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之妙-生活
1
嵇康在洛陽街頭打鐵。
1700多年后,有一種鐵器就叫洛陽鏟,不知道嵇康跟這件鐵器有沒有關系。我常常會想一個問題:嵇康打鐵,到底打了些什么?
我猜他肯定不會打刀劍,不會打農具,八成會反復打造一把小鏟子,這玩意兒更像一個玩具——就好像重返幼兒時代,孩子們喜歡用它在時光的沙灘上挖呀挖,自得其樂。
打鐵這活兒,適合孤獨的人干。
小時候我經過鐵匠鋪,總會看半天:通常是一對師徒,你一錘我一錘,在鐵砧上敲打著通紅的鐵塊,他們赤裸的上身濕漉漉的,閃爍著汗珠子的光澤。
讓我深感意外的是:這對奮力敲打的師徒,幾乎從不說話——他們默默地捶打著鐵塊,直到把它變成一把鋤頭,或者一只鍋鏟。
2
李白狂傲,敢說:“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李白怎么度過孤獨的時光?他看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你們愛飛多高飛多高,我跟山做朋友總可以吧?你們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你們——對一個孤獨的人來說,不能打鐵,那就看山。
3
看山這事兒還有一個人愛干,辛棄疾。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每次讀辛棄疾的詩句,我只有一個疑問:那“知我”的“二三子”是誰?我懷疑其中一定有李白。這兩個人有很多共同的愛好:都喜歡仗劍,都喜歡遠游,愛喝酒,愛寫詩;除此之外,他們都狂傲而孤獨。
別人享盡榮華富貴,他們享盡孤獨寂寞。別人夜宴歡飲,他們獨對青山。別人成群高飛,他們欣然獨往……就在孤獨中,他們得到了某種自由。
4
偉大的智者如博爾赫斯,他已經看淡繁華,看透虛浮。
博爾赫斯生前是國家圖書館館長——這大概是世界上最不需要繁華熱鬧的官職。
博爾赫斯心里幾乎裝了一整座圖書館。每次讀他的文字,我都會感慨,人世間怎么會有這樣的人!他博學睿智,腦子里不但裝下了世界的往昔,還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奇妙的小說和詩歌世界。
當然并非他的腦子特別復雜,而是他習慣了這種安靜的生活,把孤獨變成人生的財富。與朋友談到博爾赫斯時,他說:“當看到他和貓在一起的照片時,我覺得他內心孤獨而溫柔。”一個老人和一只貓。一個人和一座圖書館。一個作家和孤獨。
我想起一個打鐵的人:他把孤獨鍛造成人生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