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壺”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一片冰心在玉壺
【出處】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其一)》。
【意思翻譯】我的心,仍象冰一樣,在玉壺中閃光!
【全詩】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其一)》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注釋】
(1)此詩作于王昌齡任江寧丞期間(約741—747)。昌齡官江寧丞之日,因晚年不拘小節, “謗議沸騰”再起,處于眾口交毀的惡劣環境中。此時恰逢友人辛漸返鄉洛陽,即到 江邊送行,寫下這首構思精巧、含蓄蘊藉的七絕。芙蓉樓:在今江蘇省鎮江市。辛漸: 事跡不詳。當時他擬由潤州(鎮江)渡江,取道揚州,北返洛陽,昌齡陪他從江寧到潤州, 在芙蓉樓為他餞行。
(2)連江:滿江。吳:潤州古屬吳國。
(3)平明:黎明,清晨。楚山:潤州以西古屬楚國。
(4)冰心在玉壺:比喻人的品格像玉壺中的冰一樣純潔無瑕。晉人陸機《漢高祖功臣頌》:“心 若懷冰?!庇谩氨北扔鳌靶摹?,純潔無瑕。南朝鮑照《代白頭吟》“清如玉壺冰”, 用“玉壺冰”來比喻人的清白。唐玄宗開元名相姚崇曾作《冰壺誡》,其“序”中說: “故內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蓖醪g則集大成,將這些意思概括為“冰 心在玉壺”,簡練生動,表白自己的清廉。
【譯文】 迷蒙的煙雨呀,籠置著整條大江。寒涼的秋意呀,連夜來到了吳楚地方。清晨,天剛晴朗、我為你送行,在芙蓉樓上。極目遠眺,平野清曠,孤零零地兀立的楚山呀,最使人心傷。呵,辛漸,到洛陽,親友們若問起我景況,別的都毋須多講;就托你捎去一句話——我的心,仍象冰一樣,在玉壺中閃光!
【賞析心得】
這首詩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景情交融,情蘊景中,雄渾浩大,構思精巧, 襟懷坦露,舒緩深厚。
“寒雨連江夜入吳”,寒雨連綿,大江迷蒙,詩人與客人冒雨夜行,由江寧至 潤州,一路相伴,不勝跋涉之勞。“平明送客楚山孤”,昨晚在芙蓉樓為友設宴餞 別,“高樓餞客不知醉”(見下一首),酒還未醒,天剛放亮,客人就將登舟渡江。 詩人站在江邊,遙望江北的遠山,想到不多久,客人即將由吳入楚,隱沒在蒼茫而 孤獨的楚山之后,心中的孤寂之感也油然而生。習慣于揮毫大寫“長云雪山”“大 漠風塵”“百戰穿甲”“烽火城樓”“秦月漢關”“萬里長征”等雄渾詩篇的作者, 這才想到自己因不拘小節,又一次引發“謗議沸騰”,可能回到江寧又要被貶遐荒了。 他心情復雜,千言萬語,無從說起,而朋友馬上就要揮別了。最后,他請辛捎給洛 陽親友的就只一句話:“一片冰心在玉壺?!币馑际?,不管別人怎樣說,自己心地 明凈純潔,不受功名富貴牽擾,所作所為就像一片冰心放在玉壺中 ,清澈剔透,光 明磊落,經得起考驗。“固知善毀者不能毀西施之美也。”(《唐詩紀事語》)其 結果他在詩壇的才名絲毫未減,就是有力的證明。
【賞析】
這是 一首送別詩。芙蓉樓,原址在唐代江南道潤州丹陽(今屬江 蘇鎮江); 辛漸,是詩人的好友,正準備由潤州北上洛陽。當時詩人 正在江寧丞任上,于芙蓉樓為辛漸送別,并寫下兩首詩,這是其中之 一。
和一般的送別詩相比,這首詩確實有些別具一格的地方。其一, 自古以來,“黯然銷魂”的別情本是最易大作文章的,偏偏在這首詩 中卻寫的很淡,除了 “送客” 兩字帶有一點 “別”的意味,其余文字 只是寫景、寫事而已。其二,詩中傳世的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壺” 也 恰恰不是寫別情的句子,而是剖白詩人心跡、人品的文字,所以,這 首詩既可看作是送別詩,也算得上是言志詩,還可以視為是山水詩。
據和詩人同時代的殷瑤說,王昌齡“晚節不矜細行,謗議騰沸, 再歷遐荒”,這首詩大概就是寫在詩人不斷蒙受“謗議”的時候。“寒 雨連江夜入吳”,一開篇,詩人便以大筆勾勒出一幅凄涼迷茫而又開 闊浩渺的畫面: 凄凄冷冷的秋雨悄無聲息地漫天而來,鎖住了大江, 籠罩了吳地,天地間一片濛濛寒意,黯淡蕭瑟。這種寒意是屬于大自 然的,更是屬于詩人心上的,它分明地透露出詩人在一片“謗議”之 中的內心感受,真正是景語,又是情語。尤其這一個“連”字與一個 “入”字,極富表現力,把寒雨緩緩侵襲而來,迷漫于天地之中的氣 氛渲染得濃烈、真切。
第二句,詩人則把場景一轉,在一片寒意逼人的氣氛中,展開了 “平明送客楚山孤”的送別情形。清晨江邊雨中送客,值得寫的景物 應該很多,象“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象“楊柳岸曉 風殘月”; 象“離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鏟地東流去”,都不失精 彩句子,而詩人這里卻只寫了 “楚山孤”三字,細細琢磨,這三字的 確傳神。連綿起伏的楚山,原本無所謂“孤”與不“孤”,可詩人目 送友人遠去的身影,想到自己屢遭“謗議”的遭際,又怎能不“孤” 從中來呢! 于是,這“楚山”就成了詩人移情的對象,成了詩人人格 的象征,仿佛詩人就象楚山一樣孤獨寂寞而又堅韌沉靜地佇立在江邊。 這種移情于物、托情于景的手法在古詩中并不新鮮,但當此情此景一 旦成為一種偉岸不屈人格精神的象征,成為孤潔高傲的個性的體現, 就具有了獨特的審美價值和魅力。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后兩句“洛陽 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內心自白,才顯得格外有分量。誠 如很多人分析的,以冰心玉壺自喻,確是想象奇特,語言明秀。但更 有價值的,卻還是“冰心”“玉壺”所象征的詩人那種“我行我素”、 清澈無瑕的高潔品格。如“冰心”在“玉壺”,這不正是詩人之“孤” 的真正內涵?或許,只有讀過這一句,然后再翻回來體味“寒雨連江 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這兩句所寫的意境,才能領悟其中真正的 意蘊。
把孤潔傲岸、晶瑩透澈的人格精神傾注于景物描寫之中,當是這 首詩成功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