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環湖賽優美文案
由于環湖賽馬上開始了2024年7月11日去青海湖玩路被封了沒
封路是肯定但我也要給你吃顆定心丸然,每年環湖國際自行車比賽,都要封路。
但是,并不影響你來環湖騎行。
即便遇到比賽,也只是封路1-2個小時,等選手通過后。
社會車輛繼續通行,何不借這2個小時的時間,休息一下,盡情欣賞青海湖的美,順便看看選手的風采呢
所以,如果你想看環湖賽,可以根據賽程安排自己的騎行時間;如果,你想避開環湖賽,避免環湖賽造成的封路影響,那你可以避開7月26號這一天,與選手的路線重合,這樣就可以避免環湖賽封路帶來的影響了。
青海環湖賽平均速度是多少?
上坡30左右,平路可能有60km\\\/h,下坡可能會到80-90km\\\/h
2009青海環湖賽第一段路程
從西寧(中心廣場北側)出發經,到同仁(州紀檢委門前)經束。
(途經:五叉口右側,勝利路,同仁路,蘭西高速,阿岱高速,扎巴,203省道,新203省道,同德哈隆路,中山路,夏瓊路),起點時間為11:00,經束時間15:10分。
為青海環湖賽擬標語
1乘風破浪——讓我們揮灑青春的汗水,沖向終點,加油吧
2讓我們在這美景中實現冠軍的價值
青海湖環湖賽
看不了,青海衛視讓湖南臺給霸了,盡放些垃圾節目(像花兒朵朵,還珠格格)55555
除了青海環湖賽,亞洲還有哪些水平比較高的自行車賽?
熱 點 賽事規格之高,國內絕無僅有 宣傳力度之大,國內鮮有匹敵 傳播效果之佳,國內首屈一指 賽事特色之鮮明,為世人矚目 國際性賽事,精品化水準 環湖賽從2002年開始,每年7至8月在青海省舉行。
經國際自行車聯盟批準,環湖賽為
【第2句】:HC級,是亞洲頂級賽事,也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國際性公路自行車賽。
僅次于環法賽、環意大利賽、環西班牙賽等職業巡回賽。
每年比賽有來自世界五大洲的20支左右運動隊100多名運動員參加,比賽總距離1300公里,平均海拔3000多米,賽程9天,獎金總額25萬美元。
比賽線路設計以碧波浩瀚、鳥翼如云的青海湖為中心,并向周邊地區延伸,沿途自然風光雄奇壯美,旖旎迷人。
環湖賽是青海省內三大招商平臺之一,也是青海省委、省政府宣傳青海的重要舉措,它的重要特點之一是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各個部門積極參與,其宣傳推廣具有商業運作與政府資源和媒體優勢緊密結合的特色。
因為有國家廣電總局和中央電視臺的參與,賽事在品牌推廣和媒體資源上具備了與生俱來的強力,得到國內外很多媒體的關注。
自2002年起,每年4月至8月,中央電視臺第5套、2套、3套和12套節目以及青海省內各大媒體持續黃金時段高密度播放“環湖賽”公益宣傳片和賽事主題歌MTV,使環湖賽品牌在短期內獲得了很高的知名度。
比賽開幕式是組委會精心組織的重頭戲,文藝演出充滿民族氣息和地域特色。
國家領導人均受邀出席開幕式,出席前三屆盛會的領導人有: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鐵木爾·達瓦買提、成思危,國務委員陳至立。
參與2005年盛會的更有國際自行車聯盟主席海·維爾布魯根先生。
為增加亮點,組委會先后邀請央視著名主持人沈冰、沙桐、梁紅、孫燕、李小萌、大山等主持開幕式,中央電視臺每年進行長達90分鐘的現場直播。
[編輯本段]媒體關注 每年比賽期間,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鳳凰衛視、中國新聞社、人民日報、中國體育報、香港大公報、新浪網、青海電視臺等全國性媒體50余名記者上路對賽事進行全程跟蹤報道。
為增強宣傳效果,第一和第二屆賽事組委會租用軍用直升機對賽事航拍,2004年更是購置了一架海燕輕型飛機和兩架動力懸掛滑翔機對賽事全方位、多角度航拍,不但調動了比賽現場的氣氛,同時使比賽轉播更加精彩、細節更生動。
比賽期間,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對環湖賽平均進行4次報道,央視體育頻道(CCTV-5)辟出專欄,對賽事進行平均達5個小時的全面轉播報道,同時全國各大報刊、網站和各地強勢平面媒體也對賽事進行連續跟蹤報道,前三屆累計發稿1200多篇、賽事圖片和照片700余幅。
環湖賽商業網站
環青海自行車比賽作文
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今年迎來了第十一周年。
青海雄渾壯美的自然風光和多彩的民族風情吸引著世界各國的自行車隊來參加比賽。
每年盛夏舉行的環湖賽成了我們青海人歡樂的節日,成了讓世界了解青海,讓青海走向世界的一扇窗口。
熱情好客的青海人與世界相擁,讓“大美青海”走上了世界的舞臺,讓“大美青海”的金名片撒向世界。
最難忘歷屆環湖賽上那一幅幅精彩的畫面。
來自世界各國的自行車隊如一條“巨龍”,騎行在宛如一塊巨大的湛藍色翠玉的青海湖畔,馳過一望無際的金銀灘大草原,馳過遍地金黃濃香的千里油菜花海,他們將自己的颯爽英姿和拼搏精神灑在高原大地。
最難忘環湖賽自行車隊經過時那振奮人心的時刻。
一到車隊經過的那天,即使天空飄著蒙蒙細雨,賽段沿途各村鎮的人們,不論男女老少,都放下手中的農活,三五成群地來到公路兩旁,紛紛占據理想的觀賽場地。
有些人還準備了數碼相機,尋找最佳的拍攝角度。
大家聚在一起,焦急地等待著,議論著,盼望著車隊早些到來。
終于,幾輛前導警車警示人們注意安全,警車剛過,遠處模模糊糊出現了自行車隊的身影,人們立即歡呼起來,有些站在人群后面的人們踮起了腳跟。
一眨眼的功夫,車隊已經到了眼前,他們像離弦的箭一樣呼嘯而來,來不及看清他們的面貌,剎那間,只看見他們絕塵而去的背影,而人們還在不停地吶喊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