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一卡二卡三国色天香永不失联-看a网站-看黄视频免费-看黄网站免费-4虎影院最近地址-4虎最新地址

資治通鑒漢紀(jì)四十七原文翻譯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資治通鑒漢紀(jì)四十七原文翻譯

原文

起閼逢執(zhí)徐,盡柔兆敦牂,凡三年。

孝桓皇帝中延熹七年(甲辰,公元一六四年)

春,二月,丙戌,邟鄉(xiāng)忠侯黃瓊薨。將葬,四方遠(yuǎn)近名士會者六七千人。

初,瓊之教授于家。徐稚從之咨訪大義,及瓊貴,稚絕不復(fù)交。至是,稚往吊之,進酹,哀哭而去,人莫知者。諸名士推問喪宰,宰曰:“先時有一書生來,衣粗薄而哭之哀,不記姓字。”眾曰:“必徐孺子也。”于是選能言者陳留茅容輕騎追之,及于涂。容為沽酒市肉,稚為飲食。容問國家之事,稚不答。更問稼穡之事,稚乃答之。容還,以語諸人,或曰:“孔子云:‘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然則孺子其失人乎?”太原郭泰曰:“不然。孺子之為人,清潔高廉,饑不可得食,寒不可得衣,而為季偉飲酒食肉,此為已知季偉之賢故也。所以不答國事者,是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

泰博學(xué),善談?wù)摗3跤析藐枺瑫r人莫識,陳留符融一見嗟異,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膺與相見,曰:“吾見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聰識通朗,高雅密博,今之華夏,鮮見其儔。”遂與為友,于是名震京師。后歸鄉(xiāng)里,衣冠諸儒送至河上,車數(shù)千兩,膺唯與泰同舟而濟,眾賓望之,以為神仙焉。泰性明知人,好獎訓(xùn)士類,周游郡國。茅容,年四十馀,耕于野,與等輩避雨樹下,眾皆夷踞相對,容獨危坐愈恭;泰見而異之,因請寓宿。旦日,容殺雞為饌,泰謂為己設(shè);容分半食母,馀半庋置,自以草蔬與客同飯。泰曰:“卿賢哉遠(yuǎn)矣!郭林宗猶減三牲之具以供賓旅,而卿如此,乃我友也。”起,對之揖,勸令從學(xué),卒為盛德。巨鹿孟敏,客居太原,荷甑墮地,不顧而去。泰見而問其意,對曰:“甑已破矣,視之何益!”泰以為有分決,與之言,知其德性,因勸令游學(xué),遂知名當(dāng)世。陳留申屠蟠,家貧,傭為漆工;鄢陵庾乘,少給事縣廷為門士;泰見而奇之,其后皆為名士。自馀或出于屠沽、卒伍,因泰獎進成名者甚眾。

陳國童子魏昭請于泰曰:“經(jīng)師易遇,人師難遭,愿在左右,供給灑掃。”泰許之。泰嘗不佳,命昭作粥,粥成,進泰,泰呵之曰:“為長者作粥,不加意敬,使不可食!”以杯擲地。昭更為粥重進,泰復(fù)呵之。如此者三,昭姿容無變。泰乃曰:“吾始見子之面,而今而后,知卿心耳!”遂友而善之。陳留左原,為郡學(xué)生,犯法見斥,泰遇諸路,為設(shè)酒肴以慰之。謂曰:“昔顏涿聚,梁甫之巨盜,段干木,晉國之大駔,卒為齊之忠臣,魏之名賢;蘧瑗、顏回尚不能無過,況其馀乎!慎勿恚恨,責(zé)躬而已!”原納其言而去。或有譏泰不絕惡人者,泰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原后忽更懷忿結(jié)客,欲報諸生,其日,泰在學(xué),原愧負(fù)前言,因遂罷去。后事露,眾人咸謝服焉。或問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隱不違親,貞不絕俗,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泰嘗舉有道,不就,同郡宋沖素服其德,以為自漢元以來,未見其匹,嘗勸之仕。泰曰:“吾夜觀乾象,晝察人事,天之所廢,不可支也,吾將優(yōu)游卒歲而已。”然猶周旋京師,誨誘不息。徐稚以書戒之曰:“夫大木將顛,非一繩所維,何為棲棲不遑寧處!”泰感寤曰:“謹(jǐn)拜斯言,以為師表。”濟陰黃允,以俊才知名,泰見而謂曰:“卿高才絕人,足成偉器,年過四十,聲名著矣。然至于此際,當(dāng)深自匡持,不然,將失之矣!”后司徒袁隗欲為從女求姻,見允,嘆曰:“得婿如是,足矣。”允聞而黜遣其妻。妻請大會宗親為別,因于眾中攘袂數(shù)允隱慝十五事而去,允以此廢于時。

初,允與漢中晉文經(jīng)并恃其才智,曜名遠(yuǎn)近,征辟不就。托言療病京師,不通賓客,公卿大夫遺門生旦暮問疾,郎吏雜坐其門,猶不得見;三公所辟召者,輒以詢訪之,隨所臧否,以為與奪。符融謂李膺曰:“二子行業(yè)無聞,以豪桀自置,遂使公卿問疾,王臣坐門,融恐其小道破義,空譽違實,特宜察焉。”膺然之。二人自是名論漸衰,賓徒稍省,旬日之間,慚嘆逃去,后并以罪廢棄。陳留仇香,至行純嘿,鄉(xiāng)黨無知者。年四十,為蒲亭長。民有陳元,獨與母居,母詣香告元不孝。香驚曰:“吾近日過元舍,廬落整頓,耕耘以時,此非惡人,當(dāng)是教化未至耳。母守寡養(yǎng)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棄歷年之勤乎!且母養(yǎng)人遺孤,不能成濟,若死者有知,百歲之后,當(dāng)何以見亡者!”母涕泣而起,香乃親到元家,為陳人倫孝行,譬以禍福之言,元感悟,卒為孝子。考城令河內(nèi)王奐署香主簿,謂之曰:“聞在蒲亭,陳元不罰而化之,得無少鷹鹯之志邪?”香曰:“以為鷹鹯不若鸞鳳,故不為也。”奐曰:“枳棘之林非鸞鳳所集,百里非大賢之路。”乃以一月奉資香,使入太學(xué)。郭泰、符融赍刺謁之,因留宿。明旦,泰起,下床拜之曰:“君,泰之師,非泰之友也。”香學(xué)畢歸鄉(xiāng)里,雖在宴居,必正衣服,妻子事之若嚴(yán)君;妻子有過,免冠自責(zé),妻子庭謝思過,香冠,妻子乃敢升堂,終不見其喜怒聲色之異。不應(yīng)征辟,卒于家。

三月,癸亥,隕石于鄠。

夏,五月,己丑,京師雨雹。

荊州刺史度尚募諸蠻夷擊艾縣城,大破之,降者數(shù)萬人。桂陽宿賊卜陽、潘鴻等逃入深山。尚窮追數(shù)百里,破其三屯,多獲珍寶。陽、鴻黨眾猶盛,尚欲擊之,而士卒驕富,莫有斗志。尚計緩之則不戰(zhàn),逼之必逃亡,乃宣言:“卜陽、潘鴻作賊十年,習(xí)于攻守,今兵寡少,未易可進,當(dāng)須諸郡所發(fā)悉至,乃并力攻之。”申令軍中恣聽射獵,兵士喜悅,大小皆出。尚乃密使所親客潛焚其營,珍積皆盡。獵者來還,莫不潤涕。尚人人慰勞,深自咎責(zé),因曰:“卜陽等財寶足富數(shù)世,諸卿但不并力耳,所亡少少,何足介意!”眾咸憤踴。尚敕令秣馬蓐食,明旦,徑赴賊屯,陽、鴻等自以深固,不復(fù)設(shè)備,吏士乘銳,遂破平之。尚出兵三年,群寇悉定,封右鄉(xiāng)侯。

冬,十月,壬寅,帝南巡;庚申,幸章陵;戊辰,幸云夢,臨漢水,還,幸新野。時公卿、貴戚車騎萬計,征求費役,不可勝極。護駕從事桂陽胡騰上言:“天子無外,乘輿所幸,即為京師。臣請以荊州刺史比司隸校尉,臣自同都官從事。”帝從之。自是肅然,莫敢妄干擾郡縣。帝在南陽,左右并通奸利,詔書多除人為郎,太尉楊秉上疏曰:“太微積星,名為郎位,入奉宿衛(wèi),出牧百姓,宜割不忍之恩,以斷求欲之路。”于是詔除乃止。

護羌校尉段颎擊當(dāng)煎羌,破之。

十二月,辛丑,車駕還宮。

中常侍汝陽侯唐衡、武原侯徐璜皆卒。

初,侍中寇榮,恂之曾孫也,性矜潔,少所與,以此為權(quán)寵所疾。榮從兄子尚帝妹益陽長公主,帝又納其從孫女于后宮。左右益忌之,遂共陷以罪,與宗族免歸故郡,吏承望風(fēng)旨,持之浸急。榮恐不免,詣闕自論。未至,刺史張敬追劾榮以擅去邊,有詔捕之。榮逃竄數(shù)年,會赦,不得除,積窮困,乃自亡命中上書曰:“陛下統(tǒng)天理物,作民父母,自生齒以上,咸蒙德澤;而臣兄弟獨以無辜,為專權(quán)之臣所見批抵,青蠅之人所共構(gòu)會,令陛下忽慈母之仁,發(fā)投杼之怒。殘諂之吏,張設(shè)機網(wǎng),并驅(qū)爭先,若赴仇敵,罰及死沒,髡剔墳?zāi)梗箛?yán)朝必加濫罰;是以不敢觸突天威而自竄山林,以俟陛下發(fā)神圣之聽,啟獨睹之明,救可濟之人,援沒溺之命。不意滯怒不為春夏息,淹恚不為歲時怠,遂馳使郵驛,布告遠(yuǎn)近,嚴(yán)文克剝,痛于霜雪,遂臣者窮人途,追臣者極車軌。雖楚購伍員,漢求季布,無以過也。臣遇罰以來,三赦再贖,無驗之罪,足以蠲除;而陛下疾臣愈深,有司咎臣甫力,止則見掃滅,行則為亡虜,茍生則為窮人,極死則為冤鬼,天廣而無以自覆,地厚而無以自載,蹈陸土而有沉淪之憂,遠(yuǎn)巖墻而有鎮(zhèn)壓之患。如臣犯元惡大憝,足以陳原野,備刀鋸,陛下當(dāng)班布臣之所坐,以解眾論之疑。臣思入國門,坐于肺石之上,使三槐九棘平臣之罪,而閶闔九重,陷阱步設(shè),舉趾觸罘罝,動行絓羅網(wǎng),無緣至萬乘之前,永無見信之期。悲夫,久生亦復(fù)何聊!蓋忠臣?xì)⑸硪越饩⒆託屆詫幱H怨,故大舜不避涂廩、浚井之難,申生不辭姬氏讒邪之謗;臣敢忘斯義,不自斃以解明朝之忿哉!乞以身塞責(zé),愿陛下匄亡兄弟死命,使臣一門頗有遺類,以崇陛下寬饒之惠。先死陳情,臨章泣血!”帝省章愈怒,遂誅榮,寇氏由是衰廢。

孝桓皇帝中延熹八年(乙巳,公元一六五年)

春,正月,帝遣中常侍左忄官之苦縣祠老子。

勃海王悝,素行險僻,多僭傲不法。北軍中候陳留史弼上封事曰:“臣聞帝王之于親戚,愛雖隆必示之以威,體雖貴必禁之以度,如是,和睦之道興,骨肉之恩遂矣。竊聞勃海王悝,外聚剽輕不逞之徒,內(nèi)荒酒樂,出入無常,所與群居,皆家之棄子,朝之斥臣,必有羊勝、伍被之變。州司不敢彈糾,傅相不能匡輔,陛下隆於友于,不忍遏絕,恐遂滋蔓,為害彌大。乞露臣奏,宣示百僚,平處其法。法決罪定,乃下不忍之詔;臣下固執(zhí),然后少有所許。如是,則圣朝無傷親之譏,勃海有享國之慶。不然,懼大獄將興矣。”上不聽。悝果謀為不道;有司請廢之,詔貶為癭陶王,食一縣。

丙申晦,日有食之。詔公、卿、校尉舉賢良方正。

千秋萬歲殿火。

中常侍侯覽兄參為益州刺史,殘暴貪婪,累臧億計。太尉楊秉奏檻車征參,參于道自殺,閱其車重三百馀兩,皆金銀錦帛。秉因奏曰:“臣案舊典,宦官本在給使省闥,司昏守夜;而今猥受過寵,執(zhí)政操權(quán),附會者因公褒舉,違忤者求事中傷,居法王公,富擬國家,飲食極肴膳,仆妾盈紈素。中常侍侯覽弟參,貪殘元惡,自取禍滅。覽顧知釁重,必有自疑之意,臣愚以為不宜復(fù)見親近。昔懿公刑邴蜀阝之父,奪閻職之妻,而使二人參乘,卒有竹中之難。覽宜急屏斥,投畀有虎,若斯之人,非恩所宥,請免官送歸本郡。”書奏,尚書召對秉掾?qū)伲懼唬骸霸O(shè)官分職,各有司存。三公統(tǒng)外,御史察內(nèi)。今越奏近官,經(jīng)典、漢制,何所依據(jù)?其開公具對!”秉使對曰:“《春秋傳》曰:‘除君之惡,唯力是視。’鄧通懈慢,申屠嘉召通詰責(zé),文帝從而請之。漢世故事,三公之職,無所不統(tǒng)。尚書不能詰,帝不得已,竟免覽官。司隸校尉韓縯因奏左忄官罪惡,及其兄太仆南鄉(xiāng)侯稱請托州郡,聚斂為奸,賓客放縱,侵犯吏民。忄官、稱皆自殺。又奏中常侍具瑗兄沛相恭臧罪,征詣廷尉。瑗詣獄謝,上還東武侯印綬,詔貶為都鄉(xiāng)侯。超及璜、衡襲封者,并降為鄉(xiāng)侯,子弟分封者,悉奪爵土。劉普等貶為關(guān)內(nèi)侯,尹勛等亦皆奪爵。

帝多內(nèi)寵,宮女至五六千人,及驅(qū)役從使復(fù)兼倍于此,而鄧后恃尊驕忌,與帝所幸郭貴人更相譖訴。癸亥,廢皇后鄧氏,送暴室,以憂死。河南尹鄧萬世、虎賁中郎將鄧會皆下獄誅。

護羌校尉段颎擊罕姐羌,破之。

三月,辛巳,赦天下。

宛陵大姓羊元群罷北海郡,臧污狼籍;郡舍溷軒有奇巧,亦載之以歸。河南尹李膺表按其罪;元群行賂宦官,膺竟反坐。單超弟遷為山陽太守,以罪系獄,廷尉馮緄考致其死;中官相黨,共飛章誣緄以罪。中常侍蘇康、管霸,固天下良田美業(yè),州郡不敢詰,大司農(nóng)劉祐移書所在,依科品沒入之;帝大怒,與膺、緄俱輸作左校。

夏,四月,甲寅,安陵園寢火。

丁巳,詔壞郡國諸淫祀,特留雒陽王渙、密縣卓茂二祠。

五月,丙戌,太尉楊秉薨。秉為人,清白寡欲,嘗稱“我有三不惑:酒、色、財也。”

秉既沒,所舉賢良廣陵劉瑜乃至京師上書言:“中官不當(dāng)比肩裂土,競立胤嗣,繼體傳爵。又,嬖女充積,冗食空宮,傷生費國。又,第舍增多,窮極奇巧,掘山攻石,促以嚴(yán)刑。州郡官府,各自考事,奸情賕賂,皆為吏餌。民愁郁結(jié),起入賊黨,官輒興兵誅討其罪。貧困之民,或有賣其首級以要酬賞,父兄相代殘身,妻孥相視分裂。又,陛下好微行近習(xí)之家,私幸宦者之舍,賓客市買,熏灼道路,因此暴縱,無所不容。惟陛下開廣諫道,博觀前古,遠(yuǎn)佞邪之人,放鄭、衛(wèi)之聲,則政致和平,德感祥風(fēng)矣。”詔特召瑜問災(zāi)咎之征。執(zhí)政者欲令瑜依違其辭,乃更策以它事,瑜復(fù)悉心對八千馀言,有切于前,拜為議郎。

荊州兵硃蓋等叛,與桂陽賊胡蘭等復(fù)攻桂陽,太守任胤棄城走,賊眾遂至數(shù)萬。轉(zhuǎn)攻零陵,太守下邳陳球固守拒之。零陵下濕,編木為城,郡中惶恐。掾史白球遣家避難,球怒曰:“太守分國虎符,受任一邦,豈顧妻孥而沮國威乎!復(fù)言者斬!”乃弦大木為方,羽矛為矢,引機發(fā)之,多所殺傷。賊激流灌城,球輒于內(nèi)因地勢,反決水淹賊,相拒十馀日不能下。時度尚征還京師,詔以尚為中郎將,率步騎二萬馀人救球,發(fā)諸郡兵并勢討擊,大破之,斬蘭等首三千馀級,復(fù)以尚為荊州刺史。蒼梧太守張敘為賊所執(zhí),及任胤皆征棄市。胡蘭馀黨南走蒼梧,交趾刺史張磐擊破之,賊復(fù)還入荊州界。度尚懼為己負(fù),乃偽上言蒼梧賊入荊州界,于是征磐下廷尉。辭狀未正,會赦見原,磐不肯出獄,方更牢持械節(jié)。獄吏謂磐曰:“天恩曠然,而君不出,何乎?”磐曰:“磐備位方伯,為尚所枉,受罪牢獄。夫事有虛實,法有是非,磐實不辜,赦無所除;如忍以茍免,永受侵辱之恥,生為惡吏,死為敝鬼。乞傳尚詣廷尉,面對曲直,足明真?zhèn)巍I胁徽髡撸吐窆抢螜懀K不虛出,望塵受枉!”廷尉以其狀上,詔書征尚,到廷尉,辭窮,受罪,以先有功得原。

閏月,甲午,南宮朔平署火。

段颎擊破西羌,進兵窮追,展轉(zhuǎn)山谷間,自春及秋,無日不戰(zhàn),虜遂敗散,凡斬首二萬三千級,獲生口數(shù)萬人,降者萬馀落。封颎都鄉(xiāng)侯。

秋,七月,以太史大夫陳蕃為太尉。蕃讓于太常胡廣、議郎王暢、弛刑徒李膺,帝不許。暢,龔之子也,嘗為南陽太守,疾其多貴戚豪族,下車,奮厲威猛,大姓有犯,或使吏發(fā)屋伐樹,堙井夷灶。功曹張敞奏記諫曰:“文翁、召父、卓茂之徒,皆以溫厚為政,流聞后世。發(fā)屋伐樹,將為嚴(yán)烈,雖欲懲惡,難以聞遠(yuǎn)。郡為舊都,侯甸之國,園廟出于章陵,三后生自新野,自中興以來,功臣將相,繼世而隆。愚以為懇懇用刑,不如行恩;孳孳求奸,未若禮賢。舜舉皋陶,不仁者遠(yuǎn),化人在德,不在用刑。”暢深納其言,更崇寬政,教化大行。

八月,戊辰,初令郡國有田者畝斂稅錢。

九月,丁未,京師地震。

冬,十月,司空周景免;以太常劉茂為司空,茂,愷之子也。郎中竇武,融之玄孫也,有女為貴人。采女田圣有寵于帝,帝將立之為后。司隸校尉應(yīng)奉上書曰:“母后之重,興廢所因;漢立飛燕,胤嗣泯絕。宜思《關(guān)雎》之所求,遠(yuǎn)五禁之所忌。”太尉陳蕃亦以田氏卑微,竇族良家,爭之甚固。帝不得已,辛巳,立竇貴人為皇后,拜武為特進、城門校尉,封槐里侯。

十一月,壬子,黃門北寺火。

陳蕃數(shù)言李膺、馮緄、劉祐之枉,請加原宥,升之爵任,言及反覆,誠辭懇切,以至流涕;帝不聽。應(yīng)奉上疏曰:“夫忠賢武將,國之心膂。竊見左校弛刑徒馮緄、劉祐、李膺等,誅舉邪臣,肆之以法;陛下既不聽察,而猥受譖訴,遂令忠臣同愆元惡,自春迄冬,不蒙降恕,遐邇觀聽,為之嘆息。夫立政之要,記功忘失;是以武帝舍安國于徒中,宣帝征張敞于亡命。緄前討蠻荊,均吉甫之功;祐數(shù)臨督司,有不吐茹之節(jié);膺著威幽、并,遺愛度遼。今三垂蠢動,王旅未振,乞原膺等,以備不虞。”書奏,乃悉免其刑。久之,李膺復(fù)拜司隸校尉。時小黃門張讓弟朔為野王令,貪殘無道,畏膺威嚴(yán),逃還京師,匿于兄家合柱中。膺知其狀,率吏卒破柱取朔,付雒陽獄,受辭畢,即殺之。讓訴冤于帝,帝召膺,詰以不先請便加誅之意。對曰:“昔仲尼為魯司寇,七日而誅少正卯。今臣到官已積一旬,私懼以稽留為愆,不意獲速疾之罪。誠自知釁責(zé),死不旋踵,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惡,退就鼎鑊,始生之愿也。”帝無復(fù)言,顧謂讓曰:“此汝弟之罪,司隸何愆!”乃遣出。自此諸黃門、常侍皆鞠躬屏氣,休沐不敢出宮省。帝怪問其故,并叩頭泣曰:“畏李校尉。”時朝廷日亂,綱紀(jì)頹弛,而膺獨特風(fēng)裁,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云。

征東海相劉寬為尚書令。寬,崎之子也,歷典三郡,溫仁多恕,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吏民有過,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終不加苦。每見父老,慰以農(nóng)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訓(xùn),人皆悅而化之。

孝桓皇帝中延熹九年(丙午,公元一六六年)

春,正月,辛卯朔,日有食之。詔公卿、郡國舉至孝。太常趙典所舉荀爽對策曰:“昔者圣人建天地之中而謂之禮,眾禮之中,昏禮為首。陽性純而能施,陰體順而能化,以禮濟樂,節(jié)宣其氣,故能豐子孫之祥,致老壽之福。及三代之季,淫而無節(jié),陽竭于上,陰隔于下,故周公之戒曰:‘時亦罔或克壽。’《傳》曰:‘截趾適屨,孰云其愚,何與斯人,追欲喪軀。’誠可痛也。臣竊聞后宮采女五六千人,從官、侍使復(fù)在其外,空賦不辜之民,以供無用之女,百姓窮困于外,陰陽隔塞于內(nèi),故感動和氣,災(zāi)異屢臻。臣愚以為諸未幸御者,一皆遣出,使成妃合,此誠國家之大福也。”詔拜郎中。司隸、豫州饑,死者什四五,至有滅戶者。

詔征張奐為大司農(nóng),復(fù)以皇甫規(guī)代為度遼將軍。規(guī)自以連在大位,欲求退避,數(shù)上病,不見聽。會友人喪至,規(guī)越界迎之,因令客密告并州刺史胡芳,言規(guī)擅遠(yuǎn)軍營,當(dāng)急舉奏。芳曰:“威明欲避第仕涂,故激發(fā)我耳。吾當(dāng)為朝廷愛才,何能申此子計邪!”遂無所問。

夏,四月,濟陰、東郡、濟北、平原河水清。

司徒許栩免;五月,以太常胡廣為司徒。

庚午,上親祠老子于濯龍宮,以文罽為壇飾,淳金釦器,設(shè)華蓋之坐,用郊天樂。

鮮卑聞張奐去,招結(jié)南匈奴及烏桓同叛。六月,南匈奴、烏桓、鮮卑數(shù)道入塞,寇掠緣邊九郡。秋,七月,鮮卑復(fù)入塞,誘引東羌與共盟詛。于是上郡沈氐、安定先零諸種共寇武威、張掖,緣邊大被其毒。詔復(fù)以張奐為護匈奴中郎將,以九卿秩督幽、并、涼三州及度遼、烏桓二營,兼察刺史、二千石能否。

初,帝為蠡吾侯,受學(xué)于甘陵周福,及即位,擢福為尚書。時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當(dāng)朝,鄉(xiāng)人為之謠曰:“天下規(guī)矩,房伯武;因師獲印,周仲進。”二家賓客,互相譏揣,遂各樹朋徒,漸成尤隙。由是甘陵有南北部,黨人之議自此始矣。汝南太守宗資以范滂為功曹,南陽太守成瑨以岑晊為功曹,皆委心聽任,使之褒善糾違,肅清朝府。滂尤剛勁,疾惡如仇。滂甥李頌,素?zé)o行,中常侍唐衡以屬資,資用為吏;滂寢而不召。資遷怒,捶書佐硃零,零仰曰:“范滂清裁,今日寧受笞而死,滂不可違。”資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怨之。于是二郡為謠曰:“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陽宗資主畫諾;南陽太守岑公孝,弘農(nóng)成瑨但坐嘯。”

太學(xué)諸生三萬馀人,郭泰及潁川賈彪為其冠,與李膺、陳蕃、王暢更相褒重。學(xué)中語曰:“天下模楷,李元禮;不畏強御,陳仲舉;天下俊秀,王叔茂。”于是中外承風(fēng),競以臧否相尚,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貶議,屣履到門。

宛有富賈張汎者,與后宮有親,又善雕鏤玩好之物,頗以賂遺中宮,以此得顯位,用勢縱橫。岑晊與賊曹史張牧勸成瑨收捕汎等,既而遇赦;瑨竟誅之,并收其宗族賓客,殺二百馀人,后乃奏聞。小黃門晉陽趙津,貪橫放恣,為一縣巨患。太原太守平原劉質(zhì)使郡吏王允討捕,亦于赦后殺之。于是中常侍侯覽使張泛妻上書訟冤,宦官因緣譖訴瑨、質(zhì)。帝大怒,征瑨、質(zhì),皆下獄。有司承旨,奏瑨、質(zhì)罪當(dāng)棄市。

山陽太守翟超以郡人張儉為東部督郵。侯覽家在防東,殘暴百姓。覽喪母還家,大起塋冢。儉舉奏覽罪,而覽伺候遮截,章竟不上。儉遂破覽冢宅,藉沒資財,具奏其狀,復(fù)不得御。徐璜兄子宣為下邳令,暴虐尤甚。嘗求故汝南太守李暠女不能得,遂將吏卒至家,載其女歸,戲射殺之。東海相汝南黃浮聞之,收宣家屬,無少長,悉考之。掾史以下固爭,浮曰:“徐宣國賊,今日殺之,明日坐死,足以瞑目矣!”即案宣罪棄市,暴其尸,于是宦官訴冤于帝,帝大怒,超、浮并坐髡鉗,輸作右校。

太尉陳蕃、司空劉茂共諫,請瑨、質(zhì)、超、浮等罪;帝不悅。有司劾奏之,茂不敢復(fù)言。蕃乃獨上疏曰:“今寇賊在外,四支之疾;內(nèi)政不理,心腹之患。臣寢不能寐,食不能飽,實憂左右日親,忠言日疏,內(nèi)患漸積,外難方深。陛下超從列侯,繼承天位,小家畜產(chǎn)百萬之資,子孫尚恥愧失其先業(yè),況乃產(chǎn)兼天下,受之先帝,而欲懈怠以自輕忽乎!誠不愛己,不當(dāng)念先帝得之勤苦邪!前梁氏五侯,毒遍海內(nèi),天啟圣意,收而戮之。天下之議,冀當(dāng)小平;明鑒未遠(yuǎn),覆車如昨,而近習(xí)之權(quán),復(fù)相扇結(jié)。小黃門趙津、大猾張泛等,肆行貪虐,奸媚左右。前太原太守劉質(zhì)、南陽太守成瑨糾而戮之,雖言赦后不當(dāng)誅殺,原其誠心,在乎去惡,至于陛下,有何悁悁!而小人道長,營惑圣聽,遂使天威為之發(fā)怒,必加刑謫,已為過甚,況乃重罰令伏歐刀乎!又,前山陽太守翟超、東海相黃浮,奉公不橈,疾惡如仇,超沒侯覽財物,浮誅徐宣之罪,并蒙刑坐,不逢赦恕。覽之從橫,沒財已幸;宣犯釁過,死有馀辜。昔丞相申屠嘉召責(zé)鄧通,雒陽令董宣折辱公主,而文帝從而請之,光武加以重賞,未聞二臣有專命之誅。而今左右群豎,惡傷黨類,妄相交構(gòu),致此刑譴,聞臣是言,當(dāng)復(fù)啼訴。陛下深宜割塞近習(xí)與政之源,引納尚書朝省之士,簡練清高,斥黜佞邪。如是天和于上,地洽于下,休禎符瑞,豈遠(yuǎn)乎哉!”帝不納。宦官由此疾蕃彌甚,選舉奏議,輒以中詔譴卻,長史以下多至抵罪,猶以蕃名臣,不敢加害。

平原襄楷詣闕上疏曰:“臣聞皇天不言,以文象設(shè)教。臣竊見太微、天廷五帝之坐,而金、火罰星揚光其中,于占,天子兇;又俱入房、心,法無繼嗣。前年冬大寒,殺鳥獸,害魚鱉,城傍竹柏之葉有傷枯者。臣聞于師曰:‘柏傷竹枯,不出二年,天子當(dāng)之。’今自春夏以來,連有霜雹及大雨雷電,臣作威作福,刑罰急刻之所感也。太原太守劉質(zhì),南陽太守成瑨,志除奸邪,其所誅翦,皆合人望。而陛下受閹豎之譖,乃遠(yuǎn)加考逮。三公上書乞哀質(zhì)等,不見采察而嚴(yán)被譴讓,憂國之任,將遂杜口矣。臣聞殺無罪,誅賢者,禍及三世。自陛下即位以來,頻行誅罰,梁、寇、孫、鄧并見族滅,其從坐者又非其數(shù)。李云上書,明主所不當(dāng)諱;杜眾乞死,諒以感悟圣朝;曾無赦宥而并被殘戮,天下之人咸知其冤,漢興以來,未有拒諫誅賢,用刑太深如今者也。昔文王一妻,誕致十子;今宮女?dāng)?shù)千,未聞慶育,宜修德省刑以廣《螽斯》之祚。案春秋以來,及古帝王,未有河清。臣以為河者,諸侯位也。清者,屬陽;濁者,屬陰。河當(dāng)濁而反清者,陰欲為陽,諸侯欲為帝也。京房《易傳》曰:‘河水清,天下平。’今天垂異,地吐妖,人癘疫,三者并時而有河清,猶春秋麟不當(dāng)見而見,孔子書之以為異也。愿賜清閑,極盡所言。”書奏,不省。

十馀日,復(fù)上書曰:“臣聞殷紂好色,妲己是出;葉公好龍,真龍游廷。今黃門、常侍,天刑之人,陛下愛待,兼倍常寵,系嗣未兆,豈不為此!又聞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虛,貴尚無為,好生惡殺,省欲去奢。今陛下耆欲不去,殺罰過理,既乖其道,豈獲其祚哉!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精之至也;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今陛下淫女艷婦,極天下之麗,甘肥飲美,單天下之味,奈何欲如黃、老乎!”書上,即召入,詔尚書問狀。楷言:“古者本無宦臣,武帝末數(shù)游后宮,始置之耳。”尚書承旨,奏:“楷不正辭理,而違背經(jīng)藝,假借星宿,造合私意,誣上罔事,請下司隸正楷罪法,收送雒陽獄。”帝以楷言雖激切,然皆天文恒象之?dāng)?shù),故不誅;猶司寇論刑。自永平以來,臣民雖有習(xí)浮屠術(shù)者,而天子未之好;至帝,始篤好之,常躬自禱祠,由是其法侵盛,故楷言及之。

符節(jié)令汝南蔡衍、議郎劉瑜表救成瑨、劉質(zhì),言甚切厲,亦坐免官。瑨、質(zhì)竟死獄中。瑨、質(zhì)素剛直,有經(jīng)術(shù),知名當(dāng)時,故天下惜之。岑晊、張牧逃竄獲免。晊之亡也,親友競匿之;賈彪獨閉門不納,時人望之。彪曰:“傳言‘相時而動,無累后人。’公孝以要君致釁,自遺其咎,至已不能奮戈相待,反可容隱之乎!”于是咸服其裁正。彪嘗為新息長,小民困貧,多不養(yǎng)子;彪嚴(yán)為其制,與殺人同罪。城南有盜劫害人者,北有婦人殺子者。彪出案驗,掾吏欲引南,彪怒曰:“賊寇害人,此則常理;母子相殘,逆天違道!”遂驅(qū)車北行,案致其罪。城南賊聞之,亦面縛自首。數(shù)年間,人養(yǎng)子者以千數(shù)。曰:“此賈父所生也。”皆名之為賈。

河內(nèi)張成,善風(fēng)角,推占當(dāng)赦,教子殺人。司隸李膺督促收捕,既而逢宥獲免;膺愈懷憤疾,竟案殺之。成素以方伎交通宦官,帝亦頗訊其占;宦官教成弟子牢修上書,告“膺等養(yǎng)太學(xué)游士,交結(jié)諸郡生徒,更相驅(qū)馳,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fēng)俗。”于是天子震怒,班下郡國,逮捕黨人,布告天下,使同忿疾。案經(jīng)三府,太尉陳蕃卻之曰:“今所案者,皆海內(nèi)人譽,憂國忠公之臣,此等猶將十世宥也,豈有罪名不章而致收掠者乎!”不肯平署。帝愈怒,遂下膺等于黃門北寺獄,其辭所連及,太仆潁川杜密、御史中丞陳翔及陳寔、范滂之徒二百馀人。或逃遁不獲,皆懸金購募,使者四出相望。陳寔曰:“吾不就獄,眾無所恃。”乃自往請囚。范滂至獄,獄吏謂曰:“凡坐系者,皆祭皋陶。”滂曰:“皋陶,古之直臣,知滂無罪,將理之于帝,如其有罪,祭之何益!”眾人由此亦止。陳蕃復(fù)上書極諫,帝諱其言切,托以蕃辟召非其人,策免之。

時黨人獄所染逮者,皆天下名賢,度遼將軍皇甫規(guī),自以西州豪桀,恥不得與,乃自上言:“臣前薦故大司農(nóng)張奐,是附黨也。又,臣昔論輸左校時,太學(xué)生張鳳等上書訟臣,是為黨人所附也,臣宜坐之。”朝廷知而不問。杜密素與李膺名行相次,時人謂之李、杜,故同時被系。密嘗為北海相,行春,到高密,見鄭玄為鄉(xiāng)嗇夫,知其異器,即召署郡職,遂遣就學(xué),卒成大儒。后密去官還家,每謁守令,多所陳托。同郡劉勝,亦自蜀郡告歸鄉(xiāng)里,閉門掃軌,無所干及。太守王昱謂密曰:“劉季陵清高士,公卿多舉之者。密知昱以激己,對曰:“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今志義力行之賢而密達之,違道失節(jié)之士而密糾之,使明府賞刑得中,令問休揚,不亦萬分之一乎!”昱慚服,待之彌厚。

九月,以光祿勛周景為太尉。

司空劉茂免。

冬,十二月,以光祿勛汝南宣酆為司空。

以越騎校尉竇武為城門校尉。武在位,多辟名士,清身疾惡,禮賂不通。妻子衣食裁充足而已。得兩宮賞賜,悉散與太學(xué)諸生及匄施貧民。由是眾譽歸之。

匈奴烏桓聞張奐至,皆相率還降,凡二十萬口;奐但誅其首惡,馀皆慰納之。唯鮮卑出塞去。朝廷患檀石槐不能制,遣使持印綬封為王,欲與和親。檀石槐不肯受,而寇抄滋甚。自分其地為三部:從右北平以東至遼東,接夫馀、濊貊二十馀邑,為東部;從右北平以西,至上谷十馀邑,為中部;從上谷以西至敦煌、烏孫二十馀邑,為西部。各置大人領(lǐng)之。

翻譯

孝桓皇帝中延熹七年(甲辰、164)

漢紀(jì)四十七 漢桓帝延熹七年(甲辰,公元164年)

[1]春,二月,丙戌,鄉(xiāng)忠侯黃瓊薨。將葬,四方遠(yuǎn)近名士會者六七千人。

[1]春季,二月丙戌(疑誤),鄉(xiāng)侯黃瓊?cè)ナ馈ER下葬時,四方遠(yuǎn)近知名人士前來吊喪的有六七千人。

初,瓊之教授于家,徐稚從之咨訪大義,及瓊貴,稚絕不復(fù)交。至是,稚往吊之,進酹,哀哭而去,人莫知者。諸名士推問喪宰,宰曰:“先時有一書生來,衣粗薄而哭之哀,不記姓字。”眾曰:“必徐孺子也。”于是選能言者陳留茅容輕騎追之,及于涂。容為沽酒市肉,稚為飲食。容問國家之事,稚不答。更問稼穡之事,稚乃答之。容還,以語諸人,或曰:“孔子云:‘可與言 而不與言,失人。’然則孺子其失人乎?”太原郭泰曰:“不然。孺子之為人,清潔高廉,饑不可得食,寒不可得衣,而為季偉飲酒食肉,此為已知季偉之賢故也!所以不答國事者,是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

最初,黃瓊在家中教授經(jīng)書時,徐稚曾經(jīng)向他詢問要旨,到黃瓊的地位尊貴以后,徐稚就和黃瓊絕交,不再來往。黃瓊?cè)ナ溃熘汕巴鯁剩跃茷⒌乇硎炯赖欤怕曂纯藓箅x去,別人都不知道他是誰。吊喪的知名人士們詢問主持喪事的人,他說:“早些時候的確有一位儒生來過這里,他衣著粗糙單薄,哭聲悲哀,不記得他的姓名。”大家都說:“肯定是徐稚。”于是選派善于言辭的陳留人茅容,跨上快馬急忙去追趕他,在半途追到。茅容為徐稚沽酒買肉,請他一道飲食。當(dāng)茅容問及國家大事時,徐稚不作回答。茅容改變話題,談?wù)摳N和收獲谷物的事,徐稚才回答他。茅容返回以后,將上述情況告訴大家。有人說:“孔子曾經(jīng)說過:‘遇上可以交談的人,卻不和他談?wù)摚疵庥惺в谌恕!@樣說來,徐稚豈不是有失于人嗎?”太原人郭泰說:“不是這樣。徐稚為人清高廉潔,他饑餓時不會輕易接受別人的食物,寒冷時不會隨便穿別人的衣服。而他答應(yīng)茅容的邀請,一道飲酒食肉,這是因為已經(jīng)知道茅容賢能的緣故。所以不回答國家大事,是由于他的智慧我們可以趕得上,他的故作愚昧我們卻趕不上。”

泰博學(xué),善談?wù)摗3跤析藐枺瑫r人莫識,陳留符融,一見嗟異,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膺與相見,曰:“吾見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聰識通朗,高雅密博,今之華夏,鮮見其儔。”遂與為友,于是名震京師。后歸鄉(xiāng)里,衣冠諸儒送至河上,車數(shù)千兩,膺唯與泰同舟而濟,眾賓望之,以為神仙焉。

郭泰學(xué)問淵博,善于言談議論。他剛到京都洛陽留學(xué)時,當(dāng)時的人并不認(rèn)識他。陳留人符融一見他就贊嘆驚異,因而將他推薦給河南尹李膺。李膺跟他見面后說:“我所見到過的讀書人很多,卻從來沒有遇到過像郭泰您這樣的人。您聰慧通達,高雅慎密,在今天的中國,很少有人能與您相比。”便和他結(jié)交為好友,于是郭泰的名聲立刻震動京城洛陽。后來,郭泰從洛陽啟程返回家鄉(xiāng)時,官員和士紳以及儒生將他送到黃河渡口,車子多達數(shù)千輛。只有李膺和郭泰同船渡河,前來送行的各位賓客望著他倆,認(rèn)為簡直是神仙。

泰性明知人,好獎訓(xùn)士類,周游郡國。茅容,年四十余,耕于野,與等輩避雨樹下,眾皆夷踞相對,容獨危坐愈恭;泰見而異之,因請寓宿。旦日,容殺雞為饌,泰謂為已設(shè);容分半食母,余半庋置,自以草蔬與客同飯。泰曰:“卿賢哉遠(yuǎn)矣!郭林宗猶減三牲之具以供賓旅,而卿如此,乃我友也。”起,對之揖,勸令從學(xué),卒為盛德。鉅鹿孟敏,客居太原,荷甑墮地,不顧而去。泰見而問其意,對曰:“甑已破矣,視之何益!”泰以為有分決,與之言,知其德性,因勸令游學(xué),遂知名當(dāng)世。陳留申屠蟠,家貧,傭為漆工;鄢陵庾乘,少給事縣廷為門士;泰見而奇之,其后皆為名士。自余或出于屠沽、卒伍,因泰獎進成名者甚眾。

郭泰善于識別人的賢愚善惡,喜歡獎勵和教導(dǎo)讀書人,足跡遍布四方。茅容年齡已經(jīng)四十余歲,在田野中耕作時和一群同伴到樹底下避雨,大家都隨便地坐在地上,只有茅容正襟危坐,非常恭敬。郭泰路過那里,見此情景,大為驚異,因而向茅容請求借宿。第二天,茅容殺雞作為食品,郭泰以為是為自己準(zhǔn)備的,但茅容分了半只雞侍奉母親,將其余半只雞收藏在閣櫥里,自己用粗劣的蔬菜和客人一同吃飯。郭泰說:“你的賢良大大地超過了普通人。我自己尚且減少對父母親的供養(yǎng)來款待客人,而你卻是這樣,真是我的好友。”于是崐,郭泰站起身來,向他作揖,勸他讀書學(xué)習(xí)。茅容最終成為很有德行的人。巨鹿人孟敏,在太原郡客居,肩上扛的瓦罐掉在地上,他一眼不看便離開了。郭泰見此情景,問他為什么這樣,孟敏回答說:“瓦罐已經(jīng)破碎了,看它有什么益處?”郭泰認(rèn)為他有分辨和決斷能力,于是和他交談,了解他的天賦和秉性,因而勸他外出求學(xué)。結(jié)果孟敏成為聞名當(dāng)世的人。陳留人申屠蟠家境貧困,受雇于人做漆工,鄢陵人庾乘年少時在縣府擔(dān)任門卒,郭泰見到他們,對他們另眼相待,后來他們都成為知名的人士。其他人,有的是屠戶出身,有的是賣酒出身,有的是士卒出身,因受到郭泰的獎勵和引進而成名的很多。

陳國童子魏昭請于泰曰:“經(jīng)師易遇,人師難遭,愿在左右,供給灑掃。”泰許之。泰嘗不佳,命昭作粥,粥成,進泰,泰呵之曰:“為長者作粥,不加意敬,使不可食!”以杯擲地。昭更為粥重進,泰復(fù)呵之。如此者三,昭姿容無變。泰乃曰:“吾始見子之面,而今而后,知卿心耳!”遂友而善之。

陳國少年魏昭向郭泰請求說:“教授經(jīng)書的老師容易遇到,但傳授做人道理的老師卻難遇到。我愿意跟隨在您的身邊,給您灑掃房屋和庭院。”郭泰許諾。后來,郭泰曾因身體不適,命魏昭給他煮稀飯。稀飯煮好以后,魏昭端給郭泰,郭泰大聲喝斥魏昭說:“你給長輩煮稀飯,不存敬意,使我不能進食。”將杯子扔到地上。魏昭又重新煮好稀飯,再次端給郭泰,郭泰又喝斥他。這樣一連三次,魏昭的態(tài)度和臉色始終沒有改變。于是郭泰說:“我開始只看到你的表面,從今以后,我知道你的內(nèi)心了!”就把魏昭當(dāng)做好友,善意對待。

陳留左原,為郡學(xué)生,犯法見斥,泰遇諸路,為設(shè)酒肴以慰之。謂曰:“昔顏涿聚,梁甫之巨盜,段干木,晉國之大駔,卒為齊之忠臣,魏之名賢;蘧瑗、顏回尚不能無過,況其余乎!慎勿恚恨,責(zé)躬而已!”原納其言而去。或有譏泰不絕惡人者,泰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原后忽更懷忿結(jié)客,欲報諸生。其日,泰在學(xué),原愧負(fù)前言,因遂罷去。后事露,眾人咸謝服焉。

陳留人左原是郡學(xué)的學(xué)生,因違反法令,被郡學(xué)斥退。郭泰在路上遇見他,特地擺設(shè)酒和菜肴,對他進行安慰,說:“從前,顏涿聚原是梁甫地區(qū)的大盜,段干木本是晉國的大市儈,可是,前一位終于成了齊國的忠臣,后一位終于成了魏國的著名賢人。蘧璦、顏回尚且不能沒有過錯,何況其他的人?你千萬不要心懷怨恨,只是反躬責(zé)問自己而已。”左原虛心聽取郭泰的勸導(dǎo)后離去。有人譏諷郭泰不能和惡人斷絕關(guān)系,郭泰說:“對于不合于仁的人,如果厭惡他太甚,就會使他為亂。”左原后來忽然重新心懷忿怒,結(jié)集賓客,想要報復(fù)郡學(xué)的學(xué)生。可是,這一天,郭泰正在郡學(xué),左原慚愧自己辜負(fù)了郭泰以前的勸導(dǎo),于是終于離去。后來這件事傳開,大家全都佩服郭泰。

或問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隱不違親,貞不絕俗,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他。”

有人詢問范滂說:“郭泰是個什么樣的人?”范滂回答說:“隱居而不離開雙親,堅貞而不隔絕世俗,天子不能使他為臣下,諸侯不能使他為友,除此之外,我不知道還有別的。”

泰嘗舉有道,不就,同郡宋沖素服其德,以為自漢元以來,未見其匹,嘗勸之仕。泰曰:“吾夜觀乾象,晝察人事,天之所廢,不可支也,吾將優(yōu)游卒歲而已。”然猶周旋京師,誨誘不息。徐稚以書戒之曰:“大木將顛,非一繩所維,何為棲棲不遑寧處!”泰感寤曰:“謹(jǐn)拜斯言,以為師表。”

郭泰曾經(jīng)被地方官府推薦為“有道”人才,郭泰不肯接受。同郡人宋沖一向佩服郭泰的品德和學(xué)問,認(rèn)為自從漢朝建立以來,沒有人能超過他,曾經(jīng)勸他出去作官。郭泰說:“我夜間觀看天象,白天考察人事,上天要滅亡的,人力不能支持,我將悠閑地過日子而已。”但他還是經(jīng)常到京都洛陽,不停地教誨和勸誘人們讀書求學(xué)。徐稚寫信警告他說:“大樹快要倒下,不是一根繩子所能拴住的,為何奔波忙碌,不能安定下來!”郭泰有所感而覺悟說:“恭敬地拜受你的話,當(dāng)做老師的指教。”

濟陰黃允,以雋才知名,泰見而謂曰:“卿高才絕人,足成偉器,年過四十,聲名著矣。然至于此際,當(dāng)深自匡持,不然,將失之矣!”后司徒袁隗欲為從女求姻,見允,嘆曰:“得婿如是,足矣。”允聞而黜遣其妻。妻請大會宗親為別,因于眾中攘袂數(shù)允隱慝十五事而去,允以此廢于時。

濟陰人黃允,以才智出眾而知名。郭泰跟他見面時,對他說:“你才華很崐高,超過常人,一定會成為大器,年過四十歲以后,名聲一定顯著。然而,到了那時候,應(yīng)該嚴(yán)格要求自己,匡正持重,不然,將喪失聲名。”后來,司徒袁隗想為他的侄女選擇丈夫,見到黃允,贊嘆說:“能得到像黃允這樣的女婿,就心滿意足了。”黃允聽說后,便將妻子休掉,讓她回娘家。黃妻請求同所有宗族和親戚見面辭別,于是當(dāng)著眾人的面,揎袖捋臂歷數(shù)黃允的十五件隱私,然后登車而去。黃允因此名聲敗壞。

初,允與漢中晉文經(jīng)并恃其才智,曜名遠(yuǎn)近,征辟不就。托言療病京師,不通賓客,公卿大夫遣門生旦暮問疾,郎吏雜坐其門,猶不得見;三公所辟召者,輒以詢訪之,隨所臧否,以為與奪。符融謂李膺曰:“二子行業(yè)無聞,以豪桀自置,遂使公卿問疾,王臣坐門,融恐其小道破義,空譽違實,特宜察焉。”膺然之。二人自是名論漸衰,賓徒稍省,旬日之間,慚嘆逃去,后并以罪廢棄。

起初,黃允和漢中人晉文經(jīng),同時仗恃他們的才能智慧而遠(yuǎn)近聞名,官府征聘他們做官,都不肯接受。他倆托辭到京都洛陽療養(yǎng)疾病,拒絕任何來訪的賓客。三公九卿和大夫等派遣他們的門生早晚前來探問病情,郎吏錯雜擠坐門房,仍然不能見面。三公府征聘屬吏,往往先去征求他倆的意見,根據(jù)他倆的品評和褒貶,再決定任用或罷黜。符融對李膺說:“他倆的操行和事業(yè)都沒有聲名,卻以豪杰自居,以致三公九卿都派人前往探病,朝廷命臣都去坐在門房等候召見。我怕他們的小道術(shù)會破壞儒家大義,徒具虛名而和實際不相符合,特別應(yīng)該留意考察。”李膺贊同符融的意見。黃允和晉文經(jīng)二人的名譽從此逐漸衰落,賓客和門徒稍稍減少,不到十天的時間,他倆慚愧嘆息而逃走。后來,他倆都因有罪而被人們拋棄。

陳留仇香,至行純嘿,鄉(xiāng)黨無知者。年四十,為蒲亭長。民有陳元,獨與母居,母詣香告元不孝,香驚曰:“吾近日過元舍,廬落整頓,耕耘以時,此非惡人,當(dāng)是教化未至耳。母守寡養(yǎng)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棄歷年之勤乎!且母養(yǎng)人遺孤,不能成濟,若死者有知,百歲之后,當(dāng)何以見亡者!”母涕泣而起。香乃親到元家,為陳人倫孝行,譬以禍福之言,元感悟,卒為孝子。考城令河內(nèi)王奐署香主簿,謂之曰:“聞在蒲亭,陳元不罰而化之,得無少鷹之志邪?”香曰:“以為鷹不若鸞鳳,故不為也。”奐曰:“枳棘之林非鸞鳳所集,百里非大賢之路。”乃以一月奉資香,使入太學(xué)。郭泰、符融赍刺謁之,因留宿;明旦,泰起,下床拜之曰:“君,泰之師,非泰之友也。”香學(xué)畢歸鄉(xiāng)里,雖在宴居,必正衣服,妻子事之若嚴(yán)君;妻子有過,免冠自責(zé),妻子庭謝思過,香冠,妻子乃敢升堂,終不見其喜怒聲色之異。不應(yīng)征辟,卒于家。

陳留人仇香雖德行高尚,但沉默寡言,鄉(xiāng)里無人知道他。年齡四十歲時,擔(dān)任蒲亭亭長。有個叫陳元的老百姓,一個人和母親同住,他的母親向仇香控告陳元忤逆不孝。仇香吃驚地說:“我最近經(jīng)過陳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凈凈,耕作也很及時,說明他不是一個惡人,只不過沒有受到教化,不知道如何做罷了。你年輕時守寡,撫養(yǎng)孤兒,勞苦一生,而今年紀(jì)已老,怎能為了一時的惱怒,拋棄多年的勤勞和辛苦?而且,你撫養(yǎng)丈夫遺留的孤兒,有始無終,倘若死者在地下有知,你百年之后,在地下怎么跟亡夫相見?”陳元的母親哭泣著起身告辭。于是仇香親自來到陳元家里,教導(dǎo)倫理孝道,講解禍福的道理。陳元感動省悟,終于成為孝子。考城縣令河內(nèi)人王奐任命仇香為主簿,對他說:“聽說你在薄亭,對陳元沒有進行處罰,而是用教化來改變他,恐怕是缺少蒼鷹搏擊的勇氣吧?”仇香回答說:“我認(rèn)為蒼鷹搏擊不如鸞鳳和鳴,所以不肯那樣去做。”王奐又對他說:“荊棘的叢林,不是鸞鳳棲身之所,百里之內(nèi)的縣府官職,不是大賢的道路。”于是用一個月的俸祿資助仇香,讓他進入太學(xué)。郭泰、符融拿著名帖求見仇香,于是留宿。第二天早上,郭泰起來,在床前向仇香下拜說:“您是我的老師,不是我的朋友。”仇香在太學(xué)學(xué)成,回歸鄉(xiāng)里,即令是在閑暇無事的時候,也一定是衣服整齊。妻子和兒女侍奉他,就像對待嚴(yán)正的君王一樣。妻子和兒女有了過錯,仇香就摘下帽子,責(zé)備自己,妻子和兒女在院子里道歉思過,仇香才戴上帽子,妻子和兒女才敢進入堂屋。平常,從來看不見仇香因喜怒而改變聲音臉色。他不接受官府的征聘,后來在家里去世。

[2]三月,癸亥,隕石于。[2]三月癸亥(疑誤),縣墜落隕石。

[3]夏,五月,已丑,京師雨雹。

[3]夏季,五月己丑(十九日),京都洛陽降下冰雹。

[4]荊州刺史度尚募諸蠻夷擊艾縣賊,大破之,降者數(shù)萬人。桂陽宿賊卜陽、潘鴻等逃入深山,尚窮追數(shù)百里,破其三屯,多獲珍寶。陽、鴻黨眾猶盛,尚欲擊之,而士卒驕富,莫有斗志。尚計緩之則不戰(zhàn),逼之必逃亡,乃宣言:“卜陽、潘鴻作賊十年,習(xí)于攻守,今兵寡少,未易可進,當(dāng)須諸郡所發(fā)悉至,乃并力攻之。”申令軍中恣聽射獵,兵士喜悅,大小皆出。尚乃密使所親客潛焚其營,珍積皆盡;獵者來還,莫不泣涕。尚人人慰勞,深自咎責(zé),因曰:“卜陽等財寶足富數(shù)世,諸卿但不并力耳,所亡少少,何足介意!”眾咸憤踴。尚敕令秣馬蓐食,明旦,徑赴賊屯,陽、鴻等自以深固,不復(fù)設(shè)備,吏士乘銳,遂破平之。尚出兵三年,群寇悉定,封右鄉(xiāng)侯。

[4]荊州刺史度尚招募蠻人和夷人士卒,討伐艾縣的盜賊,將其大破,投降的有數(shù)萬人之多。在桂陽郡作亂已久的賊帥卜陽、潘鴻等逃入深山,度尚率軍窮追不舍,深入數(shù)百里,攻破三座屯堡,搶獲到不少珍珠財寶。卜陽、潘鴻的黨徒勢力還很強盛。度尚準(zhǔn)備繼續(xù)進擊,可是,他的部隊既驕傲而又富有,沒有斗志。度尚深知,如果緩兵不繼續(xù)前進,則不能對盜賊發(fā)動攻擊;如果強迫部隊繼續(xù)前進,一定會發(fā)生士卒逃亡。于是宣稱:“卜陽、潘鴻,已經(jīng)作了十年盜賊,無論是進攻或防守,都很擅長。而今,我們的軍隊寡不敵眾,不能輕率前進,必須等到各郡征發(fā)的援軍全部趕到,才能合力進行攻討。”并且發(fā)布命令,準(zhǔn)許軍中將士們自由打獵。士兵聽到命令后,非常喜悅,上自將領(lǐng),下到小兵,幾乎全體都出營打獵取樂。于是度尚秘密派遣自己的心腹親信,暗中縱火焚毀軍營,搶獲來的珍珠財寶也全都被燒盡。出營打獵的將士們回來,見此情景,無不哭泣流淚。度尚一方面安慰他們,另一方面,又深深責(zé)備自己對火災(zāi)疏于防備,然后,激勵大家說:“卜陽等積蓄的金銀財寶,足夠我們用幾輩子,只怕你們不肯盡力。所焚燒的那點東西,何必放在心上?”全體將士都發(fā)憤踴躍,請求出擊。度尚下令喂飽戰(zhàn)馬,讓將士們早晨未起在寢席上進食,于拂曉前直接攻打盜賊的屯堡。卜陽、潘鴻等自以為山寨堅固,沒有戒備。軍吏和士兵們乘著銳氣,將卜陽、潘鴻等盜賊一舉剿滅。度尚出兵三年,將盜賊全部平定,被封為右鄉(xiāng)侯。

[5]冬,十月,壬寅,帝南巡;庚申,幸章陵;戊辰,幸云夢,臨漢水,還,幸新野。時公卿、貴戚車騎萬計,徵求費役,不可勝極。護駕從事桂陽胡騰上言:“天子無外,乘輿所幸,即為京師。臣請以荊州刺史比司隸校尉,臣自同都官從事。”帝從之。自是肅然,莫敢妄干擾郡縣。帝在南陽,左右并通奸利,詔書多除人為郎,太尉楊秉上疏曰:“太微積星,名為郎位,入奉宿衛(wèi),出牧百姓,宜割不忍之恩,以斷求欲之路。”于是詔除乃止。

[5]冬季,十月壬寅(初五),桓帝前往南方巡視。庚申(二十三日),抵達章陵。戊辰(疑誤),抵云夢,到達漢水水濱,返回,抵達新野。當(dāng)時,隨行的三公九卿和皇親國戚的車輛、馬匹以萬計,沿途向地方官府征發(fā)各種費用和差役,不可勝數(shù)。護駕從事桂陽人胡騰上書說:“天子本來沒有內(nèi)外之分,凡是皇帝所到之處,就是京城。我請求將荊州刺史比照司隸校尉,將我視同都官從事。”桓帝批準(zhǔn)。從此紀(jì)律肅然,沒有誰敢妄自擾亂郡縣官府。當(dāng)桓帝在南陽時,左右宦官親信都營私謀取奸利,桓帝不斷下詔,任命了很多人為郎。太尉楊秉上書說:“太微宮五帝座后,積聚著二十五星,名叫郎位。入則在宮中值宿,擔(dān)任警衛(wèi);出則在地方官府任職,牧守百姓。陛下應(yīng)該割舍不忍拒絕的恩惠,斷絕左右謀取奸利的道路。”桓帝這才不再頒布任命為郎的詔書。

[6]護羌校尉段擊當(dāng)煎羌,破之。

[6]護羌校尉段,率軍進擊當(dāng)煎羌民,將其擊破。

[7]十二月,辛丑,車駕還宮。

[7]十二月辛丑(初四),桓帝返回京都洛陽皇宮。

[8]中常侍汝陽侯唐衡、武原侯徐璜皆卒。

[8]中常侍汝陽侯唐衡、武原侯徐璜二人全都病故。

[9]初,侍中寇榮,恂之曾孫也,性矜潔,少所與,以此為權(quán)寵所疾。榮從兄子尚帝妹益陽長公主,帝又納其從孫女于后宮。左右益忌之,遂共陷以罪,與宗族免歸故郡,吏承望風(fēng)旨,持之浸急。榮恐不免,詣闕自訟。未至,刺史崐張敬追劾榮以擅去邊,有詔捕之。榮逃竄數(shù)年,會赦,不得除,積窮困,乃自亡命中上書曰:“陛下統(tǒng)天理物,作民父母,自生齒以上,咸蒙德澤;而臣兄弟獨以無辜,為專權(quán)之臣所見批抵,青蠅之人所共構(gòu)會,令陛下忽慈母之仁,發(fā)投杼之怒。殘諂之吏,張設(shè)機網(wǎng),并驅(qū)爭先,若赴仇敵,罰及死沒,髡剔墳?zāi)梗箛?yán)朝必加濫罰;是以不敢觸突天威而自竄山林,以俟陛下發(fā)神圣之聽,啟獨睹之明,救可濟之人,援沒溺之命。不意滯怒不為春夏息,淹恚不為歲時怠,遂馳使郵驛,布告遠(yuǎn)近,嚴(yán)文克剝,痛于霜雪,逐臣者窮人途,追臣者極車軌,雖楚購伍員,漢求季布,無以過也。臣遇罰以來,三赦再贖,無驗之罪,足以蠲除;而陛下疾臣愈深,有司咎臣甫力,止則見掃滅,行則為亡虜,茍生則為窮人,極死則為冤鬼,天廣而無以自覆,地厚而無以自載,蹈陸土而有沈淪之憂,遠(yuǎn)巖而有鎮(zhèn)壓之患。如臣犯元惡大憝,足以陳原野,備刀鋸,陛下當(dāng)班布臣之所坐,以解眾論之疑。臣思入國門,坐于肺石之上,使三槐九棘平臣之罪,而閶闔九重,陷阱步設(shè),舉趾觸罘,動行羅網(wǎng),無緣至萬乘之前,永無見信之期。悲夫,久生亦復(fù)何聊!蓋忠臣?xì)⑸硪越饩⒆託屆詫幱H怨,故大舜不避涂廩、浚井之難,申生不辭姬氏讒邪之謗;臣敢忘斯義,不自斃以解明朝之忿哉!乞以身塞責(zé),愿陛下丐兄弟死命,使臣一門頗有遺類,以崇陛下寬饒之惠。先死陳情,臨章泣血!”帝省章愈怒,遂誅榮,寇氏由是衰廢。

[9]起初,侍中寇榮,即寇恂的曾孫,性格矜持清高,很少跟人交往,因此遭到權(quán)貴的憎恨。寇榮堂兄的兒子娶桓帝的妹妹益陽長公主為妻,而桓帝又納寇榮的孫女作妃子,所以桓帝左右的宦官親信對寇榮愈發(fā)嫉妒,于是共同誣陷寇榮有罪。寇榮被免官,和宗族一道回到本郡。地方官吏根據(jù)朝廷權(quán)貴們的意旨,對寇榮加緊進行迫害。寇榮害怕不能免罪,就前往京都洛陽,準(zhǔn)備到宮門上書,為自己辯解。走到中途,幽州刺史張敬又以寇榮擅自離開邊郡住所為理由,追加彈劾他的內(nèi)容。桓帝下詔逮捕寇榮。寇榮逃亡流竄了好幾年,遇到實行大赦,也不能免罪,備受貧窮困苦,于是在逃亡中向桓帝上書說:“陛下統(tǒng)治天下,治理萬物,當(dāng)人民的父母,自長出牙齒的年齡以上的人民,都能得到陛下的恩德。然而,只有我們兄弟,本來無罪,卻遭到朝廷專權(quán)大臣的百般排擠,被蒼蠅一樣的讒佞小人陰謀陷害,以致陛下忽略了慈母的仁愛,跟曾參的母親一樣,誤信曾參殺人的傳聞,發(fā)出投梭的憤怒。殘暴諂媚的的執(zhí)法官吏,張開羅網(wǎng),設(shè)立陷阱,并駕齊驅(qū),爭先恐后,好似追趕仇敵一樣。刑罰甚至加到死人的尸體上,墳?zāi)挂脖荤P平。他們?yōu)榱吮硎境⒌膰?yán)明,必須濫加懲罰。所以,我不敢冒犯天威,而私自逃亡流竄深山老林,以等待陛下圣耳垂聽,神目明察,拯救可以濟度的人,援助將要淹死的生命。不料陛下的積怒并不因為春夏二季的降臨而平息,蓄恨也不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松懈,于是派出使者,奔馳于驛站之間,貼出布告,傳播遠(yuǎn)近,文辭苛刻,比霜雪還要嚴(yán)厲。追逐我的人走遍天下道路,緝拿我的官吏,布滿有車輛軌道的地方。即令是當(dāng)初楚國懸賞捉拿伍員,漢王朝懸賞捉拿季布,都沒有超過對我這樣嚴(yán)厲的追捕。我自從受到處罰以來,朝廷實行過三次大赦,又頒布過兩次可以用金錢粟米贖罪的詔令,我所犯的屬于沒有證據(jù)的罪,有足夠的理由被赦免。可是,陛下卻對我恨得更深,有關(guān)官吏追究我的罪過更加厲害。我如果停下來,就會被消滅,如果前進,就是逃亡的罪人。茍活則為無路可走的人,拼死則為含冤的鬼,蒼天遼闊,卻不能復(fù)蓋我;大地厚實,卻不能使我立足。腳踏陸地,而有被埋沒的憂患;遠(yuǎn)離巖石筑成的高墻,而有被高墻壓倒的危險。如果我犯了十惡不赦的大罪,完全應(yīng)該身受死刑,陳尸原野,那么,陛下應(yīng)當(dāng)公開宣布我的罪狀,以解除輿論的疑惑。我曾經(jīng)想進入京都洛陽的大門,坐在宮廷門外的赤色肺石上,讓三公九卿公正評判我的罪過。然而,皇宮之門緊閉九重,每走一步都是陷阱,舉足便觸犯法網(wǎng),挪步就遭陷害,我無法來到陛下面前,永遠(yuǎn)沒有獲得陛下相信的日子。真是可悲,我長久活下去,又還有什么意思!忠臣為了化解君王的憤怒而不惜殺身;孝子為了寧息雙親的怨恨而不惜殞命,所以虞舜不逃避刷抹倉房和穿井挖土的苦難,申生不逃避驪姬惡意的誹謗和陷害。我豈敢忘記這個道理,不自殺以化解圣明陛下的忿怒?我請求用我一個人來抵塞罪責(zé),愿陛下饒恕我兄弟的死罪,使我一家能留下后人,以顯示陛下寬厚的恩惠。臨死之前,向陛下陳訴苦情,面對奏章,淚盡泣血!”桓帝看到寇榮的奏章后,更加憤怒,于是誅殺寇榮。寇家從此衰敗。

八年(乙巳、165)

八年(乙巳,公元165年)

[1]春,正月,帝遣中常侍左之苦縣祠老子。

[1]春季,正月,桓帝派遣中常侍左前往苦縣祭祀老子。

[2]勃海王悝,素行險僻,多僭傲不法。北軍中候陳留史弼上封事曰:“臣聞帝王之于親戚,愛雖隆必示之以威,體雖貴必禁之以度,如是,和睦之道興,骨肉之恩遂矣。竊聞勃海王悝,外聚剽輕不逞之徒,內(nèi)荒酒樂,出入無常,所與群居,皆家之棄子,朝之斥臣,必有羊勝、伍被之變。州司不敢彈糾,傅相不能匡輔,陛下隆于友于,不忍遏絕,恐遂滋蔓,為害彌大。乞露臣奏,宣示百僚,平處其法。法決罪定,乃下不忍之詔;臣下固執(zhí),然后少有所許:如是,則圣朝無傷親之譏,勃海有享國之慶;不然,懼大獄將興矣。”上不聽。悝果謀為不道,有司請廢之,詔貶為癭陶王,食一縣。

[2]勃海王劉悝,行為一向邪惡,經(jīng)常超越本分,驕橫不法。北軍中候陳留人史弼向桓帝上呈密封的奏章說:“我聽說,帝王對于親戚,雖然愛得深厚,但一定要他們知道帝王的威嚴(yán);身份雖然尊貴,但一定要他們遵守國家的法令。必須如此,才能使上下和睦相處,骨肉之間的恩惠得以成全。我聽說勃海王劉悝在外集結(jié)一批強悍輕浮不得志的歹徒,在內(nèi)荒廢政務(wù),酗酒作樂,出入無常。整天和他住在一起的人,都是被家庭拋棄的浪子,朝廷廢黜的官吏,必然會發(fā)生羊勝、伍被那樣的變亂。州刺史府不敢彈劾糾察,王國傅、相不能匡正輔佐,陛下手足情深,不忍心加以阻止,恐怕會越來越滋長蔓延,為害更大。我請求將我的奏章向百官公布,公平地依法對他進行處理。等到判決定罪以后,陛下再頒布不忍懲罰的詔令,臣下堅持要對他進行處理,然后陛下再稍稍讓步。這樣,圣明朝廷就不會受到傷害親戚的譏諷,勃海國就能夠慶幸保全,不然的話,恐怕將會興起大獄。”桓帝不聽。劉悝果然圖謀反叛朝廷,有關(guān)官吏請求將他廢黜。桓帝下詔,將劉悝貶為癭陶王,只享有一個縣的食邑。

[3]丙申晦,日有食之。詔公、卿、校尉舉賢良方正。

[3]丙申晦(三十日),發(fā)生日食。桓帝下詔,命三公、九卿、校尉向朝廷推薦“賢良方正”人才。

[4]千秋萬歲殿火。

[4]千秋萬歲殿失火。

[5]中常侍侯覽兄參為益州刺史,殘暴貪婪,累臧億計。太尉楊秉奏檻車徵參,參于道自殺,閱其車重三百余兩,皆金銀錦帛。秉因奏曰:“臣案舊典,宦者本在給使省闥,司昏守夜;而今猥受過寵,執(zhí)政操權(quán),附會者因公褒舉,違忤者求事中傷,居法王公,富擬國家,飲食極肴膳,仆妾盈紈素。中常侍侯覽弟參,貪殘元惡,自取禍滅;覽顧知釁重,必有自疑之意,臣愚以為不宜復(fù)見親近。昔懿公刑邴之父,奪閻職之妻,而使二人參乘,卒有竹中之難。覽宜急屏斥,投畀有虎,若斯之人,非恩所宥,請免官送歸本郡。”書奏,尚書召對秉掾?qū)伲懼唬骸霸O(shè)官分職,各有司存。三公統(tǒng)外,御史察內(nèi);今越奏近官,經(jīng)典、漢制,何所依據(jù)?其開公具對!”秉使對曰:“《春秋傳》曰:‘除君之惡,唯力是視。’鄧通懈慢,申屠嘉召通詰責(zé),文帝從而請之。漢世故事,三公之職,無所不統(tǒng)。”尚書不能詰,帝不得已,竟免覽官。司隸校尉韓因奏左罪惡,及其兄太仆南鄉(xiāng)侯稱請托州郡,聚斂為奸,賓客放縱,侵犯吏民。、稱皆自殺。又奏中常侍具瑗兄沛相恭臧罪,征詣廷尉。瑗詣獄謝,上還東武侯印綬,詔貶為都鄉(xiāng)侯。超及璜、衡襲封者,并降為鄉(xiāng)侯,子弟分封者,悉奪爵土。劉普等貶為關(guān)內(nèi)侯,尹勛等亦皆奪爵。

[5]中常侍侯覽的弟弟侯參擔(dān)任益州刺史,殘暴貪婪,贓款累計多達一億。太尉楊秉進行彈劾,朝廷用囚車把侯參押解回京,侯參在途中自殺。查看他攜載物資的三百余輛車,裝的都是金銀和錦帛。因此,楊秉又上書彈劾說:“我查考朝廷舊有的典章制度,宦官本來只限于在皇宮內(nèi)聽候差遣,負(fù)責(zé)早晚看守門戶,而今卻大多倍受過份的寵信,掌握朝廷大權(quán)。凡是依附宦官的人,宦官就趁著朝廷征用人才時推薦他們做官;凡是違背和冒犯宦官的人,宦官便隨便找一個借口對他們進行中傷。宦官的居處效法王公,他們擁有的財富可與帝王相比,飲食極盡佳肴珍膳,奴仆侍妾都穿精致潔白的細(xì)絹。中常侍侯覽的弟弟侯參,是貪贓殘暴的首惡,自取災(zāi)禍和滅亡。侯覽深知罪惡深重,一定會自感疑懼不安,我愚昧地認(rèn)為,不應(yīng)該把侯覽再放在陛下左右。過去,齊懿公給崐邴的父親加刑,又奪去閻職的妻子,卻使他們二人陪同乘車,終于發(fā)生竹林中的大禍。因此,侯覽應(yīng)被急速斥退,投到豺狼虎豹群中。像這一類人,不能施行恩德寬恕罪行,請免除官職,送回本郡。”奏章呈上以后,尚書召來楊秉的屬吏,責(zé)問說:“朝廷設(shè)立官職,各有各的職責(zé)范圍。三公對外管理政務(wù),御史對內(nèi)監(jiān)察官吏。而今,三公超越的職責(zé)范圍,彈劾皇宮內(nèi)的宦官,無論是經(jīng)書典籍,還是漢朝制度,有什么根據(jù)?請公開作具體答復(fù)。”楊秉派遣的屬吏回答說:“《春秋左傳》上說:‘為君王排奸去惡,要使出全身的力量。’鄧通懈怠輕慢,申屠嘉召鄧通進行責(zé)問,漢文帝因而為鄧通說情。漢朝的傳統(tǒng)制度是,三公的職責(zé),沒有一件事情不可以過問。”尚書無法反駁。桓帝迫不得已,終于將侯覽免職。司隸校尉韓乘機彈劾左的罪惡,以及左的哥哥、南鄉(xiāng)侯左稱向州郡官府請托,搜刮財貨,作奸犯科,賓客放縱,侵犯官吏和百姓的罪過。左、左稱都自殺了。韓又彈劾中常侍具瑗的哥哥、沛國相具恭貪贓枉法。桓帝下令將具恭征召回京都洛陽,送到廷尉獄治罪。于是,具瑗也主動到廷尉獄認(rèn)罪,并向上交東武侯印信。桓帝下詔將具瑗貶封為都鄉(xiāng)侯。單超及徐璜、唐衡的封爵繼承人都被貶為鄉(xiāng)侯,子弟得到分封的,全部取消封爵和食邑。劉普等被貶為關(guān)內(nèi)侯,尹勛等也都被取消封爵。

[6]帝多內(nèi)寵,宮女至五六千人,及驅(qū)役從使復(fù)兼倍于此,而鄧后恃尊驕忌,與帝所幸郭貴人更相譖訴。癸亥,廢皇后鄧氏,送暴室,以憂死。河南尹鄧萬世、虎賁中郎將鄧會皆下獄誅。

[6]桓帝擁有許多后妃,宮女達到五六千人,其他供驅(qū)使的仆役,還是這個數(shù)目的兩倍。鄧皇后仗恃她的尊貴地位,驕傲忌妒,跟桓帝寵幸的郭貴人互相誣陷和控告。二月癸亥(二十七日),鄧皇后被廢,送往暴室監(jiān)禁。鄧皇后憂憤而死。河南尹鄧萬世、虎賁中郎將鄧會,都被逮捕下獄誅殺。

[7]護羌校尉段擊罕姐羌,破之。

[7]護羌校尉率軍進擊罕姐羌人部落,將其擊破。

[8]三月,辛巳,赦天下。

[8]三月辛巳(十六日),大赦天下。

[9]宛陵大姓羊元群罷北海郡,臧污狼藉;郡舍混軒有奇巧,亦載之以歸。河南尹李膺表按其罪;元群行賂宦官,膺竟反坐。單超弟遷為山陽太守,以罪系獄,廷尉馮緄考致其死;中官相黨,共飛章誣緄以罪。中常侍蘇康、管霸,固天下良田美業(yè),州郡不敢詰,大司農(nóng)劉移書所在,依科品沒入之;帝大怒,與膺、緄俱輸作左校。

[9]宛陵縣的大族羊元群,在北海郡太守任上被罷免。他貪贓枉法,聲名狼藉,郡府中廁所里裝有精巧的設(shè)備,都被他載運回家。河南尹李膺向朝廷上表,請求審查和驗問羊元群的罪行。羊元群向宦官們行賄,李膺竟被宦官們指控為誣告,遭受“反坐”之罪。單超的弟弟單遷擔(dān)任山陽郡太守,因為犯法被囚禁在監(jiān)獄,廷尉馮緄將他拷打下致死。于是宦官們互相結(jié)黨,共同起草匿名信,誣告馮緄有罪。中常侍蘇康、管霸用賤價強買天下良田美業(yè),州郡官府不敢責(zé)問,大司農(nóng)劉向當(dāng)?shù)匕l(fā)送公文,依照法令,予以沒收。桓帝大為震怒,下令把劉和李膺、馮緄,都一道送往左校營,罰服苦役。

[10]夏,四月,甲寅,安陵園寢火。

[10]夏季,四月甲寅(十九日),西漢惠帝陵園安陵寢殿失火。

[11]丁巳,詔壞郡國諸淫祀,特留雒陽王渙、密縣卓茂二祠。

[11]丁巳(二十二日),桓帝下詔,命各郡各封國拆除濫設(shè)的祠廟,僅準(zhǔn)許保留京都洛陽王渙和密縣卓茂這兩處祠廟。

[12]五月,丙戌,太尉楊秉薨。秉為人,清白寡欲,嘗稱“我有三不惑:酒、色、財也。”

[12]五月丙戌(二十二日),太尉楊秉去世。楊秉為人清白,欲望很少,曾經(jīng)自稱“我有三不惑:美酒、女色、錢財。”

秉既沒,所舉賢良廣陵劉瑜乃至京師上書言:“中官不當(dāng)比肩裂土,競立胤嗣,繼體傳爵。又,嬖女充積,冗食空宮,傷生費國。又,第舍增多,窮極奇巧,掘山攻石,促以嚴(yán)刑。州郡官府,各自考事,奸情賕賂,皆為吏餌。民愁郁結(jié),起入賊黨,宮輒興兵誅討其罪,貧困之民,或有賣其首級以要酬賞,父兄相代殘身,妻孥相視分裂。又,陛下好微行近習(xí)之家,私幸宦者之舍,賓客市買,熏灼道路,因此暴縱,無所不容。惟陛下開廣諫道,博觀前古,遠(yuǎn)佞崐邪之人,放鄭、衛(wèi)之聲,則政致和平,德感祥風(fēng)矣。”詔特召瑜問災(zāi)咎之徵。執(zhí)政者欲令瑜依違其辭,乃更策以他事,瑜復(fù)悉心對八千余言,有切于前。拜為議郎。

楊秉去世后,他所推薦的賢良、廣陵人劉瑜前往京都洛陽上書說:“宦官不應(yīng)當(dāng)都裂土分封,競相選立養(yǎng)子,繼承他們的爵位。而美女充斥,無事坐食空宮,不但傷害民生,而且耗費國家財富。還有,宅第巨舍不斷增多,式樣極其奇異精巧,用嚴(yán)刑峻法催逼人民營造。州郡宮府,各審各的官司,為非作惡的人利用賄賂買通官吏,逍遙法外。人民愁苦憂悶,有冤無處伸訴,被迫加入了盜賊之黨,官府就征調(diào)軍隊,討伐他們的罪行。貧困的人民,有的甚至出賣自己的人頭,去向官府領(lǐng)取懸賞,父親和兄長互相替代殺身,妻子和兒女眼看著親人死去。陛下又喜好微服出行到左右親近的人家里,私自到宦官的住宅,使他們的賓客到處兜售這些消息,把整個道路弄得烏煙瘴氣,他們因此兇暴驕縱,無所不用其極。請陛下廣開言路,聽取臣下的規(guī)勸和進諫,多多觀察上古的經(jīng)驗和教訓(xùn),疏遠(yuǎn)奸佞邪惡的人,不聽鄭國、衛(wèi)國的淫蕩音樂,則政治達到和平,恩德普降天下,吉祥的和風(fēng)自然來臨。”桓帝下詔,特召劉瑜,向他詢問災(zāi)異的跡象和預(yù)兆。掌握朝政大權(quán)的官員想讓劉瑜在回答時含糊其辭,于是改問別的事情。可是劉瑜再次盡心回奏,共八千余言,言辭比從前的上書更為激烈。桓帝任命他為議郎。

[13]荊州兵朱蓋等叛,與桂陽賊胡蘭等復(fù)攻桂陽,太守任胤棄城走,賊眾遂至數(shù)萬。轉(zhuǎn)攻零陵,太守下邳陳球固守拒之。零陵下濕,編木為城,郡中惶恐。掾史白球遣家避難,球怒曰:“太守分國虎符,受任一邦,豈顧妻孥而沮國威乎!復(fù)言者斬!”乃弦大木為弓,羽矛為矢,引機發(fā)之,多所殺傷。賊激流灌城,球輒于內(nèi)因地勢,反決水淹賊,相拒十余日不能下。時度尚征還京師,詔以尚為中郎將,率步騎二萬余人救球,發(fā)諸郡兵并勢討擊,大破之,斬蘭等首三千余級,復(fù)以尚為荊州刺史。蒼梧太守張敘為賊所執(zhí),及任胤皆征棄市。胡蘭余黨南走蒼梧,交趾刺史張磐擊破之,賊復(fù)還入荊州界。度尚懼為己負(fù),乃偽上言蒼梧賊入荊州界,于是征磐下廷尉。辭狀未正,會赦見原,磐不肯出獄,方更牢持械節(jié)。獄吏謂磐曰:“天恩曠然,而君不出,可乎?”磐曰:“磐備位方伯,為尚所枉,受罪牢獄。夫事有虛實,法有是非,磐實不辜,赦無所除;如忍以茍免,永受侵辱之恥,生為惡吏,死為敝鬼。乞傳尚詣廷尉,面對曲直,足明真?zhèn)巍I胁徽髡撸吐窆抢螜懀K不虛出,望塵受枉!”廷尉以其狀上,詔書征尚,到廷尉,辭窮,受罪,以先有功得原。

[13]荊州士兵朱蓋等反叛,和桂陽郡賊帥胡蘭等,再次攻打桂陽城。太守任胤充城逃走,盜賊的人數(shù)于是多達數(shù)萬。轉(zhuǎn)而攻打零陵郡,零陵郡太守下邳人陳球堅決進行守御和抵抗。因零陵地勢低洼,十分潮濕,城墻是用木頭編筑而成的,所以城中的人們恐慌不安。太守府的屬吏建議陳球把家屬送走避難,陳球大怒說:“我身為太守,掌握國家的兵符,負(fù)責(zé)一郡的安全,豈可以為了自己的妻子和兒女而敗壞國家的聲威呢?有再說這種話的人,處斬!”于是,用大木制造弓弦,在矛上粘上羽毛當(dāng)箭,用機械發(fā)射,殺傷不少的盜賊。盜賊又堵塞河流,引水灌城,陳球在城內(nèi),隨即順著地勢,反過來決水去淹盜賊,抵抗了十余天,盜賊無法攻破。這時,正遇上度尚被調(diào)回京都洛陽,桓帝下詔,任命他為中郎將,并率領(lǐng)步兵和騎兵共二萬余人,南下援救陳球。度尚征發(fā)各郡的地方軍隊,聯(lián)合進行討伐,大破朱蓋、胡蘭等叛軍,斬殺胡蘭等三千余人。朝廷重新任命度尚為荊州刺史。蒼梧郡太守張敘曾被盜賊軍隊俘虜,他和桂陽郡太守任胤都被召回京都洛陽,在街市斬首示眾。胡蘭的殘余部眾南逃到蒼梧郡,交趾刺史張磐將其擊破,盜賊又重新返回荊州境內(nèi),荊州刺史度尚害怕成為自己的過失,于是上書謊稱蒼梧郡盜賊進入荊州境界。于是朝廷將張磐征召回京都洛陽,囚入廷尉獄。供辭和罪狀尚未確定,正遇上大赦而被免罪,可是張磐不肯出獄,而將所帶刑具的接合處加固。獄吏對張磐說:“皇恩浩蕩,而你不肯出獄,能這樣做嗎?”張磐回答說:“我身為一州的地方長官,被度尚誣告,投入監(jiān)獄,備受苦刑。事情應(yīng)該分清虛假和真實,法律應(yīng)該辨明誰是誰非。我確實沒有犯罪,赦罪之令與我無干。如果我忍氣吞聲,只求免除眼前的痛苦,卻要遭受永遠(yuǎn)的恥辱,活著是惡吏,死后是惡鬼。我請求用傳車將度尚征召到廷尉獄,當(dāng)面對質(zhì),一定可以辨明真假。如果不準(zhǔn)許征召度尚,我將把骨頭埋葬在監(jiān)獄之中,始終不能背著虛假的罪名出獄,蒙受飛來的冤枉。崐”廷尉將上述情況報告給桓帝,桓帝下詔,將度尚征召回京,到廷尉獄和張磐對質(zhì)。度尚理屈辭窮,本應(yīng)治罪。但因他先前有功勞,免予懲處。

[14]閏月,甲午,南宮朔平署火。

[14]閏月甲午(初一),南宮北門朔平署失火。

[15]段擊破西羌,進兵窮追,展轉(zhuǎn)山谷間,自春及秋,無日不戰(zhàn),虜遂敗散,凡斬首二萬三千級,獲生口數(shù)萬人,降者萬余落。封都鄉(xiāng)侯。

[15]段率軍擊破西羌,乘勝窮追,轉(zhuǎn)戰(zhàn)山谷之間,從春季直到秋季,沒有一天不戰(zhàn)斗,反叛的羌民終于潰敗和逃散,共計斬殺二萬三千人,俘虜數(shù)萬人,投降的有一萬余落。朝廷封段為都鄉(xiāng)侯。

[16]秋,七月,以太中大夫陳蕃為太尉。蕃讓于太常胡廣、議郎王暢、弛刑徒李膺,帝不許。

[16]秋季,七月,擢升太中大夫陳蕃為太尉。陳蕃先后提出,將太尉之位讓給太常胡廣、議郎王暢和弛刑徒李膺,桓帝沒有批準(zhǔn)。

暢,龔之子也;嘗為南陽太守,疾其多貴戚豪族,下車,奮厲威猛,大姓有犯,或使吏發(fā)屋伐樹,堙井夷灶。功曹張敞奏記諫曰:“文翁、召父、卓茂之徒,皆以溫厚為政,流聞后世。發(fā)屋伐樹,將為嚴(yán)烈,雖欲懲惡,難以聞遠(yuǎn)。郡為舊都,侯甸之國,園廟出于章陵,三后生自新野,自中興以來,功臣將相,繼世而隆。愚以為懇懇用刑,不如行恩;孳孳求奸,未若禮賢。舜舉皋陶,不仁者遠(yuǎn),化人在德,不在用刑。”暢深納其言,更崇寬政,教化大行。

王暢是王龔的兒子,曾擔(dān)任過南陽郡的太守。他痛恨南陽郡有許多的皇親國戚和豪門大族,所以到職以后雷厲風(fēng)行,遇到有大姓人家犯法,便派官吏摧毀他們的家宅房屋,砍伐樹木,填平水井,鏟平廚房爐灶。功曹張敞向他上書勸阻說:“文翁、召父、卓茂等人,都是因為為政溫和寬厚,從而流芳后世。摧毀家宅房屋,砍伐樹木,實在太嚴(yán)厲酷烈,雖然是為了懲治奸惡,可是效果難以長久。南陽郡原是古都,又在京都洛陽千里的范圍之內(nèi),皇帝祖先的陵園就在章陵,三位皇后都出生于新野,自從光武帝中興以來,功臣將相,一代接著一代崛起。我愚昧地認(rèn)為,與其急切地用刑,不如推行恩德;與其孜孜不倦地去緝拿奸惡之徒,不如禮敬賢能。虞舜推薦皋陶,邪惡的人自然遠(yuǎn)離。教化人民,靠的是恩德,不是靠嚴(yán)刑峻法。”王暢誠懇地接受了他的建議,改為崇尚寬厚為政,使教化得以普遍推行。

[17]八月,戊辰,初令郡國有田者畝斂稅錢。

[17]八月戊辰(初六),首次命令各郡、各封國,對有田者以畝為單位征收賦稅。

[18]九月,丁未,京師地震。

[18]九月丁未(十五日),京都洛陽發(fā)生地震。

[19]冬,十月,司空周景免;以太常劉茂為司空。茂,愷之子也。

[19]冬季,十月,司空同景被免官,擢升太常劉茂為司空。劉茂是劉愷的兒子。

[20]郎中竇武,融之玄孫也,有女為貴人。采女田圣有寵于帝,帝將立之為后。司隸校尉應(yīng)奉上書曰:“母后之重,興廢所因;漢立飛燕,胤禮泯絕。宜思《關(guān)雎》之所求,遠(yuǎn)五禁這所忌。”太尉陳蕃亦以田氏卑微,竇族良家,爭之甚固。帝不得已,辛巳,立竇貴人為皇后,拜武為特進、城門校尉,封槐里侯。

[20]郎中竇武是竇融的玄孫,他的女兒是桓帝的貴人。采女田圣受到桓帝的寵愛,桓帝打算立田圣為皇后。司隸校尉應(yīng)奉上書說:“皇后的地位非常重要,關(guān)系著國家的興廢。漢朝曾立趙飛燕為皇后,使后嗣斷絕。陛下選立皇后,應(yīng)該想到《關(guān)雎》篇中的追求,而疏遠(yuǎn)五種禁忌。”太尉陳蕃也認(rèn)為田圣出身卑微,而竇姓家族卻是良家,并為此竭力爭辯。桓帝不得已,于辛巳日(二十日),立竇貴人為皇后,擢升竇武為特進、城門校尉,封為槐里侯。

[21]十一月,壬子,黃門北寺火。

[21]十一月壬子(二十一日),黃門北寺失火。

[22]陳蕃數(shù)言李膺、馮緄、劉之枉,請加原宥,升之爵任,言及反覆,誠辭懇切,以至流涕;帝不聽。應(yīng)奉上疏曰:“夫忠賢武將,國之心膂。竊見左校弛刑徒馮緄、劉、李膺等,誅舉邪臣,肆之以法;陛下既不聽察,而猥受譖訴,遂令忠臣同元惡,自春迄冬,不蒙降恕,遐邇觀聽,為之嘆息。夫崐立政之要,記功忘失;是以武帝舍安國于徒中,宣帝征張敞于亡命。緄前討蠻荊,均吉甫之功;數(shù)臨督司,有不吐茹之節(jié);膺著威幽、并,遺愛度遼。今三垂蠢動,王旅未振,乞原膺等,以備不虞。”書奏,乃悉免其刑。久之,李膺復(fù)拜司隸校尉。時小黃門張讓弟朔為野王令,貪殘無道,畏膺威嚴(yán),逃還京師,匿于兄家合柱中。膺知其狀,率吏卒破柱取朔,付雒陽獄,受辭畢,即殺之。讓訴冤于帝,帝召膺,詰以不先請便加誅之意。對曰:“昔仲尼為魯司寇,七日而誅少正卯。今臣到官已積一旬,私懼以稽留為,不意獲速疾之罪。誠自知釁責(zé),死不旋踵,特乞留五日,克殄元惡,退就鼎鑊,始生之愿也。”帝無復(fù)言,顧謂讓曰:“此汝弟之罪,司隸何!”乃遣出。自此諸黃門、常侍皆鞠躬屏氣,休沐不敢出宮省。帝怪問其故,并叩頭泣曰:“畏李校尉。”時朝廷日亂,綱紀(jì)頹,而膺獨持風(fēng)裁,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云。

[22]太尉陳蕃多次向桓帝陳訴李膺、馮緄、劉所遭受的冤枉,請求加以原諒,恢復(fù)官職。再三請求,言辭懇切,甚至流淚,但桓帝不肯接受。應(yīng)奉上書說:“忠臣良將,是國家的心腹和脊梁。我認(rèn)為,左校營弛刑徒馮緄、劉、李膺等人誅殺和彈劾奸臣,完全符合國家法令。陛下既不聽取他們的陳述,調(diào)查了解事情的真相,卻輕信別人的誣告,結(jié)果使忠臣良將跟大奸大惡同罪,自春季直到冬季,仍然不能蒙受寬恕。遠(yuǎn)近的人們看到和聽到后,無不為之嘆息。處理政事的關(guān)鍵在于,要記住臣下的功勞,忘掉他們的過失。所以,漢武帝從囚徒中選拔韓安國,宣帝從逃亡犯中征召張敞。馮緄從前討伐荊州的叛蠻,曾有和吉甫同等的功勞。劉曾多次主持司法,有不畏懼強暴和不欺侮柔弱的氣節(jié)。李膺的聲威震動幽州、并州,在北疆留下仁愛。而今,三面的邊陲都有戰(zhàn)事,而朝廷的軍隊又都沒有班師回京,請求陛下寬赦李膺等人,以備發(fā)生意料不到的變化。”奏章呈上,桓帝這才下令免除三人全部的刑罰。過了很久,李膺被重新任命為司隸校尉。當(dāng)時小黃門張讓的弟弟張朔擔(dān)任野王縣的縣令,貪污殘暴,沒有德政,因為畏懼李膺的嚴(yán)厲,逃回京都洛陽,躲在他哥哥張讓家的合柱中。李膺得知這個情況以后,率領(lǐng)吏卒破開合柱,將張朔逮捕,交付洛陽監(jiān)獄,聽完供詞,立即處決。張讓向桓帝訴冤,桓帝召見李膺,責(zé)問他為什么不先請求批準(zhǔn)就加以誅殺。李膺回答說:“從前孔子擔(dān)任魯國的大司寇,七天便把少正卯處決,而今我到職已經(jīng)十天,害怕因拖延時間而獲罪,想不到竟會因行動太快而獲罪。我深知自己罪責(zé)嚴(yán)重,死在眼前,特地向陛下請求,讓我再在職位上停留五天,一定拿獲元兇歸案,然后再受烹刑,這才是我的愿望。”桓帝不再說話,回過頭來對張讓說:“這都是你弟弟的罪,司隸校尉有什么過失?”于是,命李膺退出。從此,所有的黃門、中常侍,都謹(jǐn)慎恭敬,不敢大聲呼吸,甚至連休假日也不敢出宮。桓帝覺得很奇怪,問他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大家一齊叩頭哭泣說:“我們害怕司隸校尉李膺。”當(dāng)時,朝廷的政治,一天比一天混亂,法度崩塌破壞,然而,只有李膺仍然維護朝綱,執(zhí)法裁奪,因此聲望一天比一天高,凡是讀書的士人,能夠被他容納或接見的,都稱之為“登龍門”。

[23]東海相劉寬為尚書令。寬,崎之子也,歷典三郡,溫仁多恕,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吏民有過,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終不加苦。每見父老,慰以農(nóng)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訓(xùn),人皆悅而化之。

[23]朝廷征召東海國相劉寬擔(dān)任尚書令。劉寬是劉崎的兒子。他先后擔(dān)任過三個郡的太守,溫和仁愛,多行寬恕,即令是時間再匆促,也從來沒有疾言厲色過。凡是官吏和人民犯了錯誤,只用蒲草做的鞭子抽打,使對方精神上感到羞辱而已,始終不肯給對方增加肉體上的痛苦。每次延見地方父老,總是鼓勵他們努力從事農(nóng)耕。遇到年輕人,則訓(xùn)勉他們孝順父母,友愛兄弟。人們都很高興地接受他的教化。

九年(丙午、166)

九年(丙午,公元166年)

[1]春,正月,辛卯朔,日有食之。詔公卿、郡國舉至孝。太常趙典所舉荀爽對策曰:“昔者圣人建天地之中而謂之禮,眾禮之中,昏禮為首。陽性純而能施,陰體順而能化,以禮濟樂,節(jié)宣其氣,故能豐子孫之詳,致老壽之福。及三代之季,淫而無節(jié),陽竭于上,陰隔于下,故周公之戒曰:‘時亦罔或克壽。’《傳》曰:‘趾適屨,孰云其愚,何與斯人,追欲喪軀。’誠可痛也崐。臣竊聞后宮采女五六千人,從官、侍使復(fù)在其外,空賦不辜之民,以供無用之女,百姓窮困于外,陰陽隔塞于內(nèi),故感動和氣,災(zāi)異屢臻。臣愚以為諸未幸御者,一皆遣出,使成妃合,此誠國家之大福也。”詔拜郎中。

[1]春季,正月辛卯朔(初一),發(fā)生日食。桓帝下詔,命三公、九卿、各郡、各封國向朝廷推薦“至孝”人才。太常趙典推薦的孝廉荀爽在考試卷上回答說:“過去,圣人采集天地間的法則稱之為禮。在各種禮之中,婚禮是第一位。陽性剛純而能施舍,陰體柔順而能消化。用禮來節(jié)制歡樂,調(diào)和生氣,所以,既能得到子孫繁衍的吉利,又能享受到延年益壽的幸福。可是,等到夏、商、周三代的末世,君王yín亂,沒有節(jié)制,陽氣在上面枯竭,陰氣在下面阻隔,所以,周公告誡說:‘有時候,也會減少壽命。’經(jīng)傳上說:‘有人腳大鞋小,為了能夠穿鞋,不惜截掉腳趾,誰說他蠢?還有比他更蠢的人,為了追求淫欲,甚至不惜喪失自己的生命。’實在令人悲痛。我聽說皇宮之中,采女竟有五六千人之多,而侍從的女官、宮女還不在此限。徒然賦斂無辜的人民,來供養(yǎng)無用的女子,百姓在外面貧窮困苦,陰陽在皇宮里面隔絕,所以,沖擊了和諧之氣,天象才不斷發(fā)生變異。我愚昧地認(rèn)為,應(yīng)將那些沒有被陛下召幸過的女子,一律都遣出皇宮,使她們婚配,這確實是國家的大福。”桓帝下詔,任命荀爽為郎中。

[2]司隸、豫州饑,死者什四五,至有滅戶者。

[2]司隸、豫州發(fā)生饑荒,餓死的人有十分之四五,有的家庭甚至沒有留下一個人。

[3]詔征張奐為大司農(nóng),復(fù)以皇甫規(guī)代為度遼將軍。規(guī)自以為連在大位,欲求退避,數(shù)上病,不見聽。會友人喪至,規(guī)越界迎之,因令客密告并州刺史胡芳,言規(guī)擅遠(yuǎn)軍營,當(dāng)急舉奏。芳曰:“威明欲避第仕涂,故激發(fā)我耳。吾當(dāng)為朝廷愛才,何能申此子計邪!”遂無所問。

[3]桓帝下詔,征召張奐,任命他為大司農(nóng),重新任命皇甫規(guī)接替張奐擔(dān)任度遼將軍。皇甫規(guī)因自己一連擔(dān)任高官職位,為了謀求退避,不斷上書稱病,要求辭職,朝廷都不批準(zhǔn)。正好有朋友靈柩運回故鄉(xiāng)安葬,皇甫規(guī)越過轄區(qū)邊界迎接,然后派他的賓客秘密告訴并州刺史胡芳,指控皇甫規(guī)擅自遠(yuǎn)離軍營,應(yīng)當(dāng)緊急向朝廷檢舉彈劾。胡芳說:“皇甫規(guī)為了想早日脫離官場,所以,對我采取這種激將法。我應(yīng)該為朝廷愛惜人才,不能中他的計。”便不聞不問。

[4]夏,四月,濟陰、東郡、濟北、平原河水清。

[4]夏季,四月,濟陰郡、東郡、濟北國、平原郡等地黃河河水澄清。

[5]司徒許栩免;五月,以太常胡廣為司徒。

[5]司徒許栩被免官。五月,擢升太常胡廣為司徒。

[6]庚午,上親祠老子于濯龍宮,以文為壇飾,淳金扣器,設(shè)華蓋之坐,用郊天樂。

[6]庚午(疑誤),桓帝在濯龍宮親自祭祀老子。祭壇用西方夷族紡織的毛氈裝飾,陳列純金鑲邊的祭器,座位上設(shè)置豪華的傘蓋,演奏郊外祭天時的樂曲。

[7]鮮卑聞張奐去,招結(jié)南匈奴及烏桓同叛。六月,南匈奴、烏桓、鮮卑數(shù)道入塞,寇掠緣邊九郡。秋七月,鮮卑復(fù)入塞,誘引東羌與共盟詛。于是上郡沈氐、安定先零諸種共寇武威、張掖,緣邊大被其毒。詔復(fù)以張負(fù)為護匈奴中郎將,以九卿秩督幽、并、涼三州及度遼、烏桓二營,兼察刺史、二千石能否。

[7]鮮卑聽說張奐被調(diào)回京都洛陽,于是召集南匈奴和烏桓一齊起兵反叛。六月,南匈奴、烏桓、鮮卑分兵數(shù)路,攻入邊塞,劫掠沿邊九郡。秋季,七月,鮮卑再次攻入邊塞,引誘東羌部落共同盟誓。于是上郡的沈氐、安定郡的先零等部羌民聯(lián)合攻打武威郡、張掖郡,使沿邊的郡縣深受其害。桓帝下詔,重新任命張奐為護匈奴中郎將,領(lǐng)取和九卿同等的薪俸,督察幽、并、涼三州和度遼將軍、護烏桓校尉兩營的軍事,兼負(fù)責(zé)考核州刺史和郡太守的政績。

[8]初,帝為蠡吾侯,受學(xué)于甘陵周福,及即位,擢福為尚書。時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當(dāng)朝,鄉(xiāng)人為之謠曰:“天下規(guī)矩,房伯武;因師獲印,周仲進。”二家賓客,互相譏揣,遂各樹朋徒,漸成尤隙。由是甘陵有南北部,黨人之議自此始矣。

[8]起初,當(dāng)桓帝還是蠡吾侯的時候,曾經(jīng)跟著甘陵國人周福讀過書。等崐到他當(dāng)了皇帝以后,擢升周福擔(dān)任尚書。當(dāng)時,和周福同郡的河南尹房植,在朝廷也很有名望。于是,鄉(xiāng)里的人編了一首歌謠說:“天下為人言行正派,有房植;靠當(dāng)老師做官,有周福。”兩家的賓客,互相譏笑和攻擊,于是各人樹立自己的黨羽和門徒,逐漸結(jié)成怨仇。因此,甘陵國的士人便分為南北兩個部黨,對黨人的議論從此開始。

汝南太守宗資以范滂為攻曹,南陽太守成以岑為功曹,皆委心聽任,使之褒善糾違,肅清朝府。滂尤剛勁,疾惡如讎。滂甥李頌,素?zé)o行,中常侍唐衡以屬資,資用為吏;滂寢而不召。資遷怒,捶書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今日寧受笞而死,滂不可違。”資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怨之。于是二郡為謠曰:“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陽宗資主畫諾;南陽太守岑公孝,弘農(nóng)成但坐嘯。”

汝南郡太守宗資任命范滂為功曹,南陽郡太守成任命岑為功曹,都非常信任,讓他們獎勵善良,懲罰邪惡,整頓和澄清太守府的吏治。范滂尤其剛毅強勁,看見罪惡猶如見到仇敵。范滂的外甥李頌一向沒有德行,中常侍唐衡將他托付給汝南郡太守宗資,宗資任用李頌為吏,范滂卻將公文擱置案頭,不肯召見。宗資遷怒他人,捶打書佐朱零。朱零抬頭對宗資說:“這是范滂剛正的決斷,今天我寧愿被笞打而死,也不違背范滂的決定。”宗資方才作罷。郡太守府中的中級官吏以下無不怨恨。于是,兩郡就傳出諷刺性的謠言說:“汝南郡的太守是范滂,南陽郡人宗資只不過負(fù)責(zé)在文書上簽字。南陽郡的太守是岑,弘農(nóng)郡人成只是閑坐著吟詠。”

太學(xué)諸生三萬余人,郭泰及潁川賈彪為其冠,與李膺、陳蕃、王暢更相褒重。學(xué)中語曰:“天下模楷,李元禮;不畏強御,陳仲舉;天下俊秀,王叔茂。”于是中外承風(fēng),競以臧否相尚,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貶議,屣履到門。

太學(xué)學(xué)生共有三萬余人,郭泰和潁川郡人賈彪是他們的首領(lǐng)。他倆和李膺、陳蕃、王暢互相褒揚標(biāo)榜。學(xué)生中間流行這樣一句贊美他們的話:“天下楷模是李膺,不怕強梁橫暴是陳蕃,天下才智出眾是王暢。”于是朝廷內(nèi)外受這樣的風(fēng)氣影響,競相以品評朝政的善惡得失為時尚,自三公九卿以下的朝廷大臣,無不害怕受到這種輿論的譴責(zé)和非議,都爭先恐后地登門和他們結(jié)交。

宛有富賈張泛者,與后宮有親,又善雕鏤玩好之物,頗以賂遺中官,以此得顯位,用勢縱橫。岑與賊曹史張牧勸成收捕泛等;既而遇赦,竟誅之,并收其宗族賓客,殺二百余人,后乃奏聞。小黃門晉陽趙津,貪暴放恣,為一縣巨患。太原太守平原劉使郡吏王允討捕,亦于赦后殺之。于是中常侍侯覽使張泛妻上書訟冤,宦者因緣譖訴、。帝大怒,征、,皆下獄。有司承旨,奏、罪當(dāng)棄市。

宛縣有一位富商名叫張泛,他和皇宮的某一位妃子沾點親戚,而又善于雕刻供人賞玩嗜好的物品,經(jīng)常不斷地送給宦官作禮物,因此,在地方上很有地位,仗恃權(quán)勢橫行霸道。岑和賊曹史張牧說服太守成,將張泛等人逮捕。不久遇著朝廷頒布大赦令,成竟然不顧,將張泛誅殺,并收捕他的宗族和賓客共二百余人,全部處死,事后方才奏報朝廷。小黃門晉陽縣人趙津,貪污殘暴,驕縱恣肆,成了全縣的大禍害。太原郡太守平原郡人劉,派遣郡吏王允將趙津逮捕,也是在朝廷頌布赦令之后,將趙津誅殺。于是中常侍侯覽指使張泛的妻子,向朝廷上書替張泛鳴冤,宦官又趁著這個機會,誣陷成和劉。桓帝勃然大怒,將成、劉二人征召回京都洛陽,囚禁監(jiān)獄。有關(guān)官吏秉承宦官的意旨,彈劾成、劉罪大惡極,應(yīng)當(dāng)綁赴市場,斬首示眾。

山陽太守翟超以郡人張儉為東部督郵。侯覽家在防東,殘暴百姓;覽喪母還家,大起塋冢。儉舉奏覽罪,而覽伺候遮,章竟不上。儉遂破覽冢宅,藉沒資財,具奏其狀,復(fù)不得御。徐璜兄子宣為下邳令,暴虐尤甚。嘗求故汝南太守李女不能得,遂將吏卒至家,載其女歸,戲射殺之。東海相汝南黃浮聞之,收宣家屬,無少長,悉考之。掾史以下固爭,浮曰:“徐宣國賊,今日殺之,明日坐死,足以瞑目矣!”即案宣罪棄市,暴其尸。于是宦官訴冤于帝,帝大怒,超、浮并坐髡鉗,輸作左校。

山陽郡太守翟超任命該郡人張儉擔(dān)任東部督郵。中常侍侯覽家在防東縣,殘害百姓。侯覽母親病故時,他回到家鄉(xiāng)興建高大的墳?zāi)埂垉€向朝廷上書,彈劾侯覽的罪行,然而侯覽伺機攔截張儉的奏章,使奏章無法呈送到皇帝面前。于是張儉便摧毀侯覽的墳?zāi)购妥≌瑳]收所有的家貲和財產(chǎn),再詳細(xì)奏報侯崐覽的罪狀。奏章仍然不能上達。中常侍徐璜的侄兒徐宣,擔(dān)任下邳縣令,更加殘暴酷虐。他曾經(jīng)要求娶前汝南郡太守李的女兒為妻,因為沒有得到手,就率領(lǐng)吏卒沖進李家里,將李的女兒搶回自己家中,以箭射女作為游戲,將她殺死。東海國宰相汝南郡人黃浮聽說這件事后,逮捕徐宣和他的家屬,不分男女老幼,一律用嚴(yán)刑拷問。掾史以下的屬吏竭力勸阻,黃浮說:“徐宣是國家的蟊賊,今天殺掉他,明天我坐罪抵命,死也瞑目。”立即判處將徐宣綁赴市場斬首,尸體示眾。于是宦官向桓帝控訴,桓帝勃然大怒,翟超、黃浮兩人都被坐罪,判處髡刑,并送往左校營罰服苦役。

太尉陳蕃、司空劉茂共諫,請、、超、浮等罪;帝不悅。有司劾奏之,茂不敢復(fù)言。蕃乃獨上疏曰:“今寇賊在外,四支之疾;內(nèi)政不理,心腹之患。臣寢不能寐,食不能飽,實憂左右日親,忠言日疏,內(nèi)患漸積,外難方深。陛下超從列侯,繼承天位,小家畜產(chǎn)百萬之資,子孫尚恥愧失其先業(yè),況乃產(chǎn)兼天下,受之先帝,而欲懈怠以自輕忽乎!誠不愛已,不當(dāng)念先帝得之勤苦邪!前梁氏五侯,毒遍海內(nèi),天啟圣意,收而戮之。天下之議,冀當(dāng)小平;明鑒未遠(yuǎn),覆車如昨,而近習(xí)之權(quán),復(fù)相扇結(jié)。小黃門趙津、大猾張泛等,肆行貪虐,奸媚左右。前太原太守劉、南陽太守成糾而戮之,雖言赦后不當(dāng)誅殺,原其誠心,在乎去惡,至于陛下,有何!而小人道長,熒惑圣聽,遂使天威為之發(fā)怒,必加刑譴,巳為過甚,況乃重罰令伏歐刀乎!又,前山陽太守翟超、東海相黃浮,奉公不橈,疾惡如讎,超沒侯覽財物,浮誅徐宣之罪,并蒙刑坐,不逢赦恕。覽之從橫,沒財巳幸;宣犯釁過,死有余辜。昔丞相申屠嘉召責(zé)鄧通,雒陽令董宣折辱公主,而文帝從而請之,光武加以重賞,未聞二臣有專命之誅。而今左右群豎,惡傷黨類,妄相交構(gòu),致此刑譴,聞臣是言,當(dāng)復(fù)唬訴。陛下深宜割塞近習(xí)與政之源,引納尚書朝省之士,簡練清高,斥黜佞邪。如是天和于上,地洽于下,休禎符瑞,豈遠(yuǎn)乎哉!”帝不納。宦官由此疾蕃彌甚,選舉奏議,輒以中詔譴卻,長史以下多至抵罪,猶以蕃名臣,不敢加害。

太尉陳蕃和司空劉茂聯(lián)名上書勸說桓帝,請求赦免成、劉、翟超、黃浮等人的罪,桓帝很不高興。于是有關(guān)官吏便對陳蕃和劉茂進行彈劾,劉茂不敢再說話。陳蕃仍單獨上書說:“現(xiàn)在,外面的盜賊,只不過是人體四肢的毛病;而內(nèi)政不能治理,才是心腹的禍患。我寢不能安,食不能飽,真正憂慮的是,陛下的左右親近,越發(fā)受到寵信,忠言卻越發(fā)稀少,內(nèi)患一天比一天嚴(yán)重,外憂一天比一天加深。陛下從列侯超登,繼承帝位。即令是小民之家,好容易積蓄到百萬錢的家產(chǎn),做子孫的尚且深以財壞祖先的產(chǎn)業(yè)為羞恥,更何況陛下祖先的產(chǎn)業(yè),兼有整個天下。承受先帝的重托,然而卻打算松懈怠惰,自己把它看輕和忽視?即令陛下真的不愛惜自己,難道也不應(yīng)該顧念先帝創(chuàng)業(yè)的辛勤勞苦?從前,梁姓家族的五位侯爵,毒遍全國,上天啟發(fā)陛下做出決斷,將他們收捕殺戮。天下人民的意愿,希望能過上一段太平日子。往事鑒戒不遠(yuǎn),覆車如在昨天,可是陛下左右親信,重新互相勾結(jié)。小黃門趙津、大奸商張泛等人放肆貪污暴虐,諂媚陛下左右,分別被前太原郡太守劉、南陽郡太守成檢舉殺戮。雖然說赦令頒布后不應(yīng)該誅殺,但應(yīng)當(dāng)原諒他倆的本意,只在除去奸惡;對于陛下來說,怎會對此產(chǎn)生忿怒?然而邪惡小人的辦法很多,迷惑陛下的視聽,便使天威震怒,一定要加以處罰。這就已經(jīng)過分了,何況更要從重處理,將他們誅殺。還有,前山陽郡太守翟超、東海國宰相黃浮秉公執(zhí)法,不屈服于權(quán)貴,痛恨邪惡,猶如仇敵。翟超沒收侯覽的財產(chǎn),黃浮依法誅殺徐宣,都遭到坐罪懲處,不能蒙受赦免和寬恕。侯覽恣肆橫行,沒收他的財產(chǎn)已是幸事。徐宣所犯的罪過,死有余辜。過去,丞相申屠嘉征召鄧通當(dāng)面責(zé)備,洛陽縣令董宣屈辱公主。然而,文帝出面請求從輕處理,光武帝加以重賞,并沒有聽說指控二人專擅,把二人處死。而今陛下左右一群宦官小臣,因為怨恨他們的黨羽受到傷害,多方設(shè)法,妄加誣陷,以致遭受這樣的刑罰。他們聽到我的這些言辭,定會再向陛下哭泣申訴。我盼望陛下應(yīng)該切斷和堵塞宦官參與朝政的本源,任用尚書臺和朝廷大臣,精心挑選清廉高潔的人士,斥退和廢黜奸佞小人。如能這樣,則上天氣和,地下融洽,吉利和祥瑞的征兆,難道還需很長時間才能出現(xiàn)?”桓帝沒有采納。宦官因此更加痛恨陳蕃,凡是遇到陳蕃上呈有關(guān)選擇舉用賢能的奏章,都宣稱是皇帝的指示,嚴(yán)加譴責(zé),加以退回。長史以下的官吏,很多都被判處罪刑。只因陳蕃是朝廷的著名大臣,暫時還不崐敢對他加以謀害。

平原襄楷詣闕上疏曰:“臣聞皇天不言,以文象設(shè)教。臣竊見太微,天廷五帝之坐,而金、火罰星揚光其中,于占,天子兇;又俱入房、心,法無繼嗣。前年冬大寒,殺鳥獸,害魚鱉,城傍竹柏之葉有傷枯者。臣聞于師曰:‘柏傷竹枯,不出二年,天子當(dāng)之。’今自春夏以來,連有霜雹及大雨雷電,臣作威作福,刑罰急刻之所感也。太原太守劉,南陽太守成,志除奸邪,其所誅翦,皆合人望。而陛下受閹豎之譖,乃遠(yuǎn)加考逮,三公上書乞哀等,不見采察而嚴(yán)被譴讓,憂國之臣,將遂杜口矣。臣聞殺無罪,誅賢者,禍及三世。自陛下即位以來,頻行誅罰,梁、寇、孫、鄧并見族滅,其從坐者又非其數(shù)。李云上書,明主所不當(dāng)諱;杜眾乞死,諒以感悟圣朝;曾無赦宥而并被殘戮,天下之人咸知其冤,漢興以來,未有拒諫誅賢,用刑太深如今者也!昔文王一妻,誕致十子;今宮女?dāng)?shù)千,未聞慶育,宜修德省刑以廣《螽斯》之祚。按春秋以來,及古帝王,未有河清。臣以為河者,諸侯位也。清者,屬陽;濁者,屬陰。河當(dāng)濁而反清者,陰欲為陽,諸侯欲為帝也。京房《易傳》曰:‘河水清,天下平。’今天垂異,地吐妖,人癘疫,三者并時而有河清,猶春秋麟不當(dāng)見而見,孔子書之以為異也。愿賜清閑,極盡所言。”書奏,不省。

平原郡人襄楷前往宮門上書說:“我聽說,皇天不會說話,只是用天象變異來顯示它的旨意。我觀察太微星,見天廷五方帝王的星座上,有金、火這樣的罰星在其中閃爍。根據(jù)占卜,這是天子的兇象。而且金、火二星又都串入房、心二星宿之中,這說明天子不會有繼承人。前年冬季,氣候嚴(yán)寒,地面上的鳥獸,水中的魚鱉,都被凍死,京都洛陽緊傍城墻的竹林和柏樹,枝葉全都枯萎。我的老師曾經(jīng)告訴過我:‘柏樹受傷,竹林枯萎,不出二年,后果就要在天子身上顯示。’如今從春季和夏季以來,接連不斷地降霜、降冰雹,以及下大雨、巨雷、閃電,這是臣下作威作福,刑罰峻急苛刻的反應(yīng)。太原郡太守劉、南陽郡太守成,他倆立志鏟除奸佞邪惡,所誅殺和翦除的人,都符合人民的愿望。然而陛下卻聽信宦官的讒言,把他倆從遠(yuǎn)處逮捕到京都洛陽,嚴(yán)加拷問。三公上書,哀求陛下寬恕劉等人,不但沒有采納,反而受到譴責(zé)。這樣,憂心國事的大臣,勢必閉口無言。我曾經(jīng)聽說,殺害無罪的人,誅殺賢能的人,大禍會延及三世。自從陛下即位以來,頻繁地進行誅殺懲罰,梁冀、寇榮、孫壽、鄧萬世等家族,都先后被誅滅,而因此被牽連坐罪的又不計其數(shù)。李云上書,圣明的君主本來不應(yīng)該忌諱;杜眾請求和李云一道處死,不過是希望以此感悟朝廷。結(jié)果,他倆沒有得到赦免,同時遭受殺戮,天下的人都知道他倆的冤枉。自從漢王朝建立以來,從來沒有拒絕規(guī)勸,誅殺賢能,刑罰苛刻,像今天這么嚴(yán)重的。過去,周文王只有一個妻子,就生了十個兒子。而今宮女有數(shù)千人之多,卻沒有聽說誰有生育。陛下應(yīng)該增修恩德,減省刑罰,使后嗣象螽斯一樣的繁衍。自從春秋時代以來,包括遠(yuǎn)古的帝王,黃河的河水從來沒有澄清過。我認(rèn)為,黃河象征著王國的封君。河水澄清,屬于陽剛;河水渾濁,屬于陰柔。黃河的河水本當(dāng)渾濁,卻反而澄清,顯示陰柔將要變成陽剛,王國封君將要篡取帝位。京房《易傳》說:‘河水澄清,天下太平。’而今天降災(zāi)異,地吐妖怪,人間發(fā)生瘟疫,三者同時發(fā)生而又出現(xiàn)黃河的水清。這猶如春秋時代的麒麟,本來不應(yīng)該出現(xiàn)的,卻竟然出現(xiàn)了,所以,孔丘記錄它認(rèn)為是怪誕的事。如果承蒙陛下有空閑時間召見我,我當(dāng)詳細(xì)地陳述我所要說的話。”奏章呈上后,桓帝沒有理睬。

十余日,復(fù)上書曰:“臣聞殷紂好色,妲已是出;葉公好龍,真龍游廷。今黃門、常侍,天刑之人,陛下愛待,兼倍常寵,系嗣未兆,豈不為此!又聞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虛,貴尚無為,好生惡殺,省欲去奢。今陛下耆欲不去,殺罰過理,既乖其道,豈獲其祚哉!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精之至也;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今陛下淫女艷婦,極天下之麗,甘肥飲美,單天下之味,奈何欲如黃、老乎!”書上,即召入,詔尚書問狀。楷言:“古者本無宦臣,武帝末數(shù)游后宮,始置之耳。”尚書承旨,奏:“楷不正辭理,而違背經(jīng)藝,假借星宿,造合私意,誣上罔事,請下司隸正楷罪法,收送雒陽獄。”帝以楷言雖激切,然皆天文恒象之?dāng)?shù),故不誅;猶司寇論刑。自永平以來,臣民雖有習(xí)浮屠術(shù)者,而天子未之好;至帝,始篤好之,常躬自禱祠,由是其法浸盛,故楷言及之。

過了十多天,襄楷再次上書說:“我聽說,殷紂王好色,于是出現(xiàn)妲已;崐葉子高好龍,于是真龍降臨。而今黃門、常侍,都是被上天譴責(zé),受過閹割的人,陛下寵愛他們,超過普通人數(shù)倍,陛下所以無子,豈不是由于這個原因?我又聽說,皇宮之中建立黃帝、老子、佛陀等廟宇。他們都主張清心寡欲,崇尚清靜無為,喜愛生命,厭惡殺戮,克制欲望,力戒奢侈。而今陛下的嗜好和欲望不能去掉,殺戮和刑罰又超過正常情理,既然違背他們的教義,豈能獲得神靈的福佑?佛教信徒不在一棵桑樹下連住三夜,為的是避免住久了,會生出愛戀之心,道理至為精密。正因為始終如一地堅持,才能得道成佛。而今陛下?lián)碛忻琅G婦,極盡天下的絕色,吃的喝的,又極盡天下的美味,怎么能和黃帝、老子一樣?”奏章呈上后,桓帝立即召他進宮,命尚書代表皇帝接見和詢問。襄楷說:“古代本來沒有設(shè)置宦官,漢武帝末年,多次宴游后宮,才開始設(shè)置。”尚書秉承宦官的旨意,向桓帝回奏:“襄楷的言辭和道理完全不端正,而且違背儒家的經(jīng)書和典籍,純粹是假借上天的星宿,牽強附會個人的私意,誣蔑皇帝,歪曲事實,請交付司隸校尉,確定他應(yīng)得之罪,收捕和送往洛陽監(jiān)獄關(guān)押。”桓帝認(rèn)為,襄楷的言辭雖然激烈,卻都是說的天文星象的演變,所以,不肯誅殺,僅判處兩年的徒刑。自明帝永平年間以來,臣下和人民雖然有崇信和傳習(xí)佛教的人,然而皇帝尚沒有接受和喜好。到了桓帝時,才開始篤信佛教,經(jīng)常親自祭祀和祈禱,從此佛教越發(fā)盛行。所以,襄楷才在上書中談到它。

符節(jié)令汝南蔡衍、議郎劉瑜表救成、劉,言甚切厲,亦坐免官。、竟死獄中。、素剛直,有經(jīng)術(shù),知名當(dāng)時,故天下惜之。岑、張牧逃竄獲免。

符節(jié)令汝南郡人蔡衍、議郎劉瑜上書營救成、劉,因為言辭非常激烈嚴(yán)厲,也都坐罪被免官。而成、劉竟然死在獄中。成、劉一向剛強正直,通曉經(jīng)學(xué),是當(dāng)時的知名人士,所以,天下的人無不惋惜。岑、張牧逃亡流竄在外,幸免于難。

之亡也,親友競匿之;賈彪獨閉門不納,時人望之。彪曰:“《傳》言‘相時而動,無累后人。’公孝以要君致釁,自遺其咎,吾已不能奮戈相待,反可容隱之乎!”于是咸服其裁正。彪嘗為新息長,小民困貧,多不養(yǎng)子;彪嚴(yán)為其制,與殺人同罪。城南有盜劫害人者,北有婦人殺子者,彪出按驗,掾吏欲引南;彪怒曰:“賊寇害人,此則常理;母子相殘,逆天違道!”遂驅(qū)車北行,按致其罪。城南賊聞之,亦面縛自首。數(shù)年間,人養(yǎng)子者以千數(shù)。曰:“此賈父所生也。”皆名之為賈。

岑逃亡時,親戚朋友都竟相掩護藏匿。唯獨賈彪閉門不肯接納,當(dāng)時人們對于賈彪的這種行為全都怨恨指責(zé)。賈彪說:“《左傳》上說:‘等到時機來時才發(fā)動,不要連累別的人。’岑脅迫他的長官,闖出大禍,是他自己遺害自己。我恨不得揮動兵器來對待他,豈能反過來掩護隱匿他?”于是,大家都佩服他的處裁公正。賈彪曾經(jīng)擔(dān)任過新息縣長,人民困苦貧窮,生下兒女多不能養(yǎng)育。賈彪下令嚴(yán)厲禁止,認(rèn)為殺嬰和殺人同罪。有一次,城南有強盜劫掠殺人,城北有婦人殺害自己的兒子,賈彪出車前往巡查驗問,屬吏打算引著他的車往城南去,賈彪發(fā)怒說:“強盜劫掠殺人,這是常理;母親殺害兒子,違背天道。”便驅(qū)車前往城北,判決殺子之罪。城南強盜聽到消息后,也將兩手反綁于身后,到官府自首。數(shù)年之間,民間養(yǎng)育兒子的,以千計數(shù)。大家說:“這是賈父生的兒子。”并且,都用“賈”作為名字。

[9]河南張成,善風(fēng)角,推占當(dāng)赦,教子殺人。司隸李膺督促收捕,既而逢宥獲免;膺愈懷憤疾,意按殺之。成素以方伎交通宦官,帝亦頗訊其占;宦官教成弟子牢修上書,告“膺等養(yǎng)太學(xué)游士,交結(jié)諸郡生徒,更相驅(qū)馳,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fēng)俗。”于是天子震怒,班下郡國,逮捕黨人,布告天下,使同忿疾。案經(jīng)三府,太尉陳蕃卻之曰:“今所按者,皆海內(nèi)人譽,憂國忠公之臣,此等猶將十世宥也,豈有罪名不章而致收掠者乎!”不肯平署。帝愈怒,遂下膺等于黃門北寺獄,其辭所連及,太仆潁川杜密、御史中丞陳翔及陳、范滂之徒二百余人。或逃遁不獲,皆懸金購募,使者四出相望。陳曰:“吾不就獄,眾無所恃。”乃自往請囚。范滂至獄,獄吏謂曰:“凡坐系者,皆祭皋陶。”滂曰:“皋陶,古之直臣,知滂無罪,將理之于帝,如其有罪,祭之何益!”眾人由此亦止。陳蕃復(fù)上書極諫,帝諱其言切,托以蕃辟召非其人,策免之。[9]河南尹人張成精通占候之術(shù),他預(yù)先推算朝廷將要頒布大赦令,就教他的兒子殺人。司隸校尉李膺督促屬吏,逮捕張成父子。不久,果然遇著朝廷頒布赦令,應(yīng)該赦免。李膺心中更加憤怒,竟將張成父子處斬。但張成一向用占候術(shù)和宦官結(jié)交,桓帝有時候也向張成訊問占候。于是宦官指使張成的徒弟牢修上書,控告“李膺等人專門蓄養(yǎng)太學(xué)的游士,結(jié)交各郡派到京都洛陽求學(xué)的學(xué)生和門徒,互相標(biāo)榜,結(jié)成朋黨,誹謗朝廷,迷惑和擾亂風(fēng)俗。”奏章呈上后,桓帝盛怒,下詔各郡、各封國,逮捕黨人,并且明白布告天下,使大家同仇敵愾。公文經(jīng)過太尉、司徒、司空三府,太尉陳蕃將詔書退回,說:“這次所搜捕的,都是海內(nèi)享有盛名,憂心國事,忠于國家的大臣,即令他們犯了什么罪過,也應(yīng)該寬恕十世。豈有罪名暖昧不明,而遭致逮捕拷打?”拒絕聯(lián)合簽署。桓帝更加發(fā)怒,便直接下令,逮捕李膺等人,囚禁在黃門北寺監(jiān)獄。李膺等人的供詞牽連涉及到的有太仆潁川郡人杜密、御史中丞陳翔,以及太學(xué)學(xué)生陳、范滂等二百余人。有的人事先逃亡,未能逮捕歸案,朝廷則懸賞緝拿,派遣出去搜捕黨人的使者,到處可以見到。陳說:“我不到監(jiān)獄,大家都沒有依靠。”于是,自己前往監(jiān)獄請求囚禁。范滂被捕,送到監(jiān)獄,獄吏對他說:“凡是獲罪系獄的人犯,都要祭拜皋陶。”范滂回答說:“皋陶是古代的正直大臣,如果他知道我范滂沒有犯罪,將會代我向天帝申訴,如果我犯了罪,祭祀他又有什么裨益?”所以,其他的囚犯也都不再祭祀。陳蕃再次上書,極力規(guī)勸桓帝。桓帝忌諱陳蕃言辭激切,假托陳蕃推薦征召的官員不稱職,下詔免除陳蕃的官職。

時黨人獄所染逮者,皆天下名賢,度遼將軍皇甫規(guī),自以西州豪桀,恥不得與,乃自上言:“臣前薦故大司農(nóng)張奐、是附黨也。又,臣昔論輸左校時,太學(xué)生張鳳等上書訟臣,是為常人所附也,臣宜坐之。”朝廷知而不問。

當(dāng)時,因黨人之獄而被牽連逮捕入獄的人,都是天下知名的賢才。度遼將軍皇甫規(guī)認(rèn)為自己是西州的英雄豪杰,而竟沒有被捕入獄,覺得恥辱,于是自己上書說:“我以前曾經(jīng)推薦過前任大司農(nóng)張奐,是阿附黨人。并且,我過去被判處送往左校營罰服苦役時,太學(xué)生張鳳等曾經(jīng)上書為我申訴辯護,是為黨人所依附,我應(yīng)該坐罪。”朝廷知道后,也不過問。

杜密素與李膺名行相次,時人謂之李、杜,故同時被系。密嘗為北海相,行春,到高密,見鄭玄為鄉(xiāng)嗇夫,知其異器,即召署郡職,遂遣就學(xué),卒成大儒。后密去官還家,每謁守令,多所陳托。同郡劉勝,亦自蜀郡告歸鄉(xiāng)里,閉門掃軌,無所干及。太守王昱謂密曰:“劉季陵清高士,公卿多舉之者。”密知昱以激已,對曰:“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已,自同寒蟬,此罪人也。今志義力行之賢而密達之,違道失節(jié)之士而密糾之,使明府賞刑得中,令問休揚,不亦萬分之一乎!”昱慚服,待之彌厚。

杜密一向和李膺聲名相等。當(dāng)時人們并稱李、杜,所以他倆同時被捕入獄。杜密曾經(jīng)擔(dān)任過北海國的宰相,在一次春季例行巡視中,走到高密縣,遇見擔(dān)任鄉(xiāng)嗇夫的鄭玄,知道鄭玄不是平凡的人,就聘請他擔(dān)任郡職。不久,又選派他到京都洛陽的太學(xué)求學(xué),最后終于成為大儒。后來,杜密離職回鄉(xiāng),每次晉見郡太守或縣令,大多都要請托一些事情。同郡的劉勝也從蜀郡離職回鄉(xiāng),卻閉門和外界隔絕,對地方事務(wù)從不打擾。郡太守王昱對杜密說:“劉勝是清高雅士,三公九卿中有很多人都推薦他。”杜密知道王昱以此激發(fā)自己,于是回答說:“劉勝具有大夫的高位,而郡太守待他敬如上賓,可是,對善良的人,他不舉薦;對邪惡的事,他不言語;隱瞞真情,明哲保身,閉口不言如同寒蟬一樣,這是國家的罪人。而今對于有志大義,身體力行的賢才,我竭力推舉;遇到違反正道,喪失節(jié)操的人士,我檢舉糾發(fā);使閣下的獎賞刑罰,能夠公平允當(dāng),美名遠(yuǎn)揚,我豈不是也盡到了萬分之一的微薄力量?”王昱慚愧佩服,對待杜密更為殷厚。

[10]九月,以光祿勛周景為太尉。

[10]九月,擢升光祿勛周景為太尉。

[11]司空劉茂免;冬,十二月,以光祿勛汝南宣酆為司空。

[11]司空劉茂被免官。冬季,十二月,擢升光祿勛汝南郡人宣酆為司空。

[12]以越騎校尉竇武為城門校尉。武在位,多辟名士,清身疾惡,禮賂不通;妻子衣食裁充足而已,得兩宮賞賜,悉散與太學(xué)諸生及丐施貧民,由是眾譽歸之。[12]任命越騎校尉竇武為城門校尉。竇武在任期間,多方延聘知名人士,潔身自愛,疾惡如仇,杜絕賄賂;妻子兒女的衣服飲食費用,僅夠開支而已,得到皇帝和皇后兩宮的賞賜,全都發(fā)散給太學(xué)的學(xué)生和施舍給貧民,因此,受到大家的一致贊賞和稱譽。

[13]匈奴烏桓聞張奐至,皆相率還降,凡二十萬口;奐但誅其首惡,余皆慰納之,唯鮮卑出塞去。朝廷患檀石槐不能制,遣使持印綬封為王,欲與和親。檀石槐不肯受,而寇抄滋甚;自分其地為三部;從右北平以東至遼東,接夫馀、貊二十余邑,為東部;從右北平以西,至上谷十余邑,為中部;從上谷以西至敦煌、烏孫二十余邑,為西部:各置大人領(lǐng)之。

[13]南匈奴和烏桓聽到張奐回任護匈奴中朗將,都相繼歸附投降,共計有二十萬人。張奐僅誅殺其中煽動起兵反叛的首惡分子,對于其他的人,都進行安慰接納。唯有鮮卑部落不肯歸降,徑行出塞而去。東漢朝廷憂慮不能控制鮮卑酋長檀石槐,于是派遣使節(jié),帶著印信,打算封他為王,并且跟他和親,可是,檀石槐不但不肯接受,反而對緣邊要塞的侵犯和劫掠更為厲害。他將自己占領(lǐng)的地區(qū)分為三部:從右北平以東,直至遼東郡,連接夫馀、貊等二十余個城邑,為東部;從右北平以西,直至上谷郡等十余個城邑,為中部;從上谷郡以西,直至敦煌群、烏孫等二十余個城邑,為西部。每一部設(shè)置一名大人,負(fù)責(zé)統(tǒng)領(lǐng)。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涑水鄉(xiāng)(今山西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自稱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后代。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進士及第,累遷龍圖閣直學(xué)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謚號文正。名列“元祐黨人”,配享宋哲宗廟廷,圖形昭勛閣;從祀于孔廟,稱“先儒司馬子”;從祀歷代帝王廟。

信息流廣告 競價托管 招生通 周易 易經(jīng) 代理招生 二手車 網(wǎng)絡(luò)推廣 自學(xué)教程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河北信息網(wǎng)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買車咨詢 河北人才網(wǎng) 精雕圖 戲曲下載 河北生活網(wǎng) 好書推薦 工作計劃 游戲攻略 心理測試 石家莊網(wǎng)絡(luò)推廣 石家莊招聘 石家莊網(wǎng)絡(luò)營銷 培訓(xùn)網(wǎng) 好做題 游戲攻略 考研真題 代理招生 心理咨詢 游戲攻略 興趣愛好 網(wǎng)絡(luò)知識 品牌營銷 商標(biāo)交易 游戲攻略 短視頻代運營 秦皇島人才網(wǎng) PS修圖 寶寶起名 零基礎(chǔ)學(xué)習(xí)電腦 電商設(shè)計 職業(yè)培訓(xùn) 免費發(fā)布信息 服裝服飾 律師咨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語料庫 范文網(wǎng) 工作總結(jié) 二手車估價 情侶網(wǎng)名 愛采購代運營 情感文案 古詩詞 邯鄲人才網(wǎng) 鐵皮房 衡水人才網(wǎng) 石家莊點痣 微信運營 養(yǎng)花 名酒回收 石家莊代理記賬 女士發(fā)型 搜搜作文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銅雕 關(guān)鍵詞優(yōu)化 圍棋 chatGPT 讀后感 玄機派 企業(yè)服務(wù) 法律咨詢 chatGPT國內(nèi)版 chatGPT官網(wǎng) 勵志名言 兒童文學(xué) 河北代理記賬公司 教育培訓(xùn) 游戲推薦 抖音代運營 朋友圈文案 男士發(fā)型 培訓(xùn)招生 文玩 大可如意 保定人才網(wǎng) 黃金回收 承德人才網(wǎng)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模型機 高度酒 沐盛有禮 公司注冊 造紙術(shù) 唐山人才網(wǎng) 沐盛傳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avv| 亚洲综合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 国产亚洲欧美一区二区 | 免费v片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天堂岛 |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第一 | 成人在线午夜 | 日韩伦理免费在线观看 | 亚欧有色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 人人澡人摸人人爽歪歪 | 久久国产精品偷 | 看免费黄色一级视频 | 欧洲一级做a爱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 国产午夜久久影院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 日本午夜影院在线 | 午夜dj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影院 | 性刺激欧美三级在线现看中文 | 日韩经典欧美精品一区 | 日韩欧美大片 | 国内精品免费视频 |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色天天躁夜夜躁天干天干 | 不卡一级aaa全黄毛片 | 欧美整片第一页 | 99视频在线精品 | 日韩午夜高清福利片在线观看 |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 国产成人视屏 | 一级小视频 |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亚洲 | 性刺激欧美三级在线现看中文 | 深夜在线观看网站 |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久草观看视频 | 成人黄视频在线观看 |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国语 | 日本福利视频一区 | 我爱我色成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