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云層的晴朗好句子匯總60句
遲子建作品大全
遲子建的作品有哪些呢?大家清楚嗎?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關于遲子建的作品,歡迎大家瀏覽看看!
遲子建作品大全
長篇小說
《茫茫前程》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1 年
《晨鐘響徹黃昏》 江蘇文藝出版社 1997 年
《熱鳥》 明天出版社 1998 年
《偽滿洲國》 作家出版社 2000 年
《額爾古納河右岸》 《樹下》 北岳文藝出版社 2001 年
《越過云層的晴朗》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3年
樹下 《花城》 1991/6
晨鐘響徹黃昏 《小說家》 1994/5
熱鳥 《白花洲》 1997/4
滿洲國 《鐘山》 2000/3-4
越過云層的晴朗 《鐘山》 2003/2
《額爾古納河右岸》 《收獲》雜志 200【第5句】:6期
文集
《遲子建文集》(4 卷) 江蘇文藝出版社 1997 年
翻譯作品
《秧歌》 (小說集 法文版) Bleu De Chine 出版社 1998年
《磨坊》 (小說集 法文版) Blue De Chine 出版社 2002年
《滿洲國物語》(長篇小說 日文版 上、下卷)日本河出書房新社 2003 年
短篇小說
那丟失的…… 《北方文學》 1985/1
沉睡的大固其固 《北方文學》 1985/3
舊土地 《北方文學》 1986/1
沒有月亮的抱月灣 《小說林》 1986/2
在低洼處 《小說林》 1986/4
小說三篇 《北方文學》 1986/9
初升 《作家》 1986/2
吉亞大叔和他的墓場《北方文學》 1986/11
傻子軼聞 《北大荒文學》1987/3
柳阿婆的故事 《福建文學》 1987/6
白雪國里的香枕 《作家》 1987/3
北國一片蒼茫 《青年文學》 1987/8
星期天 《小說林》 1988/3
魚骨 《山西文學》 1988/3
葫蘆街頭唱晚 《北方文學》 1988/3
西林小教堂 《北方文學》 1988/3
紅罌栗小院 《鴨綠江》 1988/6
無歌的.憩園 《北京文學》 1988/9
羈鳥無期 《時代文學》 1989/2
重溫草莓 《人民文學》 1989/2
愛情故事 《作家》 1989/【第6句】:
小說三篇 《花溪》 1989/10
青蛙的季節(jié) 《青年文學》 1989/10
花束 《小說林》 1990/5
關于家園發(fā)展歷史的一次浪漫追蹤 《天津文學》1990/6
荒草 《河北文學》 1990/7
擠奶員失業(yè)的日子 《人民文學》 1991/1
稻草人 《北方文學》 1991/1
羅索河瘟疫 《鴨綠江》 1991/3
白雪的墓園 《春風》 1991/4
煙霞生卒年表 《春風》 1991/4
小狗 《小說家》 1991/6
在松鼠的故鄉(xiāng) 《人民文學》 1991/7-8
銀飾 《青年文學》 1991/8
從山上到山下的回憶 《天津文學》 1991/8
鋪天蓋地的麻雀 《東?!?1992/4
月光下的革命 《天津文學》 1992/8
與水同行 《天津文學》 1992/8
守靈人不說話 《作家》 1993/3
不滅的家族 《芒種》 1993/4
雞籠街的月亮 《春風》 1993/9
白墻 《春風》 1993/9
回溯七俠鎮(zhèn) 《大家》 1994/1
盲人報攤 《天津文學》 1994/1
跳蕩的銀扣 《小說林》 1994/4
逝川 《收獲》 1994/5
廟中的長信 《山花》 1994/12
飛天 《江南》 1995/5
親親土豆 《作家》 1995/6
臘月宰豬 《作家》 1995/6
旅人 《天津文學》 1995/8
嶺上的風 《山花》 1995/9
霧月牛欄 《收獲》 1996/5
銀盤 《山花》 1996/6
鬧庵 《時代文學》 1996/2
駝梁 《北京文學》 1997/5
朋友們來看雪吧 《山花》 1998/1
清水洗塵 《青年文學》 1998/8
灰街瓦云 《天涯》 1999/5
河柳圖 《作家》 2000/10
行乞的琴聲 《山花》 2001/1
月白色的路障 《長城》 2001/3
格里格海的細雨黃昏 《天涯》 2001/3
換牛記 《作家》 2001/9
花瓣飯 《青年文學》 2002/4
一匹馬兩個人 《收獲》 2003/1
門鏡后的樓道 《作家》 2003/5
雪壩下的新娘 《紅豆》 2003/9
微風入林 《上海文學》 2003/10
夜行船 《上海文學》 2003/10
中篇小說
北極村童話 《人民文學》 1986/2
初春大遷徙 《中國》 1986/9
沒有夏天了 《鐘山》 1988/4
海市 《東北作家》 1988/3
左面是籬笆,右面是玫瑰 《中外文學》 1988/5
奇寒 《小說家》 1989/3
小酒店初戀 《莽原》 1989/3
遙渡相思 《收獲》 1989/4
原始風景 《人民文學》 1990/1-2
懷想時節(jié) 《鐘山》 1990/4
爐火依然 《收獲》 1990/5
麥穗 《青年文學》 1990/6
舊時代的磨房 《小說家》 1991/4
秧歌 《收獲》 1992/1
無邊水色 《漓江》 1993/1
東窗 《芙蓉》 1993/2
香坊 《鐘山》 1993/3
格局 《鴨綠江》 1993/3
向著白夜旅行 《收獲》 1994/1
音樂與畫冊里的生活 《花城》 1994/3
洋鐵鋪叮當響 《青年文學》 1994/5
岸上的美奴 《鐘山》 1995/2
原野上的羊群 《大家》 1995/2
白銀那 《大家》 1996/3
日落碗窯 《中國作家》 1996/3
逆行精靈 《鐘山》 1997/3
九朵蝴蝶花 《大家》 1997/6
觀彗記 《花城》 1998/1
青草如歌的正午 《十月》 1999/2
五丈寺廟會 《收獲》 2000/3
鴨如花 《人民文學》 2001/2
瘋人院的小磨盤 《大家》 2001/4
芳草在沼澤中 《鐘山》 2002/1
酒鬼的魚鷹 《天涯》 2002/5
零作坊 《北京文學》 2003/7
相約怡瀟閣 《小說月報.原創(chuàng)版》2003/5
遲子建 - 作家簡介
性 別: 女
出生年月: 1964
會員分類: 中國作家協(xié)會
民 族: 漢族
山東海陽人。1990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1984年在西北大學作家班、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班學習,現(xiàn)任黑龍江省作家協(xié)會專業(yè)作家,文學創(chuàng)作一級。1985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8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
遲子建 - 主要經(jīng)歷
1964年元宵節(jié)出生于中國的北極村一漠河,童年在黑龍江畔度過。1984年畢業(yè)于大興安嶺師范學校,1987年入北京師范大學與魯迅文學院聯(lián)辦的研究生班學習。1990年畢業(yè)后到黑龍江省作家協(xié)會工作至今。1983年開始寫作,至今已發(fā)表文學作品五百萬字,出版單行本四十余部。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樹下》《晨鐘響徹黃昏》《偽滿洲國》《越過云層的晴朗》;小說集《北極村童話》《白雪的墓園》《向著白夜旅行》《逝川》《白銀那》《朋友們來看雪吧》《清水洗塵》《霧月牛欄》《當代作家選集叢書-遲子建卷》《踏著月光的行板》,以及散文隨筆集《傷懷之美》《聽時光飛舞》《我的世界下雪了》《遲子建隨筆自選集》等。出版有《遲子建文集》四卷和《遲子建作品精華》三卷。曾獲魯迅文學獎、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等多種文學獎項。作品有英、法、日、意大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遲子建作品有哪些
遲子建是當代中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哪些呢?
主要作品有《霧月牛欄》、《白銀那》、《光明在低頭的一瞬》、《額爾古納河右岸》等,曾榮獲“魯迅文學獎”“冰心散文獎"、 ““茅盾文學獎” 等文學大獎。
長篇小說
《茫茫前程》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1 年
《晨鐘響徹黃昏》 江蘇文藝出版社 1997 年
《熱鳥》 明天出版社 1998 年
《偽滿洲國》 作家出版社 2000 年
《額爾古納河右岸》 《樹下》 北岳文藝出版社 2001 年
《越過云層的晴朗》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03年
樹下 《花城》 1991/6
晨鐘響徹黃昏 《小說家》 1994/5
熱鳥 《白花洲》 1997/4
滿洲國 《鐘山》 2000/3-4
越過云層的晴朗 《鐘山》 2003/2
《額爾古納河右岸》 《收獲》雜志 200【第5句】:6期
文集
《遲子建文集》(4 卷) 江蘇文藝出版社 1997 年
翻譯作品
《秧歌》 (小說集 法文版) Bleu De Chine 出版社 1998年
《磨坊》 (小說集 法文版) Blue De Chine 出版社 2002年
《滿洲國物語》(長篇小說 日文版 上、下卷)日本河出書房新社 2003 年
短篇小說
那丟失的…… 《北方文學》 1985/1
沉睡的大固其固 《北方文學》 1985/3
舊土地 《北方文學》 1986/1
沒有月亮的抱月灣 《小說林》 1986/2
在低洼處 《小說林》 1986/4
小說三篇 《北方文學》 1986/9
初升 《作家》 1986/2
吉亞大叔和他的墓場《北方文學》 1986/11
傻子軼聞 《北大荒文學》1987/3
柳阿婆的故事 《福建文學》 1987/6
白雪國里的香枕 《作家》 1987/3
北國一片蒼茫 《青年文學》 1987/8
星期天 《小說林》 1988/3
魚骨 《山西文學》 1988/3
葫蘆街頭唱晚 《北方文學》 1988/3
西林小教堂 《北方文學》 1988/3
紅小院 《鴨綠江》 1988/6
無歌的憩園 《北京文學》 1988/9
羈鳥無期 《時代文學》 1989/2
重溫草莓 《人民文學》 1989/2
愛情故事 《作家》 1989/【第6句】:
小說三篇 《花溪》 1989/10
青蛙的季節(jié) 《青年文學》 1989/10
花束 《小說林》 1990/5
關于家園發(fā)展歷史的一次浪漫追蹤 《天津文學》1990/6
荒草 《河北文學》 1990/7
擠奶員失業(yè)的日子 《人民文學》 1991/1
稻草人 《北方文學》 1991/1
羅索河瘟疫 《鴨綠江》 1991/3
白雪的墓園 《春風》 1991/4
煙霞生卒年表 《春風》 1991/4
小狗 《小說家》 1991/6
在松鼠的故鄉(xiāng) 《人民文學》 1991/7-8
銀飾 《青年文學》 1991/8
從山上到山下的回憶 《天津文學》 1991/8
鋪天蓋地的'麻雀 《東?!?1992/4
月光下的革命 《天津文學》 1992/8
與水同行 《天津文學》 1992/8
守靈人不說話 《作家》 1993/3
不滅的家族 《芒種》 1993/4
雞籠街的月亮 《春風》 1993/9
白墻 《春風》 1993/9
回溯七俠鎮(zhèn) 《大家》 1994/1
盲人報攤 《天津文學》 1994/1
跳蕩的銀扣 《小說林》 1994/4
逝川 《收獲》 1994/5
廟中的長信 《山花》 1994/12
飛天 《江南》 1995/5
親親土豆 《作家》 1995/6
臘月宰豬 《作家》 1995/6
旅人 《天津文學》 1995/8
嶺上的風 《山花》 1995/9
霧月牛欄 《收獲》 1996/5
銀盤 《山花》 1996/6
鬧庵 《時代文學》 1996/2
駝梁 《北京文學》 1997/5
朋友們來看雪吧 《山花》 1998/1
清水洗塵 《青年文學》 1998/8
灰街瓦云 《天涯》 1999/5
河柳圖 《作家》 2000/10
行乞的琴聲 《山花》 2001/1
月白色的路障 《長城》 2001/3
格里格海的細雨黃昏 《天涯》 2001/3
換牛記 《作家》 2001/9
花瓣飯 《青年文學》 2002/4
一匹馬兩個人 《收獲》 2003/1
門鏡后的樓道 《作家》 2003/5
雪壩下的新娘 《紅豆》 2003/9
微風入林 《上海文學》 2003/10
夜行船 《上海文學》 2003/10
中篇小說
北極村童話 《人民文學》 1986/2
初春大遷徙 《中國》 1986/9
沒有夏天了 《鐘山》 1988/4
海市 《東北作家》 1988/3
左面是籬笆,右面是玫瑰 《中外文學》 1988/5
奇寒 《小說家》 1989/3
小酒店初戀 《莽原》 1989/3
遙渡相思 《收獲》 1989/4
原始風景 《人民文學》 1990/1-2
懷想時節(jié) 《鐘山》 1990/4
爐火依然 《收獲》 1990/5
麥穗 《青年文學》 1990/6
舊時代的磨房 《小說家》 1991/4
秧歌 《收獲》 1992/1
無邊水色 《漓江》 1993/1
東窗 《芙蓉》 1993/2
香坊 《鐘山》 1993/3
格局 《鴨綠江》 1993/3
向著白夜旅行 《收獲》 1994/1
音樂與畫冊里的生活 《花城》 1994/3
洋鐵鋪叮當響 《青年文學》 1994/5
岸上的美奴 《鐘山》 1995/2
原野上的羊群 《大家》 1995/2
白銀那 《大家》 1996/3
日落碗窯 《中國作家》 1996/3
逆行精靈 《鐘山》 1997/3
九朵蝴蝶花 《大家》 1997/6
觀彗記 《花城》 1998/1
青草如歌的正午 《十月》 1999/2
五丈寺廟會 《收獲》 2000/3
鴨如花 《人民文學》 2001/2
瘋人院的小磨盤 《大家》 2001/4
芳草在沼澤中 《鐘山》 2002/1
酒鬼的魚鷹 《天涯》 2002/5
零作坊 《北京文學》 2003/7
相約怡瀟閣 《小說月報.原創(chuàng)版》2003/5
中考熱點作家遲子建作品
遲子建作品是中考熱點,那么她的作品主要有哪些呢?
作家檔案:
遲子建,中國當代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女作家之一,黑龍江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她的作品多以山村生活為題材,感情細膩又不乏豪爽之氣,從不矯揉造作。創(chuàng)作風格樸實大方,文筆簡練而流暢,不張揚,不拖泥帶水。她常常借物喻人,借助作品抒發(fā)自己的情懷,對人與社會的詮釋視角獨特,給讀者許多有益的人生啟迪。
她的長篇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她還曾多次獲得過魯迅文學獎和冰心散文獎,獲過莊重文文學獎、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等各種獎項。她的散文《燈祭》被選入語文教材。
枕邊的夜鶯
我喜歡躺著讀書,這個習慣的養(yǎng)成已有二十多年了,從枕邊掠過的書,自然是少不了的。
十七八歲,我讀師專的時候,開始了真正的讀書。每到寒暑假,最愜意的事情,就是躺在故鄉(xiāng)的火炕上看書。至于讀了些什么,已經(jīng)記不清了,但讀書的氛圍卻歷歷在目。夏天時,聞夠了墨香,我會敞開窗子,嗅花圃攪起的一波一波的香氣;冬天時,窗外的北風吹得窗紙刷拉拉響,我便把書頁也翻得刷拉拉響。疲倦的時候,我會撇下書,趴在窗臺看風景。窗外的園田被雪花裝點得一片潔白,像是老天鋪下來的一張紙。
如果說枕頭是花托的話,那么書籍就是花瓣?;ㄍ兄挥幸粋€,花瓣卻是層層疊疊的。每一本看過的書,都是一片謝了的花瓣。有的花瓣可以當作標本,作為永久的珍藏;有的則因著庸常,隨著風雨化作泥了。
這二十多年來,不管我的讀書趣味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有一類書始終橫在我的枕畔,就像一個永不破碎的夢,那就是古詩詞。夜晚,讀幾首喜歡的詩詞,就像吃了可口的夜宵,入睡時心里暖暖的。
我最喜歡的詞人,是辛棄疾。一句“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讓我對他的詞永生愛意,《稼軒集》便是百讀不厭的了。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陸游、蘇軾、李清照、李煜、納蘭性德、溫庭筠、黃庭堅、范仲淹,也都令我喜愛。有的時候,讀到動心處,我會忍不住低聲吟誦出來,好像不經(jīng)過如此“咀嚼”,就愧對了這甘美至極的“食糧”似的。
我父親最推崇的詩人,就是曹植了。因為愛極了他的《洛神賦》,我一出生,父親就把“子建”的名字給了我。長大成人后,我不止一次讀過《洛神賦》,總覺得它的辭藻過于華麗,濃艷得有點讓人眼暈。直到前幾年,我的個人生活遭遇變故,再讀《洛神賦》,讀出了一種樸素而凄清的美!洛水上的神仙宓妃,驚鴻一現(xiàn),頃刻間就化作煙波了。“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xiāng)”“恨人神之道殊兮”,這才是曹植最想表達的。他以短短一曲《洛神賦》,寫出了愛情的短暫、圣潔、美好,寫出了世事的無常。我真的沒有想到,曹植在詩中所描述的一切,正是我此刻的感悟,原來父親早就知道,幻影才是永恒的啊!所以現(xiàn)在讀《洛神賦》,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中國的古典詩詞,意境優(yōu)美,禪意深厚,能夠開啟心智。當你憤慨于生活中種種的不公,卻又無可奈何時,讀一讀黃庭堅的“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你就會獲得解脫。而當你意志消沉、黯然神傷時,讀一讀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和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你就會覺得所有的不快都是過眼云煙。從這個意義上說,那些古詩詞就是我枕畔的《圣經(jīng)》。
這些偉大的詩人,之所以能寫出流傳千古的詞句,在于他們有著對黑暗永不妥協(xié)的精神。他們高潔的靈魂,使個人的不幸得到了升華。杜甫評價李白時,曾滿懷憐惜和憤懣地寫道:“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而這是那個時代大多數(shù)詩人坎坷命運的真實寫照!個人的生死,在他們眼里,不過草芥,所以他們的詩詞才有著大悲憫、大哀愁,這也是我深深喜愛他們的原因。
無論是讀書還是寫作,我們都在經(jīng)歷著一個前所未有的喧囂時刻。能夠保持一份清醒和獨立,在讀書中去偽求真,去蕪存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枕畔,也曾有過名聲顯赫卻難以卒讀的書,但它們很快就從我的記憶中消失了。能夠留下的,是魯迅,是《紅樓夢》,是《牡丹亭》《聊齋志異》,是雨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等等,這些人的書和作品可以一讀再讀。它們不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變舊,它們是日出,每一次出現(xiàn)都是奪目的。
我常想,我枕邊的一冊冊古詩詞,就是一只只夜鶯,它們棲息在書林中,婉轉地歌唱。它們清新、濕潤,宛如上天撒向塵世的一場宜人的夜露。
(選自《黑龍江日報》)
有人認為“作家遲子建寫散文,無論是敘事還是描寫,皆信手拈來,水到渠成,其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來自對生活的細致觀察,更是文字表達力的語言功夫之體現(xiàn)”,本文即是這一觀點的有力注腳。作者敘述自己讀古典詩詞的歷程,描寫自己讀古典詩詞的感悟,著實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
泥 濘
北方的初春是骯臟的,這骯臟當然緣自于我們曾經(jīng)熱烈贊美過的純潔無瑕的雪。在北方漫長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場又一場的雪,它們自天庭伸開美麗的觸角,纖柔地飄落到大地上,使整個北方沉淪于一個冰清玉潔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飛雪中行進在街頭,看著枝條濡著雪絨的樹,看著教堂屋頂?shù)?白雪,看著銀色的無限延伸著的道路,你的內(nèi)心便會洋溢著一股激情:為著那無與倫比的壯麗或者是蒼涼。
然而春風來了。春風使積雪融化,它們在消融的過程中容顏蒼老、憔悴,仿佛一個即將撒手人寰的老婦人。雪在這時候?qū)⑺膬芍匦院翢o保留地暴露出來:它的美麗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種靜止的美、脆弱的美;當寒冷已經(jīng)成為西天的落霞,和風麗日映照它們時,它的丑陋才無奈地呈現(xiàn)。
純美之極的事物是沒有的,因而我還是熱愛雪。愛它的美麗、單純,也愛它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當然,更熱愛它們消融時給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濘。
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溝因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嘩嘩”地響;燕子在潮濕的空氣里銜著濕泥在檐下筑巢;雞、鴨、鵝、狗將它們游蕩小巷的爪印帶回主人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滿無數(shù)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樹龐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時不小心失了手杖,那手杖被拾起時就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鬧時不慎將嘴里含著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著那泥水“嗚嗚”地哭,而窺視到這一幕的孩子的母親卻快意地笑起來……
這是我童年時常常經(jīng)歷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個小山村,時間當然是泥濘不堪的早春時光了。
我熱愛這種渾然天成的泥濘。
泥濘常常使我聯(lián)想到俄羅斯這個偉大的民族,羅蒙諾索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蒲寧、普希金就是踏著泥濘一步步朝我們走來的。俄羅斯的藝術洋溢著一股高貴、博大、陰郁、不屈不撓的精神氣息,不能不說與這種春日的泥濘有關。泥濘誕生了跋涉者,它給忍辱負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給苦難者以和平和勇氣。一個偉大的民族需要泥濘的磨礪和鍛煉,它會使人的脊梁永遠不彎,使人在艱難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愛、博大和不可喪失,懂得祖國之于人的真正含義。當我們愛腳下的泥濘時,說明我們已經(jīng)擁抱了一種精神。
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濘已經(jīng)不像童年時那么深重了。但是在融雪的時節(jié),我走在農(nóng)貿(mào)市場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種久違的泥濘。泥濘中的廢紙、草屑、爛菜葉、魚的內(nèi)臟等等雜物若隱若現(xiàn)著,一股腐爛的氣味撲入鼻息。這感覺當然比不得在永遠有綠地環(huán)繞的西子湖畔撐一把傘在煙雨淳淳中耽于幻想來得愜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種懷想,想起木輪車沉重地碾過它時所濺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艱難的背影,想起我們曾有過的苦難和屈辱,我為雙腳仍然能觸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我們不會永遠回頭重溫歷史,我們也不會刻意制造一種泥濘讓它出現(xiàn)在未來的道路上,但是,當我們在被細雨洗刷過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當我們面對著無邊的落葉茫然不知所措時,當我們的筆面對白紙不再有激情而蒼白無力時,我們是否渴望著在泥濘中跋涉一回呢?為此,我們真應該感謝雪,它誕生了寂靜、單純、一覽無余的美,也誕生了骯臟、使人警醒給人力量的泥濘。因此它是舉世無雙的。
(選自《小品文選刊》)
本文一氣呵成,作者熱情而理性地贊美了雪,更贊美了泥濘,表達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警示精神。的確,雖然生活好了,我們沒有必要親歷苦難、挫折和屈辱,但是我們也不能忘記過去,憶苦思甜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好好學習,努力工作。文章語言優(yōu)美,于樸實中蘊涵哲理,值得我們深思。
遲子建作品白雪烏鴉
《白雪烏鴉》是作家遲子建2009年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了哈爾濱傅家甸地區(qū)的民眾在鼠疫來臨之時遭受的滅頂之災。
【遲子建《白雪烏鴉》推薦理由】
茅盾文學獎得主遲子建的《白雪烏鴉》這部長篇新作,以近百年前哈爾濱的一場鼠疫為背景,講述了老城人們的悲歡離合。小說中,幾乎從未談到,但又在每一處都隱含著探尋和傾聽:這座城、這些人,推而廣之,這片大地和這片大地上的人民,他們怎樣承受災難,承受人世的無常,他們怎樣挺過來,讓炊煙升起,讓糧田豐饒,讓歲月重歸安寧。
【遲子建《白雪烏鴉》內(nèi)容簡介】
一百年前,一場鼠疫在東北大地蔓延,共有六萬多人為此失去生命;僅有兩萬多人口的哈爾濱傅家甸,疫斃者竟達五千余人!在長篇小說《白雪烏鴉》中,遲子建用她沉靜而飽滿的敘述,帶我們走進那座災難籠罩下的城市。沉悶混沌的日子、迷惘詭異的氛圍;所有深藏的愛怨情仇,在死亡的重壓下活力萌發(fā),枝纏葉繞,難解難分。
當數(shù)千具尸體在烈火中化為灰燼,我們不由得祈禱:愿每一個靈魂,都能找到自己的天堂。
《白雪烏鴉》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從白雪烏鴉中看遲子建的創(chuàng)作追求】
遲子建的作品,是在友人的強烈建議下選擇閱讀的,中國當代整體的文學環(huán)境很不好,各位作家的水平多是參差不齊,出類拔萃的更是寥寥,而且我相信即使有,默默無聞的也可能占多數(shù)。無疑,遲子建還算是相對知名的作家,但是老實說我對她的作品很少涉獵,在主觀能動的選擇性上,我心理的第一位是外國文學,第二位是推理懸疑小說,中國當代文學總是缺乏興趣。
而今只三兩個短篇加這本《白雪烏鴉》的閱讀,也許難免管中窺豹,但是我相信對遲子建的大體文風也算有所了然。應該說遲子建的文字是我所喜歡的,圓熟而不矯情,順暢而不粗俗,在她長于涉及的題材里,文字很容易就滑向兩個極端,或者粗俗直白,或者矯揉另類,而《白雪烏鴉》里的文字既不失古樸清白,又多了一份細致的打磨,作者對于文字把控的駕輕就熟躍然于紙上,至少遲子建的文風給了我一種舒服的感覺,就鄉(xiāng)土小說的審美特征而言,確實也算是風格有獨到之處,在文字的雅俗之間構建了一種恰到好處的平衡。
其實《白雪烏鴉》的'題材并不新穎,鼠疫或者各種人為不可抗拒的瘟疫早已被一些大師所抒寫,最知名的自然是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著的《鼠疫》,顯然在外國文學作品里有一點是這個時代的國內(nèi)作家總也無法項背的,就是社會性的思索和人性的鞭策,他們的小說更像洋蔥,一層層的辛辣需要慢慢的品讀,不可否認,我總認為這與整個的國家環(huán)境大為有關,那十年,未嘗不曾涌現(xiàn)出大量噴薄的思想,因為時代的控訴而更加的厚重,但是多數(shù)也不過只深埋于內(nèi)心隨了黃土和歲月消失殆盡,留下的多也選擇了出走。
帶著這樣的一種心態(tài),我讀《白雪烏鴉》不會有超出本體之外的期望,我想當初遲子建在寫作之時也沒有所謂的比較心態(tài),只是靜心的以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文學作家的態(tài)度認真碼文,所以我欣賞在這樣浮躁的社會,還能保留如此純粹的寫作狀態(tài)的作家,無論是小說的主體,還是書中的后記,都明顯的透露出遲子建為文的態(tài)度,我不認為她是一個特別有天賦的作家,但是一定是個勤勞,努力,而認真的作家,所以她的作品不可能有大師的氣場,但是絕對是有專業(yè)水準的作品。
《白雪烏鴉》是以百年前哈爾濱的鼠疫的真實背景作為藍圖的,在歷史資料的考評下增補細節(jié),以群生相的樣貌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各個人物先后出場,在這場災難面前扮演著自己的角色。老實說,小說確實缺乏對人物深度的挖掘,更多的是進行還原,不論是掌控能力的問題還是寫作的初衷如此,作品里的社會和人性觸角很難對人有所觸動,也就是所謂的缺少反思的力度。但是就如白描一樣,小說于當年歷史細節(jié)的再現(xiàn)上,還是具有完備和引人入勝的地方。雖然多少缺少一些暗潮涌動的思想探索,不過總體來說,《白雪烏鴉》還是一本相當值得一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