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長相思全文(長相思全詩意思)
2024年4月7日,在中央電視臺《經典詠流傳》節目上,伴著二胡與箜篌之音,著名歌手林志炫一曲《長相思》引爆全場。他用清冽高亢的歌聲,深情詮釋了這首“千年情歌”,帶領觀眾回望長安,夢歸大唐。
今天我們就一起欣賞李白的這首《長相思》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燈不明思欲絕,倦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長相思》為樂府舊題,內容都是寫相思的。
長相思,在長安。開篇即點題,直抒胸臆,但卻很耐人尋味。你可以理解為“我在長安相思”;也可以是“我思念的人在長安”,究竟是哪個意思呢?我們分析完下文,自有分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在深秋之夜,聽著紡織娘凄凄的叫聲,而“霜送曉寒侵被”,孤獨的人更加難以入眠了。從聽覺到觸覺,盡寫孤寂之情。秋天的夜固然是涼的,而思念的人不在身邊,這讓人的心里也涼涼的。一個“金”,暗點居處非不華貴。夜不能寐,索性起來,于是“孤燈不明思欲絕,倦帷望月空長嘆”。因為睡不著,起來把燈點燃,可一盞孤燈對著一個孤零零的人,相思之情不但沒有排遣,反而更加深了,深到讓人無法承受,這就是“思欲絕”。
屋子里的氣氛真是太壓抑了,他(她)便打開帷幕,看看外面。外面一輪明月清輝萬里,它仿佛觸手可得,又仿佛遙不可及。這感覺恰似心中苦苦思念的人啊!于是詩人才“空長嘆”!那嘆息什么呢?
“美人如花隔云端”。這句話出來,我們才看出,這是一位男子思念女性的詩。美人如花,令人傾慕;但美人又似月,遠隔云端。這句是全詩中唯一的一個獨立句式,它橫空出世,讓人印象深刻。
那么,他思念的就是一位如花似玉的美女嗎?可以是,但也可以像《離騷》那種,以“香草美人”做比賦,把美人比做君王。詩人日思夜想的到底是美人,還是為君王效力呢?都可以,所謂詩無達詁,這里并沒有確切解釋。但如果是思念君王,那開頭的“長相思,在長安”,就是“我思念的人在長安”了。長安是帝京,是君王所在地,而李白寫這首詩時,已經被“賜金還山”,離開長安以后了。
美人如花,卻遙不可及,可詩人還在苦苦追求著。他怎樣追求的呢?
“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上有悠遠難極的高天,下有波瀾洶涌的淥水,這是上天入地的追求啊!
“青冥”就是“長天”,似乎不必寫“青冥之長天”;“淥水”自然有波瀾,似乎也不必寫“淥水之波瀾”,這大有重復之嫌。但假如只是“上有青天,下有波瀾”,那就大為減色。兩個“之”字的嵌入,化呆板為靈動,讓詩讀起來音調曼長,形成詠嘆的語感,特別富有韻律美,像“黃河之水天上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等一樣,這是李白的“樂用”之能。
上天入地的追尋,這是在縱向的空間尋找,這還不夠,還要有橫向空間的,那橫向空間怎樣去追尋呢?
“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兩個人之間隔著萬里關山,天長路遠,不僅人走不到,甚至連夢都到不了的!這是多么讓人無奈和痛苦啊!
從語義上看,這兩句的詞序應該是:“天長路遠關山難,夢魂不到魂飛苦”。這樣寫不僅僅是為了押韻,而是通過這種連綿不斷的聲音以狀關山迢遞之愁情,讓人感覺好像真有一個人的靈魂,正在長路奔跑,正在關山飛渡,這是多么婉轉而動人啊!
一句“美人如花隔云端”,美人也好,君王也罷,這個理想都是那么縹緲難求。就算上天入地,就算關山飛渡,也終究難有結果。所以最后,詩人發出一聲浩嘆——
“長相思,摧心肝”。連用兩個三字短句,短促有力,蕩氣回腸。雖然沉痛,但絕不萎靡,給人以執著之感。這是李白的聲調,這是盛唐的雄風!
這首詩形式勻稱,結構嚴謹,用一句“美人如花隔云端”把全詩分成非常均衡的前后兩部分。前面由兩個三言句領起,再有四個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個七言句開始,也有兩個三言句作結。平衡而不呆滯,頗具對稱整飭之美。
一首《長相思》,反復抒寫相思之苦,這種相思可以是男女之情,也可以是托興意味,是對理想的追求,抒發詩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實現的苦悶。這就是本詩含蓄蘊藉的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