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元素 教學反思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元素 教學反思篇一
這節課我準備的比較充分。我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及準備了一定的實驗,使課堂初知識性外,多了些趣味性。在備課過程中,從上一節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自然而然的引出元素的概念,使得較為抽象的概念變得較為淺顯易懂。課堂的邏輯性教好,重點突出,課堂氣氛較為活躍。
通過這一節課,在老師們的指導下,使我自己提高了許多,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1.在這節課中,上課的內容教多,整堂課較緊繃。
2.上課語速比以前慢些,但仍需再緩慢些,控制好語速,留給學生更多些時間思考。
3應多精選習題,充分運用時間。
4.多儲備些知識,注意難易程度的把握,多研究教材。
總之,自己在各個方面還有很多不足,自己也會加倍努力,多從其他老師那學習,更好更快的提高自己。
元素 教學反思篇二
在前幾節的學習中,學生一步步地補引入了微觀世界,已經初步建立起對具體粒子的認識,但在同位素的學習中,出現了和元素概念的混淆。元素的概念比較抽象,在本節內容中還要進一步加深理解,我想,如果從分析具體的物質組成出發,使學生知道不同物質里可以含有相同種類的原子,然后再指出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為它們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然后再結合同位素的意義去理解相同種類的原子屬同種元素,這樣學生理解起來應該會更順理成章些。
學生對元素周期表的興趣很濃,因為幾乎任何一本化學書上都有周期表,他們非常希望了解有關周期表的相關知識?;谶@個特點,關于周期表的結構就設計了一節課完成的思路,相關知識包括:
(1)長短周期 主副族
(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質變化規律
(3)主要化合價的變化規律
(4)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判斷在周期表中的應用
上完課后,還有大約十多分鐘的課上練習時間,完成三個題,這三個題屬于一般難度的題目,結果,約有一半的學生不會做,出現的問題主要有:
(1)周期表的結構沒記住
(2)知識與習題相脫節,到了習題上知識就全給忘光了
(3)書面表達能力差
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有限,課容量不應該太大,要時刻注意要少要簡,要勤反復,多練習,幫助學生、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通過作業又發現了一些問題,及時糾正了,學生就基本掌握了。
元素 教學反思篇三
在校內曬課活動中,我主講了《元素》一課的第一課時,課后經過反思有幾點體會:
本節課的教學采用課前學習和課堂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對本節課的內容有了一定的認識,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查閱資料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學生通過自學發現問題,課堂上聽講及討論時目的性更強。
教師通過批改教學案,發現學生預習中的個性及共性問題,做到課堂上有的放矢。
新課程標準注重引導學生體驗概念的形成過程,在生動、豐富的情境中通過積極思考和分析歸納,以形成化學概念。我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生活和學習的實際,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圖片,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生活化,使學生對元素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但是學生對于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此我并沒有按照教材上的元素概念的引入方法,而是在教學案上設計了兩個表格,分別列出了:碳12,碳13,碳14和氧16,氧17,氧18的質子數和中子數,學生分析一類原子的共同點,從而得出碳12,碳13,碳14由于質子數相同,所以同屬于碳元素,而氧16,氧17,氧18則同屬于氧元素是因為他們的質子數相同,從而使學生對元素的概念具有初步的認識。
(1)在原子中,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能否用電子數來定義元素?該思考題的提出讓學生的思維發生碰撞,使學生開動腦經思考在原子結構中的三個相等量,有兩個用來定義元素,為什么不用電子數來定義元素?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有部分同學能夠與前面所講的離子的形成的內容加以聯系,認識到核外電子在化學變化的過程中會發生得失,所以不宜作為分類標準,從而進一步認識:不同元素的本質區別是質子數不同。
本節內容為概念教學,涉及宏觀和微觀世界的轉換,難度大,還很抽象,我從學過的物質:“水”入手,從宏觀,微觀的角度分析,強調物質的組成,構成的區別。然后及時用“五氧化二磷”進行鞏固,再通過“思考題
(2)人類已發現100多種元素,能否說人類已發現100多個元素?能否說水是由一個氧元素和兩個氫元素組成的?” 加以強化,教學后自我感覺在4個概念的辨析和聯系上,由于結合實例,學生比較容易理解。
在進行地殼中元素分布的教學中我將氧、硅、鋁、鐵的順序用諧音“養閨女貼(心)”來幫助學生進行記憶,效果良好。
概念教學比較抽象,我將教學程序優化,盡可能的將枯燥的概念與生活,與物質聯系起來,希望學生在課堂上都能積極參與,但是結果并非如此,有極個別學生乘探究之際隨意竄組,或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如何改善這種狀況呢?我及時與學生溝通,了解情況,鼓勵他樹立學好化學的信心,同時在以后的學生學習中我會按新課標對學生的三維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優化分組,有效指導,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充分參與學習生動有趣的化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