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出處】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意思翻譯】面對浩浩的洞庭湖水,欲過卻無舟可 乘。用“無舟楫”來喻自己想出仕卻無人可以引見的現實,在如此 “圣 明”的時代端坐閑居怎能不慚愧呢?借助比喻來表白詩人希望被賞識、 重用的心理,委婉、懇切的言辭中飽含懷才不遇的怨憤之情。
【全詩】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注釋】 ①涵虛:指水映天空。太清:天空。②楫(jí):劃船工具。
【全鑒賞詩】
唐代人要進入仕途,往往需貴人引薦,寫詩作文給有名望的 人看,以期得到賞識提攜,時稱干謁。這首詩主要表現了孟浩然積極入世 的思想和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援引的心情。孟浩然一生中的絕大多數時間 都在隱居,政治上不得意。因此,他迫切需要貴人的引薦,這首詩就是一 首有名的干謁詩。
八月的洞庭湖水高漲,水面幾乎與湖岸持平。湖面浩渺無邊,水天相 接,含混一片。云夢二澤水氣蒸騰,波濤洶涌似乎要把岳陽城撼動。想渡 水卻苦于找不到船與槳,在這個圣明時代,人人都在建功立業,自己卻閑 居無事,委實羞愧難容,閑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只能白白羨慕別人 得魚成功。
開頭四句著意寫景。看似不涉干謁,不關情思,其實不然。“氣蒸”句 乃本詩中的名句,與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同是詠洞庭湖的佳 句。宋代范致明《岳陽風土記》:“孟浩然洞庭詩有‘波撼岳陽城’,蓋城據 湖東弱,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風,夏秋水漲,濤聲喧如萬鼓,晝夜不息,漱齒 城岸,歲常傾頹。”故有“波撼”一句。《西清詩話》評詩的此聯說:“洞庭天 下壯觀,騷人墨客題者眾矣,終未能若此詩頷聯一語氣象。”才情卓異,奇 思妙想如孟浩然者潑墨如水,濃描洞庭,絕不是等閑之筆。孟浩然的高明 就在于表達心意旁敲側擊而不顯山露水。這天地之間的浩蕩汪洋的一湖 秋水,既烘托出作者經世致用的凌云壯志和積極進取的勃勃雄心,又暗示 張九齡寬宏大度,海納百川的胸襟氣度。壯景奇觀,驚天動地,隱喻風流 俊杰即將橫空出世。此為借景傳情,托水言志。
后四句是本詩主旨所在,由寫景轉入抒情,生出求薦之意。“欲濟無 舟楫”,是從眼前湖水觸發出來的,詩人面對浩渺的湖水,想起自己還是在 野之身,要找出路卻無人援引,這正如想渡水卻沒有船只一樣,類比非常 巧妙。《唐詩從繩》評此處云:“此篇望人援手,不直露本意,但微以比興出 之,幽婉可法。”“坐觀”兩句暗指自己希望像眾多漁夫一樣那樣,能有垂釣 的工具和機會,意即能得到對方的賞識,肯為自己援引,給自己提供一個 機會,不要使自己的雄心壯志淪為一場空。《淮南子·說林訓》:“臨河而 羨魚,不若歸家織網。”此處不禁讓我們想起了“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 古語,孟詩反其意而用之。《唐詩舉要》說此詩末聯:“唐人達官詩文,多干 乞之意,此詩收句亦然,而詞意則超絕矣。”
縱觀全詩,寫景雄闊,氣勢非凡,闡述心跡,不卑不亢,露壯志才情,隱 寒傖卑微,委婉含蓄而又大氣磅礴,才氣縱橫而又開合有度。孟詩清淡, 但清淡中常見傲氣,本詩可謂一流。《瀛奎律髓匯評》謂此詩“當與杜詩俱 為有唐五律之冠”,此言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