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跡范文(精選四篇)
抗擊疫情是一場硬仗,我們每個人一定要做好力所能及的事,理性認知,認真防護,與前方“戰士”比肩同行,共命運、心連心,就沒有我們戰勝不了的困難!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跡范文(精選四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跡
鐘南山院士
鐘南山院士,抗擊非典的大功臣,在他84歲的高齡,仍然在病毒爆發的第一時間踏上了前往武漢的列車。哪里有病毒疫情,哪里就有他偉岸的身影。在他這個年紀,覺大部分人可能已經在家里幫孩子帶孫子輩,頤養天年。但是他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用自己平生所學盡可能救治更多的病人,大家看到了鐘南山就像看到了太陽、看到了希望。在列車上鐘南山院士休息的場景被人拍了下來,無不讓人感動,畢竟歲月不饒人,原來人也是會老的,也是需要休息的,希望鐘南山院士可以多保重自己的身體,您永遠是我們尊敬的院士。
【篇二】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跡
在抗疫一線,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站在污染區和清潔區的邊界,把醫務人員武裝得嚴嚴實實送進病房,而且還要負責把他們從污染區安全地接回來。他們就是院感醫生,被醫務人員親切地稱作“安全守護神”。
婁昊來自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科。2月4日隨隊到武漢后,就一直在承擔河南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一線醫生的感染防控工作。
穿防護服難,脫防護服更難。因為從污染區出來,所有的防護都已經被污染,醫護人員需要在不接觸污染面的情況下脫掉防護設備。這也是他最緊張的時刻。
醫護人員一天四個交接班——凌晨2點,早上8點,下午2點,晚上8點。每次交接班,婁昊都要跟著上班的人去方艙指導穿防護服,然后指導下班的人脫防護服,只有在交接班的間隙才能回到酒店休息一會。
從第一天起,婁昊每天四次往返方艙,從未缺席。已是深夜,婁昊又要和幾名醫護人員前往方艙醫院交接班。出發前他通過我們的鏡頭,代表院感人向一線戰友們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篇三】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跡
疫情初期,武漢就診發熱病人突增,各大醫院不斷有醫務人員感染,急診科成為重災區。然而武漢第三醫院感染的醫務人員相對較少,至今只有一位男護士感染。董芳的職業敏感,保護了許多同事。
1月初,董芳的丈夫陳偉工作的武漢市中心醫院發現幾例不明原因肺炎。他回家告訴了董芳。董芳同時參加了國家疾控中心專家的培訓,培訓時說不明原因肺炎是一個呼吸道的疾病,沒有確定人傳人。但董芳敏銳地感覺到,呼吸道疾病就很容易通過飛沫傳播,類似于肺結核。于是她馬上第一個向醫院申請給ICU配N95口罩、防護服和空氣消毒機。ICU病房原來是大通間,董芳又想辦法改造成隔離病房,安裝了56臺移動滅菌站。她在全院第1個培訓N95口罩和防護服的使用方法,全科找視頻學習,嚴陣以待。
“我感覺這就像打仗一樣,得先把戰壕挖好了,才能去打,不然的話就會暴露在流彈面前,如果自己倒了,就沒有辦法去戰斗?!倍汲剖业耐聜冋f。
董芳自己也幾次踏上了生死線。
最危險的事發生在2月24日,天較悶熱,董芳正在ICU救治新冠肺炎病人,防護服穿了好幾層,滿頭大汗,汗水流到她的N95口罩里。N95口罩防水性能好,把汗水兜住了,口罩內層全部打濕。她一吸氣,汗水汗就吸到鼻子和嘴里,讓她快要窒息,腦袋一陣暈眩。董芳趕快讓其他醫生接手,而她必須馬上從10樓下到1樓清潔區才能脫防護服。她不敢跑快,因為呼吸一急促,吸的又是水。如果把口罩拉下來,便有被傳染的危險,因為10樓和電梯里都是污染區。等電梯時感覺很漫長,電梯上到3樓停一下,在8樓又停。飽受煎熬的她感覺沒法呼吸,終于等到電梯下去,短短的路程她走了15分鐘,但她還是堅持按順序脫防護服、鞋子、護目鏡、外層口罩,每一個步驟完了都進行手消,最后摘下N95口罩時,董芳長吁了一口氣,感覺自己像是起死回生。
“新冠肺炎病人呼吸困難的時候,是不是也是這種可怕的感覺?”董芳又想到了病人。
【篇四】抗擊疫情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跡
“對我和我丈夫來說,武漢已成了我們的第二故鄉?!闭憬〉谒呐г贬t療隊隊員陶麗圓說。
26歲的陶麗圓,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心內科重癥病房護士,和她同歲的丈夫麻利進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武漢艦”副航空長。兩人高中時期相識,并在去年8月喜結連理。2024年7月,丈夫麻利進入伍來到“武漢艦”服役,這對聚少離多的小夫妻與“武漢”的緣分就此結下……
“我們一直都很想去武漢旅游,但是始終沒有時間。”陶麗圓從未想到,第一次踏上這座城市,竟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的危急時刻。2月13日凌晨,陶麗圓接到醫院出征武漢的通知,她毫不猶豫地提交了請戰書。
2月14日,陶麗圓隨浙江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接手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隔離病房。在協和醫院腫瘤中心的30個日夜,陶麗圓和同事們悉心照料患者,和大家建立了難舍的感情。
病房中一位94歲的病患李奶奶,有一天對陶麗圓說:“孩子,你們把我送出去吧。我年紀大了,不想浪費國家資源,不想治了……”陶麗圓鼻子一酸,差點就哭了,趕快安慰李奶奶:“奶奶,每一條生命都值得我們拼盡全力去努力挽救。全國各地的醫務人員都來到了武漢,我們都在拼命,您千萬不能自己放棄啊……”
李奶奶身邊沒有親人陪伴,陶麗圓就送給她一臺老年機,還教會她如何用手機和孫子聊天。慢慢地,李奶奶的病情明顯好轉了?!袄先嗣看慰匆娢覀儯劾锬欠N疼愛都快要溢出來了,把我們都當成自己的孫子孫女了?!碧崞鹄钅棠?,陶麗圓語氣里充滿幸福。
在武漢1300公里外的廣東湛江某軍港,麻利進和戰友們正在以另一種方式,為“武漢保衛戰”作出自己的貢獻:他們在“武漢艦”上自發組織捐款行動。雖然相隔千里,但兩人每晚都會視頻連線,互相加油打氣。
3月14日,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隔離病區患者清零關閉,陶麗圓也隨醫療隊轉戰武漢肺科醫院ICU,接手11張床位,承擔起救治危重癥患者的任務。
“這兩天看到有些醫療隊勝利返回了,但我們還有更重要的使命沒有完成。只要戰疫需要,我就會繼續拼!”陶麗圓說。
如果沒有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今年3月本應是這對“90后”新人在湛江拍攝婚紗照的時間?!盀榱嗽趹鹨咭痪€更好地工作,我把自己的頭發剪短了?!碧整悎A笑著說,“要等頭發重新長起來,恐怕要到9、10月份了。”
3月20日凌晨,陶麗圓在武漢肺科醫院的第一個夜班前,和丈夫打了電話。“做好防護,平安回來!”麻利進囑咐她。
“我們的共同心愿,就是疫情可以盡快結束?!碧整悎A說,“我希望可以在明年春天,和愛人一起來武漢,好好地欣賞這里的春色美景。在這里奮斗過的每一天,我都會永遠銘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