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魚解字》:山之永恒與多姿
永恒不變的漢字,除一二三外,還有山字。山畫三座,概括多山。甲骨文山丘岳三字,都是畫山成字。畫三座山必指大山,畫兩座山指小山。山的大小沒法畫,不得不用數量的多少轉示體積的大小,這是先民的巧思。
若在山上放置一個丘,就變成岳了。許慎怎樣區分文與字的呢?凡無法拆卸的單元符號,好比最小零件,如山、丘等,叫做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文,像組裝零件一樣彼此結合,就叫字。文可直接說明白,字必須分解來說,所以他著的書叫《說文解字》。岳由山和丘兩個文組裝而成,山上加丘,當然指高山。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統稱五岳。岳的異體字上面從山,下面獄聲。
峯下面的豐字像植物莖刺,莖刺之上是一只向下踩的右腳(反止),表示這是刺,踩不得。山峰上小下大,和植物的莖刺相象,所以字從豐,也從聲。峰的繁體山放頂上。
巖字有兩個異體。一個是從山,嚴聲,指高峻的山崖,山崖俗叫山邊。另一個是從山,上面品指山上多石塊。前者是山之體,后者為山之石。
篆文
巖字后一繁體加病旁便是癌,病旁其實是一張床。惡性腫瘤都有包塊,象山多石頭。
岸字從山,臨山壑的高崖就是山岸,臨水道的高地就是水岸。岸字中間的廠,左側陡立,上面平坦,象岸的外形。下面干字,只是為了字形好看。
炭字從山從灰。篆文灰以烤火的手象事。從山是因為伐薪燒炭總在山中。
造字原則是“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做為有形且無處不在的山,自然古老而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