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優質課教案
《大道之行也》優質課教案
學習目標:
知識:
1、熟讀成誦,掌握相關文言詞。
2.領會本文豐富內涵,理解“天下為公”。
方法:
反復誦讀、合作探究
情感:
聯系生活,理解大同社會的意義
學習重點:
了解大同社會的特征及意義。
學習難點及突破策略:
了解孔子“大同”社會的思想意義,探究討論,適度引導。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 點燃激情
欣賞美好生活的畫面,結合《桃花源記》中的安樂生活,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是什么?美好的生活人人向往,早在戰國末年《禮記》中也有相類似的理想社會的畫卷。今天,我們走進古人的理想境界,學習《大道之行也》。(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閱讀質疑 自主探究
1、出示目標:
知識:
1、熟讀成誦,掌握相關文言詞。
2.領會本文豐富內涵,理解“天下為公”。
方法:
反復誦讀、合作探究
情感:
聯系生活,理解大同社會的意義
2、教師范讀課文,注意字音及停頓。
3、指導朗讀,熟悉內容
(出示朗讀提示)
a.“大道之行也”用提頓語氣讀,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內涵; “天下”三句用分列語氣讀;
b.“故人不獨親………”“使老有所終……”中的“人”“使”各統領其下兩句和四句,其后一頓;
c.“貨”“力”兩字后一頓,表明觀點;
d.“不必為己”后停頓稍長,收一層文意;
e. “是故”承上作結一頓;
f.“故外戶而不閉”后停頓稍長;
g.末句一字一頓,字字分明,語氣肯定。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4、疏通文意:
(1).自讀課文,劃出不懂的詞語和句子。
(2)同桌交流疑難,結合注釋,解決問題。
關鍵字詞:
親:以……為親,動詞。
歸:女子出嫁。
謀:奸詐之心。
外戶:從外面把門扇合上。
亂:造反。
賊:害人
(3)小組共同疏通文意。
5、學生自讀課文,圍繞學習目標提出疑問。
①什么是大同社會?什么是大道?
②大同社會和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之處?
③本文闡述的大同社會有哪些基本特征?
④如何理解孔子關于“大同”社會的思想意義?
三、多元互動,合作探究
1、同桌討論不懂的問題,無法解決的提交小組。
2、小組討論解決問題
3、每個小組向老師提供不能解決的問題,師生共同解決。
參考答案:
1、大同即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的`最高境界,大道指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
2、安定和平幸福等
3、人人受到社會關愛,人人安居樂業。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4、言之有理即可。
四、訓練檢測 目標探究
1、以小組為單位,搶答奪冠。
a大道之行也:施行
b選賢與能:通“舉”
c講信修睦:培養
d故人不獨親其親:獨,單獨。親,以---為親
e矜:guān老而無妻的人
f皆有所養:供養
g男有分:fèn職分,指職業
h貨惡其棄于地也:憎惡
i不必藏于己:私藏
j謀閉而不興:發生
k盜竊亂賊而不作:亂,指造反。賊,指害人。作,興起。
2、小組展示課文翻譯,集體評議
五、遷移應用 拓展探究
暢所欲言:你渴望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樣的?在那樣一個生活環境中你會怎么做?
課堂總結:
盡管這樣的理想社會在當時不可能成為現實,但他卻成為我國社會思想史上一份寶貴的財富,兩千年來一直被許多思想家追求,其思想意義極為深遠。
本課知識體系
1.字詞
親 矜 分 歸 謀 外戶 亂 賊
2. 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