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資源調查報告【匯編三篇】
旅游資源是旅游業發展的前提,是旅游業的基礎。旅游資源主要包括自然風景旅游資源和人文景觀旅游資源。自然風景旅游資源包括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溫泉、野生動植物、氣候等,可歸納為地貌、水文、氣候、生物四大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旅游資源調查報告【匯編三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一篇: 旅游資源調查報告
1 目的: 圍繞旅游資源發展的需要,為其查明可供利用的旅游資源狀況,系統而全面地掌握旅游資源的數量,質量,性質,級別,特點,及價值,為旅游資源的開發進行有效規劃和合理利用做好準備,旅游資源的發展提供決策和依據,開辟更新更佳的經濟收益渠道 。 以沈陽市作為旅游地,進行了調查。調查采用網絡,調查共發放問卷34份,有效回收問卷30份,有效回收率為88.2%。
2 調查區旅游環境: 沈陽是遼寧省省會,東北地區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國最大的重工業城市,中國七大區域中心城市,中國特大城市之一 沈陽位于中國東北地區南部,遼寧省中部,以平原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東南部,遼河、渾河、秀水河等途經境內。全年氣溫變化范圍在-29℃-36℃之間,年平均氣溫6.7-8.4℃,極端氣溫最高34.6℃,最低-30.6℃。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1951年至2007年市區年平均降水量711.6mm, 全年無霜期150-170天。受季風影響,降水集中,溫差較大,四季分明。 冬寒時間較長,少雪;夏季時間較短,多雨,春秋兩季氣溫變化迅速,春季多風,秋季晴朗。
3 主要旅游景點: 沈陽故宮 、沈陽棋盤山、·沈陽故宮博物館 ·沈陽植物園 ·關東影視城 ·沈陽航空博物館 ·綠島森林公園 ·北陵公園 ·沈陽世博園 ·棋盤山冰雪大世界 ·中街步行街 ·沈陽中山廣場 ·沈陽八一公園 ·遼寧省博物館 ·興隆室內公園 ·沈陽森林野生動物園 ·沈陽南湖公園 ·沈陽中山公園·沈陽科學宮 ·沈陽音樂學院 ·沈陽鳥島 ·太原街 ·遼寧大劇院 ·沈陽理工大學 ·魯迅美術學院 ·沈陽北市場 ·沈陽華夏飲食文化博物館 ·紫薇山莊 ·渾河樂園 ·冰川動物樂園 ·沈陽航空工業學院 ·遼寧中醫藥大學 ·萬柳塘 ·沈陽太陽鳥廣場 五里河公園 沈水灣公園 ·科普公園 ·遼寧工業展覽館 ·泰國樂園 ·沈陽國際棋牌競技中心 ·三利生態農業觀光園 ·中小學生農業實踐基地示范園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 ·沈陽建筑大學 沈陽化工學院 ·沈陽體育學院 ·沈陽工程學院 三農博覽園 圣火廣場 ·沈陽奧林匹克公園 ·沈陽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體育場 沈陽國際會展中心 ·沈陽國際汽車博覽館 ·沈陽科學宮會展中心 ·沈陽仙女湖公園 ·沈陽金融博物館
最受關注的景區有
故宮
沈陽故宮是除北京故宮外,中國現存的第二大完整的宮殿建筑群,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沈陽故宮始建于1625年,建成于1636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的皇宮。全部建筑90多所、300余間,占地6萬平方米。以崇政殿為核心、大清門--清寧宮為中軸線,可將故宮分為東、中、西三路。
北陵
北陵公園(昭陵),是大清第二代開國君主皇太極與孝端文皇后的陵墓,是清代皇陵和現代園林完美結合的游覽勝地,面積3.32公頃。北陵建于1643年,內有隆恩殿、寶城、寶頂、月牙城、大明樓、大碑樓、方城、隆恩門、大紅門、石牌坊等建筑,規模宏大,建筑雄偉。北陵公園以其古老歷史、神秘皇陵和園林景觀,成為鑲嵌在沈城大地上的璀璨明珠。
東陵
東陵(福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及其皇后葉赫納喇氏的陵基,占地500余公頃。東陵始建于1629年,1651年基本建成,后經順治、康熙、乾隆多次修建,形成了完整的陵基建筑群。陵內有莊嚴的正紅門,有生動的石獅、石虎、石馬等,有著名的108蹬臺階,有方城、隆恩殿、東西配殿、大明樓、寶頂等建筑。東陵的建筑嚴謹,雕刻精細,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
新樂遺址
新樂遺址是距今7200多年前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一處母系氏族公社聚居村落遺址,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煤精制品、古房址等。其中出土的“木雕鳥”是沈陽地區出土年代最久的珍貴文物,也是世界上唯一保存最久遠的木雕工藝品。
南關天主教堂
沈陽南關天主教堂位于沈陽市沈河區小南街南樂郊路40號。該大教堂始建于1878年,座北朝南,為歐洲哥特式建筑,兩個鐘塔高45米,堂內由24根石柱支撐,結構別致,一次可容納1000余人參與彌撒。
棋盤山國際風景旅游開發區
棋盤山國際風景旅游開發區位于沈陽東北部,景區山巒起伏、溪谷迂回、水域遼闊、林木蔥郁、泉水叮咚、鳥語花香,是一處集秀美自然景色和歷史人文景觀于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景區以春天的綠、夏天的景、秋天的楓、冬天的雪著稱。除秀美的自然風光,景區還有高句麗山城遺址、南天門、仙人洞、媽媽石、點將臺、向陽寺、鳥林等聞名遐邇的人文景觀。棋盤山冰雪大世界更是沈城冬季旅游中的一個熱點。沈陽國際棋牌競技中心因舉辦多次國際棋類賽事而聞名于世。還有沈陽森林野生動物園、休閑體育廣場、大洋山森林公園等已成為人們娛樂休閑、回歸自然的理想場所。
古隕石
沈陽古隕石分布在沈陽東南部168平方公里范圍內,其中最大的一塊位于東陵區李相鎮滑石臺山,長160米,寬54米,高42米,重約200萬噸,是世界上最大的古隕石。它形成于45億年前,19億年前隕落,堪稱天賜瑰寶,舉世無雙。
怪坡
怪坡位于新城子區帽山西麓,面對曠野,背依群山,是一條西高東低的斜坡,坡長百余米,寬20余米,在此坡上會產生奇妙現象,即各種車輛到此下坡不開(蹬)不走,而上坡不開(蹬)會自然向坡上滑行,堪稱“華夏一絕”在怪坡,還有響山、嗡頂、沈陽虎園、臥龍禪寺等旅游景點。
森林野生動物園
沈陽森林野生動物園為國家級森林野生動物園,坐落于沈陽棋盤山國家旅游風景區內,占地240萬平方米。動物園園林景觀由日本東京瀨戶內造園株式會社會風景堂設計。園區由野生放養車行觀賞區、籠養步行觀賞區和湖濱游樂場組成。其中,野生放養車行觀賞區占地區150萬平方米,由虎山、熊坳、狼谷、獅嶺、亞洲動物草原、非洲動物草原、水禽湖等七個區組成,展出來自亞洲、非洲的珍奇動物近百種3000余只。
沈陽森林游樂場
沈陽森林游樂場位于沈陽世博園內,是一個新建的大型游樂場。占地55000平方米的游樂場擁有大型游樂項目60余個,被命名為“沈陽森林樂園”。走進游樂園恰似融匯到“迪斯尼樂園”中,可以盡情享受到刺激與快樂!新建的游樂園是由懸掛式過山車、大擺錘等國內最先進游樂設備組成,是國內唯一規模化的森林游樂園。
沈陽八景
第一景天柱排青
舊址福陵天柱山,位于沈陽市福陵內。福陵,即沈陽東陵,努爾哈赤的陵寢。天柱山俗名“石嘴山”,元明兩代稱為“東牟山”,為了修建努爾哈赤陵寢,遂更名為“天柱山”。天柱,實為古代神話中的擎天之柱,由此可見,清代統治者把福陵所在之山如此命名,意在希望清朝疆土能有一代開國帝王作為擎天柱,永保江山永固,萬世不絕。福陵的天柱山,松林蔥郁,峰巒聳秀,游人漫步之處,無邊的綠色一收于懷。“天柱排青”成為盛京八景之一。
第二景輝山晴雪
舊址輝山,位于沈陽市東陵區。輝山位于“秀湖”南岸,是風景區群山之首,輝山主峰海 拔265米,山內森林挺拔,山頂巖石裸露,堅石嶙峋。“輝山晴雪”曾被譽為盛京八景之一。 每當冬季雪過天晴的時候,雪壓青松,恰似白玉嵌翠,一座座雪白的頂峰映襯在蔚藍色的天幕下,景色十分迷人。輝山因山高氣寒,冬日積雪皚皚耀目,數十里外就可以看到,清代詩人繆潤紱將其定名為“輝山晴雪”。另有一種說法,輝山之頂有白色山巖裸露,巖石在陽光照射下如同白雪耀眼奪目,所以,又有人將“晴雪”歸結為山頂巖石。于是,“輝山晴雪”成為冬季和夏季常年可見的美麗景觀。
第三景渾河晚渡
舊址渾河岸邊,位于沈陽市南部。渾河,又名“沈水”,孕育和見證了“沈水文明”。渾河曾是水族繁多、水產豐富、水質清澈的河流,也是古代最為繁忙的河流之一。夏日的運貨商船,冬季的載重爬犁,將渾河引向了四面八方。稍遠的年代,漫步渾河之濱,能感受到它那如驚雷似奔馬的磅礴氣勢,也能盡享它那“鳥落空林、輕舟古渡”的幽靜黃昏,“渾河晚渡”成為盛京八景之一被贊美。
第四景塔灣夕照
舊址無垢凈光舍利塔,位于沈陽市皇姑區塔灣。清初,此處為山水環繞之地。高高聳立的一座古塔,每到夕陽西下之時,塔影倒映在水波之中,水波漣漪,倒影粼粼,實在是一處詩情畫意的景色。“塔灣夕照”是盛京八景之一,常常被詩人拿來吟詠。今天,碧水已無,夕照美景亦不能再現。
第五景柳塘避暑
舊址萬柳塘,位于沈陽市東南部,總面積31萬平方米。百年以前,因為此處柳樹種類和數量的眾多而得名。萬柳塘在清代因為有“柳塘避暑”的美名,而被列入盛京八景之一。清代詩人張祥河曾以“夾道濃蔭直到城”的詩句來贊美清幽爽人的萬柳塘風光。
第六景花泊觀蓮
舊址柳條湖,位于沈陽市北部,現約在“九一八”紀念館附近。清朝時期,此地有一大型天然水池,水池里生長蓮花,每到應季,蓮花盛開,芳香飄溢,信步四周,花香仙境。盛京八景平添一處景致“花泊觀蓮”。后來,城市進步,擴展空間,古老美景被近代文明所湮沒,蹤跡無尋。
第七景皇寺鳴鐘
舊址實勝寺,位于沈陽市和平區皇寺街。實勝寺,沈陽人習慣稱其為“皇寺”。上個世紀初,走進實勝寺的山門,右邊的鐘樓內懸掛著一口千斤重的鑄鐵鐘,寺內喇嘛每日按時敲鐘報時,鐘聲渾厚悠揚,全城可聞。伴著鐘聲,人們晨起迎朝霞,傍晚送夕陽,自有一種怡然自得的感覺,這便是過去有名的盛京八景之一“皇寺鳴鐘”。
第八景萬泉垂釣
舊址萬泉河畔,位于沈陽市大東區小河沿,即我們熟知的萬泉公園。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一位姓沈的紳士在這里疏河鋪道、種花植樹,并修建水亭、茶榭、酒肆、集市等,使這里初具公園規模。翌年,此處轉讓給天水氏,又增建了津橋、鷗波館、游船等。不久,公園依次轉歸趙氏、“東三省官銀號”管理,并不斷擴建公園道路、點綴山石、種植花草,成為許多游人觀光之地。每逢盛夏,這里楊柳搖風,蓮波蕩漾,“萬泉垂釣”成為盛京八景之一。后來,在此建了方亭、溫室等,并飼養了駝、狼、熊、獾、狐等少量動物,也就是沈陽市的老動物園
5 旅游資源評價 中國沈陽國際旅游節正式提升為國家級旅游節慶活動。全市旅行社182家,星級飯店114家,國家A級旅游景區33家,國家工農業旅游示范點11家。全年接待國內外旅游者5209.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0%。其中,接待國內旅游者5161.4萬人次,增長3.0%;接待入境旅游者47.6萬人次,增長4.5%。實現旅游總收入410.3億元,增長25.4%。其中,國內旅游收入387.4億元,增長27.0%;旅游外匯收入3.3億美元,增長13.8%。
5 旅游資源開發中的問題:(1)旅游資源中自然資源經過風吹雨淋和人為破壞下不斷地在衰敗,造成旅游環境衛生質量差。(2)自然資源豐富,但是缺少特色,對游客沒有吸引力。(3)旅游產品單一,以觀光旅游為主,而參與性。體驗性,娛樂性的旅游產品開發不足,這種以傳統觀光型為主的旅游產品,難以進一步吸引游客。(4)游客停留時間短,旅游消費水平不高。(5)新老景點整合不夠,促銷力度有待加強。(6)旅游環境更應體現文化氣息。(7)有些場所收費高,有待于整合。
綜述:旅游資源作為新興的無煙產業開始興起,其積極的作用日益彰顯。不僅對拉動當地的第一,二產業的發展,更加推動文化的傳播,向游客們展示了沈陽文化的魅力。旅游產業的發展必將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壓力,成為當今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沈陽市應積極加強旅游業的發展。
第二篇: 旅游資源調查報告
一、調查區位臵、行政區劃與歸屬、范圍、面積
花溪區北臨南明區、烏當區,東與龍里縣相鄰,南接長順縣、惠水縣,西與清鎮市、平壩縣接壤,距貴陽市中心17公里。全區地貌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土地總面積957.6平方公里(含小碧鄉)。花溪區轄貴筑街道辦事處、清溪街道辦事處、溪北街道辦事處、青巖鎮、石板鎮、久安鄉、麥坪鄉、燕樓鄉、黨武鄉、高坡苗族鄉、湖潮苗族布依族鄉、孟關苗族布依族鄉、黔陶布依族苗族鄉、馬鈴布依族苗族鄉、小碧布依族苗族鄉共15個街道辦事處或鄉鎮,165個行政村,1044個村民組,17個社區居委會。2024年底,全區總人口329659人,有苗、漢、布依等38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34%。
二、交通狀況
區域內交通網絡健全。貴昆、湘黔鐵路貫通區內,北有貴陽西站及貨場,西有湖潮站和磊莊機場,東北部有貴陽龍洞堡機場,花溪大道直通貴陽市中心區,桐惠路建成并通車,312國道和101省道貫穿全境,正在開工建設的貴陽環城高速公路南環線、花溪二道、國賓大道和貴陽鐵路樞紐改擴建工程,將使花溪的交通轉換實現質的飛躍。
三、自然環境
由水、森林、氣候構成的生態資源,是花溪區得天獨厚的資源。花溪區處于長江、珠江分水嶺和南明河上游,有大小河流55條、總長390公里,松柏山水庫、花溪水庫兩座中型水庫總庫容達7140萬立方米,阿哈水庫、紅楓湖、百花湖的重要流域也在花溪區,使花溪區成為貴陽市的重要飲用水花溪源保護區。全區森林面積54萬畝,森林覆蓋率為36.03%,生物多樣性比較豐富。常年氣溫溫差不大,年均氣溫14.9℃,年平均降雨量1100~1200mm。由于沒有受到工業污染,大氣質量很好。
四、人文環境
花溪區有優越的文化資源。全區景區面積222平方公里,占全區面積的23%。有景物景觀81個。其中,自然景觀56個,人文景觀25個。花溪區有國家級特等景觀4個,國內一等景觀18個,國內二等景觀32個,國內三等景觀27個。景區中以花溪風景、天河潭、鎮山民族文化村、青巖古鎮、高坡民族風情游最為有名。周恩來、朱德、鄧小平、賀龍、陳毅、聶榮臻、羅榮桓等老一輩革命家和胡錦濤、江澤民、吳邦國、溫家寶、習近平、周永康、李鵬、喬石、朱镕基、李瑞環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先后到過花溪。陳毅元帥曾賦詩稱贊花溪:“真山真水到處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灘明如鏡,幾步花圃幾農田”。
第三篇: 旅游資源調查報告
萬里長江一路蜿蜒在入海口兩岸筑起了兩座美麗的城市,南邊的是上海,北邊的叫南通。我們說南通比不上上海的繁榮,上海卻是不比起南通的秀麗。
1.調查區旅游環境
南通位于江蘇省東部,長江入海口北岸,東瀕黃海,面向上海與蘇州、無錫、常州,背依廣袤的蘇北平原、素有“江海門戶”之稱。現轄四市、二縣、三區,轄區總面積8001平方公里,人口785萬。
南通江風海韻,風光綺麗。這樣一個城市注定著它的旅游資源也蒙上了多樣的色彩。約莫數一數,蜿蜒30華里的濠河環抱全城,形同葫蘆,宛如珠鏈,被譽為南通城的“翡翠項鏈”。市區南郊的狼山風景區是江蘇六大自然風景區之一、國家4A級旅游區,區內有千年古剎廣教寺、鑒真東渡出海遺址、駱賓王衣冠冢、康熙御書亭、葵竹山房等文物古跡;海安青墩新石器文化遺址;如皋冒辟疆、董小宛故居、水繪園、定慧寺;如東海上迪斯科;通州戲劇古鎮石港;海門蠣蚜山;啟東圓陀角。人文、休閑、生態皆囊括其中。
南通位于發達的江浙滬旅游區,又可以得到上海等大城市客源市場輻射,因而客源市場腹地廣闊。但是由于區域旅游形象尚未完全確立、交通條件尚未完全改善、旅游項目偏少偏小,這一市場效應尚難全部顯現。
南通市入境旅游市場接待數量小,所占比重低;入境旅游市場主要是東南亞和歐美市場;海外旅游者以商務客人為主,在南通停留時間較長,未來市場份額可以進一步擴大。國內旅游是南通旅游業的主體,主要分布在江蘇及周邊的上海、浙江等省市,游客來通旅游的目的主要是觀光、度假游客、探親訪友,目前南通國內旅游發展尚未成熟,市場開發不夠,國內旅游市場發展仍有較大的潛力。
2. 旅游資源SWOT分析
優勢:南通市江海自然與文化旅游資源有一定的優勢,近代、博物、宗教、長壽等文化獨具特色;位處我國最大的客源地長三角,市場優勢十分明顯;狼山、濠河、海上迪斯科等已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場認可度;較為發達區域經濟和良好的旅游發展的社會環境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劣勢:海濱自然景觀美感度較低,適游期短,可觀賞性較差;沿江旅游開發受工業和港口項目影響較多,且較為分散;長壽現象、名人文化等眾多資源載體不足,較難轉化為物質性旅游產品;景點、景區知名度較低、拳頭產品少,產品的包裝與宣傳不夠,市場占有率較低;城市旅游的主導功能不突出,認可度較低;產業結構比較單一,購物、娛樂收入所占比重較低;專業人才相對匱乏,旅游體制改革相對滯后。 機遇:南通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和國際化上海都市圈的構建與世博會的舉辦,世界大城市帶論壇項目的啟動,將使南通旅游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不斷優化的交通環境,必將極大改善南通旅游的可進入性;全省建設旅游強省的宏觀環境和高度重視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取向給旅游發展提供了全新的發展空間。 威脅:與長三角連接后將直接面對周邊旅游地的激烈競爭,成為南通旅游最大的威脅;市域內部分旅游項目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和同質化競爭,影響了整體形象和綜合效益;旅游產業結構不夠完善,旅游體制和機制不順,影響了旅游業的協調發展和整體水平的提高。
3. 旅游資源基本類型
歸納分為六類: 3.1歷史性
悠然信步在南通,以清末狀元張謇為代表的近代南通人開風氣之先,創造性地開展城市建設,使南通成為中國人最早按照先進理念規劃和建設的城市典范,15個全國第一造就了“中國近代第一城”的美稱。這里是一個巨大的博物館,豐厚的文化底蘊讓您品味無窮。
南通博物苑位于南通城東南濠河之濱,是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座博物館,由我國近代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于1905年創辦。它融中國古代園囿與近代博物館于一體,是一座“園館一體”的城市園林式綜合性博物館,在中國博物館發展史上具有開風氣之先的意義。交通便利,景色宜人,歷史建筑別具特色,苑藏文物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是人們參觀、學習、游覽、休閑的理想場所。
南通博物苑坐落在濠河之濱,就像歷史揉在水中,源遠流長。
南通的歷史都重現在一座座博物館之中了。博物館有: 南通風箏博物館、紡織博物館 藍印花布藝術館、 給水技術博物館、 張謇紀念館 、南通民間藝術館 、南通建筑博物館、海安博物館和個簃藝術館 ,可見南通旅游歷史的厚重性。
3.2江海性
追江趕海。南通是長江入海前的最后一個驛站。漫長的江海岸線使南通具有濱江臨海城市的迷人神韻。南通有稀有淡水魚類127種,是鰻魚、長江水系中華絨鱉、蟹苗種的天然產區;有近海魚類130多種,貝類資源蘊藏量達8萬噸以上,“天下第一鮮”文蛤的出產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二。呂四漁場為全國四大漁場之一,盛產帶魚、鯧魚、大黃魚、小黃魚、梭子蟹等水產品。
位于入海口北端的圓陀角風景區,是中國最早升起太陽的地方。南通的海灘平展開闊,一望無際,潮退了,可以趕海去,赤腳踩在松軟的灘涂上,一只只鮮活的文蛤從腳邊冒出來,隨手撿起,興奮之極,這就是名聞遐邇的旅游項目——海上迪斯科。
另外不得不說的就是南通一大代表之一的濠河,她原是南通的護城河,史載“城成即有河”,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千百年來,她擔負著防御、排澇、運輸和飲用的重任,被稱為“人身脈絡”。而寬窄有序的水面,清澈的水流,迂回蕩漾,鷗飛魚翔的自然美景,又被譽為城市的“翡翠項鏈”曲水回環,繞城而流,景觀豐富,林木蔥郁。南通市民一向有愛河的傳統,歷代多加修葺,亭臺橋榭掩映其間,畫舫游艇蕩漾水中,更增添了濠河迷人的風情。乘船游覽濠河,您可以領略到城在水中坐、人在畫中游的美妙意境。特別是濠河夜色,流光溢彩,兩岸燈火輝映,樹影婆娑,水上槳聲燈影,樂聲陣陣,泛舟景深處,如夢如幻,處處洋溢著浪漫的氣息,定令您沉醉其中。
3.3佛法性
初來南通,就發現這里民風似乎比較注重禮佛。因此拜佛求神也成了游客來南通的一定目的,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狼山。
南通狼山則是由海溯江的第一座名山,被稱為江海第一山。南通的山不高,也就100多米。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狼山是佛教西方三圣之一的大勢至菩薩的道場,山上還供奉著惟一身披龍袍的大圣菩薩,這里終年香火旺盛,游人如織,因此,狼山位列佛教八小名山之首。登臨狼山,看大江東去,巨橋橫跨,百舸爭流,水天一色,心念高遠,仙山圣境之旅,定令您心想事成。
也許是人比較虔誠,南通是還是長壽之鄉,是中國長壽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百歲老人的人口比例超過了國際標準的2倍多,全市共有百歲以上老人600多位,長壽現象受到世界關注。
游覽東方大壽星園感悟健康的奧秘,也是南通一大旅游資源。
3.4文化性
南通人杰地靈,歷史悠久。據古文化遺址考證,遠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境內海安青墩地區就有原始氏族部落繁衍生息。南通人文薈萃,名賢輩出,范仲淹、王安石、米芾、文天祥等諸多名家在南通留下傳世之作和軼聞逸事。三國名臣呂岱、宋代杰出教育家胡瑗、明代名醫陳實功、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清末狀元張謇等名人為南通歷史增色添彩。南通的傳統民間藝術品有通派風箏、通派盆景、沈繡、剪紙、扎染、藍印花布、紅木雕刻、啟東版畫等。
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與秦淮八艷之一的董小宛的故居-——水繪園,是徽派園林孤本的代名詞,在那里他們演繹了浪漫的愛情故事,被稱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到南通觀賞水繪園,感受才子佳人的美麗故事,品位徽派文化,品嘗董小宛親手創制的董糖,定令您遐思無限。
南通是著名的教育之鄉,基礎教育、素質教育全國領先。南通是著名的體育之鄉,目前已有14位世界冠軍和奧運冠軍共為祖國奪得50枚金牌,居全國地級市之首,被譽為“世界冠軍的搖籃”。南通是著名的建筑之鄉,建筑鐵軍共獲得中國建筑業最高獎——魯班獎38項,居全國地級市之首。
3.5生態性
南通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是一個自然風景占多的城市,因此南通旅游顯的特別的悠閑,有回歸自然的感覺,加上現在南通也致力于休閑度假的開發,因此南通旅游有其一定的生態性。
比如蠣岈山生態旅游 ,東灶港蠣岈山在海門市東灶港東北方向4海里的黃海中,是一個天然兩棲生物島,它潮漲為礁,潮落為島,平均高出海平面4.5米,島上資源豐富,別有天地,尤以盛產牡蠣而聞名,故稱蠣岈山。蠣岈山生態旅游航線已開通,首推旅游項目有:漁港風光游覽、海上休閑、蠣岈奇山觀賞、海上觀日出、灘涂采集、捕海洋生物,坐騾馬彩車等。
還有快活林山莊,是一個以“匯聚沙地文化,展示鄉村風情”為發展主題,集旅游觀光休閑、生態寶石示范、農業科普教育、國防科技教育以及宗教知識普及為一體的江海之一景。 它南臨江海風情園,北靠沿江漁村,園內建有“生態旅游,趣味互動”為主題的項目20多個,使書香文化與綠色天地結合起來,極具觀賞性、參與性、科普性和趣味性,現已日益成為親近山水,回歸自然的生態樂園。
3.6娛樂性
當然任何一個地方的旅游都逃不掉娛樂,南通也不例外。南通世外桃園休閑農莊總體規劃占地面積3000余畝,現已開發870畝。有休閑度假區、現代農業科技園區、上水游樂區、森林公園。其中休閑度假區已于2000年開始營業。主要有餐飲、垂釣、會務、休閑等項目。餐飲以江鮮、野味、農家菜為主;垂釣共有魚塘3個,有鯽魚、鱸魚、草魚、青魚、彩虹鯛等魚種供客人垂釣;休閑區主要有4個草廬、5個竹樓、5個小木屋,可供40人同時住宿,娛樂。
南通海底世界,是一座集海洋生物展示、科普教育、旅游休閑、娛樂購物于一體的大型海洋水族館,同時也是一個現代化的海洋主題公園。全館總體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設有:熱帶雨林區、兩棲爬行動物區、極地區、珊瑚礁魚類區、鯊魚觀賞區、海底隧道區等十大主題區,集中展示各種海洋動物800余種,10000余尾,這里是華東地區最具特色的旅游景點之一,也是南通市主要的旅游聚集地及標志性名片。
4. 旅游資源評價
南通市的旅游資源數量較多,組合較好;文化型旅游資源是主體資源,首創性旅游資源比較豐富;但是旅游資源的觀光吸引功能相對較弱且零散分割,潛在的休閑性旅游資源和生態旅游資源潛力較大;旅游資源呈帶狀分布特征,開發利用水平不高,產品化程度較低。
5. 旅游資源保護與開發建議
5.1旅游形象定位
圍繞“江海福地、休閑港灣”的區域形象定位,積極利用世博余熱,繼續做好“中國近代第一城”和“追江趕海到南通”等系列形象宣傳口號。
5.2節慶活動
辦好各類旅游節慶活動,重點推出中國南通國際江海旅游節、世界大城市帶論壇、中國如皋長壽文化節、中國啟東海鮮節、中國如東南黃海風情旅游節、中華龍舞旅游節等系列旅游節事活動。
5.3市場開發手段
努力加大宣傳促銷力度,全市每年籌集不少于500萬元的旅游公共促銷經費,用于旅游市場推廣活動。
通過休閑南通品牌的打造,營造南通旅游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差異化營銷策略,突出長壽品牌宣傳,組織長壽探秘游,利用特色宗教活動,擴大旅游市場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