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車垃圾的重量-情感
見到他在大年初三拖著垃圾車是第二個年頭了,心里很疑惑。
他很像我的校友,早聽說他是發達了的。大學畢業考研考博很順利,爾后又聽說他就職于上海某外企,薪水是我們小城里工作的人想都不敢想的。他怎么現在蹩腳得出來拖垃圾?是不是認錯人了?上一年春節時我以為肯定不是他,想也沒想就走了。
我又仔細地看一眼。他身著一件舊夾克,外面罩著清潔工黃色的背心,褲管上有些許泥灰,與普通清潔工不同的是那副度數有些深的眼鏡。
一位年長的女清潔工與他說著話,很開心地說著話。
街上垃圾特多。節日期間,花花綠綠的鞭炮紙,食品袋,瓜子殼,滿地都是。他取下垃圾車上的大掃帚,一點一點地向前掃。真的很難掃,風有些大,那些垃圾總不聽話。他掃一點兒,往車里裝一點兒,再掃一點兒,再裝一點兒。掃一段,拖著垃圾車再前行一段。暴雪后的春節特別冷,他卻已敞開了懷,很認真地掃著,前行著。
我忍不住打電話給他們班與我很熟的同學。同學告訴我,他一直在上海工作,怎么會拖垃圾車掃垃圾呢?也是一樣的疑惑。
我想也是,但好奇心讓我對著那人喊了聲校友的名字。
他抬起頭,答應了一聲。
真的是啊!我欣喜地跑過去。
原來,他是幫母親的。他說,他母親退休在家閑不住,就去做了清潔工。他還說,以前春節回家,他總是買些吃的穿的或是給些錢,可母親都搖頭說,有退休金,用不著。母親自做了清潔工,過年時天天出去掃街,他則去各種聚會應酬。但每年離家時,他就想一年回家一次,一個不短的假期,跟母親說的話卻很少,特別是看到母親跟他坐在一起時,總沒有話說,有些落寞的樣子,心里就很難受。后來,有一次午餐后在街上遇到母親,他順便幫母親拖了一回垃圾車。一路上母親的話就多起來,說了一路笑了一路,那份開心真的比給她什么都強。他就決定每年春節回來幫母親掃街了。
也真是,他與我說話,他母親一直在旁邊笑著。
我的心忽然間就有了另一種感動,另一種滋味。
是啊,我們常常感覺我們很孝順,總以為每月給父母寄點兒錢,過年過節再給他們買些吃的穿的,這就是孝順。而對父母的工作生活,我們卻常常不屑參與。一車垃圾在我們看來似乎很重,不說那樣的活兒有多辛苦,就那面子我們就丟不起。于是,工作生活有些卑微的父親母親跟已經長大、在外面有體面工作的孩子就有了距離,坐在一起常常有種陌生感,就難以溝通。
孝順父母其實有很多種方式,給錢給物是一種,幫助照料是一種,參與他們的工作生活也是一種。而參與他們的工作生活,是對他們辛辛苦苦粗糙工作生活的認同,是對他們也許很卑微的生存狀態的肯定,這種孝順會讓他們更快活更幸福。
知道這一點,一車垃圾其實并不重。校友對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