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刺桐”的詩句大全
為您整理了52句帶“刺桐”的詩句,其中“刺桐”開頭的詩句22句,“刺桐”結尾的詩句6句,“刺桐”在中間的詩句24句,供您參考。
“刺桐”開頭的詩句【第1句】:六幅輕綃畫建溪,刺桐花下路高低。——出自唐·方干《題畫建溪圖》
【第2句】:地僻尋常來客少,刺桐花發共誰看。——出自唐·張籍《送汀州源使君》
【第3句】:甲子雖推小雪天,刺桐猶綠槿花然。——出自張登《朱槿花》
【第4句】:龍焙槍旗爭早晚,刺桐花葉候災穰。——出自蘇頌《送句都官粹建陽》
【第5句】:刺桐城邊桐葉飛,刺桐城外行人稀。——出自黃公度《惜別行送林梅卿赴闕》
【第6句】:回塘風起波文細,刺桐花里門斜閉。——出自唐·李珣《菩薩蠻》
【第7句】:刺桐古城花欲燃,舊游人物想依然。——出自黃公度《送陳應求赴官》
【第8句】:刺桐花發草如藍,欲卸綿袍剪紵衫。——出自方回《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
【第9句】:只是紅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滿中都。——出自唐·陳陶《泉州刺桐花詠兼呈趙使君》
【第10句】:南國清和煙雨辰,刺桐夾道花開新。——出自唐·王轂《刺桐花》
【第11句】:蘄竹水翻臺榭濕,刺桐花落管弦閑。——出自唐·曹唐《奉送嚴大夫再領容府二首》
【第12句】:燕子不歸春夢斷,刺桐花月上簾鉤。——出自柴隨亨《春詞》
【第13句】:紫帽山顛秋色高,刺桐城頭風怒號。——出自黃公度《賀呂守用中》
【第14句】:刺桐花下宅,蘭蕨奉晨羞。——出自王禹偁《送鄭褒歸閩中》
【第15句】:刺桐花謝芳草歇,南國同巢應望歸。——出自唐·李郢《孔雀》
【第16句】:剛被旁人去饒舌,刺桐花下客求詩。——出自危稹《贈書肆陳解元》
【第17句】:想對文書搔首罷,刺桐花下學蘭亭。——出自李廳《送元勛不伐侍親之官泉南八首》
【第18句】:刺桐城里多豪貴,絕藝何憂不見知。——出自劉克莊《贈林信夫》
【第19句】:石路近門方不險,刺桐痚處見僧歸。——出自徐照《高山寺晚望》
【第20句】:好傍青山與碧溪,刺桐毛竹待雙棲。——出自唐·羅鄴《放鷓鴣》
【第21句】:回望長安五千里,刺桐花下莫淹留。——出自唐·李郢《送人之嶺南》
【第22句】:刺桐依客舍,晴綠上窗紗。——出自朱繼芳《刺桐》
“刺桐”結尾的詩句【第1句】:閩海云霞繞刺桐,往年城郭為誰封。——出自呂造《刺桐城》
【第2句】:枯樹重看發刺桐,似聞陌上已殘紅。——出自方回《春思》
【第3句】:往昔少司農,朱幡牧刺桐。——出自劉克莊《別宋粹一首》
【第4句】:聞得鄉人說刺桐,葉先花發始年豐。——出自丁謂《詠泉州刺桐》
【第5句】:繞屋看書帶,逢人說刺桐。——出自林光朝《吏部尚書林公梅卿挽詞》
【第6句】:庭前鵲繞相思樹,井上鶯歌爭刺桐。——出自唐·佚名《雜曲歌辭·太和第三》
“刺桐”在中間的詩句【第1句】:誰家一樹花浮雪,猶喜刺桐花有孫。——出自衛宗武《霅山和丹巖晚春韻》
【第2句】:五歲不澆墳上土,望江心折刺桐開。——出自鞏豐《炊熟日有愴松楸》
【第3句】:城依刺桐古,亭入芰荷深。——出自黃公度《越十日陪使君汪內翰復來》
【第4句】:昔游紅杏苑,今隱刺桐村。——出自唐·徐夤《昔游》
【第5句】:惟有夜來蝴蝶夢,翩翩飛入刺桐花。——出自劉昌言《句》
【第6句】:百片牙旗水面長,蔡邕題在刺桐鄉。——出自林光朝《送別陳侍郎應求知泉州》
【第7句】:海曲春深滿郡霞,越人多種刺桐花。——出自唐·陳陶《泉州刺桐花詠兼呈趙使君》
【第8句】:早起一風如此惡,路旁落盡刺桐花。——出自蕭彥毓《清明日早出太平門》
【第9句】:記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開。——出自宋·蘇軾《海南人不作…上巳上…一瓢酒尋諸》
【第10句】:遠自刺桐里,來看孤嶼峰。——出自翁卷《送翁應叟》
【第11句】:年年刺桐華,樹樹皆甘棠。——出自蒲壽宬《送使君右司趙是齋》
【第12句】:經冬來往不踏雪,盡在刺桐花下行。——出自唐·朱慶馀《南嶺路》
【第13句】:偶然游宦刺桐城,兩見南薰荔子生。——出自趙令衿《泉南花木》
【第14句】:上嗣位六載,吾宗刺桐川。——出自唐·陸龜蒙《引泉詩》
【第15句】:歸日捧持明月寶,去時期刻刺桐花。——出自唐·徐夤《春末送陳先輩之清源》
【第16句】:犬吠人行都不問,杉籬空掩刺桐花。——出自曹彥約《祁門道中即事》
【第17句】:七閩遍數刺桐州,自昔賢侯惠愛留。——出自陳宓《次泉守游郎中》
【第18句】:道路先經毛竹嶺,風煙漸近刺桐花。——出自唐·方干《送人宰永泰》
【第19句】:八年前會晤,猶憶刺桐鄉。——出自陳宓《贈林尹仲》
【第20句】:赤城山去刺桐城,還往都無一月程。——出自曾會《寄泉僧定諸》
【第21句】:沃心甘蔗冷,燒眼刺桐繁。——出自李畋《句》
【第22句】:帝京須早入,莫被刺桐迷。——出自唐·曹松《送陳樵校書歸泉州》
【第23句】:酒好未陪紅杏宴,詩狂多意刺桐花。——出自王禹偁《殘句:年來復有事堪嗟》
【第24句】:君侯來佐刺桐鄉,小試聊看主貢場。——出自陳宓《和泉州施通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