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200字
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那么該如何才能夠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200字篇一
大約在19世紀,我們建造了一個皇家花園,非常宏偉壯觀。里面有許多花、植物和歷史遺跡。這是一個世界聞名的花園,非常美麗。但是英法聯軍看中了我們的財富,搶走了圓明園的財寶,燒掉了,給我國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我討厭那些英法聯軍。他們殘忍而貪婪,他們的國家如此富有,以至于他們搶走了我們的財產。文中的“帶走一切”這句話說明了他們的貪婪,他們不僅偷走了我們的東西,還燒毀了圓明園。多殘忍啊!我覺得這些英法聯軍真的很厲害。但這不僅是英法聯軍的錯,也是中國的錯。
在中國,如果不花很多錢在太后生日的宴會上,我們可以給軍隊,讓他們痛打英法聯軍。因為我們沒有阻止他們,所以他們很大膽,得寸進尺。如果我們阻止了他們,我們就不會失去這么多。所以我們的腐敗也是中國政府懦弱無能的錯。他們沒有把錢用在正確的地方,導致了我們的失敗。
英法聯軍燒的不僅僅是一座花園的精華,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尊嚴,我們中國人被視為膽小如鼠的民族。
大火之后,中國人的尊嚴喪失殆盡,圓明園沒有重建,依然是殘存的石柱。我們要記住國恥,圓明園是怎么被輕易毀掉的。我們要努力學習,為明天的祖國爭光!
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200字篇二
聽海航老師的課,總會有這樣的結果:他讓我的思維的觸角伸展得很遠,很遠,那么多的觸角想要什么都抓住,但抓住以后又是遺憾,因為我終于發現其實我什么也沒有抓住——海老師對于課的領悟與駕馭,不是我想得那樣機械與單一。
在這堂課上,海老師的板書設計得別出心裁:“不可估量”、“不可估量”,還是“不可估量”;“化為灰燼”、“化為灰燼”,還是“化為灰燼”!這是多么出人意料的“一唱三嘆”啊!
這一節課,航老師上了整整四十分鐘,這四十分鐘里,他神色凝重,感情彭湃。他在課上的每一句導語、每一次議論都顯得水到渠成、渾然天成。
圓明園作為民族的驕傲,我們沒有理由不自豪;圓明園作為民族的恥辱,我們同樣抬不了頭。圓明園,留下來的
第一,看似矛盾的對立面,其實并不完全對立,只要條件適宜,它們也可以 互相包容、互相轉化。
第二,每一篇課文的教學,甚至是每一個課時的教學,都應該視為一個和諧的生態系統。海老師在設計《圓明園的毀滅》一課的教學時,充分地考慮了構成課堂生態的各個主要因素以及他們之間的相互聯系:圓明園的美不勝收應該驕傲,但是不能忘乎所以;圓明園的毀滅應該譴責,但是不能一味罵街;一把火可以統統燒毀圓明園昔日的燦爛陳列,但也有它少不了的更加可貴的東西……這些要素,需要全面、立體的加以兼顧。
第三,課如其人,海老師儒雅、厚重、真誠、磊落。說到底,課的設計不是最主要的,他的每一節課,都是用他的感情在播撒,用他的心在譜寫。
面對大海,我們雖然渺小,但是大海不會阻止渺小對他的呼喚;面對高山,我們雖然低矮,但是高山不會阻止低矮對他的仰視;面對大師,我們總想,總想聆聽你多一點,再多一點……
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200字篇三
我讀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后,我感到十分生氣和怒憤,也感到非常可惜。
圓明園原本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具有這金碧輝煌的殿堂,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著熱鬧的買賣街和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也有著珍貴的名人書畫與奇珍異寶和青銅禮器,還有許多民族風景和西洋景觀。 但是,一把大火給它更換了面貌;在蔚藍的天空下,在那灑滿熱血的廣場上,殘留的石柱挺立在變成灰燼的廣場上,仿佛在跟我們講述圓明園往日的風采,在控述侵略者的滔天大罪。
頓時,我悔恨交加.痛心疾首.羞愧難言。
這把大火是誰放的呢?是那些強盜般的英法聯軍,他們不但侵入北京,還闖進圓明園,還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統統搬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搬不動的任意破壞和銷毀。并且,他們為了銷毀證據,就在園內放火,大火連燒三天三夜,最終成了灰燼。 后來我還在書上看到我國用昂貴的價錢從外國的拍賣場上買回了三件國寶,那是圓明園里十二生肖噴水池里的牛頭,猴頭和虎頭,我感到十分氣憤。那本是我國的東西,我們理應拿回來,可我們卻要用數千萬元的到價從拍賣場上買回來。
所以,我們要激發“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精神,是住過不落后,不在被屈辱了。
……
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200字篇四
讀了《圓明園的毀滅》后我感到無比的憤怒與惋惜。
圓明園它曾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不但建筑宏偉,而且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化以及各式各樣的奇珍異寶。但是,在1860年,圓明園被可惡的英法聯軍搶劫一空。這并不太可惡,最可惡的是:他們做錯了事,不敢勇于面對。為了銷毀罪證,他們卑鄙的放火燒圓明園,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現在,圓明園的周圍只剩下幾根殘柱了。
一代名園毀了,它不僅毀于侵略者可惡的雙手之上,也毀于清政府腐敗無能和貪生怕死。它的毀滅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蠻、摧殘人類文化的見證,又是文明古國落后也會挨打的見證。圓明園的一片廢墟記錄了中華人民那段受盡屈辱的歷史,但堅強不屈的中華兒女從來沒有停止過抗爭!
“落后就要挨打”這句話一點也不錯。比如說:鴉片戰爭。很多人因為吸毒,傾家蕩產,因此中國人被英國人稱為“東亞病夫”我感到無比的羞愧。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我們中國竟要共賠款1600萬兩白銀,開十處通商口岸,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還被-迫簽定《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在南京大屠殺中,近三十萬人死亡……但虎門銷煙這一偉大壯舉沉重地打擊了外國侵略者囂張氣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是不可欺侮的!
現在我們的國家強大了。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順利舉行,其開幕式盛況空前,令世人贊嘆。在強大的金融危機面前,中國老百姓的生活并未受到影響,相反給農民給中各種補貼,增加教師工資,以及“神九”的成功發射,都證明了中國不再是以前的“東亞病夫”了,不再讓其他國家欺凌了!
讀圓明園的毀滅有感范文600字5篇
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200字篇五
我讀了《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感受非常深。圓明園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區東部。原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約5200畝,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面積和故宮一樣大,水域面積又等于一個頤和園。圓明園是一座珍寶館,里面藏有名人字畫、秘府典籍、鐘鼎寶器、金銀珠寶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華。圓明園也是一座異木奇花之園,名貴花木多達數百萬株。所以,它又是聞名中外的一個博物館、藝術館與皇家園林。但是,現在的圓明園,卻只剩下幾根殘柱。
圓明園那昔日的光輝哪去了?金碧輝煌的殿堂哪去了?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哪去了?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哪去了?那熱鬧的“買賣街”、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哪去了?
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入侵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凡是能拿動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任意破壞。為了銷毀罪證,他們在園內放火,連燒三天。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被化成了灰燼。
我對英法聯軍的這一行為氣得咬牙切齒。圓明園里的寶貝是我們中國的,為什么卻被他們這幫賊搶走了呢?換句話來說也就是我們祖國歷史文化的見證,我們祖國的歷史文化都被他們搶奪走了!
侵略者野蠻、貪婪。但是,清政府為什么不出手制止呢?清政府在侵略者面前,只顧得逃命,把這華麗的皇家園林交給了侵略者。真是腐敗無能啊!
我們一定會漸漸地把中國發揚光大,讓別人不能欺負我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