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分節氣有什么講究范文匯總三篇
春分是從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開始至4月4日(或5日)結束。春分,每年公歷3月20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0度(春分點)時開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4年春分節氣有什么講究范文匯總三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24年春分節氣有什么講究1
一、忌大熱大寒
春分屬仲春,此時肝氣旺,腎氣微,故在飲食方面要戒酸增辛,助腎補肝;同時,要注意健運脾胃,健脾祛濕。總的原則是忌大熱大寒,力求中和,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
二、忌大喜大悲
春天不僅是萬物復蘇的季節,也是精神疾患多發的時候,因而春分時節切忌大喜大悲,否則不利于肝氣的疏泄。可利用春光明媚時多做戶外活動,或與好友結伴郊游,以保持身心平衡,此外,春天應順應陽氣升發的自然規律,使肝氣順暢,同時保證睡眠質量,為一年的健康打下基礎。
三、忌過早減冬裝
春分之后,有些地區氣溫還未轉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減掉冬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2024年春分節氣有什么講究2
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其后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開始晝長夜短。地球上距赤道越遠的地方,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獲得的太陽光熱越少。一般北半球3,4,5三個月是春季,南半球為秋季。春分節氣,東亞大槽明顯減弱,西風帶槽脊活動明顯增多,蒙古到東北地區常有低壓活動和氣旋發展,低壓移動引導冷空氣南下,北方地區多大風和揚沙天氣。當長波槽東移,受冷暖氣團交匯影響,會出現連續陰雨和倒春寒天氣。
春分時節,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區和北緯45°以北的地區外,中國各地日平均氣溫均穩定升達0℃以上,嚴寒已經逝去,氣溫回升較快,尤其是華北地區和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幾乎與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區同時升達10℃以上而進入明媚的春季。遼闊的大地上,岸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桃紅李白迎春黃。而華南地區更是一派暮春景象。從氣候規律說,這時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進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貴如油”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廣大地區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的威脅是農業生產上的主要問題。
2024年春分節氣有什么講究3
1、豎蛋
在每年的春分這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豎蛋游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2、粘雀子嘴
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元,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元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3、春祭
春分也是春祭的開始。春祭,即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春分掃墓開始時,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模很大,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開基祖和遠祖墓掃完之后,然后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后各家掃祭家庭私墓。
4、放風箏
春分這天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甚至大人們也要參與。溫柔的春風里,人們在空地上肆意奔跑,爭相比著誰的風箏放得更高更遠。
5、飲春酒
我國浙江、山西一帶有在春分日釀酒的風俗習慣。古書中記載:“春分造酒貯于甕,過三伏糟粕自化,其色赤,味經久不壞,謂之春分酒。”
6、拜神
春分前后的民俗節日有二月十五日開漳圣王誕辰:開漳圣王又稱"陳圣王",為唐代武進士陳元光,對漳洲有功,死后成為漳洲守護神。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每逢誕辰,信徒多茹素齊,前往各觀音寺廟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國王祭日:三山國王是指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的獨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春為守護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為主。
7、祭日
祭日是古時皇家在春分這天最主要的活動,在周代,春分便有了祭日儀式。《禮記》記載:“祭日于壇”、“謂春分也”,此俗歷代相傳。清朝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