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馬躍人生格言聚集80條
《貞觀之治》觀后感范文
五十集電視連續劇《貞觀之治》,在豆瓣上評了五星。編劇之一的孟憲實,是隋唐史研究者。主演馬躍,演技一流,加上化妝服飾,活生生就是《步輦圖》里唐太宗的瘦版。飾演房玄齡的演員,在《走向共和》里演康有為。飾演長孫無忌的馬少驊,是《走向共和》里的孫中山。裴寂與榮祿是同一個演員。李綱就是瞿鴻禨。褚遂良就是張謇。演員高度重合,讓我常有串戲之感。每次看到房玄齡與長孫無忌的對手戲,就覺得康有為和孫中山馬上要火拼。
很多觀眾把2006年拍攝的《貞觀之治》與三年前拍的《走向共和》相提并論。這里面大概有演員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兩部片子的劇本都相當精彩,而且非常尊重歷史。作為影視作品,歷史劇并不一定要與史實嚴絲合縫:《走向共和》里把同治年間發生的李光昭南洋木材案往后拖了二十年,《貞觀之治》把宥黨仁弘的手詔挪到了高甑生身上。但這絕不意味著歷史劇可以是一群二十一世紀的青年穿著仿古風破衣爛衫在橫店影視城談戀愛!歷史劇一定要有歷史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一定要端正?!敦懹^之治》的服飾、器物、建筑等方面的考證,可以說在國產古裝片中出類拔萃。細節方面,觀眾已經留意到了,比如太宗接見臣下時,有起居郎在旁邊記錄;寫字時左手持卷、右手懸空書寫,而不是像通常那樣把紙放在案上;用笏板鼓掌,用笏板記錄,上朝奏事時看著說;琵琶橫抱著彈;喪禮時懸掛的六只瓦罐(我沒查到這種布景的出處,想來是有說法的,望有識大俠指教)。當然要雞蛋里挑骨頭也不是沒有,如鹿皮說要到中唐以后,才有太宗那種座的款式。至于跪拜,則是雙手重疊至于地,身體匍匐,背平。見過幾件唐俑皆是如此,并非如劇中雙手撐在身體兩側的。
廣電總局雖然把《貞觀之治》從八十集剪到了五十集(也可能因為太長,不得不剪),使得玄武門之變一段精彩劇情七零八碎,但它畢竟讓這正面歌頌“封建帝王”的片子得以公映,簡直不可思議。我還以為,廣電總局只能允許《甄嬛傳》之類百分百符合我朝對“萬惡的封建社會”想象的片子出現呢?!敦懹^之治》大量采用《貞觀政要》的材料,而《貞觀政要》這部書是在貞觀朝后八十余年追記的,本就是為樹立楷模有所借鑒而作。電視劇以此為本,更是加重了褒揚的傾向,把貞觀朝作為傳統政治的范本來描寫。貞觀朝本就當得上傳統社會君臣相得、政治清明、律令審慎的頂峰,經過藝術處理,更是被提煉成了一個純凈的“范本”。這種藝術處理非常謹慎細微,以至于不仔細看幾乎看不出來,比如劇中對太宗晚年不聽勸諫的事一筆帶過,對唐軍四面出擊、猛烈拓邊之事輕描淡寫,聯合新羅征討高句麗更是只字未提。初唐制度大體沿襲隋朝,隋朝耗竭民力的結果是新朝受益良多;劇中并未特別交代,觀眾看到的只是太宗君臣改革兵制,寬徭減賦,時時以隋亡為戒。
不能期盼在一部電視劇里討論歷朝制度沿革,事實上,我想要的就是這樣一個傳統政治秩序的“范本”。再沒有見過一部歷史劇里的.人君,比《貞觀之治》的太宗望上去更似人君;再沒有見過一部歷史劇里的大臣,比《貞觀之治》的房、杜、長孫、魏征等更有大臣的氣度。甚至連劇中不太完滿的高祖太宗、太宗承乾父子的對手戲,也時時在提醒我,什么樣的父子才應是真正的父子??催@片子,常常會一拍腦門:哦,對呀,君臣應該是這樣的!啊,是呀,為國謀而忠說的就是某某!感覺離開我很久的、正直的三觀又回來了。就像看《資治通鑒》的贊,每次都會發現“就該是溫公說的這樣才是正道”,然后懊惱自己長了小人之心,久而久之成了習慣,把這花花腸子都當正道了。
《嗝嗝老師》的觀后感范文
作為一名教師看完此電影縱有千言萬語想要分享。還記得剛當老師的時候幻想:為每一個學生制作成長日記;每周為自己寫一篇教學日記與教學反思;把每節課的內容和生活實際相結合將課堂變得有趣生動。這些幻想直到今天都沒能堅持每天都做到。
看到電影里嗝嗝老師新穎的上課方式,我第一反應是這不可能。是的,根本不可能。中國的課堂教育永遠不可能是開放式的,寓教于樂也只是說說而已。好像卓越真的都是辛苦得來的。還有,其實我不太贊同電影里的一句話"沒有差學生,只有差老師" ,這句話我一直不敢茍同。學生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而不是教師。家庭教育永遠要比學校教育重要的多。
A班班主任一直認為F班的同學就像爛泥巴敷不上墻,也對嗝嗝老師的教育方法有所懷疑。但是在影片最后,當他看到F班的的孩子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卻發現原來自己教出來的好學生為了自己所要的東西不擇手段的時候,他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個合格的老師。但是當他開始懷疑自己的那一刻開始,他是一個合格的老師,因為當他知道自己需要反思的時候,他其實正在尋找一條正確的道路。F班的孩子是這樣,A班班主任也是這樣,他們都學會了反思自我,反思自我的不足,反思內心的恐懼。
所以我認為世上不存在好學生壞學生,也不存在好老師或壞老師,好壞都是暫時的'。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有反思自我和有面對自己缺點的能力,切忌不要驕傲自負。雖然錯誤永遠都是無法避免的,畢竟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但是如果能做到反思自我,那也就能成長,變成更好的自我。
觀影途中幾次被感動落淚。當嗝嗝老師面對校長,面對父親,面對學生的時候,我是動容的。我無法想象一個被拒了n多次的人還能一直堅持當老師。我也無法想象一個連自己父親都不想接納的人還期待誰去接納。我更無法想象面對一群頑固不化的學生時,得付出多少耐心、智慧和愛去澆灌他們。是的,做教師的應該反思自己。
等風來觀后感范文
影片的開始很容易引起現在80后的共鳴,在上海這個大都市里,拿的薪水不高,大部分的工資都獻給了房租,住在狹小的空間,還要忍受房東的嘮叨。遠離家庭的溫暖,淡漠的同事關系。父母給女主的電話,雖然平常卻又溫暖人心,使這個強裝堅強的人,淚如雨下。
但是擦干眼淚,生活還得繼續,收起自己的脆弱,忙于生計。
當主編把辛苦準備一周的女主工作否定時,她是不甘的、努力展現自己的努力。但是她的辛苦,主編看不到,也根本不會去體會,因為這就是工作,她要的只是決對的服從。[由整理]
女主的心或許已經破碎,但是現實使她不能低頭,不在再掙扎,不再解釋,孤獨的收拾行囊。
初到尼泊爾,并沒有看到主編口里的純凈。嘈雜的集市,人來人往,到處可見的華人,表面上與在中國沒有什么差異。
而與男主的相遇是那么的厭惡。在神圣的宗教中,不斷講述著自己的遭遇,富二代陋習演繹的淋淋盡職,金錢的揮霍,愛情的隨意,對他人的信仰的不屑,對所有人的不尊重。
但是事實上我們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每一個人都是有不同的面,或許以前的生活,他無所謂,沒有認真的思考過,他究竟想要的生活是怎么樣,應父母的要求找了一個門當戶對的人結婚,無關幸福,只牽連著家族企業,他也變得麻木了。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所以他對任何事情都是無所謂的態度。
但是當看到女主在異國他鄉受到當地人的欺負,他沒有冷眼旁觀,用自己極端的方式去幫助,讓女主在經歷過黑暗的恐懼中感受到一絲的溫暖。
在露宿荒野的時候竭盡全力的去逗女主開心,事實他們也只是認識幾天的陌生人,如果旅行結束,他們都要回歸自己的生活,女主的煩惱,男主可以假裝看不到.生活不如意的'女主看到的可能是這幾天要完成的工作,自己的辛苦的默默忍受,在她的臉上看不到一點的開心,又怎么能看到尼泊爾在貧窮之下的幸福.而這個時候的男主卻一點也不像個富二代,奢華的生活已不再話下,在用行旅箱搭建的住宅中,演著玩偶劇,也讓這個時候的女人在無奈中露出真實的笑容.
最后男主送女主牛脖子上的鈴鐺就是讓她找回真正的自己,而女主也確實也在感悟,生活奔波很容易讓你迷茫,雖然作為富二代的男主香車,美女不缺,但是在他的心中卻單純的有一個英雄夢,“戰死沙場”。用自己不怎么強壯的身體,去抵抗全副武裝的士兵,還有那些只會瘋狂購物的大媽們,也伸出雙手扶起那些被打倒在地可憐的平民。可是那些平民又有什么錯,他們也只是在爭取自己的最小的利益,有平等的工作機會,想為自己的家庭做出最大的努力,只是殘酷的政府只會血腥的鎮壓。
男主的夢想在我們聽來很可笑的時候,卻反思自己在如此的繁華的世界背后,我們真正的夢想是什么,也許在最初懵懂無知的時候,我們在構思著美好的藍圖,卻被這個煩囂的社會的塵土遮蓋了雙眼,麻痹了靈魂。只希望在這個時候,能夠像在電影中表述的一樣,吹開塵土,讓我們看看這個社會的美好。
最讓我感觸的是,當所有的人被擋在抗議的大隊伍的時候,女主的鏡頭,從開始眼前的雜亂,轉向身邊蕩秋千的小孩兒,照顧孩子的婦女。她的耳邊沒有那些嘈雜,主編的催促也聽不到,只是感受在風中悠悠流傳過來的淡淡溫馨。
今天觀后感范文
很抱歉,我寫的這么老長,與電影大多無關。
也是覺得寫影評,系統負責排版,這點很省事。
就說說看別人的故事,流自己的眼淚,那幾顆感同身受的金豆子。
第一顆金豆子。
對父母,邁不過的那道坎。
片子里的小女主角,代表了一個黑暗面,站在原諒的對立面,恨的咬牙切齒,恨的有理有據,對她的父母。她瞧不起宋慧喬虛偽的原諒,她想殺了那個總是打她的父親,她也原諒不了那個只會站在旁邊對她說“快向你爸求饒啊 就不打你了啊”的母親,她對父母真真切切的那種恨意,并沒有讓我覺得無理取鬧,我同情她,就像同情我自己。
但這同情,毫無意義。
父母,是一個嚴重的詞,代表了倫理綱常與一個人的情一個人的良心,父母又是一個簡單的詞,誰沒父母,遍地都是甲乙丙丁的父母。對待這個詞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這理解可能千瘡百孔。
看阿加莎的偵探小說,看死亡看人類之間的陰謀,看她道破真理之后嘲弄的表情,她不認為恨這種東西的致命性,我想她是對的,“恨”是會消失的,它不像愛有那么持久的強大力量。
恨是會消失的么,我有時候不信,可能是因為我蠢。
我的第一份恨,竟然給了我的家庭,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會把這種高級復雜的感情給了自己最親近的人,起碼螞蟻與單細胞動物,他們不會在夜里蒙著被單哭得像個傻逼,他們不懂那種微妙又危險的感情,我以為我會像他們說的那樣子,什么我長大了就懂了我長大了就知道自己過多幼稚了我當父母了就知道了,只差最后一個沒完成,剩下的成長,我迅速經過,但很抱歉,我還沒懂。
可能還是因為我蠢。
老生常談的話題,和母親不和,從小到大一路打架鬧別扭過來,沒有過溝通,不怎么一起說悄悄話,不怎么一起逛街,我這個貼心小棉襖,顯然不太合身,或者這個小棉襖自己成精了,不服帖了。說一件事,小學的時候,我媽抽屜里的一塊裸鉆不見了,然后她來質問我是不是我拿走了,并且活色生香的制造了一個理由,是我拿給我們音樂老師了,用來獻寶和討好,這什么跟什么啊,我一頭霧水,當然是沒有,但我也懂,小時候我有個不好的毛病,特別愛動家里的東西,東拿西拿的,我媽第一個就問我,她沒錯,但我真沒拿??伤还?,反復詢問無果之后,就已經升級到揚起巴掌作勢招供,我也嘴硬,也是事實,就是沒拿,結果就是,我永遠忘不了的場景,她拿了把剪刀,把來勸的姥姥鎖在外面,就在我的房間里,舉著剪刀逼問我。
就是逼問。
我嚇壞了,看她每次就要落下來的剪子,我就哭著大喊,媽媽,是我拿的是我拿的。可當她收回,我就又一口咬定真的不是我拿的,這反反復復的舉動是不是可笑極了,估計我媽也累了,也是哭笑不得,我卻是戰戰兢兢的像上了次戰場,到現在,我也記得,那是一張歇斯底里到有點瘋狂的臉,那張臉是我媽的臉,像一個吃人的怪物,屈打成招這個詞,想起來是真的委屈。
后來這鉆石到底哪里了,我不知道,她到底發沒發現她誤會我了,我不知道,因為我的母親從來不會向我道歉。她會跟我說,溝通?什么叫做溝通,你姥爺都是拿燒火棍和我溝通,更甭提心靈上的溝通。小時候我就很討厭那個從未謀面的姥爺,想起來真是可笑,明知道,這和別人又有什么關系,我在想,小時候的媽媽,會不會也在恨著姥爺的爸爸,如果是,那我會心理平衡點。
第二件事,我知道我媽的病史了,竟然是抑郁癥。這種病,第一次從小說里走出來,進入我的生活。請注意,這種疾病,不可忽視,它迅猛如虎,或許是現在生活中的一大隱患。
就在上中學的時候,因為家里一筆生意壞掉,那人拿著錢跑了一個月,一個月后回來了,卻一分錢也不答應給我媽。有天我媽早上收拾著東西就走了,后來聽我爸講才知道,她準備了一桶汽油一包耗子藥,準備和那個人同歸于盡,可能是我爸敏感,老早就有預感,給阻止了下來,接著,我媽就發病了,一發不可收拾。她第一次發病是剛生完我哥的時候,我奶聯合著一群小姑子對我媽不好,百般欺負,冷嘲熱諷嫌棄我媽農村來的,配不上我爸,可我爸也不過就是個農村娃,自己本事,混到了外面。我能想到我奶的樣子,當時我爸在外地賺錢,她一人對付不過來,精神就壞了,不吃不喝。我爸請了三個月假,每天就只照顧我媽,和她一起熬了過來。
這次發病,讓我對之前她的某些做法,有了底。
我開始放軟,那是一個病人,那更是我的母親,她脆弱的像個小孩,我第一次知道這種精神疾病,并不是書上文藝青年所向往的那種東西,它是貨真價實的疾病,致死。它病在腦子里,精神里,卻拖垮整個身體,整個生活。沒有藥物可以快速有效的醫好它,像是一個巨大的黑洞,死亡與絕望相依相伴。此外,這種疾病,給患者,更給患者的親人,帶來無盡的摧殘,你想不明白,你如此愛身邊的這個人,但這個人只想拋下你不管,只盼著死,你不知道是拿這個病還是這個病人撒氣,你可以詛咒癌細胞,但不能對著她的腦子大吼大叫,他們太脆弱了,脆弱到不爭氣,如果他們真的走了,那活著的人怎么辦。所以到后來,我一直很厭惡自殺的人,是真心瞧不起那些把又死又矯情的話掛嘴邊的人,他們不知道什么叫做死亡,死就是什么都沒了,沒那么好看,沒那么皆大歡喜。
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媽迅速消瘦,每天就坐在沙發上發呆,兩眼無神,既可怕又可憐,我問她在想什么,她平靜的說,她看著家里浴室纏著的水管,就想拿來勒在脖子上,死了就好了。聽她這么說,我又是一陣害怕,我害怕失她,即使我和她總是在爭吵,但那是我的母親啊,她溫暖的手和香香的味道,是誰都給不了的。人真是可笑的動物,自動刪選過后,留下的都是美好溫存的畫面,這是不是一種自我修復的能力,足夠治愈。
好在這個發病期過了,我又像上了一次戰場。
關于抑郁癥的常識,我是知道了不少,原來是有發病周期的,熬過了,就好了,但得死死的看著守著,這考驗的就是身邊人的意志。
我看著疲憊又開心的父親,不禁想哭,這個男人,又在過我不知道的多少年里,陪著母親過了多久呢,他想過放棄么,答案是沒有,否則我的生命,就早不存在了。我和我爸聊了很久,關于媽媽的過,我決定像他說的那樣,小心翼翼的維護這個家,呵護母親,更像是一種保護,爸爸說,她是脆弱的,她只有我們三。
那一刻我覺得我長大了。
甚至我原諒了,原諒了一切母親過的莫名其妙,這原諒聽起來有點假惺惺,忸怩作態,畢竟我是女兒,她是母親,但是你們又知道多少,關于過那些不好的回憶,它們確確實實是存在的,不會因為親情的情分,少一點,或者淺一點,或者又因為以親情之名,多了很多分的痛,與不可原諒,世界上所有的傷害與隔閡都是一樣的,不分輕重,不分你我,都是痛,結結實實的,由表及里。
我可能理解了那句話。
恨是會消失的,它不像愛有那么持久的強大力量。
但我知道,我和我媽還是會有很多爭吵,就像上個月我倆還在電話里因為一點小事吵得不可開交,理由很搞笑,我媽問我我男朋友近況,我說就那樣,她陰陽怪氣的說我看你倆都是玩玩的,他上班了又進社會了,你倆又異地,肯定背著你亂搞,也是,他亂搞你也不知道。當時聽完我就火了,覺得這媽當的真是莫名其妙,潑冷水都潑的和情敵有一拼。后來我想了想,也許是我媽想表達,擔心我被騙被欺負,但以她的性格,說出來就是這樣子。我能選擇一個會說好聽話的母親么,不能。
我的.耳朵與心不是一個高科技產物。
它不會自動轉換成大家都可以理解的東西,它需要傾聽與交流,需要慢慢來,需要真誠的交換,但顯然我媽和我之間,永遠少了一個步驟,永遠是一個過激反應,不管是實施方,還是被實施方,哪個都是一面墻,硬邦邦的,不會拐彎。
可能就像我哥說的,你倆簡直就是一個樣,連吵架都像是對面安了面鏡子,要多像就有多像。有一天我做了一個很好的夢,我嫁人了,我穿著紅彤彤的衣服,美滋滋的坐在床上等待新郎來接我,我媽坐在我的旁邊,她沒有哭,我也沒有,不像是別人結婚那樣,哭得死活來,生離死別,我們都很高興,那一刻特別好,我與她之間沒有了任何隔閡,我只知道我要走了,幸福的過日子了,我媽也是祝福我的,為我高興。是的,我不希望她做什么,她只對我笑笑就好了,我是個簡單又直接的人,如果你是愛我的,就別傷害我,對我笑笑,讓我知道,我們不需要任何語言的交流,這很難么。
所以第二顆金豆子,給原諒。
宋慧喬,最后大聲質問笑的滿臉褶子的修女,也質問神父與所有以感化眾生的宗教,信仰,是的,她并沒有原諒,又憑什么原諒,她以為自己原諒了,但誰都沒有,只是哪一種方法讓我們更好受一點,哪一種方法就是可行的,這方法與其叫原諒,不如叫逃避。我們不愿拿著別人犯的錯來懲罰自己,除了原諒,還能做什么呢。
可真正的原諒,是來自于對自己的妥協,而不是給別人。
她騎著自行車,氣喘吁吁地一路下來,等待體力耗盡那一刻,那一刻來了,像是和情人的每一次高潮一樣,你以為心臟已經超負荷,在絢爛之極的邊緣,要停止了,但是它沒有,它繼續且周而復始的跳動了,這就是活著的人,還要繼續活下。我們原以為我們會死,我們會因為失戀而死,與至親的隔閡而死,愛人世而死,辭職而死,2012而死,但我們都沒有。那還有什么可以繼續恨的呢,活著的人,恒溫,會呼吸,會到處走走停停,最重要的是,我們還會遇到更好的人,愛上他,和他度過一生。
而那些恨,太微不足道了。
對我的母親,我也常常在想,若是無法真正溝通,索性就不在糾結如何溝通,就讓她慢慢老,我慢慢長大,這比例會越發反轉,但完美,看著她日漸嚷不起來的小身子骨,我竟覺得,她變小了,會是我的孩子,換我照顧她,當然,我不會原諒她的那些小性子與無理取鬧,真想也拎過來打下屁股啊,這是原則問題啊,哈哈。
但是我會原諒一些,然后再原諒一些。
恨是會消失的,它不像愛有那么持久的強大力量。
愛是什么,自己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