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弩”的成語(17個)
本文整理了弩張劍拔、強弓硬弩、劍拔弩張等含“弩”的成語17個,其中“弩”開頭的成語3個,“弩”結尾的成語5個,“弩”在中間的成語9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弩”開頭的成語【第1句】:弩張劍拔[nǔ zhāng jiàn bá]
【解釋】比喻雄健。亦作“劍拔弩張”。
【出處】明豐道生《真賞齋賦》:“昔者周穆巡狩,至乎壇山,吉日癸巳,親題材石間,弩張劍拔,虎跳龍盤。”
【示例】輕裾長袖難為伍,一卷吟哦蓬藿門。莫道而今詩思澹,弩張劍拔氣猶存。 ——沈礪《題近作后》詩
【第2句】:弩箭離弦[nǔ jiàn lí xián]
【解釋】弩:利用機械力射箭的弓。搭在弩弓上的箭射出了弓弦。形容極其迅速。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42回:“前走的如流星過度,后走的如弩箭離弦。”
【第3句】:弩下逃箭[nǔ xià táo jiàn]
【解釋】比喻近者反能免遭禍殃。因弩箭射遠不射近,故有此比喻。
【出處】宋文瑩《湘山野錄》卷下:“今若匿得吾一身,則脫汝輩數家之禍,然萬無搜近之理,所謂'弩下逃箭’也。”
“弩”結尾的成語【第1句】:強弓硬弩[qiáng gōng yìng nǔ]
【解釋】強:強勁的,有力的;弩:古代發箭的機械。強有力的弓,堅硬的弩。形容武器精良。
【出處】《戰國策·韓策一》:“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出自韓。”
【示例】前后多是強弓硬弩,兵馬如林,都被射轉。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二十六回
【第2句】:拔刃張弩[bá rèn zhāng nǔ]
【解釋】刃:指有鐸刃的兵器;弩:用機械發箭的弓。拔出刀,張開弓。形容戰斗前的緊張氣氛。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王莽傳下》:“勒兵至郎署,皆拔刃張弩。”
【第3句】:強弓勁弩[qiáng gōng jìn nǔ]
【解釋】強:強勁的,有力的。強有力的弓,堅硬的弩。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回:“韓地方九百余里,帶甲數十萬,然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
【示例】前后多是強弓硬弩,兵馬如林,都被射轉。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二十六回
【第4句】:勢如彍弩[shì rú kuò nǔ]
【解釋】勢:情勢;彍:把弓拉滿;弩:弩弓。情勢如同拉滿的弩弓一樣。形容形勢極其緊張。
【出處】《孫子·兵勢篇》:“勢如彍弩,節如發機。”
【第5句】:棄甲負弩[qì jiǎ fù nǔ]
【解釋】丟棄鎧甲,背起弓弩。形容戰敗。
【出處】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初見秦》:“乃復悉士卒以攻邯鄲,不能拔也,棄甲負弩,戰竦而卻,天下?a href='.com/baike/220/2497【第93句】:html' target='_blank' >桃蚜殼亓Χ印!?/p>“弩”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劍拔弩張[jiàn bá nǔ zhāng]
【解釋】比喻形勢緊張,一觸即發。
【出處】洪深《電影戲劇表演術》第六章:“大部分的時候是含精養銳的,必要時才一用力,正不必面紅耳赤,箭拔弩張的。”
【示例】馮永祥看他們劍拔弩張,形勢不妙,趕緊站起來,走到他們當中。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
【第2句】:煮弩為糧[zhǔ nǔ wéi liáng]
【解釋】弩:弓弩。煮弩弓作為糧食吃。形容斷糧時的艱難困境。
【出處】《后漢書·耿弇傳》:“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于萬死無一生之望。”
【第3句】:弓弩上弦,刀劍出鞘[gōng nǔ shàng xián,dāo jiàn chū qiào]
【解釋】弦:弓上的牛筋繩子;鞘:裝刀劍的套子。弓張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戰斗準備。
【出處】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不許交頭接耳,不許語笑喧嘩,弓弩上弦,刀劍出鞘。”
【第4句】:強弩之極[qiáng nǔ zhī jí]
【解釋】猶強弩之末。比喻強大的力量已經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韓長孺列傳》:“且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沖風之末,力不能漂鴻毛。”
【第5句】:挽弩自射[wǎn nǔ zì shè]
【解釋】弩:強弓。拉弓自射。比喻自己做事害自己。
【出處】《晉書·崔洪傳》:“我舉鵒丞而還奏我,是挽弩自射也。”
【第6句】:負弩前驅[fù nǔ qián qū]
【解釋】弩:弓箭。背著弓箭走在前面。表示極為尊敬。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弩矢前驅,蜀人以為寵。”
【示例】但我們的斗士,只有對于外敵卻是兩樣的:近的,是'不抵抗’,遠的,是'負弩前驅’云。 ——魯迅《偽自由書·觀斗》
【第7句】:箭拔弩張[jiàn bá nǔ zhāng]
【解釋】箭:弓箭;弩:古代一種用機械力量射箭的弓。比喻形勢緊張,一觸即發
【出處】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馮永祥看他們箭拔弩張,形勢不妙,趕緊站起來,走到他們當中。”
【示例】洪深《電影戲劇表演術》:“大部分的時候是含精養銳的,必要時才一用力,正不必面紅耳赤,箭拔弩張的。”
【第8句】:強弩之末[qiáng nǔ zhī mò]
【解釋】強弩所發的矢,飛行已達末程。比喻強大的力量已經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出處】《史記·韓安國列傳》:“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漢書·韓安國傳》:“且臣聞之,沖風之衰,不能起毛羽;強弩之末,力不能入魯縞。”
【示例】至于軍閥,那是強弩之末了。 ——歐陽山《三家巷》二四
【第9句】:強弩末矢[qiáng nǔ mò shǐ]
【解釋】比喻強大的力量已經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同“強弩之末”。
【出處】《舊唐書·李密傳》:“又強弩末矢,理無穿于魯縞;沖風余力,詎能動于鴻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