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媽媽鼓勵兒子的信匯總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狀元媽媽鼓勵兒子的信篇一
我那陽光般熱情、友善、讓人一看就感覺溫暖的兒子,在學業壓力之下,在考試的挫折之下,變得有點冰冷、陰郁,拒人于千里之外。我不敢多說多問,怕給你雪上加霜。
但是,親愛的兒子,要怎樣才能讓你知道,媽媽關心你是否開心快樂、是否健康陽光,要遠遠甚于關注你成績好壞?小時候,我們管你叫航航,hh,在我心目中,就是healthy & happy。
一直沒有仔細跟你講過,你的名字來自三國時期著名詩人嵇康的一句詩:“誰謂河廣?一葦可航。”這句詩,又是從《詩經·衛風·河廣》的“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轉化而來。其中“杭”就是“航”的意思,是所謂“通假字”(因讀音相同而借來用一下的字)。
“誰謂河廣?一葦可航。”誰說河水很寬?用一束蘆葦扎成筏子即可渡過。不管它的原意是什么,讀起來,顯得很有氣勢,是不是?—人生如河,前方總會有你想不到的風浪,激流,險灘,暗礁……但,只要你夠健康,夠強大,夠自信,就沒有渡不過的河,沒有邁不過的坎兒,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
你現在是學生,頭等大事當然是學業;學習遇到了困難,當然會很苦惱。好吧,就讓咱們來聊聊學習的事兒。
你可能又要說:人和人不同,你不要拿你那一套來說我;時代不同了,我們現在學得比你們當時難得多;陳谷子爛芝麻,聽得我耳朵都起繭子了……但是,親愛的兒子,好像咱們還真沒好好聊過這個事兒。
狀元媽媽鼓勵兒子的信篇二
我覺得,能夠突破當下中國應試教育的局限,才真算是學習好。中西教育的不同,概括來說,主要有兩個方面:
其一,中國教育求同—教給學生的是有標準答案的知識,學生需要千方百計得出正確答案,培養的學生基礎扎實而缺乏創見;而西方教育求異—畫一個圓,老師說是太陽,讓學生說是什么,說什么都行,唯一的要求是不能跟老師和其他同學說得一樣,這樣培養的學生自然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
其二,中國教育補短—哪科不行就在哪科下功夫,結果學生各科成績都尚可但沒有哪一種能力特別突出;而西方教育取長—對什么有興趣、擅長什么,就在什么上下功夫,所以能培養出喬布斯那樣的偏才、天才。
你的“狀元”媽媽,就是中國應試教育結出的果實:一個成績不錯,但缺乏創新精神和突出才能的凡夫俗子。
如果能通過課外的自我學習,讓自己的能力超出課本和應試教育的局限—那才算是真正的學習好。好比考試需要你有一杯水的知識,但你的能力已經有一缸水,你自然可以應付裕如。所以有人說,聰明的人不會被考試愚弄。
比如當初你爸爸媽媽的那些老師,如果也和爸爸媽媽一起參加高考,他們不見得能比你爸爸媽媽考得好。因為通過比較廣泛的課外閱讀,我們獲得的領悟能力、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其實已經比那些教我們的老師強了。所以,即便不過是凡夫俗子,但我們已經超越了自己當時環境的局限,也有充足的理由為自己感到驕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