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秤人的由來及寓意范文(精選三篇)
立夏秤人的由來及寓意_立夏習俗立夏可以養生,但許多人都認為夏季晨練越早越好。其實,在天亮之前或天朦朦亮的時候,空氣并不清新,不利于健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立夏秤人的由來及寓意范文(精選三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第1篇: 立夏秤人的由來及寓意
民間有“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梁上笑喧鬧”的俗語,據說這一天如果量體重會給人帶來福氣,為了祈求上蒼能給他們帶來好運,便形成了這個風俗,其中也有寄托了希望健康長壽的寓意。舊時秤人時,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例如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要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而秤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對不同人群說不一樣的祝語,主要是為了討一個好兆頭。
第2篇: 立夏秤人的由來及寓意
立夏秤人風俗的由來是是很忙呢?立夏之日的“稱人”主要流行于我國南方,起源于三國時代。人們在村口或臺門里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秤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 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從小數打到大數),不能外打里。
民間相傳諸葛亮與孟獲和劉阿斗的故事有關。據說孟獲被諸葛亮收服,歸順蜀國之后,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臨終囑托孟獲每年要來看望蜀主一次。諸葛亮囑吒之日,正好是這年立夏,孟獲當即去拜阿斗。 從此以后,每年夏日,孟獲都依諾來蜀拜望。過了數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擄走阿斗。而孟獲不忘丞相囑托,每年立夏帶兵去洛陽看望斗,每次去則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驗證阿斗是否被晉武帝虧待。他揚言如果虧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晉。晉武帝為了遷就孟獲,就在每年立夏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飯給阿斗吃,阿斗見豌豆飯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獲進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幾斤。阿斗雖然沒有什么本領,但有孟獲立夏秤人之舉,晉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過得清靜安樂,福壽雙全。這一傳說,雖與史實有異,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靜安樂,福壽雙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秤人會對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第3篇: 立夏秤人的由來及寓意
立夏稱體重的風俗也叫“立夏秤人”,是古人在立夏時節的傳統風俗;據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圍繞。吃完立夏飯后,在橫梁上掛一桿大秤,大人雙手拉住秤鉤、兩足懸空秤體重;孩童坐在籮筐內或四腳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鉤上秤體重,謂立夏過秤可免疰夏。若體重增,稱“發福”,體重減,謂“消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