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鄧稼先讀書心得300字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鄧稼先讀書心得300字篇一
1964 年10 月16 日 中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 1967年6 月17 日 中國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1985 年8 月鄧稼先做了切除直腸癌的手術。次年3 月又做了第二次手術。在這期間他和于敏聯合署名寫了一份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武器發展的建議書。1986 年5 月鄧稼先做了第三次手術,7 月29 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正好準確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鄧稼先是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張愛萍將軍稱他為“‘兩彈’元勛”,他是當之無愧的。
稼先逝世以后,他的好友給鄧稼先夫人許鹿希的電報與書信中有下面幾段話:
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他的無私的精神與巨大的貢獻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驕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個世紀的友情,我知道我將永遠珍惜這些記憶。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從長遠的歷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價值的。
鄧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識地前進的。沒有彷徨,沒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
鄧稼先不僅是他的好友和妻子的驕傲,還是中華人民的驕傲。
鄧稼先讀書心得300字篇二
在讀這篇課文之前,我從未聽說過“鄧稼先”這個名字。
只沉醉于愛迪生、愛因斯坦、牛頓等人的世界。而通過這篇課文我覺得鄧稼先是個了不起的民族英雄。?
且不說在當時條件艱苦的環境下如何與工人一起蓋房子;也不提當時沒有外援,工作艱巨的窘迫場景。
就說說這沒有資料的情況下吧! 我覺得如果換成是我,一個剛從美國畢業的高材生、博士生,竟然落魄到連資料都沒有的場景,肯定立馬拍拍屁股走人。
還從頭開始?不可能! 而鄧稼先卻沒有我這么自私。他不但留下來了,不僅完成了對yuanzidan的研究,還鼓舞身邊的年輕人。甚至放下了自己的學位與頭銜。 這對我來說,肯定做不到。
更何況不能與親人聯系,又不能發表科學論文呢?將自己的大好青春埋沒在沙漠里?我這么一個不甘寂寞的人肯定做不到。 而鄧稼先,他做到了!在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時,驀地一聲巨響,浩瀚的戈壁灘上騰空升起了烈焰翻滾的蘑菇狀煙云. 如果我可以堅持到這一刻,那么我自己也會挺自豪的。甚至對于自己的一生也已經很滿足了。
可鄧稼先,他覺得還不夠! 1967年6月17日,鄧稼先及其他工作人員研制的qing彈再一次成功地爆炸了!而鄧稼先所付出的代價也是常人所難以想像的。
你能連續好幾年不與家人見面,不與他們通話嗎?你能將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不住地奔波于危險地帶嗎?還是你能為了一個細小的疑點用手搖計算機日夜連軸轉算九次?我說的這些你真的能做到嗎? 如果你剛從美國畢業,你會放下自己的身段來到貧窮落后的中國嗎?你能在一沒條件二沒外援三沒資料的情況下繼續研究嗎?你真的愿意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祖國嗎?也許你正在搖頭,可鄧稼先卻愿意做這無名無利的工作! 雖然鄧稼先因患癌癥與世長辭,可作為中國一塊重要的里程碑,他會永遠活下去!就像羅丹的作品 “走路的人”一樣,一直在走著,不停的走著……
鄧稼先讀書心得300字篇三
近代云南的歷史上,有一文一武的兩所學校,都非常著名,“文”指西南聯合大學,“武”指云南陸軍講武堂。前者培養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學家、教育家;后者培養一大批杰出的軍事家、革命家。昆明的精神就留存于這一文一武的兩所學校,它們曾是熱血青年的“革命熔爐”與“文化圣地”。
在這個陽光燦爛的上午,我和支部的其他同學來到了昆明的革命圣地——西南聯大即現在的云南師范大學,它是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聯合而成。1937年抗日戰爭發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先遷至湖南長沙,組成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4月又西遷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當年的聯大,可謂大師云集,八年間,前后任教的教授有朱自清、聞一多、沈從文、王力等300余人, 學生有8000人,畢業生3343人。
西南聯大存在的時間不滿9年,就讀學生不過八千,而且條件簡陋,生活艱苦,但卻培養出了一大批人才,其中包括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三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黃昆、劉東生、葉篤正,6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郭永懷、陳芳允、屠守鍔、朱光亞、鄧稼先、王希季,近百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在科學、教育、新聞、出版、工程技術、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都有不少西南聯大校友成為業務和政治骨干。
西南聯大不僅大師云集,在教學和科研上成績卓著,蔚為學術重鎮、人才搖籃,而且是當時“倒孔(祥熙)”運動和“一二·一”運動的發起者和策源地,在愛國民主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被譽為“民主堡壘”。有不少校友參加革命斗爭,成為各級領導干部,有的已進入國家領導人的行列,并有近30位校友在抗日戰爭和革命斗爭中犧牲,成為烈士。西南聯大不僅在中國教育史上,而且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上都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站在這個寂靜校園,我陷入沉思,我知道目前的云南師大與西南聯大幾乎無精神上的關聯,因為中國大學的精神已死。西南聯大是個不朽的傳奇!我們來此不是不僅是懷念,也是悼念!
告別師大,我們按計劃邁進了翠湖旁邊云南陸軍講武堂,這是中國近代一所著名軍事院校,開辦于1909年。原系清朝為編練新式陸軍,加強邊防而設
的一所軍事學校,建立時與天津講武堂和奉天講武堂并稱三大講武堂,并成為后來黃埔軍校重要教官基地。陽光下,這幢米黃色磚木結構的四合院的二層建筑熠熠發光。望著中間這空蕩蕩的操場,我仿佛看到了蔡鍔,看到了朱德,看到了那個時代最熱血的青年,在這里操槍弄炮彈,謀劃中華的未來。辛亥革命后,云南都督蔡鍔將軍下令將云南陸軍講武堂改為云南陸軍講武學校。以云南講武堂師生為骨干組建的滇軍,在護國、護法戰爭中戰績輝煌,故學校聲譽日隆,威名遠揚。鄰省甚至鄰國許多有志青年紛紛來昆明報考求學。
這所百年軍校走出了中國的三軍總司令朱德元帥,還走出了越南、朝鮮兩國的三軍總司令,他們是越南的武元甲大將,朝鮮的次帥崔庸健大將。原緬邦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吳奈溫將軍也畢業于這所百年軍校。此外,從這里還走出了兩位總理,一位是講武堂校長李根源,曾任“國民政府總理”,另一位是韓國復國后的首任總理李范奭。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歷史的硝煙雖然早已散盡,但革命烈士的英勇壯烈仍透過漫長的歲月,散發出強烈的令人敬佩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