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園子三個好句子匯聚50條
語文《祖父的園子》教案范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祖父的園子》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祖父的園子》教案1
【第1句】:教學目標
【第1句】:會認 11 個生字,會寫 14 個生字,積累本課詞語,掌握多音字“晃”。
【第2句】:了解作者在祖父的園子中的生活,感受“我”與祖父的心情與“我們”之間的親情。
【第2句】: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會認 11 個生字,會寫 14 個生字,積累本課詞語,掌握多音字“晃”。
教學難點 :
了解作者在祖父的園子中的生活,感受“我”與祖父的心情與“我們”之間的親情。
【第3句】:教學過程
【第1句】:介紹作者,引出課題
【第1句】:介紹作者,引發興趣。
師:有這樣一位作家,她是中國著名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 世紀 30 年代的文學洛神”。她是誰?她就是蕭紅,黑龍江呼蘭區人。1940 年發表了著名長篇小說《呼蘭河傳》。
【第2句】:引出課題,猜測內容。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祖父的園子》就選自《呼蘭河傳》。
板書課題、作者,學生齊讀。
【第2句】: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第1句】: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
(1)讀準字音,用自己的方式自學生字詞;
(2)讀通句子,遇到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第2句】:認讀生字詞。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生字,學生認讀并組詞,利用形聲字構字方法糾正難詞發音。
特別注意指導學生根據詞語意思辨別多音字“晃”:
[huàng]搖動;擺動:搖頭晃腦。
[huǎng](光芒)閃耀:明晃晃。
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個字嗎?(日光明晃晃)
識記所有生字并開火車檢測。
【第3句】:學寫生字。
學生自主練習寫生字并組詞,同桌互閱,教師指導難字書寫。
預設:
“蝴、蝶、螞、蚱”都是什么偏旁的字?為什么?(它們都是蟲字旁的字,因為蝴蝶、螞蚱都是昆蟲)
“拔”可以用什么辦法記住?(朋友拔蘿卜,出了一點汗)
“承”字在書寫時要注意什么?(中間是“了”,不要多加一點;注意筆順先寫中間,再寫兩邊)
【第4句】:小組讀課文。
分小組讀課文,比比哪個小組讀得最流利,小組互評。
【第3句】: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我”和祖父在園子里做了什么?(板書:園子里的生活)
(二)學生匯報,教師點撥
【第1句】:“我”和祖父在園子里做了什么?
(“我”跟隨祖父栽花、拔草、種白菜;鏟地認谷穗;摘黃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螞蚱;澆菜潑水;歇涼睡覺等)
【第2句】:其中詳寫的是哪件事?
(“鏟地認谷穗”)
【第3句】:自由讀這一部分,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①“伏在”“亂勾”,說明“我”的舉止天真可愛;把“韭菜”割掉,把“狗尾草”留著,這樣的舉止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干的傻事。
②從祖父拔鋤頭桿給“我”鏟地,可以看出祖父對“我”的疼愛,鼓勵“我”嘗試,讓“我”享受勞動帶來的樂趣;從“我”把韭菜當野草割掉而“祖父”也不生氣,可以看出祖父對“我”的寬容;從祖父耐心地笑著教“我”區別谷穗和狗尾草,可以看出祖父的慈祥與獨特的教育方式,把知識寓于生活,用實踐與體驗教“我”生活常識,即使“我并不細看”,也無心“學習”,祖父也不急不躁,安心等待“我”成長)
(板書:祖父?慈祥、寬容,教育方式獨特)
【第4句】:分角色讀這一部分,體會祖父與“我”濃濃的親情。(板書:祖孫情)
【第5句】:除了這件事,你還覺得“我”在祖父園子里做的哪一件事情最有趣?說說你的感受。
①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有時不但沒有把菜種蓋上,反而把它踢飛了。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我”愛模仿祖父的行為,舉止天真、幼稚、可愛等。
②一抬頭,看見一個黃瓜長大了……于是丟下黃瓜又去追蜻蜓了。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我”“見異思遷”,對園子里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非常喜愛園中的一切;“我”在園子里的生活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③祖父澆菜,我也過來澆……大喊著:“下雨啰!下雨啰!”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我”很天真、頑皮;祖父對“我”十分寬容、喜愛和呵護;“我”在園子里十分自由快樂等。
(板書:“我”?自由快樂、天真好奇)
【第6句】:作者為什么能寫得這樣有趣?
在學生充分發表見解的過程中相機歸納:作者把“我”一個小孩子做的、想的、說的,如實地寫了下來,寫出了“我”的天真、頑皮,寫出了真情實感。
【第4句】:發揮想象,寫話訓練
如果你也生活在這樣的園子里,你想和“祖父”一起做什么?請寫下來吧!注意把動作、語言寫具體。
語文《祖父的園子》教案2
【教學目標】
【第1句】:認識8個生字,讀讀記記“螞蚱、櫻桃、蚌殼、瞎鬧、鋤頭、倭瓜、水瓢、圓滾滾、一動不動”等詞語。
【第2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3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自主讀書,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如何表現“我”在園子里的心情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讓學生了解作家蕭紅,讀一讀她的有關文章。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1句】: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上節課,我們隨著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時光。今天,就讓我們跟著另一位女作家蕭紅,走進《祖父的園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第2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思考:你覺得祖父的園子是一個怎樣的園子?試著用一個詞語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談談理解。
(本課清新活潑的筆調定會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定會對祖父的園子產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
【第3句】:研讀課文,體驗情感
【第1句】:默讀課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體會“我”的心情。
(學生自主學習)
【第2句】:匯報交流:
(一)對園子的`印象(1—3小節)
“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停在上面一動不動了。”“花園里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
(1)從這幾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祖父的園子里昆蟲豐富多彩;昆蟲非常可愛;祖父的園子充滿生機、熱鬧、美麗……我對園子非常喜愛,難以忘懷。)
(2)有感情地朗讀,讀出熱鬧和生機勃勃的感覺。
(二)“我”跟著祖父在園子里干活、玩耍。(4—15小節)
“伏在”、“亂鉤”,說明“我”的舉止很天真可愛,說明了園子不僅是童年的樂園,而且是學習的大課堂。
(這幾個小節圍繞著“我”錯把谷穗當野草割掉的趣事展開,通過對話表現“我”的年幼無知和天真頑皮,也表現出祖父對“我”的喜愛和呵護。一老一少,形象鮮明,語言生動,特別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尋味。教學中,還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發興趣、豐富內容、加深體驗。)
(3)小結:“我”在園子里到底是玩還是干活?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園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滿了歡樂。)
(4)選擇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我”的快樂。
(“撿了這個,扔了那個,心里卻又想著另一個”,這種微妙的心情,是每個孩子共有的心理特點,因此,這一環節應重視孩子的朗讀體驗,讀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愛。)
(三)感受園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節)
(1)思考:從這兩段話中讀出了什么?是從哪些句子讀出來的?
(2)交流、討論:
凡是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
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
……
(寫園子里植物和動物的自由自在,表達“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快樂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園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樂的,都是那樣美好,充滿活力。)
(3)重點朗讀17小節,體會其中的自由和快樂。
(理解作者在這一小節列舉了大量事物,花費大量筆墨細致描寫的用意,充分感受園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4)有感情地朗讀后面三段話,通過適當的語氣把“我”的快樂心情讀出來。
【第4句】:回歸全文,領悟寫法
質疑:作者為什么能將她的童年生活寫得那樣有趣,真實,吸引讀者?
(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把“我”—一個小孩做的、想的、說的如實地寫下來。這些事,只有小孩會這樣做,這樣說,具有真情實感。作者的描寫具體生動,用了一系列的動作、語言,心理描寫,使我們好像真正走進了園子,看到了“我”一樣。因此,我們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這篇課文為什么能給人帶來強烈的震撼,使人心馳神往?緣于作者敏感的心靈,細膩的筆觸,她選取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卻往往最易打動人,印證了“生活就是寫作的源泉”,對我們的寫作有很好的啟發意義。)
【第5句】: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第1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興趣的,還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2句】:摘抄課文中體現童真童趣的句段。
【第3句】:課外閱讀有關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爾基的《童年》,為口語交際做準備。
語文《祖父的園子》教案3
教學目標
【第1句】:會認讀“螞蚱,櫻桃,蚌殼,瞎鬧,倭瓜,水瓢,圓滾滾”等詞語,通過查字典,并結合課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第2句】:仔細閱讀課文,了解內容,體會出“俺”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第3句】: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實地表達自身的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當時的感受。
教學重點
體會“俺”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身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童年冬日下的一隊隊駱駝,給作者留下了難忘的記憶,下面這篇課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讓“俺”對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懷呢?
板書課題:祖父的園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1 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 找出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
3 查字典,聯系上下文,與同桌研討,理解課文中的詞語。
4 分小組討論,交流,作者回憶了童年時代在祖父的園子里快樂玩耍的哪些情景?
5 全班匯報交流,師根據同學交流。板書:
1 觀賞小昆蟲,大榆樹
2 跟隨外祖父栽花,拔草,種菜,鏟地
3 誤把狗尾草當谷穗留下不根除
在祖父的園子里玩耍的情景:
4 摘吃黃瓜,追逐蜻蜓,捉玩螞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揚
6 沐浴陽光,感受花、鳥、果、蟲的自由
7 用草帽遮臉睡覺
三體會作者在園子里的心情
1 默讀課文,體會“俺”在園子里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用筆勾出相關句子,并在旁邊批注自身的體會。
2 全班交流
讓同學通過找句子,談體會,有感情朗讀,體會到“俺”在園子里的心情,達成共識:“俺”在祖父的園子里是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俺”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領悟表達特點
討論:作者為什么能將她的童年生活寫得那樣有趣,真實,吸引讀者?
通過交流,老師點撥,使同學明白,作者留心觀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身的感受是寫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同學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課外延伸
課外閱讀有關寫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為口語交際學習作準備。
板書設計
祖父的園子──“俺”的樂園
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表達感受
關于語文《祖父的園子》教案范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語文《祖父的園子》教案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祖父的園子》教案1
教學目標
【第1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我”在園子里充滿樂趣、自由自在的生活,體會祖父的愛,初步感悟園子的精神意義。
【第2句】: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3句】:學會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第4句】:感受蕭紅語言新鮮自然、率真稚拙之美,產生閱讀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學重點
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感想的寫作手法。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1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1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第2句】:勾畫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通過查閱工具書,聯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詞語。
【第3句】:小組討論:作者回憶了童年時在祖父的園子里經歷的哪些場景?
【第4句】:全班交流:記憶中的園子(1—3自然段),跟著祖父在園子里干活、玩耍(4—15自然段),園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自然段),在園中玩累了,可以快樂地入夢(18—20自然段)。
【第5句】:交流課文主要內容:記憶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鮮艷,景物眾多,祖父經常在園子里勞作,“我”也經常在園子里“亂鬧”、玩耍,園中的景物的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樂的。
【第2句】:細讀品味,體會文意。
(一)走進“園子”,感受童年的趣事。
【第1句】:在祖父的園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頑皮可愛,讀文章相關段落,標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認真體會。
【第2句】:交流:你覺得哪件事最有趣?
預設一:“祖父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在后邊,用腳把那下了種的土窩一個一個地溜平。其實,不過是東一腳西一腳地瞎鬧。有時不但沒有蓋上菜種,反而把它踢飛了。”
這哪里是在種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鬧。誰愿意當當文中的小女孩,讀出作者的調皮勁兒。
預設二:“其實哪里是鏟,不過是伏在地上,用鋤頭亂鉤一陣。我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谷穗當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當谷穗留著。”
“我”是在怎樣鏟地的?哪里是在鏟地呀?這簡直就是幫倒忙。
預設三:“玩膩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亂鬧一陣。祖父澆菜,我也過來澆,但不是往菜上澆,而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一揚,大喊著:
‘下雨啰!下雨啰!’”
(1)同樣是澆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從哪里讀出來的?
(2)想象一下,小蕭紅大喊著“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樣的?(激動地、歡快地、開心地、天真爛漫地……)
(3)感情朗讀。你邊讀邊想象她的動作,神情。
(4)小結:本是澆菜的水和工具,可到了“我”手里,就成了“亂鬧”的玩具。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讀出作者的快樂和頑皮。
(二)走近祖父,體會祖父的慈愛。
【第1句】:作者在園子里這么淘氣,這么調皮,祖父是什么態度,閱讀5—————12自然段,細細體會。
【第2句】:重點體會:
祖父發現我鏟的那塊地還留著一片狗尾草,就問我:“這是什么?”
我說:“谷子。”
祖父大笑起來,笑夠了,把草拔下來,問我:“你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
我說:“是的。”
我看祖父還在笑,就說:“你不信,我到屋里拿來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個谷穗,遠遠地拋給祖父了,說:“這不是一樣的嗎?”
祖父把我叫過去,慢慢地講給我聽,說谷子是有芒針的,狗尾草卻沒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抓“慢慢地”體會祖父對我的慈愛。
(2)抓祖父的笑:“大笑起來──笑夠了──還在笑”,從這三次笑中你讀出了什么?
(3)祖父的笑里隱藏著什么?(慈祥、和藹可親、疼愛孫女的)
(4)分角色朗讀對話,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
【第3句】:在這座園子中,孫女愛胡鬧,祖父從來不惱,正是有了祖父的慈愛,在他寬容、耐心、呵護下,我才可以如此地在園子中縱情嬉戲!那么這座園子在“我”的眼中在“我”心里又是怎么樣的'呢?
這是一座樂園,更是一座愛園。
語文《祖父的園子》教案2
教學目標
【第1句】:會認讀螞蚱,櫻桃,蚌殼,瞎鬧,倭瓜,水瓢,圓滾滾等詞語,通過,并結合課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第2句】:仔細閱讀課文,了解內容,體會出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第3句】: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第4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當時的感受。
教學重點
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過程
【第1句】:談話導入新課
童年冬日下的一隊隊駱駝,給作者留下了難忘的記憶,下面這篇課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讓我對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懷呢?
板書課題:祖父的園子
【第2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第1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第2句】:找出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
【第3句】:聯系上下文,與同桌探討,理解課文中的詞語。
【第4句】:分小組討論,交流,作者回憶了童年時代在祖父的園子里快樂玩耍的哪些情景?
【第5句】:全班匯報交流,師根據學生交流。
板書:
觀賞小昆蟲,大榆樹
跟隨外祖父栽花,拔草,種菜,鏟地
誤把狗尾草當谷穗留下不鏟除
在祖父的園子里玩耍的情景:
摘吃黃瓜,追逐蜻蜓,捉玩螞蚱
用瓢舀水往天空揚
沐浴陽光,感受花、鳥、果、蟲的自由
用草帽遮臉睡覺
【第3句】:體會作者在園子里的心情
【第1句】:默讀課文,體會我在園子里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用筆勾出相關句子,并在旁邊批注自己的體會。
【第2句】:全班交流
讓學生通過找句子,談體會,有感情朗讀,體會到我在園子里的心情,達成共識:我在祖父的園子里是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第4句】:領悟表達特點
討論:作者為什么能將她的童年生活寫得那樣有趣,真實,吸引讀者?
通過交流,老師點撥,使學生明白,作者留心觀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是寫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第5句】:課外延伸
課外閱讀有關寫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為口語交際學習作準備。
板書設計
祖父的園子──我的樂園
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表達感受
語文《祖父的園子》教案3
學習目標
【第1句】:熟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我”在祖父的園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第2句】:認識8個生字及“螞蚱、櫻桃、蚌殼”等詞語,摘錄描寫優美的句子。
課時安排
1課時
A案
教學過程
【第1句】:讀詩導入,揭示課題
童年是最純真、最令人難忘的歲月。上一篇課文,冬陽下的一隊隊駱駝,給作者留下了難忘的記憶。今天,我們要走進《祖父園子里》,與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園子里的心情。
【第2句】:初讀課文
掃清文字障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第3句】:按閱讀提示再讀課文
【第1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文。
【第2句】: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先自己練讀,再讀給同伴聽。
【第3句】:想一想,你什么喜歡自己讀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體會?
【第4句】:匯報交流
【第1句】:文章開頭的描寫:“我家有一個大花園......停在上面一動不動了。”“花園里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
(1)從這幾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
(預設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園子里昆蟲豐富多彩;昆蟲非常可愛;“我”對它們非常喜愛;作者描寫這么細致,說明祖父的園子給了“我”一個美好的童年,讓“我”對那里的一切都難以忘懷。等等。學生回答后,追問從哪些句中體會到的。)
(2)有感情地讀這幾句話,要求通過適當的語氣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
【第2句】:你覺得“我”在祖父園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說說為什么?
(1)預設學生喜歡的事情可能有:
①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有的不但沒有蓋上菜種,反而把踢飛了。
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我”愛祖父的模仿行為;“我”的舉止很天真、幼稚;“我”的舉止很可愛;等等。
②其實哪里是鏟;......把狗尾巴當做谷穗留著。
理由可以是:“伏在”“亂勾”,說明“我”的舉止很天真可愛;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著,這樣的舉止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干的傻事;等等。
③一抬頭,看見一個黃瓜長大了,......于是丟下黃瓜追蜻蜓了。
理由可以是:“我”“見異思遷”,是“我”對園子里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都非常喜愛的緣故,這樣的事情,在孩子中間是經常發生,讀了這樣的句子,能引起我們的共鳴;“我”在園子里的生活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快快樂樂,等等。
④祖父澆菜,我也過來澆,......大喊著:“下雨啰!下雨啰!”
理由可以是:“我”很天真、頑皮;祖父對我十分寬容、喜愛和呵護;“我”在園子里十分自由快樂;等等。
(2)作者為什么能寫得這樣有趣?
在學生充分發表見解的過程中相機歸納:作者把“我”──一個小孩做的、想的、說的,如實地寫下來;哪些事,只有小孩會這樣做,這樣說,把孩子的天真、頑皮寫出來,具有真情實感。作者寫得很具體,用了一系列的動作、語言,描寫的具體生動,使我們好像就看到“我”一樣。等等。
3。文章后面的幾段話:“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
(1)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預設的答案可能有:寫園子里植物和動物的自由自在,表達“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快快樂樂的心情;“我”內心充滿了快樂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園子里一切都是自由、快樂,都是那樣美好,充滿活力。
(2)有感情地讀課文的后面三段話,要求通過適當的語氣把“我”的快樂心情讀出來。
【第5句】:朗讀全文,布置作業
【第1句】:從課文的字里行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純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畫,絢麗多彩;童年是一首詩,耐人尋味。讓我們齊聲有感情地朗讀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第2句】:摘抄課文能體現童真童趣的句段。
祖父的園子教案
課文《祖父的園子》節選自現代作家蕭紅的自傳體小說《呼蘭河傳》第三章第一篇。主要寫了“我”幼時和祖父在園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體而又生動地表現了“我”的好奇、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祖父的園子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材簡析】
這篇略讀課文節選自著名作家蕭紅的《呼蘭河傳》。全篇以輕快、優美的文筆詳盡地展現了祖父園子的勃勃生機。園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無拘無束;祖父又是那么寬厚仁愛;尤其是童年的“我”,在這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
學習這篇課文,要放手讓學生完全自主地閱讀,讀懂課文內容,明白祖父的園子不僅是童年的樂園,而且是學習的課堂;懂得大自然處處皆學問,習得知識的途徑有很多種;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建議】
本文作者主要回憶了童年時代在祖父園子里的快樂生活,充滿了童真、童趣,飽含真情實感。
教學時,應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廣泛交流。可引導學生圍繞課文前的“學習提示”,先通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再潛心默讀課文,找出印象最深的情景,自讀自悟,體會作者心情。然后,全班交流,暢談自己的感受。最后,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積極運用于寫作實踐。
【設計理念】
鼓勵學生在前兩課同類題材的學習基礎上,把閱讀方法運用于閱讀實踐。教學中,引導學生圍繞課文前的“學習提示”,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重點,體會作者情感。并注意與大家交流、討論,積極吸取別人的合理見解,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使語文課堂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樂園。
【教學目標】
【第1句】:會認讀8個生字及“螞蚱、櫻桃、蚌殼、瞎鬧、倭瓜、水瓢”等詞語,通過,并結合課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第2句】:熟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我”在祖父園子里的生活情景,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第3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錄文中優美的句子。
【第4句】: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從哪些情景表現“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如何表現“我”在園子里的心情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讓學生了解作家蕭紅,讀一讀她的有關文章。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1句】: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上節課,我們隨著臺灣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時光。今天,就讓我們跟著另一位女作家蕭紅,走進《祖父的園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第2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思考:你覺得祖父的園子是一個怎樣的園子?試著用一個詞語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談談理解。
(本課清新活潑的筆調定會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定會對祖父的園子產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所以,開篇的第一個問題也正是順應了學生當時有話要說的心理,而且,對整體把握全文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第3句】:研讀課文,體驗情感
【第1句】:默讀課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體會“我”的心情:
學生自主學習。
【第2句】:匯報交流:
⑴ 對園子的印象(1~3小節):
“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停在上面一動不動了。”“花園里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
① 從這幾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祖父的園子里昆蟲豐富多彩;昆蟲非常可愛;祖父的園子充滿生機、熱鬧、美麗……我對園子非常喜愛,難以忘懷。)
② 有感情的朗讀,讀出熱鬧和生機勃勃的感覺。
⑵ “我”跟著祖父在園子里干活、玩耍(4~15小節):
“伏在”、“亂鉤”,說明“我”的舉止很天真可愛,說明了園子不僅是童年的樂園,而且是學習的大課堂。
(這幾個小節圍繞著“我”錯把谷穗當野草割掉的趣事展開,通過對話表現“我”的年幼無知和天真頑皮,也表現出祖父對“我”的喜愛和呵護。一老一少,形象鮮明,語言生動,特別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尋味。教學中,還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發興趣、豐富內容、加深體驗。)
① 小結:
“我”在園子里到底是玩還是干活?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園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滿了歡樂。)
② 選擇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我”的快樂。
(“撿了這個,扔了那個,心里卻又想著另一個”,這種微妙的心情,是每個孩子共有的心理特點,因此,這一環節應重視孩子的朗讀體驗,讀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愛。)
⑶ 感受園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節):
① 思考:
從這兩段話中讀出了什么?是從哪些句子讀出來的?
② 交流、討論:
凡是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 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
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
……
(寫園子里植物和動物的自由自在,表達“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快樂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園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樂的,都是那樣美好,充滿活力。)
③ 重點朗讀17小節,體會其中的自由和快樂。
(理解作者在這一小節排舉了大量事物,花費大量筆墨細致描寫的用意,充分感受園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⑷ 有感情地朗讀后面三段話,通過適當的語氣把“我”的快樂心情讀出來。
【第4句】:回歸全文,領悟寫法
思考:
作者為什么能將她的童年生活寫得那樣有趣,真實,吸引讀者?
(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把“我”──一個小孩做的、想的、說的如實地寫下來。這些事,只有小孩會這樣做,這樣說,具有真情實感。作者的描寫具體生動,用了一系列的動作、語言,心理描寫,使我們好像真正走進了園子,看到了“我”一樣。因此,我們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這篇課文為什么能給人帶來強烈的震撼,使人心馳神往?緣于作者敏感的心靈,細膩的筆觸,她選舉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卻往往最易打動人,印證了“生活就是寫作的源泉”,對我們的寫作有很好的啟發意義。)
【第5句】:布置作業,課外延伸
【第1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興趣的,還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2句】:摘抄課文中體現童真童趣的句段。
【第3句】:課外閱讀有關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爾基的《童年》,為口語交際學習作準備。
【第6句】:練習設計
【第1句】:理解下列句子:
⑴ 這榆樹在園子的西北角上,來了風,榆樹先呼叫,來了雨,榆樹先冒煙。太陽一出來,榆樹的葉子就發光了,它們閃爍得和沙灘上的蚌殼一樣。
⑵ 凡是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樹都會發出聲響;叫一兩聲,好像對面的土墻都會回答。
【第2句】:讀了這篇課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第3句】:擴展練習:
我覺得祖父的園子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
【補充資料】
蕭紅:現代著名作家,原名張乃瑩,黑龍江呼蘭人。1933年與蕭軍自費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發表了成名作《生死場》,開始用筆名蕭紅,1940年發表了著名長篇小說《呼蘭河傳》。
《祖父的園子》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祖父的園子》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祖父的園子》教案1
教學目標
1。會認讀螞蚱,櫻桃,蚌殼,瞎鬧,倭瓜,水瓢,圓滾滾等詞語,通過,并結合課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仔細閱讀課文,了解內容,體會出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當時的感受。
教學重點
體會我在園子里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心情。學習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過程
【第1句】: 談話導入新課
童年冬日下的一隊隊駱駝,給作者留下了難忘的記憶,下面這篇課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讓我對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懷呢?
板書課題:祖父的園子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第1句】: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第2句】: 找出生字新詞,注意讀準字音。
3 、聯系上下文,與同桌探討,理解課文中的詞語。
【第4句】: 分小組討論,交流,作者回憶了童年時代在祖父的園子里快樂玩耍的哪些情景?
【第5句】: 全班匯報交流,師根據學生交流。
板書:
觀賞小昆蟲,大榆樹
跟隨外祖父栽花,拔草,種菜,鏟地
誤把狗尾草當谷穗留下不鏟除
在祖父的園子里玩耍的情景:
摘吃黃瓜,追逐蜻蜓,捉玩螞蚱
用瓢舀水往天空揚
沐浴陽光,感受花、鳥、果、蟲的自由
用草帽遮臉睡覺
【第3句】: 體會作者在園子里的心情
【第1句】: 默讀課文,體會我在園子里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用筆勾出相關句子,并在旁邊批注自己的體會。
【第2句】: 全班交流
讓學生通過找句子,談體會,有感情朗讀,體會到我在園子里的心情,達成共識:我在祖父的園子里是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第4句】: 領悟表達特點
討論:作者為什么能將她的童年生活寫得那樣有趣,真實,吸引讀者?
通過交流,老師點撥,使學生明白,作者留心觀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是寫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第5句】: 課外延伸
課外閱讀有關寫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為口語交際學習作準備。
板書設計
祖父的園子──我的樂園
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表達感受
《祖父的.園子》教案2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我”在祖父的園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認識8個生字及“螞蚱、櫻桃、蚌殼”等詞語,摘錄描寫優美的句子。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1句】:讀詩導入,揭示課題
童年是最純真、最令人難忘的歲月。上一篇課文,冬陽下的一隊隊駱駝,給作者留下了難忘的記憶。今天,我們要走進《祖父園子里》,與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園子里的心情。
【第2句】:初讀課文
掃清文字障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第3句】:按閱讀提示再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文。
2、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先自己練讀,再讀給同伴聽。
3、想一想:
你什么喜歡自己讀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體會?
【第4句】:匯報交流
1、文章開頭的描寫:“我家有一個大花園……停在上面一動不動了。”“花園里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
(1) 從這幾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
(預設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園子里昆蟲豐富多彩;昆蟲非常可愛;“我”對它們非常喜愛;作者描寫這么細致,說明祖父的園子給了“我”一個美好的童年,讓“我”對那里的一切都難以忘懷。等等。學生回答后,追問從哪些句中體會到的。)
(2) 有感情地讀這幾句話,要求通過適當的語氣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
2、你覺得“我”在祖父園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說說為什么?
(1) 預設學生喜歡的事情可能有:
① 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有的不但沒有蓋上菜種,反而把踢飛了。
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
“我”愛祖父的模仿行為;“我”的舉止很天真、幼稚;“我”的舉止很可愛;等等。
② 其實哪里是鏟;……把狗尾巴當做谷穗留著。
理由可以是:
“伏在”“亂勾”,說明“我”的舉止很天真可愛;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著,這樣的舉止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干的傻事;等等。
③ 一抬頭,看見一個黃瓜長大了,……于是丟下黃瓜追蜻蜓了。
理由可以是:
“我”“見異思遷”,是“我”對園子里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都非常喜愛的緣故,這樣的事情,在孩子中間是經常發生,讀了這樣的句子,能引起我們的共鳴;“我”在園子里的生活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快快樂樂,等等。
④ 祖父澆菜,我也過來澆……大喊著:“下雨啰!下雨啰!”
理由可以是:
“我”很天真、頑皮;祖父對我十分寬容、喜愛和呵護;“我”在園子里十分自由快樂;等等。
(2) 作者為什么能寫得這樣有趣?
在學生充分發表見解的過程中相機歸納:作者把“我”一個小孩做的、想的、說的,如實地寫下來;哪些事,只有小孩會這樣做,這樣說,把孩子的天真、頑皮寫出來,具有真情實感。作者寫得很具體,用了一系列的動作、語言,描寫的具體生動,使我們好像就看到“我”一樣。等等。
3、文章后面的幾段話:“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
(1) 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預設的答案可能有:
寫園子里植物和動物的自由自在,表達“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快快樂樂的心情;“我”內心充滿了快樂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園子里一切都是自由、快樂,都是那樣美好,充滿活力。
(2) 有感情地讀課文的后面三段話,要求通過適當的語氣把“我”的快樂心情讀出來。
【第5句】:朗讀全文,布置作業
1、從課文的字里行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純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畫,絢麗多彩;童年是一首詩,耐人尋味。讓我們齊聲有感情地朗讀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2、摘抄課文能體現童真童趣的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