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堅持,就是你的資本-勵志人物榜
沈思,被稱作“互聯網第一美女”的80后女孩,立志要打造中國的“蘋果”。創業不到兩年時間,她的團隊就開發出了第一款手機社區游戲,使其實現了社交的功能,成為全球玩家互通的平臺。2011年8月27日,沈思出現在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的舞臺上。面對“炒作”等質疑的聲音,她不做解釋。她更愿意淡的是清華大學“厚德載物”的校訓、斯坦福的微力量以及Google印記,當然還有回國創業的經歷。
高二時,比爾-蓋茨的自傳《未來之路》第一次讓沈思有了創業的念頭。要創業,需要先考進一所好大學。1997年,沈思16歲,取得深圳理工科高考狀元,進入了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我從來不覺得自己多聰明,如果沒有人家聰明就一定要笨鳥先飛,比別人多做一分就行。”
在清華,沈思創業的想法絲毫沒變。畢業時,她選擇了到斯坦福繼續學計算機,盡管沒有獎學金。沈思要解決擺在她面前兩個最現實的問題:一是生存,她需要錢,以維持自己基本的生活:二是創業,她要實現自己的夢想。
她在學校主頁找到幾千位教授的電郵,挨個兒寫信,詢問他們需不需要研究助理。僅有的幾封回復郵件中,教授們全都因為她的英語不夠好,在面試階段拒絕了她。最終,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發展經濟學教授劉遵義給了她一個機會。發展經濟學看似跟沈思的創業不太相關,但沈思已經意識到趨勢的重要性,創業要學會順勢而為。斯坦福教會沈思的另外一個本領是,對自己生存能力的自信,再艱苦的環境,她也有信心活下來。沈思開始系統地認識互聯網行業,思考創業做什么項目,怎樣做產品,怎樣籌備一家公司,甚至是更為長遠的規劃,一家小的創業公司如何上市等問題。
2004年,沈思畢業,大展拳腳的時候到了。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認識了北極光風險投資創始人鄧鋒。同為清華大學畢業生,鄧鋒的一席話讓她冷靜下來。鄧鋒說:
“你想做CEO,不如去一家技術公司,從產品經理做起,做完產品經理就基本上知道怎么做CEO了。”
沈思決定去剛剛上市的Google。經過16輪面試,她如愿以償。從小學、中學到大學,沈思都是班級里年紀最小的,她敏感、好奇心強,甚至有點小憂郁,而在Google開放、不作惡的價值觀影響下,她找到“翅膀”被打開的感覺。Google給每位員工足夠大的自由度,尤其是她所在部門。每位產品經理要負責七八個項目。沈思不把自己當成一個項目經理,而是這些項目的CEO。她認為這是在為創業預熱,在Googie~作的經歷堅定了沈思創業的方向——社區游戲。2007年,她向總部提出了辭職。
在Google做產品經理的4年,沈思的偶像只有一位——世界上最棒的產品經理喬布斯。她喜歡蘋果的東西,自己創業時,她翻字典,也找到了一種名字好聽的水果Papaya,將公司起名為“木瓜移動”。
時至今日,Google在她身上留下的烙印依舊清晰可見。木瓜移動的辦公室里,沈思與所有員工一樣坐著格子間;在公司規模還不到100人的時候,她就同時在北京、舊金山、倫敦三個地方開辦分公司,并且雇用的都是一句中文都不會的當地人,開始全球化布局。目前,木瓜移動已經成為全球安卓平臺上最大的游戲社區。
Google創始人拉里·佩奇說:“當一個偉大夢想出現時,抓住它!”
沈思不是商人,而是理想家,在充滿阻礙的現實面前,她抓住了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