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與孝道心得體會 孝敬父母學會感恩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體會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感恩與孝道心得體會 孝敬父母學會感恩心得體會篇一
聽過這么一句話:“畢業了,校服為什么不扔掉?因為太珍貴。有多珍貴:三年青春。”是啊,青春無價,更何況我這三年青春在母校——城北初中度過?對啊,在城北初中這溫馨的校園里,在一千多個早晚里,我讀書、思考、做作業;我奔跑、跳躍、練身體;我和同學追逐、打鬧、尋開心;我也向老師問疑、談心、得收益。校園的路徑上有我的腳印,操場的跑道上有我的身姿,教室里有我的嗓音,在學校的圖書館、食堂、小賣部里都藏著我的回憶。在這三年里,我有進步,有榮譽,有成長。這三年里,我也有挫折,有迷惘,有失敗。總之這三年,我身體長高長壯了,心智也變成熟了。所有的這一切都是母校給于的,是老師給予的。這三年里的歡聲笑語、煩惱愁苦、加油鼓勵、長足進步,都蘊藏在我心里,今后會給我不斷的心靈慰藉,給我前進的鼓舞。
猶記得是初二那次校藝術節,我班有個大合唱,同學們熱情高漲,全身心的投入到排練之中,但是總有幾個地方唱得不好,同學們有點氣餒,覺得獲獎無望了。班長帶領大家作了分析,并告訴我們要放下包袱,不要想著獲獎,要用心去唱就一定能唱好。我和同學都暗自佩服他的這句話,大家靜下心來,互相鼓勵,認真唱好一拍半拍的休止符,延長號,我們還琢磨著更改了歌詞,把學校和我們的老師唱進歌聲里,創造了獨一無二的屬于我們十四班的《泰山西路的日子》。在而后的比賽中憑借我們信心百倍的演繹獲得了優秀的獎次!
感謝學校組織的這場大合唱,他讓我認識到認真做事的精神和技術一樣重要,也讓我汲取到團結、互助、敢拼的美好品德。今后我們也許干不了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是生活中、工作中小事也需要團隊意識和競爭精神。
我們班之所以這樣團結、友好,完全是由于我們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教導和帶領。毫不夸張地說,老師們就像對待自己孩子那樣關愛我們,通過的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
迫近中考,班級里的氣氛陡然變得緊張起來。大家起早貪黑,全力以赴,希望在中考中獲得優異的成績,考上自己理想的學校。但緊張過度就會適得其反。我也是這樣,晚上睡得遲,在課堂上就有點昏昏欲睡,靡靡不振。班主任覺察出了我的異樣,把我叫到辦公室,親切地對我說:“學習,要懂得張弛有度,勞逸結合。這如同一顆螺絲釘,太松了,工件會松動;太緊了,又容易擰壞。適度,才是最好的。”聽了這番話,我好似醍醐灌頂,班主任接著說:“快中考了,要注意放松,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你一定可以考好的。”
走出辦公室,我還在品味著班主任的話,如沐春風,步履輕快。
城北初中,我的母校,她是個美好溫馨的大家庭。老師的教導,同學的友誼,校工們的服務,都給予我關懷與鼓勵,讓我在她的愛護和庇佑下像一棵小樹茁壯成長,將來長成參天大樹,作國家的棟梁。城北初中的三年,已成了我寶貴的財富,甜蜜的回憶,它貯藏在我心里,它會發酵,沁出芬芳,潤我心田。
感恩與孝道心得體會 孝敬父母學會感恩心得體會篇二
這次活動真可謂是益處多多,使高三的同學們了解了交大城市學院,熟悉了交大城市學院。同時廣泛宣傳我校,進一步擴大我校知名度,吸引優秀學生報考我校,還使高三學生知道了如何才能做一名高考成功者,并鼓勵他們努力學習,歡迎他們報考我校,而且當我看到那些朝氣蓬勃為了追夢正不懈努力著的高三學子時,讓我不禁回憶起自己那些歲月里的點點滴滴,那時,我也像他們一樣哭過,笑過,迷茫過,努力過,一路上正是因為有恩師,摯友,親人的鼓勵和支持才給了我不斷前行的勇氣和動力。
感謝所有的人,感恩所有的事。
感謝我的老師,有她的全力幫助這次活動才能圓滿舉行;
感謝我的父母,有他們做我的后盾我才能有信心把這次實踐活動辦好;
感謝我的可愛的學弟學妹們,是他們的熱情和好學的精神,讓這次活動精彩紛呈,讓我感受到年輕的激情,夢想的力量;
感謝我的母校市二中,在那里我成長過,我付出過,收獲了快樂和幸福;
感謝我的母校_理工大學給給我這次事件的機會,我會一如既往繼續努力,在這里抒寫自己無悔的青春!
古語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次寒假實踐令我受益匪淺,希望今后還會有更多的機會,和更多的朋友一起加入到豐富多彩的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來!
感恩與孝道心得體會 孝敬父母學會感恩心得體會篇三
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孝”字的國家,是一個很注重孝道的民族。古代的圣賢——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等人,沒有一個不教導人要孝順父母,尊敬父母。沒有一個不是自己努力去實踐孝道。中國古代各種古典文學,也常有贊頌孝行和表達對父母的思念和愛戴的文字。讓我們承接他們的偉大思想和行動,做一個懂“孝”的人,孝敬父母。
《孝經》說過:“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讓我想起被曹操射瞎左眼的夏侯惇,他在被射中時,本想把箭拔下來,卻把左眼珠也拔下來了,他大喝一聲:“父精母血,不可棄也!”便把眼珠吃了,可見他是多么得孝父母。
“孝”最初來源于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世界上的孝有很多,甚至有成千上萬種,但只有父母對兒女的愛才是最無私的,無悔付出的,偉大的。這,我們無法還清,能做的,只有孝敬父母,為父母分憂解難,減少他們的痛苦,是掛在他們臉上多的是笑容,而不是永遠的淚光閃閃。
一想到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大,就本能的想去回報父母,其實,這就是“感恩”。對父母的感激,本能的擴大到視自己孩子,辛苦教育我們的老師,為我們提供糧食的農民。我們一切的一切,自己并沒有創造多少,幾乎都是別人給予的,不求回報給予的。因此,就產生了愛心,懂得了回報。
做一個人,最要懂得就是感恩。因為,人做的最崇高的的事情莫過于行孝,最純潔的想法就是感恩,但是,隨著人類科技文明發展的快速步伐,有些人卻和父母疏遠了疏遠了。那些父母們就像被人扔在角落里的舊衣服,被忘了曾經的為他得付出和幫助,和為他減少的傷害,眼睜睜的看著他去穿一些表面華麗,而對他有不合身的衣服。而我們卻習以為常,不看在眼里,而認為那是理所當然,仍舊不在意。
一個人有了孝,就有了仁愛之心,他自然就會對社會上的丑惡現象疾惡如仇,由此而產生正義的情感;有了感恩之心,才能由衷地產生恭敬之心,用恭敬之心待人接物是表現為有禮而不輕漫;有了感恩之心,做事自然會用心,只有用心,才能開啟智慧;有了感恩之心,與人交往自然就會誠信無欺。現在商業上的信用危機,思想的根源在于經營者不承認自己的“成功”是靠別人的“成全”,對社會、對他人不存有感恩之心。所謂五德:仁、義、禮、智、信,人的優良品德都是由這種感恩之心而來的。他教我們做一個懂“孝道,孝德,感恩”的人。
所以,作為一個在社會生活的“人”不得不需要對父母盡孝,需要對愛的正確認識,需要心存感恩,這樣人活著才能對這個社會有所作用,自己有作為,不枉費活在世上的歲月,不浪費父母和他人對自己的所付出的愛。努力,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