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鄰里的活動感言
鄰里守望 作文1200
守望想要得到成功就必須段不想走、不愿走的路走過去功的路上有敢于嘗試氣在守望;有艱辛的付出在守望;有不懈的堅持在守望。
上中學了,當我聽到新七年級成立樂隊的消息時,我決定嘗試著成為其中單簧管的演奏者。
學習了一段時間才知道:原來音樂會上風光的演奏者就是從枯燥的識譜、練指法開始。
為了練習一個音節往往黑管放下好長時間手指卻還是定格在那個音節的指法上,無法動彈。
這樣的練習真的是好辛苦
冬也越來越深了,每個去練樂器的早晨都還很黑很冷。
我想退縮;我不再想考級;我不再想成為什么演奏家。
只想在別人娛樂的時候,我也能坐在電視機旁;別人還在睡懶覺的時候,我也還能做上一個香甜的夢。
可是,是我向家人提出想是試試吹黑管。
還說到寒假集訓結束時,會讓他們看到我的匯報演出。
我不能食言,我堅持著。
當匯報演出最后一曲《歌聲與微笑》演奏完,我覺得我不僅嘗試到迎難而上的艱辛更嘗試到成功的喜悅。
我為自己能做到半途而廢震撼,為自己能做到堅持不懈而高興。
我更為自己敢于嘗試新的挑戰而自豪。
我沉醉在這樂曲中,想象著自己能登上更大的舞臺演奏……我永遠忘不了我第一次釣魚的經歷。
起初,幸運總是不光臨我的魚鉤,無奈和失望讓我心神不定。
而身邊垂釣老人的一絲不茍——目光聚集——紋絲不動啟發了我。
想著老人的不露聲色我終于認識到是情緒造成我的“不幸運”,我也嘗試著用淡泊、寧靜對待一次又一次的空鉤,而后又能從容地拋下另一竿,靜靜地等待……我永遠不會也不能忘記我平生釣到的第一條魚是第八竿才釣到的。
于是我知道了,走向成功要不斷地嘗試,也要有耐心和意志、勤奮和認真。
在守望中我們不懈追求,在守望中我們實現夢想,在守望中我們不斷成長。
在守望中我們不斷走向成功后又不斷站在起點。
因為我們有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毅力和艱辛的努力。
鄰里守望送溫暖作文
有一天,我和好朋友俞卓彬、郭冰、于瑞凱組成愛心小隊去探望兩位老人。
他們是鄰居陳爺爺和老伴。
因為陳爺爺的兒子舉家搬到了美國,只留下老兩口在家,十分孤獨。
我們帶上清潔工具,叩響了老人的家門。
老兩口熱情款待,看到我們要打掃時,卻急著說:“不用了,來了就好,坐下看看電視,玩一玩,就行了。
”我們一聽,趕緊說:“不用,爺爺奶奶,你們都年過古稀,哪能讓你們干這么臟、這么累的活呢
我們就是來義務勞動的。
等干完活,我們再陪你們聊天。
”大家七嘴八舌,終于說服了兩位老人。
我們各操“家伙”開始打掃衛生,收拾屋子。
我抬起頭,看到爺爺奶奶樂呵呵地望著我們,非常幸福的樣子。
我想:我們以后應該常來幫助老人。
打掃結束后,我們和爺爺奶奶拉起了家常。
爺爺奶奶打開了話匣子:“我們的孫女在美國工作,把一家人都帶走了,我們倆不想去,還是自己的家好。
其實我們也想他們。
不過,你們就像我們的親孫子一般,幫助我們,給我們快樂,真好呀
”接著,我們挨個給老人唱歌,有流行歌、紅歌、兒歌,還有一首外文歌曲。
爺爺奶奶笑容燦爛,也咿咿呀呀地哼起來…… 這就是鄰里親情,互幫互助,老人感受到幸福的同時,我們也收獲了快樂。
人間處處有真情,這真情就這樣流淌著……
《德潤寧江,鄰里守望 》征文
文題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電視連續劇《西游記》的主題歌“敢問路在何方
路在腳下”。
路在腳下,道出了路是人開創出來的道理,對人的開拓、創新意識的一個形象的比喻。
唐僧西天取經,歷經千辛萬苦,但他矢志不渝,雙腳終于走出一條通往成功彼岸的路。
這可謂是“路在腳下”的事例典范。
審題時,我們先須關注“路”字。
世上的“路”數不清:有形的,無形的;順利的,艱辛的;成功的,失敗的……山間,蜿蜒著的是羊腸小路;海邊,曲折著的是濱海大路;雪域高原上,盤旋而上的是“天路”……人們把一生寧折不彎,“富不潤物德潤身”的人走的人生之路稱作“正路”;人們又把損人利已的人用“作損”的手段獲得了許多殊榮的一生斥之為“邪路”;現代生活,誘惑太多了,于是有人在不知不覺中走向了罪惡之路;而又有人在用自己短暫而美好的一生始終在默默為自己的祖國鋪就一條富強之路……這里的“路”,可實指具體的路,如家鄉路、上學路等;亦可虛指抽象的路,如奮斗路、求學路、成名路、做人路、富民路、強國路、愛心路、升天路、失敗路、成功路等。
其次,審“在腳下”。
路不在別處,只在自己腳下,路是靠腳走出來的,不是靠其他得來的。
文題沒有指定寫在“誰”的腳下,我們可將“誰”具體化或抽象化,寫作面就又寬了。
也就是說,文題可以寫具體的路、具體的人的腳下,也可以寫抽象的路、抽象的人的腳下;可以主觀地從“我”來寫,也可以客觀地從“他”(或“它”)來寫。
從深刻的角度講,建議寫抽象的路,或先寫具體的路,再關聯引申到抽象的路。
鄰里守望作文600字 幫助空巢老人
一般無或雖有子女,但子女不住在身邊,“”一個人居住的老人市中被稱為空巢老人,目前,這樣的空巢老人不在少數。
有“空巢感”的老人大都心情抑郁,如何解決“空巢老人”面臨的問題呢
首先是老人的子女,其次是社區和社會上所有的人關心。
今天,我有幸參加我們班組織的關心“空巢老人”活動。
班主任陳老師帶領我們去看望潘爺爺。
我們敲著 潘爺爺的家門,可惜潘爺爺不在家。
聽說隔壁也有一個“空巢老人”,她的名字叫潘奶奶。
所以我們就去潘奶奶的家。
潘奶奶打開了門,我們環顧四周,房間里悄無聲息,很冷清。
我們熱情地對潘奶奶說:“潘奶奶好,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 聽我們這一說,潘奶奶的臉上綻開了微笑。
我們紛紛把我們準備好的精美禮品送給她,每個人都遞上了一份溫暖。
我們還與潘奶奶拍了照片,留下了美好的紀念。
今天,我很開心,但我想潘奶奶會更開心。
在幾年前,社區里老年人的業余文化生活可不像現在這么紅火,社區里居民以中老年人居多,特別是有好多和兒女分開居住的空巢老人們,他們感到十分孤獨寂寞。
正是由于“空巢老人”心靈上普遍有一種孤獨感,幾年來,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曲廣為流傳。
“這首歌之所以轟動,是因為說出了老百姓的心聲。
” 關心“空巢老人”正成為當今社會的新課題。
專家建議,兒女多的家庭應輪換回家陪老人住;獨生子女最好能住在離父母家較近的地方,方便平時照顧。
在這一點上,日本人提倡“一碗湯”距離,即子女與老人居住距離不要太遠,以送過去一碗湯不會涼為標準。
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群空巢老人,在社區開展的豐富活動中,他們開闊了視野,豐富了自己的晚年生活。
同時,社會上應形成關注“空巢老人”的氛圍,保障老人有一個充實的晚年和多彩的精神世界。
作為兒女,更應該用“心”去孝順老人。
助人為樂、誠實守信的作文 鄰里守望
助人為樂,愛滿人間》 一早起來,就聽到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拉開窗簾,只見外面的雨如一根根晶瑩的絲,連綿不斷的下著。
是冬天,本來就很冷,再加上下雨……想到這,我馬上打了個寒顫。
今天說好要到同學家去輔導功課的,可是,看著這天氣,我一下子沒了精神。
去,還是不去?如果不去對方也不會說什么,畢竟是我去幫她。
但是……答應了別人要幫她補課的,助人為“樂”嘛!應該開心一點的。
于是,我就穿上厚厚的外套,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
路上,寒風襲來,我不禁打了一個又一個哆嗦,后悔自己出來。
走著走著,前面出現了水坑。
這塊地本來就很深,這下被水填滿了肯定過不去了。
當我正準備繞路時,一位警察抱著一堆磚頭跑了過來。
他彎下身把磚頭一個個地排好,放在水中,原來他是在“搭橋”啊。
一個小伙子走過來,接過一塊磚也幫著“搭”起來。
在他們的努力下,橋終于搭好了,那位警察連聲對小伙子說謝謝。
“你幫大伙兒,我也來,這是應該的嘛”小伙子不好意思地撓撓頭。
我笑著看著他們,感到暖和了一點。
再想想,我也是去幫人的,就加快了腳步。
鄰里守望的意思是不是幫助別人
守望相助:為了對付來犯的敵人或意外的災禍,鄰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
指的是互相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