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傘表演》教學設計
《跳傘表演》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跳傘表演》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跳傘表演》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一冊第七單元80頁—81頁“跳傘表演”。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計算十幾減7、減6等數的減法。
2、進一步理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用減法計算,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解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教學重點:
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
教學難點:
探索退位減法的算理。
教學準備:鉛筆、圓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1、復習舊知。同學們,我們在前面已經學了“誰比誰多幾”的內容,今天老師就來考考你們,看還記不記得是怎么解決的。
(出示實物:左手拿2枝鉛筆,右手拿1枝鉛筆,老師提出問題:說說哪只手拿得多?多多少枝鉛筆?)(列式的方法:2-1=1)
2、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回答得真棒!今天,老師帶大家觀看美麗的大森林舉行的一場精彩的跳傘表演。(板書課題:跳傘表演)
二、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1、提出問題
師:欣賞了精彩的跳傘表演,哪個小朋友能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7只蝸牛,11只螞蟻參加跳傘表演。
師: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一共有幾只動物參加跳傘表演?
生:跳傘的螞蟻比蝸牛多幾只?
2、解決問題
師:剛才同學們都說得很好!現在機靈狗想考考你們,參加表演的螞蟻和蝸牛它們的只數誰多?多幾只?你們能算出來嗎?試試看。(板書:誰多、多幾)
①嘗試解答
根據同學們提出的數學問題,列出相關算式,寫在本子上。
②整理
學生匯報列出的算式,說說算式的含義,并對算式進行整理。(11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這個算式表示什么?)
板書:11–7=4
3、重點研究11減幾的算式
師:你能說說你是怎樣計算11—7的嗎?(板書:退位減法)
讓學生自己通過擺小棒的方法,理解退位減法的各種方法。再讓學生匯報退位減法的方法,體現解題策略的'多樣化。
教師小結,進一步讓學生得到鞏固和理解。
三、理解運用,寓學于嬉
1、課本P80試一試
12一7=11—5=11—2=
13一7=11—6=12—3=
14一7=11—7=13—4=
師:仔細觀察,發現了什么?(第一列減數相同,被減數依次增大,結果也依次增大;第二列被減數相同,減數依次增大,結果也依次減小;第三列被減數依次增大,減數也依次增大,介結果相同,都是9。)
2、課本P81練一練
3、課本P81第2題誰多?多幾只?
4、課本P81第3、第4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每一組題有什么特點、規律,再計算。
四、收獲喜悅,體驗成功
師: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生:我學會了誰多、多幾,用減法計算;
生:我學會了十幾減幾的計算方法。
五、布置作業
《跳傘表演》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排一排、比一比等活動體會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初步理解求兩個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的結構和數量關系。
2、使學生探索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的過程,知道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用減法來計算。
教學重難點:
學會解答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少多少)的實際問題。
理解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的方法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課前口算練習:摘蘋果
二、探究發現,建立模型
1、出示課件:跳傘表演
2、邊觀察邊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可以用哪些數字表示?
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根據同學們提出的數學問題,將問題進行分類。
4、研究14減幾的算式
學生匯報,體現解題策略的多樣化。
方法1:圖示:用紅圈代表紅傘,黃圈代表黃傘,一個一個對齊,求出多出的部分。
方法2:一個一個減,從14當中減去6,還剩8。
方法3:把14拆成10和4
10-6=44+4=8
方法4:把6拆成4和2之后再連續減。
14-4=1010-2=8
6、小結:解決同一問題可以有多種解決策略。
三、理解應用,強化體驗
1、比一比,算一算。(出示教材第10頁的習題)
讓學生說《左邊比右邊的多幾個或右邊的比左邊的少幾個?列式解答。
2、完成教材第11、12頁的練一練。
四、總結歸納,提升經驗。
這節課我們在解決跳傘問題中,學習了解決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知道減法計算,用大數減小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