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龍淵”的詩句
為您整理了51句帶“龍淵”的詩句,其中“龍淵”開頭的詩句11句,“龍淵”結尾的詩句25句,“龍淵”在中間的詩句15句,供您參考。
“龍淵”開頭的詩句【第1句】:龍淵神物家,孰敢窺清渾?!鲎詤强伞吨壑屑词隆?/p>
【第2句】:非雷非霆中清濁,龍淵蛟窟驚鏗鍧?!鲎匀蜗R摹秾氱娫骸?/p>
【第3句】:龍淵三井液膏乳,瓊臺雙闕飛云霞?!鲎灾x汲《恭謁臺岳桐柏觀紀事》
【第4句】:龍淵古橋皴,獺徑寒溜泣?!鲎苑冻纱蟆洞笥晁扪錾剑畹E霽,混融云"無乃開仰山之云乎"出山道中,作此寄混融》
【第5句】:石梁擬倫固未易,龍淵埒美猶良艱?!鲎运巍ぐ帧短炫_石橋》
【第6句】:龍淵決水漲清沼,鳥背誅林開廣廈?!鲎栽枴端统坦偈菇鳌?/p>
【第7句】:龍淵水風恬浪靜,獺逕橋霧鎖云橫。——出自釋祖欽《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第8句】:龍淵敲短策,鳥道絕危陘。——出自岳珂《道中思廬山》
【第9句】:暴雨如建瓴,龍淵俄怒流?!鲎岳顝d《雨中宿超化寺》
【第10句】:龍淵失珍襲,猿木悔窮投?!鲎在w蕃《伯威和章記祥符定交云爾蕃之次韻曾未及此再用韻作二首后一首重寄》
【第11句】:蟬蛻無馀戀,龍淵有合時?!鲎詫O應時《挽樓文昌母安康太夫人汪氏》
“龍淵”結尾的詩句【第1句】:海陵官漕忽中沮,大舶滅沒魚龍淵。——出自元·楊維楨《憶昔》
【第2句】:長江浩浩蛟龍淵,浪花正白蹴半天?!鲎阅纤巍り懹巍豆揽蜆贰?/p>
【第3句】:帆墻回戛河漢底,鷁首俯飲蛟龍淵?!鲎钥孜渲佟恫蹿w屯》
【第4句】:帝憫蒼生熱,敕下九龍淵。——出自宋·李曾伯《水調歌頭》
【第5句】:假翼鳴鳳條,濯足升龍淵?!鲎晕簳x·陸機《吳王郎中時從梁陳作詩》
【第6句】:端溪四山下龍淵,郁積中州清淑氣?!鲎躁悗煹馈吨x寇十一惠端硯》
【第7句】:胡憤而死魚龍淵,至今誶語春風前?!鲎运巍ど鄱ā豆脨骸?/p>
【第8句】:畫筆詩篇兩奇絕,正須妙手寫龍淵?!鲎运巍げ剃锻鯑|卿惠墨戲副之以詩因次韻謝之》
【第9句】:仙桂萌兔窟,神珠媚龍淵。——出自釋正覺《真戒大師求頌》
【第10句】:崑侖石壁蛟龍淵,呵禁守護靈物專?!鲎苑椒暾瘛妒竞镡稚?/p>
【第11句】:良苗懷新交翠浪,一刻莽作蛟龍淵。——出自王奕《黃池大水歌》
【第12句】:常情疑復下百尺,積水定作神龍淵。——出自方鳳《三洞》
【第13句】:江神海若諳忠信,此身常在蛟龍淵?!鲎岳顝d《自陜州渡黃河歌》
【第14句】:少年有龍淵,不飾羞自售。——出自項安世《送妻兄任以道赴房州竹山尉四首》
【第15句】:崎嶇世路欲脫去,反以身試蛟龍淵?!鲎詺W陽修《滄浪亭》
【第16句】:下有黃龍淵,浮光抱層云?!鲎詶顣r《藏春峽·詠歸堂》
【第17句】:西北有龍淵,東南有天地?!鲎悦穲虺肌稊M詠懷》
【第18句】:康廬三萬丈,下有神龍淵?!鲎栽犁妗洞呵鐚⒂斡駵Y踐吳季謙待制馮可久武博山行之約先走長句》
【第19句】:人言山住水亦住,下有萬古蛟龍淵。——出自宋·蘇軾《游徑山》
【第20句】:怪松盤獺徑,古木護龍淵?!鲎脏u登龍《游仰山寺》
【第21句】:奏簡夜騰孤鶴表,步虛聲徹老龍淵。——出自何君式《游天柱宮因留宿觀醮》
【第22句】:金商肅肅淬龍淵,白曉揮開東北天。——出自丘瀎《題圣果寺介亭詩》
【第23句】:家貧敢懷寶,況近驪龍淵。——出自梅堯臣《回陳郎中詩集》
【第24句】:耆舊為我語,中有一龍淵。——出自郭印《龍淵》
【第25句】:鑄金作龍淵,世豈無國工。——出自王炎《送游堯臣歸閩六首》
“龍淵”在中間的詩句【第1句】:拈得家傳黑竹篦,攪動龍淵千尺井。——出自釋普度《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第2句】:空煩遠致龍淵水,寧復臨池似伯英?!鲎运巍ぬK軾《次韻楊次公惠徑山龍井水(龍井水洗病眼有效》
【第3句】:魚龍淵藪風月窟,若比廣寒宮更深?!鲎允Y堂《吳江橋》
【第4句】:絕知云滃龍淵濕,莫倚晴江把釣緡。——出自魏了翁《楊尚書生日》
【第5句】:睡龍淵底珠潛色,抵鵲山頭玉混芒?!鲎皂棸彩馈额}王醇甫秀才海隱齋》
【第6句】:早晚龍淵躍,從容袞職陪?!鲎择T時行《送楊元老召赴闕》
【第7句】:古龍淵吸乾到底,清涼權靠倒無根?!鲎葬尳B曇《偈頌一百一十七首》
【第8句】:歸時有問五峰信,為報龍淵已絕流?!鲎葬寧煼丁洞伍L沙趙督相送惠首座韻》
【第9句】:軍持帶得龍淵水,歸去何妨一洗清?!鲎葬尳B曇《送徑山圓兄亂后歸鄉(xiāng)》
【第10句】:筆挾龍淵靈不盡,官鄰雪竇冷偏多?!鲎粤志拔酢端腿~伯幾之奉化》
【第11句】:高高莫公堂,孕秀龍淵西?!鲎栽S當《莫公堂》
【第12句】:忽窺萬仞黑無底,下有龍淵七十二?!鲎酝粼俊豆庀嗨隆?/p>
【第13句】:金臺已平骨空朽,投之龍淵從爾友?!鲎蕴啤⒂礤a《傷我馬詞》
【第14句】:魚來俞市鮮無數(shù),酒滿龍淵樂詎央?!鲎皂棸彩馈洞雾嵥托聺摻睢?/p>
【第15句】:同飲龍淵無義水,手足義重如膠漆。——出自釋普寧《偈頌四十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