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下一粒種子-成長
大學畢業,大家都奔波于各大人才招聘市場,忙著投簡歷,找工作,而黃海卻像個沒事人似的,不見他制作簡歷,也沒見他去人才市場應聘。幾個要好的哥們只知道他整天宅在剛租的小屋里瀏覽一些公司的網頁,至于他怎么想的,有什么打算,大家也懶得過問,也沒有那個閑時間。
大家都知道自身的情況,雖說是個大學生,但也不是什么名牌大學,是個二本不說,專業也不是太好。在這個大學生一抓一大把的年代,要想找個滿意的工作談何容易。所以,大家都各自忙于找工作,沒時間操別人的心。黃海呢,依舊顯得不急不躁,宅在家里不見出門。
很快半個月過去了,運氣好的同學已經找到了還算合適的工作,有的也已經進入到面試階段。工作有了著落,幾個哥們之間開始相互關心起對方的工作來。聚在一起的時候,談論的都是關于應聘方面的,我如何斗智斗勇呀,他如何展示自己的實力,展示自己的態度和決心呀等等。黃海只是聽他們說,也不說話,時不時地刷刷微博,看看微信。
黃海到底在干些什么呢?在哥們的追問下,他才說出自己的想法。原來,他的目標是想進入一家知名的公司,可應聘無門,他就想到研究這家公司,然后不斷通過微博和微信發表對這家公司的深度分析,想以此引起他們的關注。聽黃海這么一說,大家哈哈大笑起來。“開什么國際玩笑,你說想進就進呀,我們學歷一般,工作經驗基本為零,你以為發幾篇評論就能輕易進入人家大公司了嗎?還是踏踏實實地去人才市場找個工作再說吧。”大家對黃海說。
對于大家的質疑和勸阻,黃海并不以為然,依然我行我素。在此后的近一個月里,他除了每天研究這家公司的發展史外,就是查看關于公司的一切新聞報道,然后寫相關評論發到微博微信上。功夫不負有心人,由于這些評論分析深刻,所以不僅得到粉絲的點贊,而且還被大量轉發。一個月后,黃海打開郵箱時竟然收到那家公司高層發來的郵件,說是看了不少他對公司的深入評論和分析,想邀請他到公司上班。對于這樣的結果,黃海又驚又喜,看來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就這樣,黃海順利地把自己推銷到了那家知名公司。
聽說黃海真的進入了那家知名公司,幾個哥們都來討要經驗,黃海笑了笑,說出了對應聘的一些分析—一般來講,打動用人單位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展示實力,拿出各種證書;二是展示態度,表達自己的渴望和決心。這兩招雖然都重要,但恕我直言,這些招都過時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流動的效率提高了無數倍,最有效的求職策略是研究這家公司,不斷地在各種社交媒體上對這家公司作深度分析。一般公司的高層一定會經常在微博微信上搜索關于自己的評論,你很快就會被發現的。如果你的評論和分析很靠譜,就一定會是公司優先錄用甚至是主動邀請的對象。
黃海的經歷有一些運氣和傳奇色彩,但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可行的方法。原來,求職不是攻克一座山,而是種下一粒種子,讓它自己在對方心里發芽、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