圖 寶寶起名 零基礎學習電腦 電商設計 職業(yè)培訓 免費發(fā)布信息 服裝服飾 律師咨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語料庫 范文網 工作總結 二手車估價 短視頻剪輯 情侶網名 愛采購代運營 保定招聘 情感文案 吊車 古詩詞 邯鄲人才網 鐵皮房 衡水人才網 石家莊點痣 微信運營 養(yǎng)花 名酒回收 石家莊代理記賬 女士發(fā)型 搜搜作文 石家莊人才網 銅雕 關鍵詞優(yōu)化 圍棋 chatGPT 讀后感 玄機派 企業(yè)服務 法律咨詢 chatGPT國內版 chatGPT官網 勵志名言 兒童文學 河北代理記賬公司 狗狗百科 教育培訓 游戲推薦 抖音代運營 朋友圈文案 男士發(fā)型 培訓招生 文玩 大可如意 保定人才網 滄州人才網 黃金回收 承德人才網 石家莊人才網 模型機 高度酒 沐盛有禮 公司注冊 十畝地 造紙術 唐山人才網 沐盛傳媒 銅雕廠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在线观看成年人视频 | 一个人看www在线高清免费看 |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a | 国产成人永久在线播放 | 国产女人的一级毛片视频 | 日韩精品免费一级视频 | 看日本黄大片在线观看 | 国产日韩视频在线 | 一二三四视频社区5在线高清视频 | 久热精品男人的天堂在线视频 | 成年男人午夜片免费观看 | 日韩大片 | 国产自产视频在线观看香蕉 | 不卡一级aaa全黄毛片 | 亚洲欧美高清视频 | 视频成人永久免费看 | 97国产精品人人爽人人做 | 亚洲精品二区中文字幕 | 一道本高清香蕉网 | 永久免费毛片手机版在线看 | 91亚洲成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网站 | 日韩视频第1页 | 91成人免费观看网站 | 亚洲性片 | hdxxx色视频| 欧美视频中文字幕 | 欧美黄区 | 成人午夜毛片在线看 | 成人在线影视 | 久久网址 | 首页 国产 日韩 欧美 动漫 | 小明网站| 天天做天天爽爽快快 | 色诱久久av|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视频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 成年人在线免费播放 | 国产制服 | 毛片在线全部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