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諷刺小人的古文【100句文案】
一、諷刺虛偽小人的古文
1、原文: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不知為己累也,唯恐其不積。及其怠而躓也,黜棄之,遷徙之,亦以病矣。觀前之死亡不知戒。雖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亦足哀夫。——《蝜蝂傳》.唐.柳宗元
2、5三拳不敵四手——比喻人少的敵不過人多的。
3、3見物不見人——只看到事物,看不見人。指片面強調物質條件,看不到人的主觀能動作用。
4、④緊接前面的“人和”,運用對比的寫法,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結論,突出了“得道”的作用。
5、病急亂投醫——病勢沉重,到處亂請醫生。比喻事情到了緊急的時候,到處求人或亂想辦法。
6、6天高皇帝遠——原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權力達不到。現泛指機構離開領導機關遠,遇事自作主張,不受約束。
7、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
8、10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人要有成就,必須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9、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擔任這個職務,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范圍內的事情。
10、選自《周元公集》。作者是北宋的周敦頤,北宋哲學家。文中提到的東晉的陶淵明就是我們在教材中學過的文章《桃花源記》的作者。初中階段我們學過的“說”有《愛蓮說》、《黃生借書說》、《捕蛇者說》。
11、差之毫厘,謬以千里——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1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阻止;甚:超過。阻止人民進行批評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還要嚴重。指不讓人民說話,必有大害
13、班主任用16張戳心的圖告訴你:不讀書,換來的是一生的卑微和底層!
14、5三寸不爛之舌——比喻能說會辯的口才。
15、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道義;寡:少。站在正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持幫助;違背正義,必陷于孤立。
16、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雜劇·張孔目智勘魔合羅》元孟漢卿
17、2過屠門而大嚼——屠門: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實際的辦法來安慰自己。
18、3雞爛嘴巴硬——比喻自知理虧,還要強辯。
19、C.孔子的“仁愛”基于血緣親情之愛,并由此延伸拓展形成長幼有序的倫理原則。
20、其中六個事例,作為事實論據,有力地論證了人才要在憂患中造就的道理;“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闡述了“人處困境能激發斗志”的道理,“入則……出則”闡述了“國無憂患易遭滅亡”的道理,此二處在論證思路上形成正反對照,闡明了經受艱苦磨煉的必要性。最后得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結論,也是全文的中心論點。
二、含蓄諷刺小人的古文
1、“歡迎您,大人,”一個黑頭發、黑眉毛的女人當即走進客房,她盡管有了點年紀,但依然挺美。“您想用飯還是上茶炊?”
2、3強不知以為知——不懂裝懂,本來不知道,強說知道。
3、本文以時間為序,先寫晏子使楚前夕,楚王與其左右策劃侮辱晏子和齊國的詭計;接著寫使楚時,晏子智挫楚王,使其自取其辱,鮮明地展現了晏子愛國、機智、善于辭令的特點。
4、第三部分點明主旨: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乎?
5、部編九年級語文上冊教材(電子版)!暑期預習必備!
6、⑤向來學者只講杜甫的開辟,而不講王維,這是不全面的
7、70聽其言而觀其行——聽了他的話,還要看他的行動。指不要只聽言論,還要看實際行動。
8、5起死人而肉白骨——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長出肉來。比喻給人以再造之恩。也比喻言詞委婉動聽,將死的也說活了。
9、(摘編自《“智能+”帶來新變革》,轉自新華網)
10、4菱角磨作雞頭——比喻困難大,波折多。
11、點擊藍色文字關注我們吧!
12、康肅公的特點是自矜傲慢;賣油翁的特點是沉穩謙虛。
13、2覆巢無完卵——覆:翻倒。翻倒的鳥窩里不會有完好的卵。比喻滅門大禍,無一幸免。又比喻整體毀滅,個體也不能幸存。
14、6山雨欲來風滿樓——欲:將要。比喻局勢將有重大變化前夕的跡象和氣氛。
15、6雖死之日,猶生之年——猶:如同。指人雖死,精神不滅,楷模猶存。也指心無牽掛、憾事,雖死猶同活著。
16、(中學生要命的零食)比豬飼料成本低,比毒品利潤高:毀掉3億年輕人,只要五角錢
17、6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了老年,悲傷也沒用了。
18、3假惺惺——假心假意的樣子。
19、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出自孔子的《論語·里仁》。釋義:君子看重的是道義,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20、不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晉代縣令的俸祿,后指微薄的俸祿;折腰:彎腰行禮,指屈身于人。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
三、諷刺小人的文言文
1、6水來伸手,飯來張口——形容懶惰成性,坐享別人勞動成果的人。
2、2漢賊不兩立——比喻有我無你。
3、7為虺(huǐ)弗摧,為蛇若何——虺:小蛇;弗:不;摧:消滅。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難辦。比喻不乘勝將敵人殲滅,必有后患。
4、5三百六十行——舊時對各行各業的通稱。
5、B.義是儒家思想的根本,外部表現為文化修養高、態度謙遜、對人對事講誠信。
6、不懂自律的同學,將是此次疫情最受影響的孩了
7、3君子之交淡如水——交:交情。賢者之間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虛華。
8、7象煞有介事——指裝模作樣,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
9、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春秋佚名《國風·鄘風·相鼠》
10、2隔山買老牛——比喻人辦事冒失,沒有弄清情況,就輕易決定。
11、3腳踏兩只船——比喻對事物的認識不清而拿不定主意,或為了投機取巧而跟不同的兩個方面都保持關系。
12、③第三個角度:國家最高領導人,國君治理國家。
13、全文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泰山的地理位置和周圍環境。第二部分簡述了登泰山的經過:季節時令、到泰山的路途、登山的同伴、登山的路線和登頂所見之景.第三部分按照時間順序寫觀泰山日出,突出描寫色彩,大量運用比喻。第四部分則寫了泰山的古跡:祠堂、石刻等。第五部分描寫泰山冬天的自然景色,反映出作者登山興致之濃厚。
14、6塔尖上功德——比喻快要完成的工作。
15、7一報還一報——指做一件壞事后必受一次報復。也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16、(名師名卷)2024學年中考語文第二次模擬考試試題(附有答案)
17、A.錙銖必較思忖興味索然無味
18、B.熊至璧/倉皇驚墮崖谷下/傷兩趾/病不能步而持/乳熊如故也
19、4迷魂陣——比喻使人迷惑而上當的圈套、計謀。
20、第三段:滁人、賓客、太守游瑯山的情形。第四段:寫日暮醉歸,點明全篇主旨。
四、諷刺小人卑鄙文言文
1、本文記敘了孟子與齊宣王的一番對話:有負朋友托付者,應與之絕交;士師沒有管理好下屬者,應將其罷免;君王治國無方,陷國于混亂者,應將其廢黜。層層深入,步步逼進,從中可見孟子言辭之犀利,思維之縝密。從作者三個角度設問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善于設問,敢于批評時政的人。
2、譯文:看那老鼠還有體,做人反而不守禮。做人如果不守禮,趕快去死別遲疑。
3、2趕浪頭——指跟在大眾后面做一些適應當前形勢的事。
4、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7啞子吃黃連——歇后語。比喻有苦說不出。
6、我們在學生時代都有學過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一種書面的文章,那么諷刺人虛偽的文言文有哪些呢?古人對小人的諷刺句子?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
7、下列詩句中,沒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項是()
8、4貧無立錐之地——窮得連可以插下錐子那樣小的地方都沒有。形容窮困之極。
9、2趕鴨子上架——比喻強迫去做能力達不到的事情。
10、5群起而攻之——大家都起來攻擊它,反對它。
11、8銀樣蠟槍頭——樣子像銀子實際是焊錫做的槍頭。比喻外表很好看,實際上不中用。
12、200、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指不管閑事,事情越少越好。
13、七年級上冊語文古詩文默寫附參考答案
14、“我想,我能的。對您來說,好像什么事情也不曾發生過,可是……記得您那時老是念詩給我聽,關于‘幽暗的林蔭小徑’什么的,”她冷笑著補充說。
15、譯文:世俗的人互相結交需要以黃金為紐帶,黃金用得不多,交情自然不深。縱然口頭上暫時承諾了什么,實際上他的心就如路人一樣冷漠。
16、1丹之所藏者赤——比喻交朋友必須謹慎選擇。
17、70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平時供養、訓練軍隊,以便到關鍵時刻用兵打仗。指平時積畜力量,在必要時一下用出來。
18、①表明自己獨愛蓮花,贊美蓮花的品格。
19、請結合文意,簡要說明孟子對“儒家之義”的貢獻。
20、7一朝天子一朝臣——指一個人上臺,下面的工作人員就另外換一批。
五、形容虛偽小人的文言文
1、中高考會否延遲?延期開學如何保障學業?權威解答看這里!
2、長安居大不易——本為唐代詩人顧況以白居易的名字開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維持。
3、2二者不可得兼——兩項之中只能得其不能兼而有之。
4、3九鼎不足為重——形容說話有分量,比較起來九鼎也不算重。
5、不打不相識——指經過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結交、相處。
6、版版六十四——版:宋代鑄錢的模型。每塊鑄版都是鑄出六十四文錢。形容做事死板,不知變通。
7、4老死不相往來——指彼此不聯系,不交流情況。
8、本文作者是北宋的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此文選自《東坡志林》。
9、自私是人之本性,古語有云: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類發明汽車是為了自己方便出游人類發明電視機是為了自己方便娛樂。。。。。。如果自私就算小人的話,誰才是“大人”所以,不好意思,你現在還不算小人,哈哈。。。
10、1大樹底下好乘涼——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辦。
11、3攫金不見人——比喻為了滿足個人的欲望而不顧一切。
12、從經濟特性看,“智能+”與“互聯網+”的價值創造方式不同,“智能+”超越了“互聯網+”帶來的范圍經濟、規模經濟和網絡外部性,將通過智能感知、自主預測等塑造出一個更加智能化的經濟形態。
13、7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舊時認為有知識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發生的事情。
14、作者論述思路清晰,在鮮明地表明對“過目成誦,最是不濟事”的態度后,先指出匆匆而讀毫無收獲,接著列舉孔子、蘇東坡、虞世南等人事例作為事實論據,從正反兩面進行論證,表明“只有深入研讀才能真正讀懂書中真諦”的觀點;接者進一步論述“過目成誦”的另一弊端,表明“讀書應該有所選擇,取其精華”的觀點。
15、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搜求,無中覓有。鵪鶉嗉里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虧老先生下手!——元代佚名《醉太平·譏貪小利者》
16、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解答本題時考生應先看清題目要求,然后找到各選項在文中的位置,結合上下文語境進行分析。
17、①這種情況和他的五律情況相近②其實不僅王維是開辟,李白、高適、岑參諸家何嘗不在開辟
18、出處:三國魏·曹植《七步詩》
19、1杵臼交chǔjiùjiāo指不計貧賤的交誼。
20、1吃軟不吃硬——對態度強硬者,絕不屈從,對好言好語,可以聽從。形容個性頑強,不怕強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