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四十二章》原文及翻譯|注釋|賞析
【 原文】
“道”生一①,一生二②,二生三③,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④,沖氣以為和⑤。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⑥,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⑦,吾將以為教父⑧。
〔注釋〕 ①“道”生一:徐梵澄說:“道生一,謂‘道’,一而己,非另有某物曰‘一’者自道而生也?!?《老子臆解》)釋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可知“道”就是“一”。高亨說:“《莊子·天下》述老聃之術(shù)曰:‘主之以太一’,太一與此一、道同。太一即大一,亦即大道。”(《老子注譯》)此處采高亨之說。 ②二:指陰、陽兩氣。 ③三:陰陽兩氣相交會和形成一種和諧狀態(tài)(參見陳鼓應(yīng)《老子注譯及評介》)。 ④負:背。陰:陰氣。抱:在前面、胸前。陽:陽氣。萬物負陰而抱陽:呂吉甫說:“凡幽而不測者,陰也;明而可見者,陽也。有生者,莫不背于幽而不測之陰,向于明而可見之陽,故曰:萬物負陰而抱陽。” ⑤沖:《說文》:“沖,涌搖也。”為:《廣雅·釋詁》:“為,成也?!睕_氣以為和:“陰陽兩氣互相交沖而成均調(diào)和諧狀態(tài)”(陳鼓應(yīng)《老子注譯及評介》)。 ⑥孤、寡、不穀:參見《三十九章》注釋。 ⑦強梁:疊韻連綿字(高亨語),《莊子·山木》:“從其強梁”。釋文:“強梁,多力也?!?⑧以:用作。父:《方言》六:“凡尊老,南楚謂之父”,是老人的通稱。這里的“父”,指一家之首、一家之頭。
〔賞析〕 本章老子承上章“夫唯‘道’,善貸且成”而講道生萬物,正如張爾岐所言:“此章承上章‘夫惟道善貸且成’而言。道生一,一生二;無名,天地之始也。二生三,三生萬物;有名,萬物之母也。一謂氣,二謂陰與陽,三謂陰與陽會和之氣,即所謂沖氣也。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即申說三生萬物也?!?《老子說略》)對此,陳鼓應(yīng)解釋說:“本章為老子宇宙生成論。這里所說的‘一’、‘二’、‘三’乃是指‘道’創(chuàng)生萬物時的活動歷程?!於鵀橐弧摹馈?,對于雜多的現(xiàn)象來說,它是獨立無偶的,絕對對待的,老子用‘一’來形容‘道’向下落實一層的未分狀態(tài)。渾淪不分的‘道’,實已稟賦陰陽兩氣;《易經(jīng)》所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二’就是指‘道’所稟賦的陰陽兩氣,而這陰陽兩氣便是構(gòu)成萬物最基本的原質(zhì)?!馈傧蛳侣錆u趨于分化,則陰陽兩氣的活動亦漸趨于頻繁?!瘧?yīng)是指陰陽兩氣互相激蕩而形成的適均狀態(tài),每個新的和諧體就在這種狀態(tài)中產(chǎn)生?!?《老子注譯及評介》)
本章的后半部分則承“弱者,‘道’之用”而講損弱原則,正如吳澄所言:“此詳言弱者道之用也……此言道所以弱而動之由也。”而對“道所以弱而動之由”,魏源認為全在沖氣為和,所以他在《老子本義》中說到:“此章原弱所以為道之用者,全在沖氣為和一言。蓋沖和之氣未有不柔弱者……故萬物之生,必常不失此沖和之氣而后得天之生道,反是則死道矣?!?/p>
這沖和之氣于人來說,大概就是要養(yǎng)得氣柔、氣順、心平氣和、專氣致柔如嬰兒,這樣既能養(yǎng)性又養(yǎng)生,并能致長壽;反之如養(yǎng)得粗暴乖戾不和之氣,則人雖堅強,但卻不易養(yǎng)性也難致長壽。在這意義上說:柔弱勝剛強;也在這個意義上,老子強調(diào)“弱者,‘道’之用”。
于是老子又以“孤”、“寡”、“不穀”來喻說體道者是“損之而益”,而強梁者卻是“益之而損”,故不得好死。老子認為此道理自古就有,非己所出,所以說:“人之所教,吾亦教之”,而這“人之所教”大概就是指《易》之《益》卦的“損上益下,民說無疆”。
【作者簡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人,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大約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并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fā)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quán)術(shù)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jīng)》(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fā)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