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針灸跟師心得體會 醫學生跟師心得體會精選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針灸跟師心得體會 醫學生跟師心得體會篇一
專攻疑難重癥是李硯民臨證的一大特點,經她治愈和挽救的重患究竟有多少,誰都很難數得清。
例如,一位久患心臟病的阿姨,在西醫院已經宣判無藥可醫,患者阿姨抱著一線希望找到李硯民主任,李硯民主任經過詳細的檢查后,覺得這種疑難重癥治療很棘手,但一個醫生的責任感促使她一定要挽救這個病人。于是,她研究病情開出了第一個處方。以后根據病情變化,不斷調整藥方,并鼓勵病人堅定信心。服藥50多劑后,病人奇跡般地恢復了健康,可以正常生活。
又如一位脾腫大的患者,在多家醫院都沒有查找出病因,也是聽到病友介紹,找到了專看疑難雜癥的李硯民主任,在李硯民主任的詳細問診及檢查下,幫患者找到了病因——寄生蟲!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再如,從新西蘭乘飛機慕名而來的杰克?貝蘭克,尻以代踵,脊以代頭,步履蹣跚。國內外多種療法幾乎用盡,這次他要找李硯民主任碰碰運氣,醫好他的腰痛病。神奇的中醫中藥使他站穩了腳,直起了腰,邁開了堅實的步子。回國后,興奮地用電報向他的恩人報喜:李硯民女士,萬分感謝您用神奇的醫術治好了我的腰痛病,一切感覺良好。雖然我已經61歲了,可是身體卻象16歲少年一樣充滿活力。
李硯民主任精通中醫內科、婦科、兒科,尤擅內科,對中醫腎病、心病、脾胃病、風濕病、溫熱病、消渴病等均有較深的造詣,臨床上獨具特色,經驗豐富,療效卓著。
李硯民主任不但繼承了前賢精湛的醫術,同時也繼承了中華民族優秀的醫德醫風,她以“大醫精誠”之訓,鑄成“救死扶傷”之心。她崇拜仲景論證之精辟,更佩服仲景“下以救貧賤之厄”之至誠。她雖已久負盛名,但毫無名醫架子。多年來,她廢寢忘食地工作,耐心地接待每一個就診者。一般來說,來請李硯民主任診病的人,大都為重患或疑難病。人們常常看到,下班時間已經過了很久,她還在為“號外號”的病人悉心看病,特別是對那些慕名遠道而來或一時掛不上號的農村病人,寧肯犧牲自己的休息,也要為他們診治。有的病人跟到家中,或截在路上,她都是和顏悅色地接待,安排時間為他們耐心診治,從不厭煩。對于一些來信、來電尋醫問藥的病人,她總是認真回復,或調劑藥方,或鼓勵病人增強信心。因此,許多患者不僅把她看作救病的醫生,還把她當成自己的朋友,精神的寄托,康復的希望。
李硯民主任作為開封市中醫院人,以其高超的醫術,堅韌不拔的科研作風,帶動了開封市中醫院的發展,慕名前來診治的患者眾多,并于20xx年成立了開封市中醫院風濕腎病科。李硯民主任扎實的中醫理論功底,精確的辨證論治,豐富的臨床經驗,使她練就了勝人一籌的醫療技術,有多少患了所謂“不治之癥”的病人,在她的精心治療下恢復了健康。她謙虛謹慎,從不滿足自已的成就,雖已患者眾多,仍手不離卷,孜孜以求。
針灸跟師心得體會 醫學生跟師心得體會篇二
眾所周知,中醫是我國的國寶、國粹,幾千年來為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及民族繁衍起到了重大作用。針灸學更是我國的文化魁寶,它是一門博大精深、體系完備、內容豐富的學問,數千年來它以其獨特的特點在我國醫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位臵。針灸療法具有適應證廣、療效顯著、應用方便、經濟安全等優點,它不僅受到中國人民的喜愛,也受到世界各國人們越來越多的喜愛,很多人希望了解它學習它,但是也許由于它的博大精深,很多人覺得無從學起,不知從哪入手。 我作為一名護理人員,跟隨朱寶醫師從事了幾年中醫中藥和針灸的臨床診治工作,耳濡目染中醫中藥的神奇療效,正如《黃帝內經》中記載“一針甫下,沉苛立起”,不由地深深迷戀上了這門古老的醫術。在幾年的實踐中,我院三名護理人員通過自己的學習和臨床醫師的指導,初步掌握了針灸、拔罐、蠟療、熏蒸、按摩等幾項中醫適宜技術,并在臨床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療效,現在根據我們的學習經驗談一下幾點針灸療法的體會。
一、遵從中醫整體觀念,強化針灸療效
中醫學非常重視人體本身的統一性、完整性及其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它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構成人體的各個組
成部分之間,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協調、相互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的。同時也認識到人體與自然環境有密切關系,人類在能動地適應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爭中,維持著機體的正常生命活動。這種內外環境的統一性,機體自身整體性的思想,稱之為整體觀念。在臨床針灸治療中,整體觀念顯得尤為重要,不僅在要考慮患者的生理、心理因素,還要注意季節氣候、晝夜晨昏、地區方域對患者的影響。平衡針灸創始人——北京軍區總醫院平衡針灸專家王文遠教授認為:人體本身就是一個自我平衡系統,具有自身的調節修復功能。因此,在針灸的過程中要使患者去舒適的體位,積極與患者溝通,使患者充分了解針灸療法和療效,解除患者心理上的顧忌和怕痛的心理,積極配合醫生,以期通過人體自身的調節與平衡取得更好的療效。此外,還要注意患者的狀態和體質,饑餓患者不宜針刺,若需針刺,應取穴少,輕刺為宜;過飽者不宜針刺,若需針刺,上腹部不宜深刺、直刺;出大汗、大出血及年老體弱者,針刺手法宜輕;劇烈運動后不宜馬上扎針。再次,人體在不同的季節影響下,也以不同的生理功能來適應。如春夏陽氣升發在外,氣血容易浮于體表,故皮膚松馳,腠理開泄,人體就以出汗散熱來調節。秋冬陽氣收斂內藏,氣血閉于內,故皮膚致密,出汗減少,體內必須排出的水液就從小便排出。因此在春夏季節針灸后的患者皮膚松馳,腠理開泄,易至風邪入侵,務必叮
囑患者不要急于洗澡和吹風,以免加重病情。
二、掌握配穴原則,靈活取穴
1.先后次序的靈活應用 由于人體每一個穴位的主治功用不同,因此取穴時有主穴和配穴之分。在我院朱寶醫師的指導下,我們掌握了針灸學的普遍應用的“八要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內關,小腹三陰謀,坐骨刺環跳,腿痛陽陵透。 這八句話,共四十個字。每一句講了一個穴位,一句五個字,即講了一穴位,又講了它治療的部位。對于初學針灸的我們在配穴方面有很大的啟示。朱寶醫師還特別強調取穴的先后次序,在臨床應用時,應根據病人分清主次,靈活掌握取穴的先后順序。如發作性痛癥,易先刺遠隔穴位,運用導氣手法,通過經絡的遠隔誘導作用,使疼痛改善后,在刺痛處穴位,就可避免病變部位因疼痛過敏引起的肌肉緊張,造成進針困難,加重疼痛。又如胃痛時常先刺遠端足三里穴,再刺中脘;三叉神經痛先瀉合谷,再取頭面部穴位。可見,取穴的先后順序的不同直接影響著臨床療效。
2.循經選穴的原則 臨癥選穴配伍,朱寶醫師倡導按照“循經選穴”的原則,以臟腑經絡理論為指導,根據病機和癥候,在其所屬或相關的經脈上選穴配方。在明確辯證的前提下,直接選取與病情相關經脈上的穴位進行治療,臨床上常取經脈循行遠隔部位的經穴作為主穴,這些穴位是經絡之
上下、出入的處所,具有遠近聯系的功能,對本經頭面、軀干、臟器等疾病,有直接的治療作用。前面所提到的“八要穴歌”正是臨床循經取穴法的高度概括。在臨床應用中以本經取穴和他經取穴多見。如手厥陰經病變出現的心絞痛、心悸取內關,手太陰經病變的咳嗽取尺澤,咯血取孔最等。此外還有中病旁取,遠近取穴法等多種取穴法,臨床上根據病情酌情應用。
3.疼痛選穴以“以痛為愉”的原則 在循經選穴的基礎上,直接選取患部經脈循行所達的穴位,以局部選穴為主。如眼病取晴明,耳疾取聽宮,膝痛刺犢鼻等。
4.靈活補瀉,辨證施治 在補瀉手法的應用上,朱寶醫師重視針刺手法,認為恰如其分的運用補瀉手法是針灸療效的關鍵,認為進針得氣后,應根據個體生理、病理狀態的不同和氣血盛衰辨證施治,采用不同的用針強度、頻率和持續時間,將補針和瀉針分為輕、平、大三類,即輕補、大補、平補、輕瀉、大瀉、平瀉、平補平瀉等七法。對不同的病人甚至同一病人,都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應根據病情變化辨證施治。如一例膽絞痛患者的治療,初期采用大瀉法針刺陽陵泉止痛后,改用平瀉法刺其他穴位,使經氣保持暢通,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我們初步掌握了針灸理療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經驗,但是在如大海般浩瀚渺茫的
中醫世界里,這些都只是皮毛,總結出一點體會與心得,與各位同仁共同學習,不足之處,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