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出處】唐·杜甫《閣夜》。
【意思翻譯】日月奔梭,催來歲暮,白晝漸少,霜雪初晴,獨自度此天涯寒宵。
【全詩】
《閣夜》
.[唐].杜甫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背景】
大歷元年(766)秋冬二季,杜甫曾寓于夔州西閣。此詩即寫于西閣冬夜。此時詩人身在天涯,孤旅一人,正值霜雪初霽,寒宵難寐,詩人冷眼審視這個世界,只聽得五更的鼓角,一更更次第傳來,聲聲悲壯,只見得三峽的江面,倒映著天上的星河,閃爍動搖。遠處時時傳來千家萬戶悲慘的慟哭,想到自己一生空有諸葛孔明濟世匡時的大志,如今卻補天無力……全詩悲壯而寂寥,令千載之后人, 為之一哭!
【賞析】
這首詩是大歷元年(766)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閣時所作。當時西川軍閥混戰連年不斷,吐蕃也不斷侵擾蜀地。詩人的好友鄭虔、蘇原明、李白、嚴武、高適等也都先后去世,感時憶舊,他寫下了這首詩。
詩人的情緒是沉重悲涼的。在此他所選取的意象也沉重而悲涼: “歲暮”、“短景”、“霜雪”、“寒宵”,“鼓角悲壯”、“星河動搖”……這里所呈現的景物都浸透著詩人的主觀意緒,用西方美學的術語來說這就是“移情”——移詩人主觀之情于客觀之物,或者說是由詩人心靈的眼睛所攝于特定情景。從這四句詩來看,詩人所寫的情境是由日暮到五更:先說歲暮日短,再說寒宵雪霽,三說五更鼓角……這就表明在整整的這個“閣夜”里詩人是通宵未眠,以“長開眼”看到了這自暮至晚的一切。為何徹夜未眠? “五更鼓角聲悲壯”已透露了端倪,而頸聯兩句則更具體說明了原由: “野哭千家聞戰伐”和“五更”句相呼應,表明“戰伐”正在進行,而死亡士卒的家屬已遍及千家萬戶,曠野墳塋傳來的哭聲響徹云天,揭露著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慘痛。自“安史之亂”以來遍及全國的戰爭一直沒有停息,而今又加之軍閥的混戰、吐蕃的入侵,死者真可謂白骨成山、橫尸枕藉;而“夷歌”之聲不斷傳來還預示著社會前景的更大不寧,在此種情景下憂時傷世的詩人怎能不徹夜無眠,輾轉反側……結尾兩句是說:像諸葛亮(臥龍)、公孫述(躍馬化用左思《蜀都賦》 “公孫躍馬而稱帝”句,意指公孫述在西漢末乘亂據蜀稱帝)這樣的歷史人物,不論他是賢是愚,都埋于黃土同歸于盡了;如今自己所面對的人世煩憂,包括所期盼而不至的遠地音書,亦不過是時間長河中的一瞬,它也很快將歸于無盡的逝水——永恒的寂寥。前人評論此詩“意中言外,愴然有無窮之思”是頗有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