緝盜的近義詞
[mark_b]
緝盜的相關詞: 緝私、緝捕、緝熙、緝毒、緝查、緝探、緝獲、緝盜、緝拿、緝兇
[/mark_b]
緝盜的意思:搜捕盜賊。
緝盜的拼音:[ jī dào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緝熙:《詩·大雅·文王》:“穆穆 文王,於緝熙敬止。”毛 傳:“緝熙,光明也。”又《周頌·敬之》:“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鄭玄 箋:“緝熙,光明也。”后因以“緝熙”指光明,又引申為光輝。
【第2句】:緝兇:緝拿兇手:~方案。
【第3句】:盜騙:【詞目】盜騙【出處】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問擬》:“某原盜騙財物,理合給原主取領。”【示例】毛澤東《關于“三反”“五反”的斗爭》四:“向著違法的資產階級開展一個大規模的堅決的徹底的反對行賄、反對偷稅漏稅、反對盜騙國家財產、反對偷工減料和反對盜竊經濟情報的斗爭。”
【第4句】:緝探:偵緝探訪。
【第5句】:緝捕:緝捕,漢語詞匯。注音:jībǔ釋義:搜捕
【第6句】:緝查:緝查jīchá[raid]搜查挨戶緝查
【第7句】:盜運:非法運走;偷盜并運走:~木材。~文物。
【第8句】:盜名:【第1句】:竊取名聲。
【第9句】:盜魁:dàokuíㄉㄠˋㄎㄨㄟˊ盜魁(盜魁)大盜。明陳子龍《平內盜議》:“視兄弟同父母尚且有隙,彼盜魁也,豈無中變?特我未嘗搆之耳。”《明史·祝允明傳》:“授廣東興寧知縣。捕戮盜魁三十馀,邑以無警。”清洪亮吉《讀史》詩之四三:“何應一落金門第,不作仙人即盜魁。”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五:“或名為閏繼,實則盜魁,外堪皮相,中乃膚立,以此言家,久必敗矣。”
【第10句】:盜掘:dàojuéㄉㄠˋㄐㄩㄝˊ盜掘亦作“盜掘”。猶盜發。郭沫若《奴隸制時代·讀了》:“尚有隨儀仗行列而殉者,被盜掘者混亂,數無定。”潘絜茲《敦煌的故事》第五章:“他們測繪地圖,盜掘文物,研究地質、氣象、民俗、方言等等,作種種間諜和罪惡的活動。”栗斯《唐詩故事》第一集二:“盜掘乾陵時,正好遇上大雷雨,盜掘的人認為是神靈震怒,驚恐逃散。”參見“盜發”。
【第11句】:緝獲:【詞目】緝獲【示例】緝獲在逃罪犯緝獲走私貨物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八回:“趙盾聞先克為賊所殺,大怒,嚴令司寇緝獲,五日一比。”
【第12句】:盜資:盜資的釋義是盜賊的憑借,出自《辯惑上》
【第13句】:緝毒:檢查販賣毒品行為,緝捕販毒犯罪嫌疑人:~斗爭。~人員。
【第14句】:盜跖:傳說中春秋后期 的人物。《荀子 不茍》說他聲名顯赫,像日月一樣,與舜、禹一起流傳久遠。《莊子 盜跖》說他帶 領起義部卒九千人,橫行天下,所到之處大國不敢打開城門,小國國民紛紛躲進城堡。
【第15句】:緝拿:緝拿是漢語詞匯,拼音jīná,出自《福惠全書·刑名·銷差》。
緝盜造句:
【第1句】:此時還建立起既可防火又能緝盜的“銅鈴夜巡制”。
【第2句】:因此,中國繼續向美國購買國債,相當于開門緝盜,無論從經濟上、政治上、還是情感上,似乎難找到合適的理由。
【第3句】:但企業一旦參與到公共管理中去,政府部門就必須對其加強監管,從項目招標到產品采購到結果評估,一點不能掉以輕心,否則等于“開門緝盜”。
【第4句】:她的父親是一代大俠,母親是緝盜專家,可謂家世顯赫。
【第5句】:其次是州縣主官管轄的佐貳官、巡檢官之類,最常見的衙役捕快白役等常設人員,為管控縣府城鎮交通隘口,緝盜捕兇平靖個案的力量。
【第6句】:若背其道而行之,“關門緝盜”留住實邪,越補越壅[pzpu。緝盜造句]。
【第7句】:香港當局請求中國政府幫助緝盜,約半年后以黎亞七為首的劫“南武”號的海盜先后被捕,并押運到九龍城斬首。
【第8句】:廣東一百年清代門匾不翼而飛村民懸賞緝盜。
【第9句】:晚清,英國人為何熱衷進西江緝盜?清末民初時,廣東西江上的“廣平號”渡輪。
【第10句】:考官提出的問題往往涵蓋實際行政事務的方方面面,諸如吏治、倉儲、水利、緝盜、錢幣、地理等方面的知識。
【第11句】:戰國時已有“監市”防火緝盜,這監市可以看作是中國古代城管的雛形。
【第12句】:日后,于成龍到黃州任同知時,敢于捕盜緝盜,只身深入匪窟,還有在福建建寧平息東山之亂,收復蒲圻,這些都來源于他向道教學得武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